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应用科学。
一、单选题
1.限制因子一般是指某一数量和质量()的因子影响了生物的生长而且限制了其它处于良好状态的因子发挥作用。
A.最多B.最少C.最不足D.中等
2.下列关于k对策生物描述不正确的是()。
A.竞争力强B.生殖力强C.寿命长D.数量稳定
3.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鳍鱼与泥鳅属于同一()。
A.土壤生态型B.生活型C.气候生态型D.生物类型
4.在火山岩上或大河三角洲上发生的演替属于()。
A.初生演替B.次生演替C.旱生演替D.干扰演替
5.下列气体不属于温室效应气体的有()。
A.CO2B.SO2C.CH4D.N2O
6.麻雀及其他小鸟喜欢在鹰巢的旁边或附近筑巢,这种种间关系属于()
A.互惠共生B.寄生C。共栖(偏利)D.竞争
7.对于一年生植物或一化性昆虫,在无资源环境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其种群增长通常呈现(D)形式。
A.对数增长B.几何级数增长C.逻辑斯谛增长D.指数增长
8.下列生态学金字塔不可能出现倒置的是()。
A.数量金字塔B.生物量金字塔C.生产量金字塔D.能量金字塔
9.自然界中食物链的长度一般有多少级()
A.4~5级B.6~7级C.7~8级D.9级
10.以下哪种是初级生产的生产者()
A.猪B.牛C.羊D.水稻
11.属于可更新资源的是()
A.磷矿资源B.钾C.钙D.水资源
12.物质循环中,属于沉积型循环的是()
A.氮B.氢C.水D.磷
13.草食动物牛、羊属于()
A.初级消费者B.次级消费者C.生产者D.分解者
14.生物防治利用某一生物种群压制另一类生物种群,使其不能为害农作物,是利用生物种间的(A)
A.负相互作用B.正相互作用C.中性作用D.偏利作用
15.消费者处于食物链的中间环节,属于异养生物。如下面的()
A.草B.小麦C.水稻D.牛
16.森林减少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导致()
A.厄尔尼诺现象B.温室效应C.拉尼拉现象D.赤潮
17.利用天敌来消灭害虫是生物种间的(C)
A.原始合作B.互利共生C.捕食D.共栖
18.生物学放大作用是指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上的()
A.浓缩B.降低C.平衡D.毒害
19.农业生态系统具有生命特征是因为其中包含()
A.生物组分B.环境组分C.太阳辐射D.水
20.我国现有耕地面积约为(A)
A.15亿亩B.30亿亩C.144亿亩D.5亿亩
21.目前农业上最突出的生态危机是()
A.污染危机B.粮食C.石油D.化肥
22.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水平较高是因为增加了(B)
A.腐食食物链B.捕食食物链C.寄生食物链D.其它
23.对磷钾类资源要节约.合理利用,是因为它的循环属于(A)
A.沉积型B.气相型C.中间型D.其它
24.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D)
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
25.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它们生存环境的总称是()
A.栖息地B.生境C.生物圈D.土壤圈
26.我国大部分农区大量亏缺的元素是()
A.氮B.磷C.钾D.锌
27.就生物而言,信息是(C)
A.生物的温度B.非物质的特殊因素C.能引起生物的生理变化和行为的信号D.能感知生物的特殊因素
28.生态金字塔一般指(A)
A.能量金字塔B.生物量金字塔C.数目金字塔D.都有
29.生态演替所能达到的最终状态称(A)
A.顶极演替B.先峰期C.过渡期D.衰退期
30.属于r对策生物的是(D)
A.恐龙B.大象C.鲸D.昆虫
31.下列生态系统中,分解速率最高的是(B)A.温带森林B.热带森林C.草地D.北方针叶林
32.属于气候生态型的是()
A.水稻与陆稻B.早稻与晚稻C.粘稻与糯稻D.都是
33.生物种间负相互作用为()
A.互利共生B.偏利共生C.竟争D.共栖
34.下列元素在物质循环中属于沉积循环的是()
A.碳B.氢C.磷D.氮
35.生产成果与资源投入量之比为(B)
A.生态效率B.系统资源利用率C.能量效率D.都是
36.生物种间正相互作用是(C)
A.竞争B.捕食C.互利共生D.寄生
37.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是破坏了其()
A.结构与功能B.群落与种群C.物质与能量D.其它
38.要提高农田生态系统净生产力,应多增加(A)
A.腐食食物链B.寄生食物链C.捕食食物链D.混合食物链
39.种群在资源无限制情况下的增长属于(A)
A.J型B.S型C.J与S之间D.无规律
40.衰退型种群是因为其中大量包含()
A.幼年个体B.中年个体C.老年个体D.都有
41.森林生态系统土层肥沃是因为它有较多的()
A.捕食食物链B.腐食食物链C.寄生食物链D.其它
42.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不符合下列哪条定律()
A.热力学第一定律B.热力学第二定律C.十分之一定律D.限制因子定律
43.农业生态系统是()
A.自然生态系统B.人工生态系统C.驯化的自然生态系统D.人工的生态经济系统
44.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性是指()
A.高生物产量B.高经济产量C.高生物多样性D.输入输出特点
45.捕食性天敌的引入这一环节属于()
A.生产环B.增益环C.减耗环D.复合环
46.马—蛔虫—原生动物属于()类型食物链
A.捕食B.腐食C.混合D.寄生
47.农田养蜂的食物链加环属于(C)
A.生产环B.减耗环C.增益环D.复合环
48.农业生态系统区别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是有(D)
A.能量流B.物质流C.信息流D.资金流
49.下列指标可以反映系统的生产速率的是()A.总生产量B.产出投入比C.经济产量D.生物产量
50.初级生产是()A.自养者的生产B.利用植物产品进行物质生产C.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D把太阳能储存为热能
51.关于农业系统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农业系统熵是单位标准煤所带来的能量损失
B.熵值上等于投入能减去输出能
C.农业系统熵可以用来评价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效率
D.能量产投比小于1则能量存在浪费
52.下列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是()A.小麦田B.城市草坪C.三北防护林D.海洋
5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
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C.生态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D.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54.温室效应指的是(B)A.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温室和塑料大棚,产生了对环境不利的后果
B.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大气层如同温室的外罩一样,太阳短波辐射容易进入,地表长波辐射难以出去,以至于地表温度升高,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
C.农民长期在温室和塑料大棚内工作,导致了与温室和塑料大棚有关的疾病
D.在温室和塑料大棚内生产的蔬菜质量与露天农田中生产的蔬菜质量不同
55.水体富营养化的后果是()A.由于藻类大量繁殖,死后分解要消耗大量氧气,导致因缺氧而死亡,使渔业产量减少
B.由于藻类大量繁殖,使鱼类的食物增加,导致渔业产量增加
C.对渔业产量没有影响
D.使渔业产量忽高忽低
56.下列做法不是可持续农业的做法的是()A.农、林、牧、渔多种经营
B.大力植树造林,避免水土流失
C.大力开展生物防治,避免化学农药污染
D.大量使用化肥,保持农产品持续高产
57.下列类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不属于生态农业范畴的是()A.养鱼塘的分层养殖B.农田的间作套种C.海洋的网箱养殖D.稻田养鱼或养鸭
58.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A.气候顶级B.偏途顶级C.土壤顶级D.地形顶级
59.群落演替后期的成熟阶段(D)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
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
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
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60.下列生物类群中,属于生态系统消费者的类群是()A.高等植物B.哺乳动物C.大型真菌D.蓝绿藻
61.属于地带性顶级的群落是()A.沼泽B.水生群落C.盐碱群落D.荒漠群落
62.单顶极理论中的顶极群落最适应的生态条件是()A.土壤B.地形C.气候D.生物
63.顶极——格局假说的意思是(C)A.一个气候内,只能有一种顶极群落
B.一个气候内,可以有多个顶极群落呈不连续变化
C.随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
D.顶极群落是一个独立的不连续的单位
64.农业生态系统的制约因素包括社会经济规律和()A.人类需求规律B.空间地理规律C.市场规律D.自然生态规律
65.关于农业技术经济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项技术的经济效果应该用产量和收入来衡量
B.生产中的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投入属于流动资金
C.流动资金总是小于生产消耗资金
D.生产占用总是小于生产输出
66.群落在向气候形成的后期,由于某种原因被长期的阻隔在某一阶段,称为(D)
A.顶极群落B.后顶极群落C.前顶极群落D.亚顶极群落
67.不符合增长型的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的是(D)A.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B.生产量为正值C.年龄锥体下宽、上窄D.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68.种群为逻辑斯谛增长时,开始期的特点是(A)A.密度增长缓慢B.密度增长逐渐加快C.密度增长最快D.密度增长逐渐变慢
69.沿海地区出现的“赤潮”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A.季节性消长B.不规则波动C.周期性波动D.种群的爆发
70.在渔业生产上为获得持续最大捕捞量,海洋捕捞时,应使鱼类的种群数量保持在(A)
A.K/2B.KC.K/4D.K/3
71.蚂蚁在自然界的分布型为(B)A.均匀分布B.成群分布C.随机分布D.带着分布
72.(B)是生态学的一种主要影响力,是扩散和领域现象的原因,并且是种群通过密度制约过程进行调节的重要原因。A.种间竞争B.种内竞争C.个体竞争D.竞争
73.生物群落是(B)A.生物偶然的组合B.生物有规律的组合C.生物随意的组合D.生物杂乱无章的组合
74.关于群落与环境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群落只是被动受环境制约
B.群落在环境制约下具有一定的分布和特征
C.群落可形成内部特殊环境
D.需要特殊环境的群落对环境具有指示意义
75.种群在实际条件下,出生率随种群大小、组成和生存条件不同而变化,称为()
A.生理出生率B.生态出生率C.最大出生率D.绝对出生率
二、多选题
1.减少土壤侵蚀的方法有()。A.进行等高耕作B.覆盖作物(如豆科作物)C.轮作D.进行免耕农业
2.生态学所研究的有4个可辨别尺度的亚部分,对每一部分,生态学家感兴趣的对象是有变化的,那么在生态系统这一水平上,主要研究的内容有(ABD)A.能流B.食物网C.群落的组成D.营养物的组成
3.大型种子无法有效地被风传布,除非靠水传布或依靠动物来散布,下面选项中的动物可作为种子扩散者有(ABCD)。A.啮齿动物B.蝙蝠C.鸟D.蚂蚁
4.通常生态学所研究的几个可辨别尺度的亚部分包括()。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
5.鸟和动物属于(AD)A.恒温动物B.外温动物C.变温动物D.内温动物
6.下面选项中属于种间相互作用的有()。A.竞争B.捕食C.寄生D.自相残杀
7.地球上,最富有生产力的生态系统出现在(ABCD)。A.沼泽B.温地C.河口湾D.耕地和珊瑚礁
8.农业对生态的影响有()A.控制害虫的后果B.生物多样性减少C.土壤侵蚀D.营养物、水和能量利用的影响
9.农业资源具有的特性包括(ABCD)
A.整体性B.区域性C.有限性D.变动性
10.能量的主要形态有()
A.日光能B.食物能C.化学能D.动能
11.固氮的主要形式有(BCD)
A.化学固氮B.高能固氮C.工业固氮D.生物固氮
12.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评价指标包括(ABCD)
A.持续性B.协调性C.承载力D.均衡性
13.r-对策生物的特征包括(ABCD)
A.个体小B.寿命短C.存活率低D.繁殖率高
14.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组份包括(CD)
A.自然群落B.种群C.农业生物D.自然环境
15.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叫生态因子,包括(ABCD)。
A.光B.温C.水D.空气
16.食物链类型在自然界中通常包括()
A.腐食食物链B.捕食食物链C.寄生食物链D.混合食物链
17.K-对策生物的特征包括(ABCD)
A.个体大B.寿命长C.存活率高D.适应稳定的环境
18.生物群落的演替包括()
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正演替D.逆演替
19.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是(ABD)
A.资源少B.分布不均C.过熟林多D.蓄积量低
21.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是()
A.CO2增多B.森林减少C.O2增多D.森林增多
21.海洋浮游植物的净初级生产力决定于()。
A.太阳的日总辐射量B.水的温度C.水中的叶绿素含量D.光强度随水深度而减弱的衰变系数
22.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研究一般在(BCD)层次上进行。
A.物种B.种群C.食物链D.生态系统
23.生态系统中把多种多样的信息分为()。
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营养信息
24.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有(ABCD)
A.能量转换功能B.物质转换功能C.信息转换功能D.价值转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