司法裁判中法律原则的适用及限定

法律原则通过适用范围的动态伸缩、适用方式的灵活调整来实现裁判功能。针对法律原则司法裁判的合法性、合理性、必要性论争始终存在,这源自法律原则自身的扩张性与人们对法律安定性的渴望,但无碍于法律原则在规则之治以外发挥独特的司法功能,为疑难案件和司法困境提供规则之外的解决思路。

田某某与杨某侵权责任纠纷案

该案是关于适用公平原则时如何对加害行为与侵害结果进行判定的典型案例。2017年5月2日,郑州医生杨某因在电梯内劝阻段某某抽烟,两人发生争执。十多分钟后,69岁的段某某突发心脏病死亡。根据监控视频显示,段某某在电梯间内吸烟,后杨某进入电梯,双方发生了语言争执。其间,段某某情绪相对较为激动,杨某比较冷静。其后,双方继续去物业办公室理论。没多久,段某某突然倒地,经抢救无效死亡。段某某的妻子田某某随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杨某赔偿40余万元。根据(2017)豫0105民初14525号判决书显示,一审法院判定,虽然段某某猝死的结果是杨某未能预料到的,杨某的行为与段某某的死亡之间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段某某确实在与杨帆发生言语争执后猝死,根据公平原则,判决杨某补偿田某某1.5万元。根据(2017)豫01民终14848号判决书显示,二审法院认为,杨某对段某某在电梯间吸烟予以劝阻的行为与段某某的死亡结果不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杨某不存在过错,不应承担侵权责任,一审适用公平原则所作出的判决存在法律适用上的错误,且反向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后田某某的再审申请亦被驳回。

公平原则属于具有一般法律意义和强适用性的法律原则,甚至被赋予了进行社会利益再分配的功用。在更为追求裁判说理精细化的当下,近年来该原则的司法适用以上述案件的发生为代表,疑义频生,再次凸显作为法律要素之一的法律原则,其司法功能的实现仍有较大的探讨空间。

法律原则司法裁判效果界分

抽象的法律原则适用于司法裁判对法官的要求甚高。规则裁判不能或不当时,法律原则的司法适用是可欲的,但做到说理充分、有理有据并不容易。释法说理有赖于法官对于立法原意和法理价值的理解,包含大量不确定要素,何为说理、如何说理、述说方式等都对原则裁判的结果和效果至为重要。

法律原则司法裁判适用性辨识

从适用法域来看,公法因关涉国家利益,法律规范刚性特质尤为明显,给予法律原则的生长空间较小,法律原则的裁判功能客观上被限缩。无论是有助于说理,还是直接用作裁判的依据,法官在公法领域适用法律原则都十分谨慎并相对克制。用于裁判文书中的法律原则有限,且一般出现在裁判说理也即“本院认为”部分,而甚少直接作为裁判依据出现在判项之前。私法的宽厚和自由使得法律原则有着更大的适用空间,给予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当中隐性包含了适用法律原则去填补法律规则的漏洞或纠正法律规则的偏差。

从法律原则的价值位阶来看,有些法律原则具有普适意义,可为所有法律领域的价值指引,广泛适用于各部门法律的裁判当中,体现了最为一般化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依托,在证立上不存在太大的困难。有些原则生发于某一法律思想领域,根植于特定的法律部门,或肇始于特定的时代,适用范围相对固定,在评价的对象和行为类型上有限,原则的价值层级和位阶相对低一些。在面对价值判断问题时,人们总是受制于时空及认知,较难对法律原则裁判做绝对是或绝对否的判定,面对某一法律原则确有适用的“最强”领域时,应审慎评估、对待以最大化实现原则裁判效益。

法律原则司法裁判方式检视

法律原则之于具体规则的意义,应是解释的依据及方法,一般基于修正法条或扩张、限缩法律规则适用范围的目的而发挥作用。司法实践中法律原则以单独适用或联合规则的适用为主要方式,或出现在裁判说理部分,或直接作为判项依据。法律原则适用于裁判说理部分产生的司法疑义并不大,因其传递立法精神,也可作为行为人行为合法合理性的阐释依据。法律原则作为判决依据的情况则较为复杂。其中,原则的单独适用相当于“规则漏洞—原则证成模式”,对应“法律漏洞填补”或“法律续造”法理,但此种适用明确性不足而任意性太大,一般与新型案件或新型法律关系相连接。在对法无明文规定的权利请求是否应当被支持这一类型案件的裁判中,因相应权利规则的缺位或纰漏,法律原则的适用空间和适用风险并存。原则与规则并用相当于“依既有规则可解决—规则证成模式”,作为裁判的主要依据或补强规则的次要依据,能较好地实现证立风险的中和。

原则裁判对于法治是否会造成伤害,这种担心并非多余。总体而言,现有的各种类型法律原则司法裁判的适用方式多直接引用原则条文,对于详细而充分的说理论证仍显不足。而当适用法律原则进行裁判不具有充分合理的理由,或适用法律原则裁判只是在规则缺位或不恰当的情况下无可奈何的“仓皇”之选,尚不能确认该原则是否为适用于该案的“最佳命令”时,情况更甚。民众许多不好的司法体验皆由此而来。追本溯源,法律原则的司法适用本质上是将原则之上承载的法理精神与价值注入司法裁判,以修正或完善严格规则主义之下司法的功能。所有关乎法律原则司法适用的疑义,都可以转向对法律原则司法裁判场域、条件和方法,以及法官的法治信仰与法律技艺等问题的探讨。

THE END
1.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有哪些?(2)行为准则和审判准则的功能民法的行为准则功能和审判准则功能,是指民法基本原则在民事活动和民事审判中的指导作用和约束力。民法基本原则虽然具有非规范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但它却体现了民法的精神实质和价值取向,对整个民事法律制度有着统帅作用。在我国目前民事立法尚不完善,存在着诸多缺陷的情况下,民法基本原则对https://law.iask.sina.com.cn/jx/sh/2JEy1PJdBK2.html
2.诚信原则的概念及功能丁嫣婚姻家事律师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王利明教授将诚实信用的概念定义为: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诚实守信,以善意的方式履行义务,不得滥用权得及规避法律或合同规定的义务;同时,诚信原则要求维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以及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诚实信用作为一项https://lawyers.66law.cn/s2904484198241_i804621.aspx
3.《证券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功能及适用范围《证券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功能及适用范围 摘要: 《证券法》是我国于1999年7月1日正式实行的保护投资者合法利益的法律法规,在维护社会和谐发展上发挥积极作用。在《证券法》中有诸多原则,诚实信用是基本原则之一。对该原则的定义是在证券活动中,参与者双方必须遵循市场规律,遵守市场规则,双方有着相同的法律地位,应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977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