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防治总结(精选5篇)

今年全省降雨量比正常年份少三成左右,全年无台风无汛期是罕见的年份。由于天气原因等因子影响,今年水稻病虫的发生特点是:虫害重于病害,迁飞性害虫发生严重。全省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约8100万亩次。其中,纹枯病发生1800万亩次,属常发生性病害,发生面积与往年持平,发生程度比往年稍轻。稻瘟病发生150万亩次,在历史病区的晚稻个别品种发生较重,如清远市种植秋优998,苗期出现病斑,移植后遇阴雨天,病害迅速扩展,8月中下旬,出现整科禾苗枯死。稻纵卷叶螟发生2200万亩次,由于其迁入峰次多,迁入虫量大,对早晚稻生长构成了较大的威胁,尤其是8-9月,全省稻区普遍有3-4个迁入峰,粤东地区出现5个迁入峰,一般亩蛾量600—6000头,高的3万头以上,亩卵量3—7万粒,高的10万粒以上,为近年来少见。稻螟发生900万亩次,以三化螟为主,台湾稻螟和二化螟在部分地区有所回升。稻飞虱发生1900万亩次,早稻迁入早,迁入量不大,发生较去年轻,晚稻受干旱天气的影响,发生较轻。

二、病虫防治措施和成效

1、领导的高度重视,确保了技术措施的落实

今年,是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的一年,我省各级政府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并把植保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黄华华省长在全省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快推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谢悦新厅长在全省农业局长会议上,较大篇幅地阐述了植保工作在粮食安全生产的作用。根据农业部(农明字[2005]第57号文精神,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农业厅发出了《关于加强晚稻病虫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省站在5月发出《关于抓好早稻中后期病虫防治工作的通知》,9月发出《关于抓好水稻迁飞性害虫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厅长谢悦新、副厅长蔡汉雄及植保总站站长南等领导在国庆、中秋前后,针对我省晚稻迁飞性害虫大发生的情况,多次组织有关人员研究防治对策,深入基层检查、督促防治措施的落实,各级政府有关领导和农业局领导放弃节假日休息,到基层发动群众防治病虫害,揭阳市9月份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市府召集农业局长和有关专家研究防治对策,同时组织召开了市、县农业局长会议,部署防治工作。国庆节期间领导带头值班,大大鼓舞了植保人员的斗志,也改变了人们对植物保护“丰年无功、歉年有责”的看法,保障了植保技术措施的有效落实。

2、掌握病虫情,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

我省各级植保部门,积极开展病虫害的调查监测,认真履行病虫情汇报制度,做到病虫情上传下达迅速、畅顺。同时根据病虫发生特点和水稻生长季节,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技术措施,尤其是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如早、晚稻生育中后期,针对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发生特点、发生量和防治适期,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并将这些技术措施印发至农户手中,并张贴。省植保总站将水稻、柑桔等作物病虫防治技术印制宣传单张20多万份分发至各地。确保各项有效技术措施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建立综合防治示范区,推动防治技术的普及应用

4、积极探索综合防治技术,提升病虫防治技术水平

我省水稻病虫发生种类多,频率高,抗性强,同时受天气等诸多因素影响,病虫的发生多变,给防治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为有效地控制病虫发生为害,我们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螟虫种群研究、综合治理技术的组合等工作。

⑴针对稻纵卷叶螟防治难的问题,开展药剂筛选

稻纵卷叶螟在我省发生代数多,迁入峰次多,发生量大,对水稻生产威胁大。同时,稻纵卷叶螟对常规药剂的抗性水平高,据有关部门监测,对杀虫双的抗性水平提高近100倍,对甲胺磷提高近200倍,对三唑磷超100倍。为有效防治稻纵卷叶螟,我站在梅州、惠州、翁源设立了3个药剂筛选试验点,对5%锐劲特悬浮剂、80%锐劲特水分散性粒剂、18%杀虫双水剂、20%三唑磷乳油和20%阿.三唑磷乳油进行药效对比,结果表明,抓准稻纵卷叶螟卵孵高峰期用药,均可达理想的防治效果。错过防治适期,可选用5%锐劲特悬浮剂1000-1200倍液喷雾防治。

⑵开展水稻螟虫种群研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十多年来,我省水稻品种、耕作制度和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引发诸多病虫尤其是水稻螟虫(三化螟、二化螟、台湾稻螟、大螟等)区域间差异大,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困难。为摸清水稻螟虫的种群动态和分布规律,我省选择了有代表性的螟虫发生区和主产区进行了一次抽查。抽查了21个县(区),每县(区)随机抽查300头以上稻螟。鉴定结果表明:三化螟仍然是我省水稻螟虫的优势种群,占种群数量的88.9%;依次是台湾稻螟占6.8%;大螟占2.7%,二化螟占1.7%。台湾稻螟在个别区域所占比例较高,如博罗县罗阳镇抽查螟虫314头,台湾稻螟138头,占种群的43.9%。个别地区二化螟所占比例较全省平均数高,如梅县城东镇抽查螟虫348头,二化螟36头,占10.3%。摸清稻螟的发生区域,为制定防治策略,分类指导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⑶开展稻田杂草调查,为科学除草提供依据

我们还开展了不同生态区域的稻田杂草调查,调查了梅州、高明、高要、英德、曲江和澄海,调查结果表明:稻田与水稻有竞争力的杂草为主要是稗草。未使用除草剂的田块稗草草密度20-166株/m2,对产量影响一般为3%-25%。使用除草剂的田块稗草密度甚低,基部主要是鸭舌草、矮慈菇等无竞争力的杂草,密度一般为5-35株/m2。

⑷做好综合防治配套技术的组合和推广

从农业生态、农业环保和经济角度出发,我们制定了农业防治为基础,保护利用天敌、促进生态平衡为核心,科学使用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配套技术,并在全省广泛推广应用。

农业防治:主要推广抗病虫良种,抛秧技术,适当密植,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早施肥,加强田间肥水管理,浅灌,及时露晒田,减少无效分蘖。通过适时犁耙田,清除稻田菌核,人工摘除秧田螟虫卵块,培育无病虫壮秧和统一栽培品种、统一熟期减少桥梁田等措施。

保护利用天敌:抛插秧后30天内不施用杀虫药剂;为有益生物创造良好的繁殖生境,更好发挥天敌的控害作用。早稻收割后田埂留草把,每3米一把,创造适宜天敌渡夏的环境。

化学防治:安全科学使用农药,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在水稻移植前3天,针对病虫情,选用对口农药,施用“送嫁药”,确保无病虫壮秧进入本田。抛插秧后5-8天结合追肥,选用丁苄、二氯苄、苯苄等除草剂防除稻田杂草。稻纵卷叶螟、三化螟掌握在卵孵高峰期,选用杀虫双、锐劲特、三唑磷等药剂进行防治;稻飞虱掌握在虫口密度1500头/百科,选用吡虫啉等药剂进行防治;稻纹枯病首先做好耙田时菌源清理工作,其次掌握科发病率30%时,选用井冈霉素、纹霉清等药剂进行防治;防治穗颈瘟掌握在水稻破口期,选用三环唑、瘟博克等药剂进行防治。选用杀鼠迷、敌鼠钠盐等配制毒谷,做好农区灭鼠工作。

5、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防治经费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我省财政经费预算中,每年约安排20万元用于重大病虫的防治,各级也拨出专款用于防治病虫害。今年中央财政给予广东大力支持,安排了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防治经费150万元,对控制水稻病虫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经费主要用于建立21个示范区,开展综合防治技术探索,螟虫种群研究和宣传培训等。其中安排给市、县示范区135万元,华南农业大学校开展防治技术研究5万元,省站购《水稻病虫防治技术彩色挂图》和《中国植保手册-水稻病虫防治分册》5.4万元,印制图文并茂的综合防治技术资料4.6万元,共30万份分至各市县。各示范区的经费主要用于宣传、培训农民,开展新技术的探索和推广等,经费用到了实处,初见成效。

⑴群众受益非浅。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大部分群众只是从书本、电视或农业局张贴的病虫防治通知得到防治知识,由于缺乏与技术人员的沟通,病虫防治存在难大的盲目性。开展综合防治示范,加强了技术人员与群众的接触,让更多的农民直接接受到病虫害防治知识。乐昌市农民反映:办示范区真好,有机会参加了3次培训,每次都有新内容。耕田十多年,第一次接受科学种田的知识,希望能继续办下去,多学点东西。

⑵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由于示范技术具体、培训工作到位,群众参与意识强,使病虫害防治措施有效的落实到田间。据我们的调查,示范区病虫总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明显低于非示范区的6.5%。

⑶减少农药用量,降低防治成本。示范区施药2-3次,比非综防对照区减少2-3次,平均每亩减少农药290克,是非示范区的52.5%,达到省时省工、节约成本,减少污染的目的。

⑷提高了稻谷产量和质量。据调查示范区单产为453公斤/亩,比非示范区431公斤,亩增22公斤,按示范面积60万亩计,共增产1320万公斤,增收1850万元。同时通过推广高效、安全、低毒、低残留农药,科学使用农药,相信稻谷品质得到改善(我们已经在21个示范区抽取了105个样本,在非示范区抽取了63个样本,进行稻谷农药残留测定,有关数据待测定后再报)。

三、存在问题和建议

虽然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防治项目带动了我省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我省辖区东西走向跨度大,水稻种植面积大,病虫发生种类多,大发生频率高,不同生态区域病虫存在较大的差异,病虫防治示范工作还需不断加强。

1、示范面积小,难以涵盖千家万户

今年我们建立的21个示范区,示范面积60万亩,但相对全省3100万亩,仅占2%,计划明年再增加10个示范区,扩大示范面积,力争示范面积达100万亩。

2、螟虫等重大有害生物多变,综合防治技术有待进一步改进

稻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等是我省水稻的主要病虫,由于境内跨度大,病虫多变,年度差异大等,要求防治技术需不断改进。计划在原有综合防治技术基础上,针对稻螟等防治难的病虫进行防治技术改进研究。

1试验目的

在花生生长的苗期、初花下针期、结荚期、饱果成熟期通过使用除草剂、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控旺增效农药等,防治花生常见病虫害,达到壮苗抗早衰的目的,并调查防治效果及对花生的增产效果。

2供试药剂

除草:亩用5%精喹禾灵100毫升+44%氟醚灭草松100毫升。

第一次用药:亩用25%嘧菌酯20毫升+博邦(10%苯醚甲环唑)10克+加乐好(丙酰芸薹素内酯)5毫升。

防花生根腐病:亩用土菌消32毫升。

第二次用药:亩用25%嘧菌酯20毫升+博邦(10%苯醚甲环唑)30克+加乐好(丙酰芸苔素内酯)10毫升。

防虫:12%甲维氟酰胺10毫升。

第三次用药:亩用25%嘧菌酯20毫升+12.5%氟环唑15毫升+加乐好(丙酰芸苔素内酯)5毫升。

3试验地点

根据试验要求,试验地点选在我县原种场,试验面积200亩,对照面积5亩。

4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地块地势平坦,土壤类型为适宜花生种植的黄棕壤土,PH值7.1,前茬作物种植的小麦,小麦收获后,于6月2日用旋耕机对地块进行旋耕,旋耕后对地块进行了镇压,6月4日进行种肥异位起垄播种,播种时亩播复合肥80斤,亩播种子30斤。

5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取大区试验法,不设重复,在原种场选择好试验地块,面积200亩,对照田5亩。对照区出苗后不用除草剂,病虫害防治选择当地通常的用药。

6试验步骤

7调查方法

7.1在花生出苗后,初花下针期,结荚期,饱果成熟期等每次施药前及施药后一周,采用3点取样法对各个试验点花生田杂草、病虫发生情况进行详细调查。杂草每点查1平方米,调查杂草总数,叶斑病、根腐病每点调查2行,每行10株,记录病株数,并分级;花生叶斑病再从每点调查的20株中选择主茎上的100片叶进行调查,记录病叶数并分级;甜菜夜蛾每点调查1平方米,查1平方米内的所有虫数,对调查的数据做好记录,按国家规定的分级方法进行分级,计算出病害的病情指数、虫害的虫口减退率、计算防治效果,由于分级不是很准确,计算过程中可能有少量误差。花生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不是指单一一次施药后的防治效果,前一次施药后,药剂的持效期可能会对下次施药后病虫害的发生有影响,因此,每次施药后药剂对病虫害的防效,应是前几次施药后药效的累计,病虫草害的防效详情见附表。

7.2花生收获前仍采用3点取样法,每点调查1平方米,挖出1平方米内花生的总果数,然后把3点鲜果放在一起进行混合,去杂、洗净、晾干后用秤称有效果鲜重,根据所秤量的3平方米鲜果重,计算出每平方米的鲜果重,根据花生测产方法,求花生亩产量,然后再与对照比较,计算增产效果。详情见附表。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推广对策

靖边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和粮食生产大县。而近年来,由于粮食连作和农户分散生产管理,农作物病虫害呈多发、频发趋势。其中小麦白粉病、麦蚜、玉米螟等多发病虫害危害呈现逐渐加重的趋势。农业病虫害已成为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解决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难问题,靖边县立足实际,对农业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能力建设作出统一规划部署,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提高防效、减少用药、降低成本、保障生产”为目标,创新机制,规范管理,提高装备水平,提升机械化、专业化统防统治水平,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服务体系支撑。

1当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时机把握不好

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应该在病虫害大规模发生之间进行,但是在实际防治过程中,绝大部分农民群众无法科学把握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最佳防治时机,往往都是在病虫害大面积爆发之后才开始防治,这样不仅增加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难度,增加人力和资金成本,而且防治效果也难以提升,因此,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求把握好防治实际,根据农作物种植经验和农作物生长规律采取适当措施,做到提前预防,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消灭在萌芽时期。

1.2防治技术比较落后

农民群众由于受教育水平较低,对农作物病虫害科学防治意识较差,在进行具体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不注重使用科学的防治技术,几乎都是采用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手段开展防治,防治方法简单,技术落后。农民群众在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过程中存在过量用药、重复用药现象,随意加大用药量的现象,这样不仅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到农产品的品质,导致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1.3农作物病虫害种类逐年增多

农作物病虫害发声常常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通常情况时有多种因素共同制约而导致发病。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气候环境法发声改变,农业生产污染日益严重,给农作物病虫害发声提供了条件。在具体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群众随意增加用药量,导致农作物病虫害耐药性增加,当继续使用同一种药物防治过程中,就导致防治效果越来越差,病虫害发生逐年加重。同时由于化肥使用不科学,导致土壤板结严重,耕作层变浅,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农作物出苗后长势弱小,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不足,逐渐的也会导致农作物病虫害呈现加重发展趋势。

2农作物病x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对策

2.1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要将“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在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深入推进。为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靖边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成立由分管副局长为组长、县植保植检站站长为副组长、县植保植检站和各乡镇农技站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乡镇农技站负责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区域、实施面积确认等工作,县植保植检站负责农药调配工作。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推动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计划顺利实施。

2.2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

2.3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深度研究

2.4加强农技人员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分析;生态系统稳定

根据我国现有的国情,森林的种植以及防护是至关重要的。想要森林资源得到合理的发挥,切实的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好处,对于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就需要不断地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需要进行完善和改进,保证森林资源不会得到破坏,我国林业可以合理健康的进行发展。

1.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

2.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对于森林病虫害防治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对于防治技术的合理运用,这样才能保证病虫危害可以得到有效地控制以及解决。对于防治技术来说,不同地区和不同病虫危害所需要的防治技术是不同的,想要合理的对于技术进行使用,就需要根据当地的情况进行分析了解之后再进行技术的选择。

2.1合理营林造林

对于森林病虫害来说,合理的营林造林是最基础且有效的手段,它适用于任何地区任何环境。在森林保护的过程中,需要对于森林进行采伐、造林,这样可以保证森林中生态系统得到稳定,增加森林的自我控制能力,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可以说是从根源上面对病虫害进行了预防。通过合理造林营林,我们会发现不仅病虫害得到了有效地控制,森林实用价值也得到了有效地提高,为我们生活带来了切实的利益。

2.2合理进行农药使用

2.3防止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

2.4加强病虫害预报工作

3.现有病虫害防治体系漏洞

3.1现有资金不足

现有的防止体系中,对于资金的消耗是巨大的,任何设备以及技术的引起,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虽然国家对于该方面的投资不断增加,但是还是远远不能弥补现有防治体系中资金的大量空缺,想要对病虫害防治体系进行完善和发展,就需要资金的持续性供应,这样才能保证其技术与世界水平进行接轨,保证病虫害防治效果大大提升。

3.3森林病虫害预防没有得到普及

现有群众甚至工作人员,还没有认清病虫的极大危害,对于该项技术手段认识不足,导致了发展停滞。想要合理的进行发展和推广,就需要保证对于防治工作的优点进行科普,保证人人都能从心里对于这件事进行认识和了解,明白它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进行发展普及。

4.总结

[1]张淑梅.黑龙江垦区森林病虫害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及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引言:我国长期以来森林病虫害严重,病虫害种类日益增多。新疆也是森林病虫害十分严重的地区之一,一些危险性病虫害危害面积不断扩大,防治工作处于被动局面,使森林损失惨重,经济损失严重。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有客观因素,如气候异常、国际交往频繁等,但更多的是主观原因,包括指导思想、防治策略、管理机制、法制观念等。要解决好这一问题也必须从多方面入手才能取得成效。

1.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一直是林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随着我国人工造林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防治工作更为严峻。如松毛虫、天幕毛虫、青杨天牛、黄连木尺蛾等给森林造成严重伤害。另外近年来全球气温变暖,这些害虫在越冬之后仍能大量存活,一旦天气转暖就会大规模暴发。由于我国林业经济发展一直以来受到体制的限制,没有实现市场化运作,森林病虫害防治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在资金投入和技术水平上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森林病虫害防治没有建立有效的体系,只有在发生之后才被动地采取防治措施。

2.发生原因

2.1森林生态环境恶化,天敌生物种群数量小

长期以来,由于人为因素,使森林火灾、乱砍滥伐、乱捕滥猎野生动物,毁坏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及其它破坏森林生态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害虫天敌减少,减弱了林木对病虫害的抗性,导致了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

2.2社会对病虫害防治工作认识不足

全社会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社会宣传力度不够,森防经费严重短缺,由于没有固定和正常的森防投资渠道,严重制约了森防工作的正常进行。

2.3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和检疫体系不健全

基础建设落后,设备缺乏,监测机构和网络不健全,基层测报点人员专业化程度较低,不能及时监测林区内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给森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盲目性。

2.4森林病虫害管理方式粗放

在森林病虫害管理方面,没有将森林病虫害防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管理,营造林工作对病虫害预防措施考虑欠佳,森林自控能力差。具体表现在一是不科学的营造林方式。造林时科学规划、适地适树、选育良种壮苗不够,造成森林植物长势衰弱,抗病虫害能力差。二是不科学的造林方式形成不科学的林分结构,使人工林过渡纯化,造成森林生态系统脆弱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下降。

3.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

3.1综合防治的概念

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是指按照自然生态平衡的理论,通过人为的、自然的方法,维护和调节森林生态系统之间的平衡和稳定,使各种生物之间保持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自然关系,从而从根本上控制和消除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

3.2综合防治的原则

(1)生态学原则。综合防治是利用森林内各种生物及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病虫害防治,并遵循生态学的原则。森林内的生物在一个环境中生长、消亡,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综合防治通过在营林造林时对生态结构进行针对性调节,及在病虫害防治时采用生物防治手段,以营造一个不利于病虫害生存、有利于害虫天敌生存的环境条件,进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安全环保的原则。综合性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相对于单一的机械防治、化学药物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具有可实现其优势互补,取得病虫害防治最大效果的优势,在预防和治理病虫害时可将其对森林安全的危害降到最低。此外,传统的化学药物防治方法,会对野生动物造成一定的威胁,在进行城市园林的病虫害防治时,化学防治还会给人们留下安全隐患,导致中毒等。综合防治提倡减少化学药物使用,多运用生物防治,保证了防治工作的环保和安全。

(3)经济性原则。森林病虫害防治,对于经济林来说,就是为了减少病虫害对森林造成的经济损失,即达到经济允许水平。经济允许水平是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一个重要指标。病虫害的危害程度低于防治指标,不采取过多的防治措施,以节约防治成本;危害程度超过防治指标,即需要进行及时的防治,以减小经济损失。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可以根据病虫害情况选择不同的防治办法,以降低成本并保证森林的经济效益。

4.防治措施

4.1转变观念,改变防治策略

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向更高层次的“森林健康”思想转变,走森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的道路。通过森林保健措施保持和提高林木和林分整体的健康水平,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的自控能力。森林健康是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手段,又是森林病虫害管理的目标。营造和管理一个健康的森林是全体林业工作者的共同任务,因此,森林病虫害的管理也是全体林业工作者的任务,要把病虫害管理的意识和措施贯穿到林业生产的全过程,因此每一个林业工作者必须有高度的森林健康意识,使森林保健成为自觉的行为,将以消灭、控制森林病虫害为目标的森林保护,走到可持续控制森林病虫害的轨道上来。

4.2针对森林类型和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森林保健措施

例如新疆地域辽阔,森林类型复杂,各地的树种、林种、起源、经营强度等均不相同,森林的健康状况参差不齐,影响森林健康的威胁因子也是多种多样,有的已有多年的危害历史,分布广泛,有的是刚刚发现,目前仅限于局部发生。因此,必须首先进行区划,分析影响森林健康的原因,找出主要威胁因子,然后制定相应的保健措旒,以便达到保持森林健康(健康的森林),恢复森林健康(已遭破坏的森林),建立和发展健康的森林。

4.3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森林健康思想

森林健康思想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病虫害的系统工程、工程管理等也必须以森林保健为基础,以森林健康为目标,只有健康的森林才能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4.4调整森林病虫害防治站的职能

目前从国家林业局到省、地、县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站(森防站)只从事病虫害的监测、检疫和防治工作。根据森林健康计划的要求,森林健康的监测、评估和监督将是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建议将现有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站改建为“森林健康保护站”(森保站),除从事森林病虫害的监测、检疫和防治外,还负责森林健康的监测、评估分析,参与森林健康计划的制定,监督健康计划的实施,定期向主管部们报告辖区内森林的健康状况、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真正成为森林健康的卫士。

4.5根据森林健康的原则修订有关法规

比如:《森林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等,要加大执法力度,奖罚分明。一是造林设计要为森林健康打基础,包括树种选择要合理,适地适树,混交林,林分结构合理,科学管理;二是重大绿化造林工程实行专家论证、严格审批和施工招标制;三是施工实行监理制,从设计、苗木到造林的全过程实行全面监督;四是加强抚育管理,实行分片管理,目标责任制。

5.总结语

目前我国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形势比较严峻,存在一些急待解决解决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只有提高认识,完善制度,运用现代化的监测和防治技术,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才能最大化地实现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THE END
1.科学网—生态环境领域Meta分析案例步骤文献偏倚与抽样检验Meta分析(Meta Analysis)是当今比较流行的综合具有同一主题的多个独立研究的统计学方法,是较高一级逻辑形式上的定量文献综述。20世纪90年代后,Meta分析被引入生态环境领域的研究,并得到高度的重视和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生态系统对CO2浓度升高、全球变暖、O3浓度升高等的响应,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等方面的应用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559456&do=blog&id=1462791
2.群落的结构公开课(通用11篇)通过上节的学习咱们知道种群水平的研究集中于种群的数量动态,包括出生率、死亡率、年龄 组成、性别比例等。那么种群水平研究哪些问题? 三:探究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教师:结合课本P71研究群落图表 设问:(1)个体、种群、群落的相互联系? (2)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和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有什么不同?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1hfrwp73.html
3.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是课标中建议的一项活动,旨在使学生能从种群的组成上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探究活动,不要把该探究活动上成一节验证或简单的重复实验。 二、教材分析 第3节《群落的结构》包括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空https://www.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100222193004_185125.html
4.1TheTheoryofEcologicalCommunities四、 在考虑子群落的时候,其他的生物关系则被视为“环境”的一部分,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五、 种群生态学的四因子理论可以很好的应用到水平群落上,但是其他的研究问题也可以扩展,只是适用性会降低。 1. 水平群落是经典的研究对象,结果很多,处理起来也更容易。 https://www.jianshu.com/p/1747e1be1302
5.高中生物教材知识点大归纳,始于教材,归于教材!22. 种群是一个系统,种群水平的研究集中于种群的数量动态,包括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23.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24. 群落是更高层次的系统,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是:群落的丰富度、优势种、种间关系、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等。 https://www.163.com/dy/article/EEE03BI90528OE32.html
6.斜管虫研究进展寄生虫病3 研究方法 目前,国内报道的有关斜管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预防与防治方面,对其分类、繁殖生物学、系统发育及种群水平与生活方式研究较少。主要研究方法如下。 3.1 细胞分子水平 宋微波[25]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对钩刺斜管虫的口纤毛器及细胞发生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跟踪试验,澄清了后仔虫口器发生以及体纤毛器起源上的http://www.yc6318.cn/xqwz/aritcle19403.html
7.一文读懂聚类分析:K哈喽!我是Harry~,目前在英国爱丁堡大学数学学院和美国布朗大学生物统计系从事应用统计研究。 今天带来一篇关于聚类分析的深度文章:从经典的K-means到密度聚类(DBSCAN),再到近几年火热的谱聚类(SpectralClustering),手把手带你理解这些方法的理论、实现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ODM2NDUxOQ==&mid=2652598558&idx=1&sn=a0a134b952982cfd7e8001bc5c883523&chksm=8b7d6c16bc0ae50088f979726ec5eeae4393cb79b358fcb3ad8a5a7eaae6fda7a2b22888fec6&scene=27
8.“群落的演替”一节的教学设计14篇(全文)结合课本P71研究群落图表,引导学生思考在群落水平上研究哪些问题?并与种群水平上研究问题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群落是更高层次的系统。 (2)群落的空间结构 结合课本P74—75图4—11、12、13,引导学生读图思考:①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各有什么特点?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③这些结构有什么意义?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ex5ocmkk.html
9.百年教育职业培训中心环境生态学章节资料考试资料D、以种群为研究主体 5、【单选题】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有机个体 6、【单选题】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物圈 B、群落 C、种群 D、景观单元 7、【单选题】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A、全球陆地 B、全球海洋 https://bnjyedu.cn/pc/news_xx-4801-.html
10.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调研学生物试题(解析版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 PAGE 3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调研学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题号下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47421467.html
11.江苏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调研生物学试题(含答案D、对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的研究是分子水平的研究,能为研究进化提供分子生物学证据,D正确。 故选C。 36.B 【分析】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就A、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该果蝇种群100个个体共有200个基因。其中A基因的数量是2×20+50=90个,所以该果蝇种群中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128/8103033006006032.shtm
12.浅谈白蚁防治工作中的困局及其策略深圳市病媒生物防制协会3.4 提高自身的研发创新水平 科技创新不但包括技术方面及化学药剂的研究方面,还有防治方法的创新和防治体系的建立,从具体事例上分析,加强防治中的创新和防治体系的创新,比药品和设备的创新更重要。 综上所述,在面对白蚁防治中一个难题的时候,需要在实际过程中不断总结,克服困难,根据当前形势,找出具体的可行对策,提高白https://www.szpca.cn/node/187
13.新闻浏览滑坡物理模拟试验作为研究滑坡运动过程及其机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国内外滑坡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力学所研发的大型滑坡物理模拟试验系统配备了降雨智能控制模块、垂向堆载自动控制模块、坡度抬升与水平推力控制模块、三维激光扫描模块、应力控制采集模块等自动化控制装置。系统垂向与水平力荷载为0-200kN,降雨量精度优于https://www.qhsddj.cn/viewarticle?articleId=302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