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语言学联合书单|方言里的中国翻书党澎湃新闻

赵世举、姬东鸿、李佳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语言接触与第二语言教材词语对译研究》

聂大昕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按照偏误分析的研究步骤,从语言接触理论的研究角度出发,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分别从纵向的历时层面和横向的共时层面考察了第二语言教材中的词语对译现象。

《语言生态与语言服务》

禤健聪主编,马喆副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为广州大学屈哨兵教授主编、国家语委国家语言服务与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研究中心(广州大学)组编的语言服务与语言生活丛书之一种,共收录论文22篇,涉及语言服务与语言生活、汉语发展与文化传承、语言教学与汉语传播等领域。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语言应急与应急语言、城市语言服务的理论探索,二是不同领域或区域语言状况的实证调查,三是汉语语法现象的专题讨论,四是文献语言个案的发覆与新证,五是汉语国际传播的多角度探讨,六是语言文化的传承保护分析。

《维吾尔族儿童维、汉、英语音意识及其读写能力获得和发展的关系研究》

韦晓保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本书以维吾尔族双语儿童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描述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其语音意识及读写能力获得和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描写和分析,着重探讨了其维吾尔语、汉语和英语语音意识的发展特点,分析了其英语语音意识形成过程中维吾尔语和汉语经验的影响以及语音意识的不同成分在其读写能力发展中的作用,最后基于三种语言语音结构差异以及维吾尔族儿童语音意识发展的特点设计了有针对性的系列训练方案,以期促进维吾尔族儿童汉、英读写能力的发展。

《语篇信息挖掘研究》

杜金榜著,科学出版社

《庭审话语功能及其语调表征研究》

陈海庆、马泽军著,科学出版社

庭审话语研究是机构话语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提出了庭审话语分析的六项原则,即话语语用原则、目的关系原则、批评话语分析原则、话语修辞原则、多模态分析原则和语音语调分析原则。在此基础上,运用田野调查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借助Praat等语音分析软件,对庭审互动中的特指问句、是非问句、正反问句、选择问句、回声问句、祈使句、话语标记语、法官宣判话语、公诉人话语的停顿现象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体现了庭审话语研究的机构性、动态性、有声性和多模态性的特征。

《语言测评中的统计分析》

LyleF.Bachman,AntonyJ.Kunnan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本书是国际著名语言测试专家LyleF.Bachman和AntonyJ.Kunnan的经典之作,介绍了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和工具,可用于验证所设计或使用的语言测试是否有效。本书没有深奥的理论和数学公式推导过程,侧重实用性,并附配研习专页,分步骤演示如何使用SPSS统计软件,读者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和演练,在实际运用中掌握语言测试的统计分析方法。

《语言测试与效度验证:基于证据的研究方法》

CyrilJ.Weir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本书由著名语言测试专家CyrilJ.Weir撰写,是第一部全面、系统地阐述语言测试效度的专著,共分四部分:1)效度理论,讲述语言测试的历史和现状,探讨测试效度的本质;2)听说读写测试效验的新框架,具体分析情景效度、基于理论的效度、测试方法、评分效度等;3)收集效度证据的方法;4)语言测试的资源。

《批评认知语言学》

张辉、张天伟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本书系统梳理批评认知语言学的主要观点和理论框架,并探讨其应用价值与范围,既为认知语言学的“社会转向”作出贡献,也为批评话语研究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语言的意义:语义学与语用学导论(第三版)》

JeanAitchison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本书涉及语言意义的方方面面:从逻辑意义到语用意义,从词汇意义到语法意义,从形式研究到功能研究,从传统观念到认知思路……语义现象的各方面内容,本书均有探讨。

《现代汉语动补式复合词研究》

李丽云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运用语义分析与语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借助原型范畴、动词配价、构式语法、语法化与词汇化等现代语言学理论,对现代汉语动补式复合词的范围、结构、意义、功能进行了比较全面而又系统的考察与分析。在深入挖掘动补式复合词内部结构的基础上揭示了动补式复合词的致使性语义特征,从句法角色、组合能力、与某些特殊句式和句法格式的关系等方面对动补式复合词的语法功能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描写与阐述,也尝试对复合词特别是句法复合词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现代汉语词汇多角度探索》

刘云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探索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从语言运用、新词新语、语言演化、统计计量和信息处理等角度多视角、多侧面地探索现代汉语词汇。

《汉语复句句法语义关系判定研究》

吴锋文著,科学出版社

进入信息化时代,语言愈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和载体。语言信息处理及智能理解成为学界的焦点议题。本书以小句中枢说、复句三分理论及模式识别思想为指导,以“关系标记为主,句法语义特征为辅”为原则,以复句语料库为基础,以汉语复句句法语义关系的判定为核心内容,综合运用关联词搭配思想和特征描写方法,规则和特征相结合、归纳与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区分有标复句的充盈态和非充盈态,梳理汉语复句句法语义关系判定的影响因素,研究复句知识库的构建与应用问题,挖掘复句标记序列及其层构模式,探求分句句法语义关联规律及复句知识表示问题,系统研究汉语三句式、四句式复句的句法语义关系判定问题。

《湖北咸丰方言资源典藏》

阮桂君、南小兵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咸丰县位于湖北省恩施州西南,古有“荆南雄镇”“楚蜀屏翰”之誉,本书在调查咸丰当地人发音及当地语料的基础上,首先就咸丰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进行了全面梳理,并总结了其地方言特点;其次列举了当地的不同话语,有老男话语、老女话语、青男话语、青女话语、多人对话等五部分;再次就咸丰地区的口头文化进行了梳理,有民间故事、俗语谚语、谜语、民歌、童谣等。本书是在在其他学者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的新的整理和研究,对研究咸丰方言及西南官话等都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方言岛——深圳大鹏话研究》

丘学强、温育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迁海”后粤东客家移民潮的历史关系比较密切,大致在乾隆中叶至咸丰年间成型;它是方言岛,但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受到粤东客家话较深程度渗透的深圳本土粤语,因为它只有少数语音规律及特点与客家话相同,核心词汇以粤语为主,语法特点也更接近于粤语;从历时角度来看,它以粤语为基础方言,从共时角度来看,它呈现出了粤、客混合的语言面貌。

《罗田方言语法研究》

徐英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界定了罗田方言是非疑问句的历史层次,初步解释了罗田方言“VP-不”与“VP-冇”不同时体的分布特征。罗田方言重叠正反问既有单音节AA式,也有双音节AAB式,还有“VV不+补语”重叠式正反问句。本文解释说明了此种重叠式正反问省略成分及其理论依据。采用地理语言学理论解释说明了“把”字句、“等”字句在汉语方言的分布现状;梳理了“尽”字被动标记词,“驮”字被动标记词语法化的过程。根据罗田方言被动标记的使用现状,解释说明了多种标记词共存的原因。

《浚县方言语法研究》

辛永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清华简〈尚书〉类文献笺释》

冯胜君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是作者对清华简《尚书》类文献的全新笺释。绪论部分结合新近研究成果,对《尚书》的今古文之别、《尚书》的真伪问题、先秦时期《书》类文献的样貌、清华简《书》类文献的价值和意义等做了重新探讨,厘清了《尚书》研究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正文部分,针对清华简壹(《尹至》《尹誥》《程寤》《保训》《金縢》《皇门》《祭公》)、清华简叁(《说命上》《说命中》《说命下》)、清华简伍(《厚父》《封许之命》《命训》)、清华简捌(《摄命》)共14篇《尚书》类文献进行了周密的考证和笺释,而在字形考释、文字训诂、断句编联等方面尤见作者功力,其中不乏新见。

《〈鲁迅全集〉古语词注释订补》

杨福泉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本书系作者关于“鲁迅与中国古代语言文化”问题研究的学术成果之一,主要对《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前十卷中的有关古语词注释约三百条进行考辨和修订工作。

《Lilian老师国际汉语教学私房菜:真实情景下的教学设计与案例探究(简体版)》

王莉莉编著,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本书是为小学国际汉语教师编写的教学策略集,适用于IBPYP课程、双语课程的母语及二语/外语教学,由真实情景、实际问题出发,结合可视化教学、运用ICT,帮助教师系统、有效地计划和组织个性化教学。本书不仅具有系统性,即包含听、说、读、写四大技能下的67种教学策略,以夯实语文基础,同时兼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由67个教学实际问题导入,提供详细的示例指导和理论解析,并提供7套教学锦囊,93个电子资源,实现无纸化、差异化教学。

《中国语音学报(第16辑)》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是连续出版物,由中国语音学会主办,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承办。每年两本。本期重点对传统演出行业中的语音做了深入研究,也包括其他语音学研究成果。第16辑内容涉及语音学领域的多个方面,是比较优秀的语音学最新成果展示平台。

《餐桌上的训诂》

王宁著,中华书局

本书是语言文字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先生用传统学问训诂解读中国烹饪饮食文化,从饮食名称、烹饪原料与调料、烹调方法、炊食器具讲到文化传统,看汉语的博大精深如何诠释中华美食的丰富多彩、源远流长。

《中日字词趣谈》

陈志诚著,香港中华书局

「駅」是中文?「呎」是日文?「床屋」不卖床?「手紙」非厕纸?

日本使用汉字久矣,从汉字运用的角度来说,中日各有不同甚至相互借镜,可资研究的范围甚为宽广,值得探讨的课题也极多。这本小书,仅就中日一些惯常习见的字词为例,谈谈彼此运用上的异同。

《南腔北调:方言里的中国》

郑子宁著,后浪出版公司

三里不同调,十里不同音,“南腔北调”的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维系了各民族的历史记忆。本书将大众熟悉的31个趣味方言话题分成八大版块,解读其内在的语言学原理;又从每一个话题延展开来,阐明同一话题在不同方言的流变。

THE END
1.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名词和名词的语义关系学习要点:掌握句法结构分析中运用语义关系、语义指向、语义特征三种语义分析方法,并且能够运用这些分析法解释一些常见的语言现象。 句法结构是句法形式和语义内容的统一体。对句法结构不仅要做形式分析,如句法层次分析、句法关系分析、以及句型分析等,还要做种种语义分析。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主要指语义关系、语义指向、语义https://blog.csdn.net/u010920224/article/details/42506503/
2.语法语义语用的区别爱夏恋语汉语的语序对语义的制约性很强,句法成分之间存在着较复杂的语义关系,在许多情况下仅对语法形式进行句法结构分析是解释不了句子的内部规律的。教学实践表明,让外国学生按照教材上所展示的句法结构模式去造句,他们有时会造出许多符合句法但不合情理也不能使用的句子来,究其原因,正是错在句子语义搭配和语用选择上。https://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77bb617f01015ad1.html
3.8.21(三)数量短语也可以重叠,作定语时后面要用“的”。能这样用的数词限于“一”。 四、数量词的句法语用功能 汉语的名词的所指和在实际语言环境里存在的事物之间关系很复杂。比如“一+量词”,如“一个”、“一本”等等,有时在句子中的主要作用并不是表示准确的数量,而有的名词前没有数量词,但其表示数目可能恰https://www.douban.com/note/635514951/
4.中文语义依存分析—通往中文语义理解的一条蹊径机器之心在对中文语义依存分析的探索中,我们首先尝试了用树结构融合依存结构和语义关系。 依存句法分析示例 在汉语语言学领域,语义的表示体系有很多,相对应的存在不同的语义表示语料库。 哈工大社会计算与信息检索研究中心与北京语言大学合作于2011年推出了BH-SDP-v1(BLCU and HIT SDP)语义依存表示体系,该体系以HowNet的语义https://www.jiqizhixin.com/articles/2015-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