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第六节句法结构的语义语用分析

2、析可以使句子的分析更为细致。饭吃饱了。(“饱”与施事发生关系)饭吃完了。(“完”与受事发生关系)饭吃多了。(“多”与“吃饭”行为发生关系),我找不着先生教。我找不着东西吃。我找不着地方睡。,他们来了客人。他们来了三位。这两个句子也属同一类型。可是它们的区别不只是表现在宾语的具体含义不同,也表现在宾语和主语的关系不同:“客人”在“他们”之外,“三位”在“他们”之中。这是因为用数量短语代替名词,它必须有“先行词”。,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主要是指三种分析法。语义关系语义指向语义特征,(一)语义关系,1.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在句法结构中,词语与词语之间不仅发生种种语法关系

3、,而且还发生种种语义关系。语义关系是指隐藏在句法结构后面由该词语的语义范畴所建立起来的关系。,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不同,这两者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例如:(1)小李吃了苹果吃了(2)吃饭了来人了一种句法结构关系,可能包含着多种语义关系,反之,一种语义关系也可能构成多种句法结构关系。,2.动词和名词语义关系的类别,汉语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句法分析的重点是动词跟名词性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这也叫做格关系”。在各种语义关系中,名词性成分担任了一定的语义角色,如“施事”、“受事”、“工具”、“目的”等等,这实际上也就是揭示了名词性成分跟动词之间的语义关系。,(1)施事:指动作行

4、为的发出者,也可用介词“被(叫、让、结)”引进。小牛在吃草(2)受事:指动作行为的承受者,也可用介词“把(将)”引进。小花猫逮住了一只大老鼠。,(3)系事:指连系动词联接的对象。他是学生。陈伟成了一名画家。(4)与事:指动作行为的间接承受者,也可用介词“给”引进。他们送母校一幅油画。,(5)结果:指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她在房间里打毛衣。(6)工具:指动作行为的凭借物,也可用介词“用(拿)”引进。你吃大碗,我吃小碗。,(7)方式:指动作行为进行的方法、形式。明天考口试。他会游蝶泳。(8)处所:指动作发生的处所或起点、终点,也可用介词“在(从、到)”引进。我住二楼。陈小玉去

6、上还有好多种,它可以跟动作直接组合,也可以靠介词引入,因此介词也叫做“格标记”;建立起语义关系的类型,就可以合理解释句法结构内部的复杂情况。,动词同名词性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是由它们双方共同决定的,(1)同一个动词,与不同的名词性词语搭配就可能产生不同的语义关系。“吃+NP”吃面条(动作受事)吃大碗(动作工具)吃食堂(动作处所)吃大户(动作依据)吃包月(动作方式),(NP+包+NP)妈妈在包衣服(施事动作受事)他们在包饺子(施事动作结果)外头包牛皮纸(处所动作材料)礼品包小包(受事动作方式),(2)同一个名词性词语,与不同的谓词搭配,可能产生不同的语义关系。“V+毛衣”买

9、(我砍+我累了),C.指向宾语。我们砍光了树。(=我们砍树+树光了)D.指向“把”的宾语。他把牙都吃坏了。(他用牙吃+牙坏了),(2)状语的语义指向,A.后指中心语。血压急剧下降。B.前指主语。描写动作者在进行某一动作时的表情、姿态、心理状态等等。祥子青筋蹦跳地坐下。(祥子青筋蹦跳),C.后指宾语。花也很多,圆圆的排成一个圈,不很精神,倒也整齐。(排成一个圆圆的圈)D.前指介词“把”的宾语。我把王群满意地打发走了。(王群满意),(3)定语的语义指向,A.后指中心语。我要好好地逛一逛美丽的西湖。B.前指主语。他做了一个惬意的梦。(他做了一个梦+他惬意),C

11、主语;可以理解为“我答两道题+答对了”,指向动词;可以理解为“我答两道题+两道题对了”,指向宾语;还可以理解为“(我答两道题)对了”,指向行为整体。,(3)语义指向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释某些歧义现象,陈斌最喜欢游泳。这句话如果是针对“许多人都喜欢游泳”这一情境来说的,那么“最”语义指向“陈斌”;如果这句话是针对“陈斌喜欢许多项运动”这一情境来说的,那么“最”语义指向“游泳”。,她又买了一件毛衣。,a我买了一件毛衣,她又买了一件毛衣。(“又”语义指向“她”)b她已借了一件毛衣,她又买了一件毛衣。(“又”语义指向“买”)c她已买了两件毛衣,她又买了一件毛衣。(“又”语义指向“一件

12、”)d她已买了一件皮衣,她又买了一件毛衣。(“又”语义指向“毛衣”),(三)语义特征,1.词语搭配和语义特征词语中符合某种组合选择的有区别性特征的最小语义成份就是语义特征。,助词“着”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因此只有具有+持续语义特征的动词才能带助词“着”(“唱着、跳着、听着”)而不具有+持续语义特征的动词则不能带助词“着”(“*他正到着、*会议开始着”)。,2.句式构成和语义特征,不仅词与词的组合涉及到语义特征的限制问题,某些句式的使用也涉及到语义特征的限制问题。,“NP了”句式中的“了”表示已出现新的情况,它要求前面的NP必须具有+推移性特征。所谓具有+推移性特征,是说NP表示的概

13、念是由相对的概念推移而来的,有一个发展序列的存在。,大孩子了,也该懂点礼貌!军长了,不能随便表态!*孩子了,也该懂点礼貌!*人了,做事要有头脑!,3.语义特征的解释力,(1)有些结构形式完全相同的句子却有不同的变换式,对这种现象可以从语义特征上加以解释。AB台上坐着主席团台上唱着戏床上躺着病人屋里开着会身上盖着毯子外头下着雨,这两组句子词语序列相同,内部的结构层次、结构关系也相同,都是:名(处所)+动+着+名(人或事物)主谓动宾,A组与B组的变换式却不相同,A组句子都可以变换为:“名(人或事物)+动+在+名(处所)”,但B组句子都不能做这种变换

15、一车炭,“倒1”和“烧1”具有+去掉的语义特征,“倒2”和“烧2”具有+获得的语义特征。这就比较合理地解释了造成这类歧义现象的原因。,动词和名词的语义特征同样重要,烧了一张纸。烧了一壶水。动词“烧”,跟“纸”组合,就只能理解为“烧掉”,因为“纸”具有+可燃性;跟“水”组合,就只能理解为“烧得”,因为“水”具有可燃性。名词的语义特征制约了句子的语义。,二、语用分析,句子类型的分析是分析语言单位与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语义分析是分析语言单位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语用分析,分析的则是语言单位与说话人主观态度之间的关系。,(一)新信息和旧信息,句子用来交流思想,总是在旧信息(已知信息)的基

16、础上传达新信息。镇江西北有座金山,山上有金山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语言中的省略,总是省略旧信息。谁在唱歌?小王。小王在干什么?唱歌。,(二)指称和陈述,说出的话当中,通常有指称,也有陈述。“镇江西北”是指称,指明一个处所;“有座金山”是陈述,说明指称的对象怎么样。,有指称,不一定有陈述,人们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点说:“北京!”这是指称。有人去书店买书,指着书架对店员说:“电大的汉语教材。”这也是指称。依靠语境,单有指称就可以达到交际的目的。,有陈述必定有指称,有人在汽车站上等着,忽然说了一句:“来了!”这是陈述,听的人必须懂得指称的对象,才能了解说话人的意思。,

THE END
1.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名词和名词的语义关系学习要点:掌握句法结构分析中运用语义关系、语义指向、语义特征三种语义分析方法,并且能够运用这些分析法解释一些常见的语言现象。 句法结构是句法形式和语义内容的统一体。对句法结构不仅要做形式分析,如句法层次分析、句法关系分析、以及句型分析等,还要做种种语义分析。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主要指语义关系、语义指向、语义https://blog.csdn.net/u010920224/article/details/42506503/
2.语法语义语用的区别爱夏恋语汉语的语序对语义的制约性很强,句法成分之间存在着较复杂的语义关系,在许多情况下仅对语法形式进行句法结构分析是解释不了句子的内部规律的。教学实践表明,让外国学生按照教材上所展示的句法结构模式去造句,他们有时会造出许多符合句法但不合情理也不能使用的句子来,究其原因,正是错在句子语义搭配和语用选择上。https://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77bb617f01015ad1.html
3.8.21(三)数量短语也可以重叠,作定语时后面要用“的”。能这样用的数词限于“一”。 四、数量词的句法语用功能 汉语的名词的所指和在实际语言环境里存在的事物之间关系很复杂。比如“一+量词”,如“一个”、“一本”等等,有时在句子中的主要作用并不是表示准确的数量,而有的名词前没有数量词,但其表示数目可能恰https://www.douban.com/note/635514951/
4.中文语义依存分析—通往中文语义理解的一条蹊径机器之心在对中文语义依存分析的探索中,我们首先尝试了用树结构融合依存结构和语义关系。 依存句法分析示例 在汉语语言学领域,语义的表示体系有很多,相对应的存在不同的语义表示语料库。 哈工大社会计算与信息检索研究中心与北京语言大学合作于2011年推出了BH-SDP-v1(BLCU and HIT SDP)语义依存表示体系,该体系以HowNet的语义https://www.jiqizhixin.com/articles/2015-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