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的教案设计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及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3、学习从课文中提炼写作素材。

学习重点:文言基础知识

分析人物形象及手法。

学习难点:提炼写作素材

背景介绍

战国后期,兼并之战益剧.秦击赵于长平,惨烈空前.初,廉颇为将,坚守不战,敌不能胜.后,孝成王为间,赵括替之,终致长平之祸.括死,士卒为坑者四十万.赵遂衰.又三年,秦复击赵,围邯郸三岁.国中析骨为炊,易子而食.

平原君既返赵,楚使春申君将兵赴救赵,魏信陵君亦矫夺晋鄙军往救赵,皆未至。秦围邯郸,邯郸急,且降,平原君甚患之。邯郸传舍吏子李同(“正义”名谈,太史公讳改也。)说平原君曰:“君不忧赵亡邪?”平原君曰:“赵亡则胜为虏,何为不忧乎?”李同曰:“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妻被绮索,余粱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厌。民困兵尽,或剡木为矛矢,而君器物钟磐自若。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得全,君何患无有?今君诚能令夫人以下编于士卒之间,分功而作,家之所有尽散以飨士,士方其危苦之时,易德耳。”于是平原君从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李同遂与三千人赴秦军,秦军为之却三十里。亦会楚、魏救至,秦兵遂罢,邯郸复存。李同战死,封其父为李侯。

《史记·平原君列传》

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正字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邯郸()与……二十人偕()歃血()华屋()处世()譬若()锥之处囊中()叱咤()有恃无恐()持戟()弗知恶()鄢郢()社稷()

3、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标示疑难词句。

课堂探究:

一、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一)通假字(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1、合从于楚

2、其末立见

3、使遂蚤得处囊中

4、吾乃与而君言

5、王之命县于遂手

6毛遂奉铜槃而跪进之楚王

7、公等录录

(二)常见实词(解释划线词语)

1、自赞于平原君

2、毛遂按剑历阶而上

3、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

4、此霸王之资也

5、天下弗能当

6、率数万之众

7、兴师以与楚战

8、一战而举鄢郢

9、而王弗知恶焉

10、谨奉社稷而以从

11、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12、胜不敢复相士

13、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

(三)常见虚词(解释划线词语)

1、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2、使文能取胜,则善矣

3、是先生无所有也

4、非特其末见而已

5、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6、毛遂比至楚

7、胡不下

8、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

9、合从者为楚

10、诚若先生之言

(四)古今异义(解释划线词语的古义及今义)

1、先生不能古义:今义:

2、从之利害古义:今义:

3、王之所以叱遂者古义:今义:

4、今楚地方五千里古义:今义:

5、遂以为上客古义:今义:

6、归至于赵古义:今义:

(五)一词多义(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之:

1、秦之围邯郸

2、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

3、日出而言之

使:

1、赵使平原君求救

于:

2、则歃血于华屋之下

3、取于食客门下足矣

4、自赞于平原君

5、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

6、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备:

2、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乃:

1、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

2、乃颖脱而出

而:

1、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2、日出而言之

3、吾乃与而君言

4、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

以:

1、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2、以楚国之众也

3、兴师以与楚战

1、率数万之众

2、寡者百数

(六)词类活用(指出划线词语的用法并解释)

1、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

2、门下有毛遂者,前/毛遂按剑而前

3、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

5、乃颖脱而出

6、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7、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七)特殊句式(指出句式)

1、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2、客何为者也?/汝何为者也

3、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4、此霸王之资也。/白起,小竖子耳。

八)重点文句翻译

2、使遂早得处曩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3、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4、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

5、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二、走进文本,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及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体会“无韵之《离骚》”的艺术魅力。

1、毛遂是如何向平原君推荐自己的?仔细阅读毛遂和平原君的这段对话,分析这对矛盾冲突集中表现了毛遂怎样的性格特点?

2、在赵国和楚国关于合纵的矛盾冲突中,毛遂是如何一步步说服楚王合纵的?这表现了毛遂怎样的性格特点?

3、除了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外,本文还综合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试结合课文具体分析?

三、走出文本,拓展应用,积累写作素材

课后练习: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赞于平原君告诉

B.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充数

C.其末立见看见

D.胜不敢复相士审察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王之所以叱遂者

B.使文能取胜,则善矣

C.今楚地方五千里

D.遂以为上客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合从于楚会于会稽山之兰亭

B.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C.汝何为者也审矣,何足怪哉

D.使文能取胜,则善矣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A.毛遂按剑而前

B.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

C.乃颖脱而出

D.此霸王之资也

5.下面句子分句间的关系相同的一项是()

①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

②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

③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

④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6.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1题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跨越

B.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使称臣

C.一战而举鄢郢攻占

D.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进献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毛遂按剑历阶而上

小学而大遗,无未见其明也

B.以楚国之众也

作《师说》以贻之

C.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9.下面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毛遂“论辩才能”的一组是()

①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

②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

③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

④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

⑤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

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⑤

A.随同平原君前往楚国的十九人到了楚国后,与毛遂辩论,改变了对毛遂的看法,承认毛遂确有才能,对刻画毛遂形象起到了陪衬的作用。

B.平原君和楚国谈判,迟迟不决,十九人都让毛遂上去解决问题。毛遂非常自信地跨越台阶,几句干脆的话语,引起了楚王的训斥。

C.毛遂面对楚王,指责他训斥自己是毫无道理的。然后有理有据地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指出订立盟约是对楚有利,这样,震慑了楚王,使楚王认识到了结盟的重要性。

D.毛遂促使赵楚联盟,完成了使命,这说明毛遂自荐不是盲目的,而是建立在自信与才智的基础上的,最后毛遂招呼十九人歃血为盟,更进一步说明了毛遂的胆识,也说明平原君善于用人的才略。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

THE END
1.如何分析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2、从语句特点上说,重要句子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理解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作用的句子。 3、从内容上说,重要句子指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4、从表达上说,重要句子指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意的语句; 5、从结构上说,重要句子指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http://fabu.ouyu158.com/show-k73nt02jhh.html
2.8.28这里所说的“两词语属于同一语法成分”,是指在句中要作主语都作主语,要作宾语都作宾语。如果去掉它们中的一个词语,句子的结构关系一般不受影响,句子仍然成立,意义也基本不变。如上面的句子可以改为“这位是我们的班长”、“这位是老王”。 二、复指成分的类型 https://www.douban.com/note/635710608/
3.2020年的12月,让这100句冬天“文案”温暖你能真正和你产生关系的不多; 外面那么冷, 你更要记住那个帮你暖被窝的。 —— 韩寒《让大家扫兴了》 85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世间一切,都是遇见。 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 春遇见冬,有了岁月; 天遇见地,有了永恒; 人遇见人,有了生命。 —— 董卿 《朗读者》 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31992-1.html
4.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如“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中的“鲜肥”,就是形容词转化为名词,作“新鲜肥美的东西”讲。 (7)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形容词就转化为动词。如“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https://www.360doc.cn/mip/370594510.html
5.构式语法理论研究11篇(全文)构式语法的一个基本假设是“情景编码假设”,即与基本句子类型对应的构式,把与人类经验相关的基本事件编码为这些构式的中心意义。因此,具体构式的意义是将词项的表达与构式所拥有的意义进行了整合而成。这就形成了构式语法的研究意义,构式的意义一经形成,便独立于实际的语言应用,并反过来对其构式成分的语义意义进行了https://www.99xueshu.com/w/ikeyk4nfepuk.html
6.重庆市四十九中学高三语文复习教案二(教师中心吐血力荐)这类题型从句序与表达关系的角度测试句子组合能力。解答这类题型的关键是正确分析句与句的关系,然后才能判定句序变化后表达的意思是否发生了变化。 A项两句间有逻辑因果关系,“人不犯我”是条件,“我不犯人”是结果。对调后,意思当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项两句间没有逻辑因果关系,“艳若桃李”与“冷若冰霜”,语https://www.diyifanwen.com/jiaoan/gaosanyuwenjiaoan/042543076104254297320315.htm
7.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整理(二)答: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表现在语言中的各种单位相互间紧密联系,彼此依存,组成 一个系统。语言可以分为不同的层级单位,如语素,词,词组,句子等。语言系统就是由音位,语素,词,词组,句子等结构单位组成的一个层次体系。 20.举例说明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 https://www.jianshu.com/p/989c4c2a42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