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程标准

发表日期:2009/10/2714:34:19出处:本站作者:无有2322位读者读过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7-9’BIO’1)

一、课程性质(7-9’BIO’1.1)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二、课程理念(7-9’BIO’1.2)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标准》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本《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该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7-9’BIO’2)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7-9’BIO’3)

科学探究过程

基本要求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制定计划

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实施计划

进行观察、调查和实验。收集数据。评价数据的可靠性。

得出结论

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7-9’BIO’3.2)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层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是细胞重要的生理活动。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形成生物体的各种组织,由功能不同的组织形成器官,完成特定的生理功能。多细胞生物体依靠细胞、组织、器官之间的协调活动,表现出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理解有关细胞的知识是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础,教师应提供机会,引导学生探究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初步学会显微观察的方法和技能,激发探究的兴趣。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7-9’BIO’3.2.1)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使用显微镜和模仿制作临时装片。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功能单位。(7-9’BIO’3.2.1)

用显微镜观察一滴池塘水中的微小生物。给学生提供多种动植物材料,通过模仿制作临时装片,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

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7-9’BIO’3.2.1.2)

观察某种原生动物(例如草履虫)的取食、运动、趋性。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指导学生从网络中查找有关方面的资料。

2.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7-9’BIO’3.2.2)

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概述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识别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识别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切片(注意细胞分裂过程中有染色体的变化)。

3.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7-9’BIO’3.2.3)

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的结构层次。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的结构层次。

通过植物器官的角色扮演,理解植物体各器官的相互

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向学生提供某些生物的区域分布资料,讨论温度、水分、空气、光等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捕捉鼠妇(或蚯蚓等),在实验室条件下探究鼠妇(或蚯蚓等)的生活环境。在学校生物园或附近的小池塘、农田等环境中调查生物之间的关系

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7-9’BIO’3.3.2)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收集和交流不同生态系统的资料。收集和交流超过调节能力而使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实例。

3.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7-9’BIO’3.3.3)

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概述开花和结果的过程。体验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过程。

2.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7-9’BIO’3.4.2)

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收集或实测不同植被环境中的大气湿度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7-9’BIO’3.4.3)

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调查生产中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有关措施。

4.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有重大作用(7-9’BIO’3.4.4)

概述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说明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参加绿化家园的活动。

列举若干种动物所吃的主要食物,并分析这些食物与绿色植物的关系。开展校园或社区绿化设计并积极参与相应的活动

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收集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案例: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7-9’BIO’C.5)课时:1课时。目的:通过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理解小肠的结构特点。材料器具:不同颜色的纸板,剪刀,尺,胶水等。方法步骤:(1)制作纸质小肠结构模型,测量和比较模型内表面积的变化,理解小肠皱襞、绒毛等结构对于增大小肠内表面积的作用。(2)模型中的各部分分别代表小肠结构中的哪些部分?讨论:小肠皱襞、绒毛等结构对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作用。2.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7-9’BIO’3.5.2)

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概述血液循环。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观察血涂片。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模拟"血型鉴定",有条件的学校观看血型鉴定的录像,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观察蛙蹼或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

案例:模拟"血型鉴定"(7-9’BIO’C.6)课时:1课时。目的: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提倡义务献血。材料器具:模拟配制的"A型血"(0.02mol/LPb(NO3)2,硝酸铅),"B型血"(0.02mol/LBaCl2,氯化钡),"O型血"(蒸馏水),"AB型血"(上述"A型血"和"B型血"等量混合)和"A型血清"(0.02mol/LAgNO3,硝酸银),"B型血清"(0.02mol/LNaI,碘化钠);载玻片,吸管等。方法步骤:(1)教师将配制好的4种"血液"分别标上"赵"钱"孙"李",表示分别取自4位车祸伤员,他们急需输血。讨论:阅读以下资料,设计如何利用"A型血清"B型血清"确定4人血型的方案。

11

A型血

B型血

O型血

AB型血

A型血清

无沉淀

有沉淀

B型血清

(2)实践方案的可行性。确定4位车祸伤员的血型。讨论:(1)根据4位车祸伤员的血型,确定输血用血液的血型。(2)为什么提倡义务献血?一次适量献血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3.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7-9’BIO’3.5.3)

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4.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生命活动(7-9’BIO’3.5.4)

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举例说明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调节。

探究某种动物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调查班级学生的近视率,分析其原因。收集糖尿病或地方性甲状腺肿病的资料。

5.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7-9’BIO’3.5.5)

概述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的影响。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有条件的地方参观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调查人类活动破坏或改善生态环境的实例。探讨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及对策。

中国人口数量

年代(公元)

数量/亿

2

0.55

1928

4.70

740

0.48

1949

5.40

1393

0.60

1989

11.00

1578

1995

12.00

1764

2.00

2000

12.95

1849

4.10

1.动物的运动(7-9’BIO’3.6.1)

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观察某种脊椎动物的肌肉、骨骼、关节的基本结构。

2.动物的行为(7-9’BIO’3.6.2)

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观察周围环境中动物的行为。探究蚂蚁或其他动物的行为。

概述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概述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描述受精过程。描述胚胎发育过程。

观察有关的模型、挂图,观看有关的影像资料。

2.动物的生殖和发育(7-9’BIO’3.7.2)

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饲养家蚕或其他昆虫。有条件的地方组织学生参观养鸡场,了解鸡的产卵、孵化过程。有条件的学校组织学生用自制的孵化箱孵化鸡卵,观察鸡卵孵化的全过程。

3.植物的生殖(7-9’BIO’3.7.3)

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解释人的性别决定。认同优生优育。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收集和交流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报道、资料等信息。

收集和交流近亲结婚危害的资料。观察某种生物(如金鱼)的变异现象。收集和交流我国遗传育种方面成果的资料。

八、生物的多样性(7-9’BIO’3.8)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依据一定的标准,各种生物可分成不同的类群。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是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了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原因。这部分知识对学生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处理、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领悟各类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并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1.生物的多样性(7-9’BIO’3.8.1)

2.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7-9’BIO’3.8.2)

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利用自制的"生物进化主要历程"拼图游戏板开展拼图竞赛。

案例:"生物进化主要历程"拼图游戏(7-9’BIO’C.10)课时:1课时。目的:通过拼图熟悉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材料器具:拼图游戏图板等。方法步骤:(1)自制生物进化拼图板:在长方形纸板上画进化树,再分割成不同的形状,剪成小图块(2)分小组参与拼图竞赛,比一比哪一小组配合得好,能迅速而准确地把进化树重新拼合起来。讨论:(1)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什么?(2)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哪些?

九、生物技术(7-9’BIO’3.9)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认识和理解有关生物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教师应从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着手,通过各种实验和实践活动,丰富学生对生物技术的感性认识;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帮助学生理解生物技术的作用;鼓励学生自主收集资料、分析生物技术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为学生参与有关的社会决策打下一定的基础。1.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7-9’BIO’3.9.1)

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说明食品的腐败原因。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练习制作面酱或酸奶等发酵食品。探究食品保鲜方法。

案例:探究食物保鲜方法(7-9’BIO’C.11)课时:2课时,课后继续分小组管理与观察。目的:认识微生物是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探究食物保鲜的简单方法。材料器具:澄清的肉汤,酒精灯,试管,直玻璃管和弯玻璃管,消毒棉等。方法步骤:[第一课时](1)小组讨论,形成使用酒精灯加热杀菌并保鲜处理的设计方案。注意:按照酒精灯使用安全规定进行操作。(2)下图为一种实验方案装置示意图:2.现代生物技术(7-9’BIO’3.9.2)

收集和交流有关转基因生物的资料。有条件的地方进行实地调查。

十、健康地生活(7-9’BIO’3.10)健康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适应状态。学习有关青春期生理和保健、传染病和免疫、医药常识等知识对健康地生活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学习情境,也可让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课题开展学习活动,如通过调查研究或实验,认识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有损自身或他人的健康以及吸毒对自身或他人和社会的危害。1.健康地度过青春期(7-9’BIO’3.10.1)

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养成青春期的卫生保健习惯。

举办青春期教育的板报,有条件的地方参观性教育展览。

2.传染病和免疫(7-9’BIO’3.10.2)

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包括淋病)、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描述人体的兔疫功能。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兔疫和非特异性兔疫。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3.威胁人体健康的当代主要疾病(7-9’BIO’3.10.3)

收集心血管疾病及其防治的资料并讨论和生活习惯的关系。有条件的地方收集有关癌症防治方面的资料。

4.酗酒。吸烟和吸毒的危害(7-9’BIO’3.10.4)

说明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说明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拒绝毒品

探究酒精对水蚤心律的影响。有条件的地方参观禁毒展览,或观看有关影像资料。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7-9’BIO’4)

各水平的要求

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

知识性目标动词

了解水平: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描述,识别,列出,列举,说出,举例说出

理解水平: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说明,举例说明,概述,区别,解释,选出,收集,处理,阐明

应用水平: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理;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景下的合理联系等。

分析,得出,设计,拟定,应用,评价,撰写

技能性目标动词

模仿水平:在具体示范和指导下完成操作。

尝试,模仿

独立操作水平: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运用,使用

情感性目标动词

体验,参加,参与,交流

反应(认同)水平: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反应等。

领悟(内化)水平:具有稳定的态度、一致的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

THE END
1.想要鱼口好,周边环境很重要(下)水色有清浊之分,多指含泥沙的程度。暴雨过后,陆地上杂物和泥沙冲入水体,使水变浑。介于浑浊与清澈之间,或浑而不浊,鱼类游弋加速,这是属于垂钓的良好水色。 如果水体的泥沙含量过多,水色过于浑浊,鱼的视觉受到影响不易发现饵料,所以不宜垂钓。但鲇鱼、 鱼等觅食主要依靠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NDE2MDQ2MA==&mid=2653977807&idx=1&sn=91da4c7d1210cb10896ba2aebb51471d&chksm=8c182e68c4e6099be80c37573f1133615f4e5e6fd469483f467352b40e09cb9bff58d0468a08&scene=27
2.捕食者根据几十年来收集的数据,研究人员以一个全新的角度研究捕食者和猎物的关系,从而发现了位于美国东北部海洋不同深度水层的多种生物之间猎食关系的丰富信息。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东北渔业科学中心(Northeast Fisheries Science Center)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了美国东北海域不同生物之间猎食关系的丰富信息。他们仔细研究https://wyxy.shou.edu.cn/yqzx/2020/1220/c13976a282698/page.psp
3.水体中不同种类的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的关系如何?如光照、营养盐(例如,氮、磷)等。这种竞争可以影响各种浮游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1947855/answer/3462164144
4.水生生物的食物链和食物网.pptx了解水生生物的食物链和食物网通过深入研究水生生物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可以更好地理解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揭示人类活动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人类活动如污染、过度捕捞等会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通过研究食物链和食物网可以揭示这些影响的程度和后果。目的和背景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312/8107116114006044.shtm
5.穿山甲①穿山甲是一种全身都披着鳞片的四足兽,主要分布在亚洲C.穿山甲多单独活动,白天洞中休息,夜间外出觅食。 D.穿山甲的身体上面长满了坚硬的鳞片,特别像盔甲。 (4)人们喜欢称穿山甲为“森林卫士”的原因是 B A.一只成年穿山甲一次可以吃大约500克白蚁,一天可吃数万只。 B.一只成年穿山甲能够保护二百亩以上的山林不会受到白蚁侵害。 https://www.jyeoo.com/shiti/10a0a76e-1500-15c3-b52a-88f4256b8193
6.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12篇(全文)反思在高科技含量之下的规模性水利水电工程扩建,自然生态的物化环境遭到破坏,在建设过程中的为防止山体滑坡,而滥设的打桩、布网等设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的动作规律;还有拦截水坝的水利建设工程,对下游的水生物的繁衍和迁移造成不可弥补的生存威胁,这都是对非人存在物的权利性剥夺的无视行为,将人类的行为强加https://www.99xueshu.com/w/ikeyctxifbld.html
7.生态实习报告范文(通用14篇)(1)收集现有资料。从农、林、牧、副、渔业资源管理部门、专业研究机构收集生态和资源方面的资料,包括生物物种清单和动物群落,植物区系及土壤类型地图等形式的资料。 (2)收集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有关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保护规划及国内国际确认的有特殊意义的栖息地和珍稀物种等资料。珍稀和濒临物种保护的规定、环境濒临https://m.wenshubang.com/html/shixibaogao/1761768.html
8.水生物按照“适者生存”的自然淘汰规律,许多当地的珍稀物种在这些外来生物的侵袭下,即便能逃过最后一劫,到头来也会因其元气大伤而日渐衰亡。 严阵以待杜绝入侵 为了防范外来物种的入侵,最好的办法是让它们没有“乔迁新居”的机会和场所。于是,货轮压舱水的问题便以前所未有的严峻性,重新摆到了人们面前。现在,许多国家都https://baike.sogou.com/v1308748.htm
9.生态环保存在的问题模板(10篇)要依靠科技进步解决水源保护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保护工作的科技含量;要注重政策研究,特别是在资源保护中的经济政策,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指导。水资源保护是发展中的重要事业,要加强研究与开发,掌握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满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求。 4、结语https://www.haofabiao.com/haowen/41026.html
10.河道采砂对生态环境影响调查报告研究表明水流形态的变化和河道演变的加快,对水生生物的觅食场所、栖息场所、繁殖场所和回流线路都将产生严重影响[3],在采沙密集区的生物多样性和丰富性大幅度地下降。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对西若溪安吉段水域渔业生态环境的调查表明,该江段由于挖砂使河床加深、加宽,浅滩消失,急流变缓,破坏了鱼类的产卵场,使得灵芝https://www.360wenmi.com/f/filetyxpi6wy.html
11.景观生态学考点定义:干扰是指阻断原有生物系统生态过程的非连续性事件,改变或破坏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组成和结构,改变生物系统的资源有效性和物理环境(气、水)的状况。 类型: (1)按干扰产生的来源两大类型 1自然干扰,如火灾、风暴、火山爆发、洪水、泥石流、地震、病虫害等。 https://www.jianshu.com/p/4826b428c9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