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高职护理专业女生的人际沟通困扰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笔者采取随机调查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我院护理系女生为被试,分别选取初中起点和高中起点的女生各100名。这200名被试从不同班级随机抽取。
(二)研究工具
1.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5]
此量表是我国学者郑日昌(1999)编制的,共有28个问题,总分28分,主要测被试在人际沟通与交往中是否受困扰,困扰的程度有多高,分为四个等级:无/较少困扰(0―8分)、有一定程度的困扰(9―14分)、有较严重困扰(15―20分)、有严重困扰(20―28分),经检验其Cronbachα信度系数为0.86,分半信度为0.78,同时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和结构。
2.对自我的评价及对成长过程中父母教育方式的自我陈述。
三、结果与结论
本研究获得有效量表189份,有效率为94.5%。结果如表1所示,未检出有严重困扰的学生,但有9名被试有较严重困扰,占4.76%。得分最高的五项见表2。
通过对上述表1和表2的分析,结合被试的自我评价及父母教育方式的自我评述,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1.我院大多数高职护理专业女生人际沟通无困扰或较少困扰,少数高职护理专业女生人际沟通存在较严重困扰。
2.有较严重困扰被试的自我评价低,在自我陈述成长过程中父母教育方式严厉。如有被试评价“我觉得自己不怎么漂亮,我觉得在宿舍大家都不愿意和我交流”,“我觉得有的女生比我能干,她们家庭条件也好”,“父母不听取的意见”,“父母对我很严格,不允许我和异往”。
3.对自己的仪表(容貌)缺乏信心,自己的烦恼无人可倾诉,是最困扰高职护理女生的人际问题。
四、培养人际沟通能力的建议
培养高职护理专业女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最后,由于社会期待的女性特征为优雅、矜持和含蓄,因此女生在交往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胆小、被动,不敢主动沟通与交往。另外,也有女生愿意主动与人沟通和交往,却由于不了解交往和沟通的技巧,因而不善沟通甚至不会沟通。
笔者建议培养高职护理专业女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从心理因素和沟通艺术两方面入手。
人际沟通的心理因素包括认知、情绪和个性三方面。认知上的差异可能造成沟通双方失调,情绪的差异对信息传递的影响很大,个性方面的差异是沟通中最主要的障碍[6]。对自己的仪表(容貌)缺乏信心会导致认自我认知的降低。统计结果也显示觉得自己不漂亮,觉得在宿舍大家都不愿意与之交流的被试确实存在沟通困扰。而笔者的深入调查却显示自我评价低只是被试的认知差异,改变错误的认知可以帮助她们重新获得人际沟通的信心。而情绪不佳和个性不和所造成的沟通障碍就要从控制情绪和端正态度等方面解决。
沟通既需要科学性,又需要艺术性。除了解决心理因素提高沟通能力之外,也需要培养科学的沟通艺术。沟通艺术主要体现在谈话的艺术上,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谈话的艺术可以从言语和非言语两个方面去培养。从言语的角度来说要培养学生诚恳、准确且通俗的语言,从非言语的角度来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习惯,如说话时目光要正视对方,语音语调要恰当,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等。
总之,我们要从心理因素着手改变学生错误的沟通认知和自我认知,提高沟通的信心,端正沟通的态度,从艺术因素着手灌输正确有效的沟通方法,充分满足高职护理女生的沟通需要,不断提高高职护理女生的人际沟通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斌.人际沟通[M].2006,16.
[2]张翔,樊富珉.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及其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1):364-367.
[3]杨荣.对大学生宿舍人际沟通团体训练干预的研究[J].池州师专学报2007,21,05.
[4]陈文彬.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表现及其归因心理分析[J].心理天地,2005,5:64-67.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与护理模式的转变,患者的治疗护理不但依靠技术措施,而且更注重心理、社会、情感及文化等因素对健康状况的影响。护士的沟通能力在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过程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目前,国内关于护生沟通能力培养的报道大多以课堂训练为主[1-3]。为探讨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方法,某高校于2005年开展了为期2个学年的护生与陌生人沟通的实训尝试,使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和提高,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某高校2005级护理专业大专学生(简称护生)99名,均为女性;年龄17~21岁,平均18.9岁。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54人,对照组45人。2组护生入学年龄、入学成绩、家庭背景等人口学特征均无明显差异,且配备的辅导员、授课教师、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与内容均相同。
1.2方法对照组护生采用常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人际沟通能力培养,试验组护生则在常规教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设与陌生人沟通实训教学。
1.2.2测试方法采用沟通能力测量表[2]。表中设有40个条目,每条采用3级评分(1~3分),总分120分。分数越高,沟通能力越强。分别于第1学期初和第4学期末对2组护生进行调查。使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检验。
2结果
由表1可见,干预前(第1学期初)2组护生沟通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4学期末),试验组沟通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许多医学高校护理专业虽然开设了护理人际关系与沟通的课程,但现有的课时远远不够。护生从学校到学校,入学后与外界交往仍然有限,技能操作的对象基本是模型,在临床见习、实习期间一言不发的现象十分常见,即使开口说话,也常常是简单照搬教师课堂用语或教学录像语言,不会面对具体情况作出适当的反应[1,3],加上旧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家庭教育可能存在的误区以及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导致护理专业学生尤其是女生的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欠缺。
护理大专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人际关系较一般大学生敏感[5]。本研究尚未对试验组护生做人际关系困扰情况方面的心理测试,今后需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以便因人施教、因势利导。由于本研究尚无现成经验借鉴,实训活动内容和形式尚需共同探讨,使之更臻科学、系统、完善和规范。
4参考文献
[1]李华莹.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卫生职业教育,2002,20(1):52-53.
[2]史瑞芬,唐弋,曾丽芳.护生临床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护理学杂志,2003,18(4):301-302.
[3]张咏梅,江智霞,肖烨,等.护生人际沟通知识转化为人际沟通能力的教学探讨.护士进修杂志,2005,20(2):154-155.
本人现从事技术部门的共青团工作,与人交道已远远不能随性而为,在实际沟通中,确实也感到过困惑,在人性化的时代,多元化的成长背景已经造就了所谓"80后"、"90后"一样的个性青年,沟通的价值已经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正如八项基本管理技能中所强调的:说的艺术、听的艺术,以及问的艺术。
实践经典,不断完善自我
在说的方面,以4C原则为要求,即清楚、明确、完整和慎重思考,在每次例行会议和工作进行中,改变以前单纯的命令性用语和程式话交流方式,删减冗长的报告体工作安排方式,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精辟的指明工作要点,明确目标,将鲍雷夫法则的1—8个字用语运用起来,以检测这些理论上的价值期望是否可以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得到兑现。
在听的方面,贯彻积极倾听的原则,比如不打断别人说话、适当提问等等,在交往过程中实践卡耐基的哲学:"在一场谈话中,最重要的人是那一位倾听者。"
在问的方面,依照提问的原则,重点实践在和上级单位和领导的沟通过程中,层级式的外在条件,原本会影响到沟通的平等和畅通,希望自己的实践能真的有所改变。
原来我曾那么接近幸福
通过反思理论的运用,我发现其实很多方式方法和自己以前掌握的管理心理学原理相似。在总结影响沟通效能的因素时,也可按照心理学划分成认知与任务因素、人际沟通因素、态度与个性因素和跨文化沟通因素。
在认知与任务因素中,包括:
1、在对信息进行"译码"时,信息发送者的可信度,以及发送者对于接受者或"听众"敏感性,都对于沟通效果有显著影响。
2、人们的判断和思维能力对于沟通信息的编码与解码具有很大的影响。
3、各人的参照框架会有较大的差异,对于一线的员工、主管等具有不同于中高层经理的参照框架,因而产生内隐性的沟通歪曲和偏差。
4、人们在沟通中倾向于表现出某种"选择性倾听",以至于阻碍新的似乎有所冲突性的信息加工,并且在上行沟通中起到"过滤"的作用。
5、在任何沟通情境中,人们的兴趣、价值观取向会影响对信息作出价值判断,这里指在完整接受沟通信息之前赋予一定的价值。这一倾向主要会受各人经历和信息评价的影响。
在人际沟通因素中,可大体将管理沟通风格分出四种:专制型风格、顺从型风格、维持型风格和成功型风格。总之,沟通方式与管理绩效有着密切的关系。
态度与个性因素,简单说就是人们的态度、观点、信念等会造成沟通过程中的障碍。
跨文化沟通,有两层含义:一是中外文化条件下的人际沟通,二是不同区域或价值观念下的人际沟通。
在学习了八项基本管理技能中,关于沟通的技巧确实很有普遍性,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我认为还可以补充几点。
1、跟踪信息与调节信息流;
2、利用反馈和移情;
每个人都希望善于交往,并通过交往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在大学新生中,人际交往却成为有些人的困惑和难题,如缺少知心朋友、与个别同学难以交往、与其他同学交往平淡、感到交往有困难、社交恐惧、抵制交往等。团体心理辅导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良好的交往环境,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和他人,了解和学习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方法,体验人际交往的感受,发展出较为完善的人际交往技能,解决自身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效建立起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本文基于提高大学新生人际关系设计了大学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并通过实施证明了该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有效性,可以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一、制定符合大学新生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一)大学新生团体心理辅导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大学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需要考虑青年学生、高中到大学、刚刚入学这几个关键词语,活动选取要由浅到深、由动态到静态、由趣味性到认知性,并且要注意活动节奏的设计,避免过于活跃或严肃。
(二)大学新生团体心理辅导设计的具体案例
以大连海洋大学理学院2013级11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男生80人,女生30人。该学院年级学生所学专业为数学、物理等理论性较强的理科专业,调剂学生较多,多数学生对专业缺乏认同感,很多学生性格弱势不善于表达,喜欢拿着手机自娱自乐,大学目标规划缺失以及自我管理能力不强。针对以上特点,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从中随机抽取55人为实验组,男生42人,女生13人,对实验组的55人进行为期8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共分四个阶段8次辅导,每周1次,每次90分钟,并且不参加类似其他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剩余的55人作为控制组,男生38人,女生17人,不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也不进行类似的团体心理辅导。两组学生在年龄、民族、学习成绩、成长环境等构成方面没有任何差异。
针对大学新生的心理特点,我们所设计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共分为四个阶段,主要培养大学新生掌握多层次的人际交往策略,较好的去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注重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并建立起信任合作的人际关系。
第一阶段:人际熟悉,共4个活动:人体器官交朋友、谁更受欢迎、知彼知己、征兵总动员。
第二阶段:人际沟通,共5个活动:交流面对面、怪物史瑞克、趣味报数、拯救海神号、此处有声胜无声。
第三阶段:人际信任,共3个活动:食指超能力、森林向导、冰面强渡。
第四阶段:人际合作,共4个活动:撒网捕鱼、紧急支援前线、小鸡快快跑、建设罗马城。
二、实施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过程及结果分析
首先,采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团体中全部学生进行前测和后测。量表包括四个方面的维度:交谈困扰程度、交际与交友方面困扰程度、待人接物困扰程度和与异性朋友交往困扰程度。对110名大学新生发放量表,进行人际关系的前测工作,统计实验组和控制组的人际关系。
其次,对实验组的55名大学新生进行为期八8周的团体心理辅导。
再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结束后,再次对这110名大学新生进行人际关系的后测。
最后,将活动前和活动后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数据可以看出,在团体心理辅导前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各维度均值上均相差不大,说明两组数据在同一水平线上,符合要求。实验组在经过8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后,在交谈困扰程度、交际与交友方面困扰程度、待人接物困扰程度、与异性朋友交往困扰程度均显现出了显著性差异,其中在与异性朋友交往困扰程度方面达到了极为显著差异。控制组的前后测之间除了交际与交友方面困扰程度较之前有显著性差异之外,在其他维度上均没有显现出显著性差异,只是均值较辅导前有所下降。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大学新生在8周的学习生活中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这说明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的改善帮助很大,在大学新生人际关系中起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