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保障人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人权法治保障,深化法治领域改革,健全人权法治保障机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尊重和保障人权置于新时代治国理政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度,擘画了新时代中国人权建设和人权法治保障蓝图。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时代背景下全面推进人权法治化建设,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人权法治化保障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建设完备的人权保障法律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完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的人权法治化保障取得巨大成就,不断完善人权保障法律体系,人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和自由得到更加切实保障。通过推进一系列在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的科学规范立法,初步建立起了系统完备、保障有力、覆盖全面,能够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需要的中国特色人权保障法律体系。特别是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民法典,明确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等基本原则,彰显意思自治和权益保护,强化了对财产权和人格权的保护,充分体现出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立法追求。同时坚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着力构建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有机衔接协调机制,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打造法治化服务型政府

法治化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以守护人民权利为职责的政府。实践证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法治政府建设的目标是同向的,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落实“依法全面履职”的行政要求,推动建设守法、有为、共享的法治政府,是践行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重要环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推出的一系列便民、利民、惠民重大举措,包括实施覆盖广大农民群众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以政策制度保障低收入群体就业、子女入学、居住条件改善等,都切实反映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同时我国严格规范行政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有效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国家加快推进行政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禁止行政机关法外设定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我国作为世界上唯一持续制定和实施四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主要大国,积极推动各项目标和任务的落实,保护特定群体权益的政策和法律措施更加完善,人权法治化保障进一步加强。

提升人权司法保障水平

司法是人权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坚决杜绝因司法不公而造成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的事情发生。

2021年,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明确提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坚持司法为民,将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统一,确保审判权检察权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改革,切实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权。坚持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防范和纠正冤假错案。保障律师执业权利,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合法权利,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严格刑罚执行,健全社区矫正制度。强化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完善国家赔偿制度和司法救助制度。大力推进司法公开,完善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制度。

运用现代科技促进公正审判,中国移动微法院、区块链、5G、AI(人工智能)等新平台新技术先后亮相司法领域应用,围绕智慧审判、智慧执行、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的“智慧法院”体系基本建成并跻身世界前列。“互联网+司法”不断向纵深推进,建设成果不断推陈出新,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为民便民,与民共享。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的裁判文书已超2000万篇,成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公开平台。中国的人权司法救济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支撑领域走在了各国前列,司法实践公开透明程度越来越高。

中国的司法体制改革积极创新司法理念,凝聚司法共识,共同推进各个环节、各项职能的改革,司法理念更加科学,司法制度更加完善,司法机制不断健全,人权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厚植人权法治保障社会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弘扬正确人权观,广泛开展人权宣传和知识普及,营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良好氛围。人权法治保障意识的形成,有赖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乃至全体公民自觉自愿基础上的学习、遵守、践行。全民普法和守法已经成为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推出实施宪法宣誓制度,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强化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观念和人权保障意识。在全社会普及人权和法治观念,利用国家宪法日等契机,广泛开展人权法治教育,培育青少年法治观念、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加强各类企业、城乡基层、群团与社会组织的法治文化建设,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向纵深发展,大力提升全社会法治观念和人权法治保障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尊重和保障人权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全链条、全过程、全方位覆盖。这强调了法治对于中国特色人权保障所具有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仅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迈出了重要步伐,也使中国的人权法治化保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

(作者:王福亮,系北京理工大学科技与人权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THE END
1.国际人权法的基础联合国多年来,这项承诺已经形成法律,其形式包括条约、国际习惯法、一般性原则、区域协定、和国内法。通过这些法律,人权得到表述和保障。在《国际人权宣言》的鼓舞下,已经产生了80多个国际人权条约和宣言,许许多多区域人权公约,各国的人权法案和宪法条款,它们共同构成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面体系,提高和保障人权。 https://www.un.org/zh/about-us/udhr/foundation-of-international-human-rights-law
2.人权保障(精选十篇)第一代人权,要求国家不侵犯人的权利(这是政府的消极义务),并当有关侵权的情况出现时,给权利人以保护或司法救济(这是政府的积极义务)。属于这一代人权的有人身自由、信仰和表达自由及财产权等。 第二代人权,具有明显的社会主义性质,要求国家履行积极的责任,以保障公民在实际上能享有权利(这是政府的积极责任)。属于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64ojxo9.html
3.论数据使用保护的国际知识产权制度数字权利是允许个人访问、使用、创建和发布数字媒体或访问和使用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和电信网络的那些人权和法律权利。该概念特别涉及在数字技术尤其是互联网背景下保护和实现现存权利,例如隐私权和表达自由权。一些国家/地区的法律承认互联网访问权。与互联网有关的一些人权已被确定,其中包括言论自由、数据保护、隐私权和https://sciiip.gdufs.edu.cn/info/1026/1674.htm
4.加强法律监督促进人权保障中国检察机关将采取有力措施,继续加大人权保障力度,维护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 l、中国检察机关将进一步深化检察改革,特别是改革和完善检务公开机制,加强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办案过程和检察机关终结性法律文书的公开,加强对当事人及其近亲属、辩护人和新闻媒体的公开,形成包括公开时机、内容、对象、方式等内容的公开制度http://www.iolaw.org.cn/global/en/new.aspx?id=38433
5.人权发展概况与中国人权的法律保护.ppt人权发展概况与中国人权的法律保护.ppt,湖南省委直属机关党校: 严永 人权发展概况与中国人权的法律保护 一、人权概念及其历史演变 二、中国当代人权的基本观点 三、中国人权的法律保护 一、人权概念及其历史演变 从一定的意义上说,一部人类的历史,就是争取和实现人权的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327/158954972.shtm
6.尊重和保障人权7篇(全文)规范警察合理使用枪支是在维护社会安宁与保障人权之间达成平衡的唯一可行路径。尽管法律授予警察使用枪支的权力, 若在无需用枪就能制止犯罪的情形下, 就尽量不使用枪支这样致命性武器, 只有在可能发生严重危害后果的情况下, 穷尽其它手段后不足以制止犯罪活动时, 才可用枪。 (2)https://www.99xueshu.com/w/ikey9up1vd2l.html
7.检察机关在人权司法保障中的作用民主与法制杂志电子版二、检察机关在人权司法保障中肩负特定重要责任 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在人权司法保障中肩负特定责任,这既基于检察机关宪法定位,也由于法律在检察机关人权保障方面设计了一系列特定制度,还在于长期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探索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障人权专门措施。 http://e.mzyfz.com/mag/paper_50937_26557.html
8.试论劳动法与劳动者的人权保障在人类社会的一定历史阶段,人们之间各种社会关系的性质与状况决定着人权的性质与状况。人权的实现、保障和发展,只能在法律的调整下,使社会关系不断改善并趋于理性与和谐中才能实现。 (二)人权的本质即人们应当享有的各种利益只能由法律来维护与保障 “人们所追求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人们所追求的人权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3163400_4958.html
9.人权保障主要是指对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具体包括公民权利的宪法人权保障主要是指对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具体包括公民权利的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 人权保障主要是指对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具体包括公民权利的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保障。其中,权利保障的关键环节是 A : 行政保护 B : 立法保障 C : 宪法保障 D : 司法保障 查看答案和解析https://jixun.iqihang.com/zixun/shiti/2024445754.html
10.范振汝:双人权论中之率性自然与人权保障及制度创新本论文重点探讨了双人权论中之率性而为、自然无为概念对人权及人类创新活动之保障,并以选举制度之创新来说明之。人类创新行为需要不停地有新的创意,以应付及满足不停变动的生活环境和人类欲望。故此,人类必须能率性而为,从心所欲,这就需要个人或团体权利之保障。但是权利规范、制度(法律和道德)之制定,必须依从一地https://www.legal-theory.org/?mod=info&act=view&id=2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