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野外生存安全常识汇总

野外宿营地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近水营地要选择离水源近的地方,这样既能保证做饭饮用的用水,又能提供洗漱用水。但在深山

密林中,近靠水源会遇到野生动物,要格外小心注意。背风最好是在小山丘的背风处,林间或林边空地、山洞、山脊的侧面和岩石下面等等。避险营地上方不要有滚石、滚木,不要在泥石流多发地建营,雷雨天不要在山顶或空旷地上安营

,以免遭到雷击。防兽建营地时要仔细观察营地周围是否有野兽的足迹、粪便和巢穴,不要建在多蛇多鼠地带,以

防伤人或损坏装备设施。要有驱蚊、虫、蝎药品和防护措施。在营地周围遍撒些草木灰,会非常有效地

服、物品和装备。平整营地的地面要平整,不要存有树根草根和尖石碎物,也不要有凹凸或斜坡,这样会损坏装备

或刺伤人员,同时也会影响人员的休息质量。最后清大家注意:在野外要保护自然环境,撤营时必须将燃火彻底熄灭。垃圾废物要尽可能带出,

丢放在指定的地方,特殊情况无法带走时可将垃圾挖坑掩埋。火的引燃及实际应用首先是要寻找到易燃的引人物:如枯草、干例叶、桦树皮、松针、松脂、细树枝、纸、棉花等。其次是捡抬于柴:干柴要选择干燥、未腐朽的树干或枝条。要尽可能选择松树、栎树、柞树、桦树

面的木柴湿度大,不易燃烧,已烟多熏人。接下来是要清理出一块避风、平坦、远离枯草和于柴的空地。将引人物放置中间,上面轻轻放上细

松枝、细干柴等,再架起较大较长的木柴,然后点燃引人物。火堆的设置要因地制宜,可设计成锥形、

星形、"并"宁形、并排形、屋顶形、牧场形等等。也可利用石块支起干柴或在宕石壁下面,把干柴斜靠

在岩壁上,在下面放置引人物后点燃即可。一般情况下,在避风处挖一个直径1米左右,深约30厘米的

坑。如果地面坚硬无法挖坑也可找些石块垒成一个圆圈,圆圈的大小根据火堆的大小而定。然后将引人

物放在圆圈中间,上面架些干柴后,点燃引人物引燃干柴即成篝火。如果引火物将要燃尽时干柴还未燃

起,则应从干柴的缝隙中继续添人引火物,直到把干柴燃烧起来为止,而不要重新架柴点火。点篝火最好选在近水处,或在篝火旁预备些泥上、沙石、青苔等用于及时灭火。迷向与迷路迷失方向和迷失路径是两口事迷失方向(迷向):不知该怎样确定行进方向或辨认不清地磁方位(即分不看东南西北)。迷失道路(迷路调不知该走哪条路或找不到原来的路径。迷路会导致迷向,而迷向不一定就会迷路。

如何正确地辨认方向,基本方法如下:罗盘(指北针)一个优质的罗盘是野外旅游的必备品。但要记住:罗盘指针指向"北"或"N",这个

方向是磁北方向,与真北方向有一个偏差角度,应计算出磁偏角的数差,以取得准确的罗盒方向。

带指针的手表用于将手表托平,表盘向上,转动手表,将表盒上的时针指向太阳。这时,表的时

针与表盘上的12点形成一个夹角,这个夹角的角平分线的延长线方向就是南方。

北极星北极星是最好的指北针,北极星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方向。

北斗七星也就是大熊星座,像一个巨大的勺子,在晴朗的夜空是很容易找到的,从勺边的两颗星

的延长线方向看去,约间隔其5倍处,有一颗较亮的星星就是北极星,即正北方。

立竿见影在晴朗的白天,用一根直扦,使其与地面垂直,插在地上,在太阳的照射下形成一个阴

影。把一块石子放在影子的顶点处,约15分钟后,直杆影子的顶点移动到另一处时,再放一块石子,然

后将两个石子连成一条直线,向太阳的一面是南方,相反的方向是北方,直扦越高、越细、越垂直于地

面,影子移动的距离越长,测出的方向就越准。

树木、苔藓树冠茂密的一面应是南方,稀疏的一面是北方。苔藓的道理与之相间。另外,通过观

察树木的年轮也可判明方向。年轮纹路疏的一面朝南方,纹路密的一面朝北方。

积雪的融化积雪融化的地方定是朝南方的。迷途知返在深山密林中,不仅会迷失方向,同时也会迷失路径。更多的时候,走在毫无人烟的林

间密径,又没留下任伺路标,自己还不断地欣赏着"无限风光在险峰"和"山到绝处我为quot;的豪情,

当自己开始意识到不对时,己是身处险境,不知原有的路径在伺处。心急之下,挥刀而上,砍出一条"

血路",却发现眼前山连山、峰挨峰,看不到尽头,来时的路己辨认不清,又生怕再次迷路,是走是留

犹豫不定。

其实,在发现迷路的时候,自己高原有的路径一般不超过20分钟。这时不要着急,更不能乱喊乱跑

,应冷静下来,仔细口忆一下刚才走过的泉水、已石、大树、水流、洞穴、山峰、岔路口等参照物,然

后凭着自己的记忆寻找自己的足迹,退回到原来的路线上。

有一种可行的办法就是立刻分析山势走向和地理地貌的环境,然后判断出是否有野生动物并寻找到

其走过的痕迹,沿着"兽道"走出险境,但必须非常警觉,以免遭到野兽的袭击或狩猎者设下的套、夹的

伤害。一般来说山鞍或山脊会有兽道。

不论是在林木遮蔽的山林中,还是在丛草盖地的山坡上,低头近看,根本找不出路迹采,只有远看

,看到几十米以外,才能隐约地看出一条草枝微斜、草叶微倾、叶背微翻的痕迹,然后再由远而近、由

近再远、远近比较之后,就能分辨出路来了。如何在野外寻找水源听凭借灵敏的听觉器官,多注意山脚、山涧、断崖、盆地、谷底等是否有山溪或瀑布的流水声,

有无蛙声和水鸟的叫声等。如果能听到这些声音,说明你已经离有水源的地方不远了,并可证明这几的

水源是流动的活水,可以直接饮用。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把风吹树叶的"哗哗"声当做流水的声音。嗅过鼻于,尽可能地嗅到潮湿气味,或因刮风带过来的泥土腥昧及水草的味道。然后沿气味的方

向寻找水源。当然这要有一定经验积累。观察凭着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去观察动物、植物、气象、气候及地理环境等也可以找到水源。根据地形地势(地理环境),判断地下水位的高低。如山脚下往往会有地下水,低洼处、雨水集中处,以及水库的下游等地下水位均高。另外,在干河

床的下面。河道的转弯处外侧的最低处,往下挖掘几米左右就能有水。但泥浆较多,需净化处理后,方

可饮用。根据气候及地面干湿情况寻找水源如在炎热的夏季地面总是非常潮湿,在相问的气候条件下,地面久晒而不干不热的地方地下水位较

高;在秋季地表有水气上升,凌晨常出现像纱中似的薄雾,晚上露水较重,且地面潮湿,说明地下水位

高,水量充足;在寒冷的冬季,地表面的隙缝处有白霜时,地下水位也比较高;春季解冻早的地方和冬

季封冻晚的地方以及降雪后融化快的地方地下水位均高。根据植物生长情况寻找水源生长着香蒲、沙柳、马莲、金针(也称黄花)、木芥的地方,水位比较高,旦水质也好;生长着灰

菜、蓬篙、沙里旺的地方,也有地下水,但水质不好,有苦味或涩味,或带铁锈;初春时。其它例枝还

设发芽时,独有一处树枝已发芽,此处有地下水;入秋时,同一地方其它树时己经枯黄,而独有一处树

叶不黄,此处有地下水;另外,还如三角叶杨、梧桐、柳树、盐香柏,这些植物只长在有水的地方,在

它们下面定能挖出地下水来。根据动物、昆虫的活动情况寻找水源夏蚊虫聚集,且飞成圆柱形状的地方一定有水;有青蛙、大蚂蚁、蜗牛居住的地方也有水;另外,

燕子飞过的路线和衔泥筑巢的地方,都是有水源和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再有,鹌鹑傍晚时向水飞,清

晨时背水飞;斑鸠群早晚飞向水源,这些也是判断水源的依据。根据天气查化寻找水源天空出现彩虹的地方,肯定有雨水;在乌黑、带有雷电的积雨云下面,定有雨水或冰雹;在总有浓

雾的山谷里定有水源;靠收集露水也可缓解些燃眉之急。直接从植物中职水在南方的丛林中,到处都有野芭蕉,也叫仙人蕉。这种植物的芯含水量很大,只要用刀将其从底部

迅速砍断,就会有干净的液体从茎中滴出,野芭蕉的嫩芯也可食用,在断粮的情况下,可以充饥。如果

能找到野葛藤、葡萄藤、猕猴桃藤、五昧子藤等藤本植物也可从中获取饮用水。另外,在春天树木要发

芽之时,还可从烨例、山榆树等乔木的树干及枝条中获取饮用水。注意:千万不要饮用那些带有乳浊液

,希望朋友们最好不要远离水源一两天的路程,也不要单枪匹马独闯丛林。当你在极度疲惫干渴之际,找到了水源,最好不要立即狂饮,应该就当时的环境条件对水源进行必

要的净化和消毒处理,以避免因饮水而中毒或染上疾病。野外饮用水的净化处理一般说来,除泉水和井水(地下深水井)可直接饮用外,不管是河水、湖水、溪水、雪水、雨水、

露水,还是通过渗透、过滤、沉淀而得到的水,最好都应进行消毒处理后再饮用。那么,怎样进行消毒

呢?方法如下:1.将净水药片放入水容器中,搅拌摇晃,静置几分钟,即可饮用,可灌人壶中存储备用。一般情

况下,一片净水药片可对1升的水进行消毒,如果遇到水质较混浊可用之片净水药片进行消毒。口前,

军队至都采用此法在野外对水进行消毒。2.如果没有净水药片,可以用随身携带的医用碘酒代替净水药片对水进行消毒。在己净化过的水

中,每一升水滴人3一4滴碘酒,如果水质混浊,则在每升水中病人的碘酒要加倍。搅拌摇晃后,静置的

滴,水质混浊则加倍,摇晃匀后,静置30分钟,即可饮用或备用。只是水中有些漂白剂的味几,注意不

要把沉淀的浊物一同喝下去。4.如果以上的消毒药物均没有,正巧随身携带有野炊时用的食醋(白醋也行),也可以对水进行

消毒。在净化过的水中倒人一些醋汁,搅匀后,静置30分钟后便可饮用。只是水中有些醋的酸味。5.在海拔高度不太高(海拔3000米以下)且有火种的情况丁,把本意沸5分钟,也是对水进行消毒

的很好的方法。6.如果寻找到的水是咸水时,用地椒草与水间煮,这虽不能去掉原来的音咸,却能防止发生腹痛

、腹胀、腹泻。如果水中有重金属盐或有毒矿物质,应用浓茶与水间煮,最后出现的沉淀物不要喝。目前,有一种饮水净化吸管,在野外非常实用,形如一支粗钢笔,经它净化的水无茵、无毒、无味

,无任何杂质,不需经过沸煮即可饮用,很轻便。另外要提醒注意的是,在水源紧缺的情况下,要合理安排饮用水,不要为一时口渴而狂饮。另外,

在野外工作或探险中,喝水也要讲究科学性。如果一次喝个够,身体会将吸收后多余的水分排泄掉,这

样就会白白的浪费很多的水。如果在喝水时,一次只喝一两口,然后合在口中慢慢咽下,过一会儿感觉

到口渴时再喝一口,慢慢地咽下,这样重复饮水,既可使身体将喝下的水充分吸收,又可解决口舌咽喉

的干燥。一标准水壶(9一11升)的水量,运用正确的饮水方法,可使一个单兵在运动中坚持6一8小时,

甚至更长些。

户外安全常识

人类在经受挫折中积累着征服自然的经验,并在地球的每个角落几乎都能立足。生存是维持生命的艺术

。把力量弱小的个人置于充满危险的大自然中,如果不掌握一些生存本领,怎样抵挡突发灾祸呢?

一、一般常识

其中,精神因素是走出绝境的关键。现代人早已用科学手段证明精神的巨大作用,其意义不言自明。

1.不要招惹野兽

例如,在非洲的博茨瓦纳乔贝国家公园,有许多自由放养的动物。一天,有个兽医和他的助手骑摩托车在

命奔跑,才侥幸逃生。又如,一个缝衣匠在做衣服时,一头象路过这里,把鼻子伸进敞开的窗户,缝衣匠随

手用针扎象的鼻子。几个月以后,这头象再次来到这条街,它在喷泉边吸满一鼻子水,到缝衣匠窗前把这

个爱捉弄动物的人浇了个浑身湿透。

我们也不能把狼、虎、豹、狮等猛兽幼崽抱回来玩耍或喂养,因为猛兽嗅觉惊人,会循味而来,进行报复

2.掌握生存本领

譬如,二战期间,英国妇女朱丽娅乘坐的客机在北非热带丛林坠毁,朱丽娅幸免于难,当时她与大自然抗争

,几个月后获救。她的经验是认真选择食物;自制吊床在外露宿;不断做路标,确定前进方向,或沿小溪

顺流而走;保存火种,用来煮食、取暖、照明、驱兽。

又如,1994年7月,莉迪亚在北极死里逃生。她的经验是利用地图、指南针和地形确定前进方向;把食物

均匀分配,不能一次吃光;野外探险时,要带上救生盒(像装20支香烟的硬铁皮烟盒大小)。

3.切勿疏忽大意

例如,法图女探险家尼古拉维罗多曾只身闯丛林,赤手擒毒蛇,但在疏忽大意时也步入窘境。一天夜里,

她在澳大利亚原始森林的灌木林追踪一条巨蜥,突然巨蜥消失在矮丛林中,她紧追而至,突然地面塌陷,被

摔在落差几米的巨石上几乎昏厥过去,后来靠着顽强毅力才爬回几千米远的帐篷,但是左肋骨全部摔断。

另外,有位植物学家曾在20世纪50年代到福建武夷山李家坡地区考察,他在攀拉时有棵碗口般粗细的大树

拦腰折断(朽木),使他飞速地向沟底滚去,在应急时刻由于死死抓住一棵檀树,才大难不死。

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那是1942年11月,德国海军潜艇击沉了“斑罗蒙”号轮船,22岁的中国船员潘某抓

住船板活了下来,他爬上救生筏后发现食品,但是一个月以后消耗殆尽,便开始收集雨水,并钓鱼充饥。当

捉到一只海鸟在解脱孤独感的同时疏忽大意,忘记收集雨水,也忘记准备食品,渐渐地口渴难忍,在无奈之

下吃生鱼、吸鱼汁,被迫饮尿,最为痛苦的是浑身长疮!皮肤起皱、疮痂流脓,后来一场小雨救了他,在海

上漂泊133天以后获救。

在帐篷、睡袋里能高枕无忧吗?不能。据报道,某地一个村民半夜从熟睡中醒来,觉得身边有个东西,他

睁眼一看不禁魂飞天外:躺在他身边正在酣睡的是只金钱豹!他蹑手蹑脚地起来,拿出铁链设计圈套,金

钱豹醒来一动,就被铁链缚住。村里人闻讯赶来帮助他把金钱豹关在笼子里,后来在村长劝说下放归山林

1978年3月10日晚,日本探险家植村直在梦中被北极熊狂吠惊醒时,北极熊脚步声离他不足10m了,他竟粗

心大意没有把步枪放在身边,子弹也没有上膛,抵抗是不可能了,唯一的办法是装死。他躺在被窝里一动

不动地听任北极熊压坏狗食盆,咬破盛满海豹油的塑料桶,然后静听脚步声向帐篷逼近。刹那间熊掌已经

按上植村直的太阳穴,他死死屏住呼吸,白熊在咆哮,用鼻子触摸植村直的身体并猛地一掀,一只小火炉从

秒地流逝……在经历了漫长的一分钟后,白熊才悻悻地离开帐篷,植村直庆幸自己熬过这比一年还要长的

一分钟。然而他再一次放松警惕,在白熊没有离去之前“死而复活”,白熊又返回来,植村直不能恢复刚

才的姿势,他紧张得手脚颤抖,眼看白熊越走越近。然而,奇迹出现了,白熊大概己用狗食和海豹油填饱肚

子,它走到帐篷前居然停下来,扯开嗓门大吼,震耳欲聋的吼叫声震得帐篷直抖,使他心惊胆战。在威风发

足以后,白熊真的走了。

4.行前准备

(1)掌握旅游信息

野外探险消耗体力很大,没有健康的体魄,仅有一时的热情,非但不能完成任务,而且会面临着死亡威胁。

所以,在野外探险以前以及探险过程中,一定要掌握自己健康状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体检。

对于旅游地,掌握的信息越多越好。譬如,当地人的生活习惯与特点,对外来者的态度(敌意还是友善)、

民族风情与禁忌;旅游地的基本情况(河流流向、水头落差、险滩分布、山高与坡度、植被覆盖、气温

与温差、昼夜长短、潮起潮落、风力风向等)。

(2)列出装备清单

服装要适合时令、样式宽松、行动灵活、容易洗涤,具有较好的吸湿透气性;穿上布底鞋、胶底鞋或者

旅游鞋;雨具、餐具、遮阳帽、风镜、墨镜等。

食物要选择饼干、方便面等脱水食物;水果要洗净消毒,装入食品袋;餐具要卫生和方便,带上有盖的杯

子、水壶、备用的食品袋等。

(3)制定行动计划

计划的制定要留有余地。特别要考虑在目标受阻、车辆抛锚、断水断食、天气异常、路况严峻、疾病流

行等各种极端事件时的对策;列出较为宽松的探险日程与安排;与当地有关部门联系。

(4)明确责任分工

这一点对于团队探险尤其重要。要有专人负责医务、翻译、炊事、车辆、驾驶、装备、向导等。

(5)精神力量无穷

良好的训练和丰富的知识会带来自信。信心能够帮助人们战胜恐惧与焦虑、严寒与酷暑、伤病与疼痛、

饥饿与劳累、厌倦与烦躁、绝望与孤独。

5.应急用品

应急用品种类繁多,下列用品仅是其中的主要部分:

(1)照明与点火

例如,火柴,以防水火柴为好,但要解决体积大带来的不便;如携带普通火柴,可用熔化的蜡烛油包住火柴

头,以确保安全;为节约空间,可将火柴后半截去掉。还有蜡烛,要削成条形以便摆放;牛羊脂做成的蜡

烛可以在应急时食用,但要注意炎热天气不易贮存的问题。再有火石,即使在潮湿环境下仍可以发挥作用

;微型电筒,亦可用于照明,要安装功率大、寿命长的锂电池。放大镜,用于聚光生火、拔刺穿针等。β

灯,用于夜间查看地图、或垂钓。信号灯(板),携带红绿迷你型闪光信号灯头和钢笔大小的放电体,携带

荧光材料制成的条板等。

(2)生活用品

譬如,针线,用于缝补和挑刺;要准备不同型号的针,至少有一根是大号的,选择坚韧耐磨的线并绕在针上

。鱼钩和鱼线,用于钓鱼和捕鸟;小号鱼钩既可钓大鱼又可钓小鱼;而大号鱼钩只能钓大鱼;钓鱼线尽

量长一些,以便捕鸟(但要注意不能违法)。指南针,用于辨别方向,要求刻度清晰、体积小,以液态填空型

为好,没有漏隙和气泡,指针能自由转动。圈套索线,用于布置陷阱或圈套等,要选用60~90cm长的精细铜

线。锯条,锯条两端的把手可用木质栓扣之类的东西代替,注意在锯条外面浸油,以防生锈。刀具,如折叠

刀、月牙型弯式砍刀等;睡袋,当环境潮湿时,选择人造织物真空棉睡袋;当保持干燥时,选择羽绒睡袋

;当然均可选择透气材料制成的露营袋。背包,选择结实舒适、承重力强、不易磨损、配备构架,附有内

衬、防水防漏、安装安全拉链的背包,装物时遵循急用在上、重上轻下、不要过高的原则,炊具炉子放入

边袋,食物要保证营养平衡。

(3)急救药具

急救药具包括诊断用的体温计、血压计;预防用品漂白粉、高锰酸钾、酒精、碘酒、蚊香、灭害灵等;

治疗用品胶布、绷带、多用镊、止血带;以及药物如解热、镇痛、镇静药,抗菌、抗敏药,降糖、解痉药

,中枢兴奋药,清凉、解暑药,健脾消食药,抗风湿药,外用药,抗疟疾药等;救生箱(袋),所有急救药具要

集中于此箱,系在腰带上;并把凝固态燃料、食品、救生包、信号盒放入铝制饭盒内。"

(4)交通与通信

要保证车辆状况良好,进行特殊的改装和加固,以便应付极端环境。配备油箱、水箱等配件和修车器械;

携带手机、收音机或微型电视机。每天晚上要向总部汇报自己的方位、完成的工作、次日计划安排等。

系统(ClobalPositioningSystem)等。

二、觅水觅食

1.野外觅水

1980年夏,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新疆罗布泊地区考察时,因野外觅水而失踪。

我们知道,生命离不开水,所有的生物都依赖于水,所有的生物都会有水。没有食物,正常人一般能存活20

天左右,但是如果没有水,连三天也活不了。寻找水源时以流动水源最为理想。下面介绍一些野外觅水的

方法:

(1)海岛觅水

在海岛迎风坡一侧,往往有水也有食物;还可以在岩石的洞穴里找到淡水;挖掘海岸“井”取水时,水坑

要挖在潮汐标志以上的安全地带,其深度要能使水汇集在坑底。要撇去表面水,待沉淀后用上面水,当然

煮开以后会更加安全。

(2)植物取水

许多植物的绿色坚果,由于味酸可以迅速止渴;发黄的竹茎空节、海岸边灌木根,以及15~20cm高的嫩植

物等都有水。

(3)动物取水

水分占鱼体重量的50%~80%,只要每天获取3kg鱼,即可以满足一个成年人一天对淡水的需要。其方法

是把鱼切成小块,或在鱼背上用刀划出十字口子,然后,用力挤出水来;或取出大鱼内脏,饮用鱼内流汁。

(4)冷凝制水

如果在海上漂流,可以在船上撑起一个“雨篷”,这样空气中的水蒸气会上升到雨篷顶部,经冷却会变成

水珠流到船底,收集起来以备应急之需;挑选健壮、枝叶浓密的嫩枝条,套上塑料袋,袋口朝上,袋的一角

朝下,能收集到凝结水;或将刚砍断的新鲜植物枝叶放在大塑料袋里,温度升高时会产生凝结水;在沙漠

中,选择潮湿地方可以利用太阳热能蒸馏造水(图10-1),24小时能收集50mL左右的水;海水和尿液通过

蒸馏,也可以饮用。

(5)找水与净化水的方法

图10-1沙漠日光蒸馏

可以到河流上游找水;沿着鸟类的飞行方向找水;干河床下找水;河道转弯处外侧最低处找水;山脚下

在植物茂盛的地方找水;在峡谷底和斜坡下寻找泉水;跟踪人或动物足迹可以找到水(例如,蜜蜂离开蜂

巢不超过6.5km,大多数昆虫会在水源半径90m的范围内飞行);要净化水,可以把水煮沸,加少许盐,或家

用漂白剂、净化水药片(1~2片)并摇晃均匀,在沉淀半小时以后可以饮用。

在严重缺水的环境下,要减少消耗、减少运动。例如,少说话,不吸烟,鼻尖相碰多人近面呼吸;不要用舌

头舔自己嘴唇,可以抹防裂油、动物油,或在嘴中含小卵石或硬币,可以缓解渴感;或在沙地里挖一个坑

藏进去,藏到齐脖子深,可以挡住热量对人体水分的蒸发,把挖出的沙土堆在坑旁,能够提供阴凉。

注意:在万般无奈、口渴难忍的情况下也不能喝白酒(非洲土人称其为“老虎奶”)。

2.野外觅食

(1)植物类食物

食用。

1)尝试植物:一个人一次只能尝试一种植物。当感觉不适时用木炭灰催吐。可以切下植物闻一间,如果

发现有苦杏仁味,或桃树皮气味则弃之;可以挤榨汁液涂在肘部与腋下之间的前上臂,如有不适也弃之;

如果没有不适,可以触动唇、舌或咀嚼一小块,如有任何不适同样弃之;如无不适,可以吞咽一小块并等

待数小时,如仍然没有不良反应,可以认定该植物安全可食。

2)采集植物:使用洁净的空袋子、空篮子采集淡绿色幼枝、球根、块茎、落果等。注意不要采集带有乳

白色、乳状汁液的植物;不要采集亮红包植物;不要采集分裂成五瓣形的浆果;不要采集茎叶上有微小

倒钩的植物;不要采集枯黄的叶子;不要采集成熟的羊齿类植物等。

3)确认植物:例如,温带地区的蒲公英、荨麻、车前草等;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棕榈类、野生无花果、

竹类;荒漠地区的仙人掌、刺梨;极地地区的云杉、北极柳、地衣;海岸地区的巨藻和紫菜等,可以食

用。

还有些植物,譬如,乔木树皮的内层,某些树木的树胶和树脂,白桦和枫树的树浆,以及相某些真菌植物、

沙漠植物、热带植物、海滨植物、海藻植物等均可以食用。

注意:有些植物是有毒的。例如,当人体皮肤与某些植物接触时会受到刺激,引发皮疹,应该立即用清水

冲洗;不要误食某些有毒植物,如果把夺命草认作野百合或野洋葱就麻烦了。

(2)动物类食物

须通过布置陷阱,或狩猎才能得到。因此,应该掌握一些动物特征和生活习性、捕捉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但是不要滥杀无辜。

味道鲜美、肉量充足的是成年雌性动物。动物越年幼,瘦肉越多;动物越年老,脂肪越多,肉质越粗糙。

1)掌握规律:多数哺乳动物在早晚活动,白天只有猛兽烈禽奔走,大型草食性动物整天觅食,小型动物频

繁进食、活动,人们可以设置陷阱捕捉猎物。

2)动物踪迹:清晨,要留心观察地面上的动物踪迹。如果露水或蜘蛛网被碰掉或破坏,说明动物离去的时

间在几小时之内;有些动物(比如兔子)活动半径不大,如果发现足迹,表明它们就在附近;有些动物会在

灌木丛中打开通道,通道大小表明它的体型大小。

3)啃食信号:例如,鹿类动物在夏季啃过的树皮成长条形,在冬季啃过的树皮有垂直牙痕或疤痕;兔类动

物啃过的树皮,其边痕较为光滑;羊类啃食树皮,留下歪斜的牙痕;啮齿类动物啃咬痕迹多位于树茎底部

;如果发现地面上有散落的树木屑,树上可能有松鼠穴,但同时又发现有坚果或松子散落树下,表明可能

是鸟类干的;在地面上一堆空果壳附近,可能有啮齿类动物的地洞。

4)排泄物:哺乳类动物的粪便有强烈遗臭;植食类动物(牛、鹿、兔)粪便略圆如马粪状,此类鸟粪体积

较小,新鲜鸟粪为液态;肉食类动物(猎、狐狸)粪便为长条形,此类鸟粪为丸状,会有未完全消化的小动

物残渣;松散的鸟粪表明在一定范围有水源;地面上鸟粪富集,表明周围会有鸟巢。

5)掘出的土堆:例如,野*会翻拱大块地面;较大动物经过,估计会有明显潮湿碎土,松鼠掏挖植物根茎会

留下地表小面积扒痕等。

3.海上觅食

在海上,人们比较容易获得的食物是鱼,但是不要冒险。例如,美国海滨小城艾米蒂是旅游胜地,一条大白

鲨使一名女郎、一名男孩先后毙命;鱼类学家胡珀由于过于迷信防鲨笼也葬身鱼腹,有人为他报仇,结果

也丧命在大白鲨口下。

(1)捕鱼

方法一是钓鱼。把鱼线拴在船尾,让船拖着等鱼上钩。漂流者一般找不到真正的鱼饵,就用碎布条做成假

鱼饵,骗鱼上钩,如果发现钓线突然绷直,或和船构成直角,说明鱼已上钩。如果钓上一条大鱼,当它被拉

过专门训练。

(2)捕海龟

海龟对声音很敏感,力大无比。应该做一个有活扣的套索,套住龟的头部。万一没有套索,就众人配合抓

龟鳍,不要抓龟的头部。

(3)捕鸟

方法一是徒手捕捉,这要眼明手快;方法二是用竹竿击断鸟的翅膀;方法三是用长杆打鸟(轻轻摆动竹竿

,吸引鸟使它飞得又低又近,然后猛击)。

(4)孤岛求生

当潮水退去以后,在海滩薄沙层下可以寻找牡蛎和蛤;夜晚用死鱼作饵拴在绳子上,系上一个坠,抛进水

中,当感到拉起来吃力时要尽快拉回来,抓住龙虾和螃蟹后要将其打昏,不要抓锋利的钳子,在煮沸15分钟

后即可食用;多数贝类可以生吃,但是煮后食用更加安全一些;在沙滩上沿着两行平行的龟迹可以找到

海龟蛋;抓海龟时将其背朝下翻过来,用刀或棍把龟肉撬出来,除去硬壳、内脏,煮熟或烤熟后就可食用

;在岩石和热带礁石上可以找到海参,其体内五块长条形白肉可以剥下来煮食;寻找海水进过的岩洞和

岩石,上面有被太阳晒干的盐,将其溶解再过滤,即可食用。

4.沙漠觅食

把多余的兽肉切成厚2cm、宽数厘米,挂在阳光下晒2~3天,直到完全干透,可以长期保存;或将肉切成片

并擦干,用干热的沙子埋上,不用盐,亦可长期保存;或在慢火堆上搭建一个架子,上面放上肉片进行薰烤

注意:不要食用显示出病态的哺乳动物,不要食用动物肝脏等。

三、野外居住

1.搭建庇身所

睡眠和休息是人类基本的生理需求,因此,在野外要搭建庇身所。庇身所可以遮挡阳光、防风避雨,保持

一定室温。如果山风使得庇身之地不安全,可以沿着同一条等高线寻找,亦可寻找天然凹坑,四周加高、

加固。

(1)地点选择

譬如,选择背风防雨,离水源较近处;附近有林木、空旷平坦、干燥有依傍、无太多石块处;山洪无法淹

没处;远离蜂巢和死树、孤零独处的高大乔木、野兽奔走的路径、谷底和山洞处;有人类活动的地方等

不得在禁止烟火的地区野炊和野营;点燃篝火时,要搭筑临时火墙,防止火势蔓延;野炊后要将火彻底熄

灭;要准备防身用品,夜间要轮流值班,防止野兽侵袭和其他突发灾祸,确保安全。

要遵守国家对珍禽异木保护的法律法规,注意消防安全。

(2)临时庇身所

临时庇身所的搭建要因地制宜,利用天然地形(比如凹坑,把坑顶遮蔽上下)、地物(例如折断的树枝、倒

地的树干、石块等)。

1)圆锥形帐篷:将多根圆杆一端绑在一起,形成圆锥顶点,另一端斜插入地,用雨披、地膜、塑料布、帆

布等覆盖。

2)屋顶形帐篷:把绳子栓在两棵树之间,将雨布搭在绳子上,张开后底边用石头压住。

3)一面坡帐篷:把雨布一头固定在断墙或棱坎上,另一头固定在地面

4)丛林遮棚:在热带丛林地带,选择便于排水的高地搭建。要“先撑棚架后盖顶,围墙铺床同时行,最后

挖出排水沟,铲除杂草把地平”。在潮湿和野兽出没的地方,可以搭建在树上

吊床两端拴在树上,上面拉一根绳子,搭上雨布,四角用绳子系牢,形成防水帐篷。

2.组建营地

野外探险应当成立组织,委任或者选举某人负责,或采用负责人轮换制度,建立花名册并明确分工,扬各人

所长分别进行木柴收集、供水、做饭、捕猎、值勤、通信等,不论发生任何突发灾祸,都要保持高昂的士

气。

(1)营地卫生

营地要远离垃圾和厕所,垃圾尽量用火焚毁或掩埋,防止饮用水污染。

(2)营地布置

建立固定用水点(比如河流上游),收集饮用水。洗浴、洗衣到河流下游;厕所和垃圾坑要建在营地下坡

、下风向处;禁止随地便溺、乱倒垃圾;重新修建厕所时要将旧厕所掩埋。

(3)营地设备

要有床铺、梯子、滑车、雨披、护目镜、绳索等。

(4)打结技巧野外探险总会使用绳子打结。我们要锻炼自己,在黑暗和恶劣条件下能自如打结,自如开结

。譬如,单编结、双编结、单套环(救生扣)、攀踏结、死瓶扣、活瓶扣、扁担扣、牵牛扣、载人扣、猫

耳扣、索环扣;套索索眼结、索结、索针结、丁香结、圆材结、速解结等

四、野外定向以及预测天气

1996年6月,探险家余纯顺在徒步穿越罗布泊一天以后,因迷路在湖心遇难。

万一没有罗盘,在野外如何判定方向呢?

1、利用自然特征定向

(1)利用太阳定向

众所周知,太阳由东向西移动,而影子则由西向东移动。例如,早晨6时,太阳从东方升起,一切物体的阴影

都倒向西方;到中午12时,太阳位于正南,影子便指向北方;到下午6时,太阳到正西,影子则指向东方。

因此,可以根据太阳和物体的阴影,粗劣判定方向。

1)太阳-标杆利用太阳定向时,标杆可以发挥作用。找一根又高又细的标杆,使它与地面垂直放置,把一块

石头放在标杆影子的顶点A处,至少过10分钟以后,标杆影子的顶点移到B处时再放一块石头,那么,A,B两

点连线就是东西方向,与其垂直的方向就是南北方向,向太阳的一端是南方,相反方向是北方(图的一6)。

2)太阳-手表利用太阳定向时,手表同样可以发挥作用。早晨6时太阳在东方,将手表的时针指向太阳,此

时表盘上的“12”便指向西方;如果“3”对向太阳,“12”便指向北方;中午12时,太阳位于南方,表盘

上“6”对向太阳,则“12”指向北方。

注意:夏天在台湾省嘉义、广东省汕头东北的南澳岛、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云南省个旧的北回归线以

南地区,以上方法不能适用。

(2)利用星星月亮定向

1)利用北极星定向首先寻找大熊星座(北斗星),然后,沿着勺边A,B两星的连线,向勺口方向延伸,约为A,B

两星间隔的五倍处,有一颗明亮的星,就是北极星。

在北纬40°以南地区,在看不到北斗星的情况下,首先寻找由五颗星组成的呈“W”形的仙后星座,在“W

”字缺口中间的前方,约为整个缺口宽度的两倍处,就是北极星。

2)利用南十字星座定向:在北纬23°以南地区,上半年可以寻找南十字星座(四颗明亮的星),其对角相连

成为十字,沿A,B两星连线向下延伸,约在两星距离的四倍半处即为正南方

起。到了农历的二十,相距5天,就迟升4小时右,约于22时于东方天空出现。月亮“圆缺”的月相变化也

是有规律的。农历十五以前,月亮的亮部在右边,十五以后月亮的亮部在左边。上半个月称为“上弦月”

,月中称为“满月”,下半月称为“下弦月”。每个月月亮都是按上述两个规律升落的。利用月亮测定方

3)利用特殊建筑定向

譬如,庙宇、宝塔、住房,大多是坐北朝南;伊斯兰教的清真寺的门朝向东方(礼拜者面向西方)。

2.预测天气

前人在预测天气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对野外探险者来说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观察云层

一般说来,云层越高,天气越好;在黑压压的云层下飘浮着小块乌云,通常会有阵雨;悬在高地上的云层

意味着会有雨,除非它在午时之前移开。

1)高积云:类似于卷积云,预兆天气良好。它覆盖面广,云层厚,白中有暗,多出现在暴雨之后。

2)积雨云:为低层雷云,云色乌暗,常带来强烈暴风雨、雷鸣和闪电。

3)积云:蓬松状白云,如同团团棉絮漂浮在空中。如彼此分开意味着将是美好的晴天;如果发展越来越

大,前端越来越多,可能要降临暴雨。

4)卷云:冰晶形成的高层纯白色缕状云,也称“马尾云”,意味着天气清朗;如卷云上部的天空变暗以后

形成卷积云,那么将要下雨或下雪。

5)高层云:在阳光、月光下像灰色幕幔。如湿空气靠近,云盘会消失,云层变厚、变暗,直至下雨。

6)雨层云:为低层乌云,意味着4小时之内有降雨,并持续几小时。

7)层积云:低层覆瓦状云,覆盖整个天空。云层较薄,阳光可以透射下来,可能带来雷阵雨,会在午后消失

,天变晴朗。

8)层云:云层最低,犹如浓雾笼罩,可以形成蒙蒙细雨;如在夜间越来越厚,覆盖在清晨空中,通常会是晴

朗的一天。

(2)天气谚语

各地天气谚语甚多,现列出一部分供作参考。

1)看云雾知晴雨:例如,“夜晚月亮有光晕,次日可能要刮风”、“初三月下有横云,初四日黑雨倾盆”

、“早上云如山,黄昏雨连连”、“早起乌云现东方,无雨也有风”、“黎明乌云拦东,不落雨也吹风”

、“黑云上顶,风雨不用请。一块乌云在天顶,再大风雨也不惊”、“早看东南,晚看西北”、“云盖大

山顶,当日雨水盛”、“天上灰布点,细雨定连绵”、“红云变黑云,必是大雨淋”、“黑吃红,雨等不到

明;红吃黑,雨等不到黑”、“日落火烧云,明朝晒死人”、“云交云,雨淋淋”、“人黄有病,天黄有雨

”、“早雾晴,夜雾阴”、“日出雾难消,当日有雨”、“久晴大雾阴,久雨大雾晴”等。

2)看生物如晴雨:比如,“蜘蛛添丝,报好天时”,“蜜蜂出窝天放晴”,“蚂蚁筑防道,准有大雨到”,“

青蛙叫,大雨到。中午青蛙叫,午后雨飘飘。青蛙白天叫得紧,下雨不用等时辰”,“蜻蜓满天飞,风雨在

眼前”,“蚊子飞成球,风雨就临头。蚊子骤然多,明日雨滂沱”,“苍蝇附人抖不飞,三天之内雨不稀”,

“龟背湿,雨在即”,“燕雀高飞晴天告,低飞雨天到”,“虫类纷纷飞,风雨即将起”,“雨中蝉鸣,很快

天晴”,“水底起青苔,必有大雨来”,“河翻水泡,雨水将到”等。

五、复杂地形行走

野外探险者将要遇到各种各样的复杂地形,都要勇敢面对。

1.山地与雪坡

(1)山地

原则是有道路不穿山林,有大路不走小路;方法是大步、小步和休息交替进行。

攀登岩石拟采用“三点固定法”。即两手一脚或两脚一手固定以后,再移动另外一点,要稳、轻、快,不

要跨大步和抓蹬过远的点;攀登草坡时,步伐不要大,迈步要全脚掌落地,踏稳后再踏第二步,按“之”字

横向斜进。在陡坡上行走宜两脚横行,一脚尖朝前,一脚尖朝后,两脚跟在中央。

(2)雪坡

当雷坡的坡度大时,一定要两脚站稳以后再移动。向前跨步时,要用脚前掌踏雪,踩成台阶再移动后脚。

如果滑倒要立即俯卧,防止继续下滑。

2.热带丛林

要穿靴子,将裤腿塞进靴子里边;扎紧裤腿和袖口并戴上手套;鞋面涂抹驱避剂或肥皂,以防止动物叮咬

;携带木棍以“打草惊蛇”。

遇到马蜂或毒蜂时,应该快跑或者蹲下,用雨衣遮挡皮肤暴露部位或潜入水中。

在热带丛林,藤蔓竹草交织,要用砍刀开路前进。要点是“刀磨快,把握好,三砍两拨就成道”。

可以沿着大型野兽踩出的路行进,但是要注意猎人设置的陷阱(譬如,在路中间散盖乱草和树叶;路边有

不自然的树干或竹竿等)。

3.沼泽

不要踏着别人的脚印走,彼此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如果一旦陷入泥沼,不能惊慌挣扎,要甩下背囊装具,身体后倾,轻轻躺下,张开双臂;如果距离硬地很近,

可以利用身体翻滚,从泥沼中摆脱出来。也可以将身体向前延伸一段距离,攀扶干燥地面及其他附着物;

当感到疲倦时可以伸开四肢,躺着不动。

救援者应该垫上树枝,匍匐前进,用木板、树枝铺在遇难者身边,将其拖到较坚实的地面。

4.河流

集体涉渡时,应该3~4人一排,彼此环抱肩部,身体强壮者应位于上游方向;如跌入河湖冰洞,不要惊慌挣

扎,要靠水的浮力向前俯卧或向后仰浮,跃出水面。

遇到较大的河流,应就地取材制作浮渡工具(譬如,用雨衣包裹稻草或芦苇制作浮包等)。

5.沙漠戈壁

在沙漠戈壁中行走要保存体力。采用慢行、走1小时休息10分钟的走法。一个身体健壮的人每天可以走

30km左右。“夜行晓宿”常常是沙漠行走的要诀,例如,有一名英国空军上尉,他的飞机迫降在西撒哈拉

人在不同气温、不同饮水量的条件下生存天数(表10-4)

在沙漠戈壁行走还要注意“假黎明”现象,这种假象会使人们觉得太阳从西边升起;在平时要加强自己

克服困难、战胜孤独、争取胜利的心理训练。

夜晚露宿时;要克服精神上的恐惧,保持平静和理智。如自言自语、唱唱跳跳、故意制造声响等。

自1900年瑞典科学家开始,一直没有人能够在夏季徒步穿过罗布泊。因为至少要能耐住60~70℃的高温

天气,然而,这一壮举已由我们中国人实现。2002年6月17田~21日,四川大学毕业生李勇挑战极限,徒步

完成穿越罗布泊的壮举。正如探险家余纯顺所说:“天空没留痕迹,鸟儿却已飞过”。他年龄28岁,身高

1.72m,体重66kg,徒步行走151km,当时气温曾经达到43℃(地面温度65℃),途中还遭遇过沙尘暴灾害,走

完全程时他的心率达到172次/分钟(人的心率上限为145次/分钟)。

6.高寒地带

在高寒地区行走,使用雪橇时要先派一个人独自滑雪走在前面,尽可能直直地划出一条道来,标出冰河的

裂缝,让后面的雪橇队能顺利通过;如是新路线,雪橇队必须派人拿着指南针定向,当发现前面那个人偏

离方向时,让他迅速改正。

当水面结冰厚度达到1m以上时,人和雪橇可以安全通过;两个人的距离要保持在5m以上,事先要用树枝或

雪墙作成标志。

在冰雪世界里,由于阳光、月光的折射作用,往往使人们对四周物体的远近、深浅、厚薄产生视觉误差。

例如,沟和坑看上去比实际浅一些,物体间距比实际小一些,因此,要特别当心。

7.海上航行

在海上航行,必要时把自己系在船上,以防止落入水中。

为了防止小木船在有风时翻船,可以使用浮锚。其方法是把船头转向浪来的方向,使船在有利位置上迎面

向着海浪。然后放下帆,使船在风力作用下漂流,对沉入水中的浮锚产生拉力,浮锚同时产生对抗力,使船

头永远朝着抗力的方向。漂流因此而被停止,船就不会被海浪打翻。

六、遇险应急

野外探险要确保人身安全,必要时要快速启动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1.信号与代码

(1)声光

众所周知,“SOS”是国际通用的船舶呼救信号、无线电呼救信号。它可以写出,也可以发报,还可以用旗

语或其他方式表达;“Mayday”是船舶、飞机常用的无线电信号。

如果救援者位于听觉范围以内,叫喊声也成为呼救信号。国际上高山求救信号是1分钟发出六次哨音(或

挥舞六次,火光闪耀六次等),然后安静1分钟,再重复。

国际上通行点燃三堆火进行求救。在开阔地将火堆摆成等边三角形,在其周围准备好青绿的树枝、油料

或橡胶(白桦树皮是理想的燃料),需要时可以制造三股浓烟,同时发出三声响亮的口哨或三声枪响,间隔1

分钟,然后再重复。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点燃一堆也行。

施放信号的地点,要选择在制高点。

如果发现孤立的小树,可作为天然火种。在树枝间堆放干燥的小树枝,或陈年鸟巢,以便产生浓烟;如果

小树已经死亡,可以从根部将其点燃。

在醒目开阔地带,可以竖起一个三角架,上面设置平台安放火种,点燃之后遇险者可以在数公里以外看到

火光。

在金属残骸上堆放燃料,利于隔离潮湿的地面;如金属被磨光还可以起到反光镜的作用。

(2)烟雾

烟雾是良好的定位器,有助于被飞机发现目标,同时表明地面的风向,飞机应该在上风向着陆

1)亮烟:在夜间、丛林中十分醒目。在火堆上添加植物等潮湿物品会产生浓烟。

2)黑烟:在雪地、沙漠中十分醒目。在火堆上添加橡胶和汽油可以产生黑烟。

(3)回光

利用阳光、反光镜等可以反射信号光。

(4)旗语

把旗子或亮艳的布料系在木棒上,持棒运动时,在左侧长划,右侧短划,加大幅度做“8”字形运动。如果

双方距离较近,不必做“8”字形运动。一个简单的划行动作就可以,在左侧长划一次,在右侧短划一次,

前者应比后者用时稍长。

当接收到地面信号并且理解以后,在白天应该驾驶飞机倾斜机身,做摇摆运动;在夜晚,应亮超绿灯。

当接收到地面信号但是不理解时,在白天应该驾驶飞机向右手一侧方向作盘旋;在夜晚,应亮起红灯。

2.高山营救

(1)声光烟火代码

(2)信号闪光物

在接近树林区域,红色光醒目;在雪地中,红色与绿色光线最好。

注意:燃放时应按照有关说明操作,以防止火灾。

(3)方向信号

当离开失事地点或营地时,应该间隔一定距离留下一些方向信号,表明自己的前进方向。这样给地面搜寻

人员带来方便。或用石头摆成箭头;或把棍棒放在树叉间,顶部指引行动方向等。

注意:两根交叉的木棒或石头,意味着此路不通;用三块石头、木棒或灌木丛传达的信号含义明显,表示

危险或紧急。

3.野外搜寻

(1)陆地搜寻

通常在有大风或天气恶劣的情况下,采用基线搜寻。如果沿着幸存者走过(留下信号的)路径搜寻并未发

现目标,营救人员可能推断幸存者离开了惯常路线到了斜坡上某处庇护所。

如果对幸存者最后出现的地点十分确定,但却不能确定幸存者会向什么方位转移时,多采用扇形搜寻。

(2)水路搜寻

如果营救人员能够知道,或推断出幸存者最后出现的地点在河流附近,或河中,则一般将干流作为基线,在

所有的支流上搜寻。

(3)空中搜寻

如果天气条件良好,搜寻有可能在晚间进行;当能见度高时,飞机会升入高空,使探测航线覆盖的范围更

大一些,幸存者如果对着救援飞机发出信号,飞机却飞走的话,飞机可能返回,幸存者可以再次发出信号。

(4)联合搜寻

海、陆、空配合进行搜寻。

4.直升机营救

直升机营救在着陆地面、着陆点、着陆位置、特殊地形、不着陆营救等方面都有具体要求。

幸存者应在着陆点标明风向和风力,用对比强烈的材料制成“T”字形标记,放在着陆点边缘的下风向,对

着风向水平安放;如果无法制作标记,幸存者可以站在远离着陆点的下风向,背对风向,向营救人员传递

身体语言。

如果在夜晚,幸存者要把灯光、火把、手电、车辆前灯等光束射向天空,用于引导飞行员进入着陆点。一

旦营救人员发现,要将光束放低并对准着陆点。

5.海上营救

(1)直升机着陆不要到查升机尾翼去,这里对于飞机机务人员来说是个盲点;不要下坡接近直升机,因为

浆片相当危险;不要携带可能缠住水平机翼的东西,携带无线电时要把天线收起;不要让尖锐物体接触

直升机翼片,这些轻型的合金容易破坏;坐在机务人员指定的座位上,系好安全带,直到得到许可再松开

;着陆后等发动机已经关闭再下飞机。

(2)绞车技术

以双人式升降比较多见。救生员在绞车中被放下来,在上升时要环腰抱紧幸存者,将绞车带系紧,让其手

臂自然下垂;也有单人式升降。当安全进舱后,应该按照指定座位坐好,系好安全带。

注意:由于飞机都携带静电,所以,要等到绞车索或缆绳触地,或触上水面之后再接触

THE END
1.想要鱼口好,周边环境很重要(下)水色有清浊之分,多指含泥沙的程度。暴雨过后,陆地上杂物和泥沙冲入水体,使水变浑。介于浑浊与清澈之间,或浑而不浊,鱼类游弋加速,这是属于垂钓的良好水色。 如果水体的泥沙含量过多,水色过于浑浊,鱼的视觉受到影响不易发现饵料,所以不宜垂钓。但鲇鱼、 鱼等觅食主要依靠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NDE2MDQ2MA==&mid=2653977807&idx=1&sn=91da4c7d1210cb10896ba2aebb51471d&chksm=8c182e68c4e6099be80c37573f1133615f4e5e6fd469483f467352b40e09cb9bff58d0468a08&scene=27
2.捕食者根据几十年来收集的数据,研究人员以一个全新的角度研究捕食者和猎物的关系,从而发现了位于美国东北部海洋不同深度水层的多种生物之间猎食关系的丰富信息。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东北渔业科学中心(Northeast Fisheries Science Center)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了美国东北海域不同生物之间猎食关系的丰富信息。他们仔细研究https://wyxy.shou.edu.cn/yqzx/2020/1220/c13976a282698/page.psp
3.水体中不同种类的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的关系如何?如光照、营养盐(例如,氮、磷)等。这种竞争可以影响各种浮游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1947855/answer/3462164144
4.水生生物的食物链和食物网.pptx了解水生生物的食物链和食物网通过深入研究水生生物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可以更好地理解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揭示人类活动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人类活动如污染、过度捕捞等会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通过研究食物链和食物网可以揭示这些影响的程度和后果。目的和背景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312/8107116114006044.shtm
5.穿山甲①穿山甲是一种全身都披着鳞片的四足兽,主要分布在亚洲C.穿山甲多单独活动,白天洞中休息,夜间外出觅食。 D.穿山甲的身体上面长满了坚硬的鳞片,特别像盔甲。 (4)人们喜欢称穿山甲为“森林卫士”的原因是 B A.一只成年穿山甲一次可以吃大约500克白蚁,一天可吃数万只。 B.一只成年穿山甲能够保护二百亩以上的山林不会受到白蚁侵害。 https://www.jyeoo.com/shiti/10a0a76e-1500-15c3-b52a-88f4256b8193
6.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12篇(全文)反思在高科技含量之下的规模性水利水电工程扩建,自然生态的物化环境遭到破坏,在建设过程中的为防止山体滑坡,而滥设的打桩、布网等设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的动作规律;还有拦截水坝的水利建设工程,对下游的水生物的繁衍和迁移造成不可弥补的生存威胁,这都是对非人存在物的权利性剥夺的无视行为,将人类的行为强加https://www.99xueshu.com/w/ikeyctxifbld.html
7.生态实习报告范文(通用14篇)(1)收集现有资料。从农、林、牧、副、渔业资源管理部门、专业研究机构收集生态和资源方面的资料,包括生物物种清单和动物群落,植物区系及土壤类型地图等形式的资料。 (2)收集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有关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保护规划及国内国际确认的有特殊意义的栖息地和珍稀物种等资料。珍稀和濒临物种保护的规定、环境濒临https://m.wenshubang.com/html/shixibaogao/1761768.html
8.水生物按照“适者生存”的自然淘汰规律,许多当地的珍稀物种在这些外来生物的侵袭下,即便能逃过最后一劫,到头来也会因其元气大伤而日渐衰亡。 严阵以待杜绝入侵 为了防范外来物种的入侵,最好的办法是让它们没有“乔迁新居”的机会和场所。于是,货轮压舱水的问题便以前所未有的严峻性,重新摆到了人们面前。现在,许多国家都https://baike.sogou.com/v1308748.htm
9.生态环保存在的问题模板(10篇)要依靠科技进步解决水源保护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保护工作的科技含量;要注重政策研究,特别是在资源保护中的经济政策,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指导。水资源保护是发展中的重要事业,要加强研究与开发,掌握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满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求。 4、结语https://www.haofabiao.com/haowen/41026.html
10.河道采砂对生态环境影响调查报告研究表明水流形态的变化和河道演变的加快,对水生生物的觅食场所、栖息场所、繁殖场所和回流线路都将产生严重影响[3],在采沙密集区的生物多样性和丰富性大幅度地下降。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对西若溪安吉段水域渔业生态环境的调查表明,该江段由于挖砂使河床加深、加宽,浅滩消失,急流变缓,破坏了鱼类的产卵场,使得灵芝https://www.360wenmi.com/f/filetyxpi6wy.html
11.景观生态学考点定义:干扰是指阻断原有生物系统生态过程的非连续性事件,改变或破坏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组成和结构,改变生物系统的资源有效性和物理环境(气、水)的状况。 类型: (1)按干扰产生的来源两大类型 1自然干扰,如火灾、风暴、火山爆发、洪水、泥石流、地震、病虫害等。 https://www.jianshu.com/p/4826b428c9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