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超重儿童的健康指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键词]儿童;发育状况;检出率
为了解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我们对2005~2006年来我院就诊过的吉林省辉南县500名农村学龄前儿童进行了生长发育状况调查,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视力评价:4岁以下使用图形视力表,4岁以上使用对数视力表。正常视力:2岁≥0.5;3岁≥0.6;4岁≥0.8;5岁以上≥1.0;达不到此标准视为异常。
2结果
儿童年龄分布共计500例,分5个年龄组,见表1。
2.2男童体质量和身高发育评价
结果见表2,3。
2.3女童体质量和身高发育评价
结果见表4,5。
2.4体检儿童的营养不良、超重及肥胖情况
此次检出超重儿童共28名(5.6%);肥胖儿童15名(3.0%);营养不良检出率53名(10.6%)。
2.5儿童龋齿、视力情况
患龋齿人数107,患病率为21.4%,3岁左右患龋率上升较快。视力异常人数33名(6.6%)。龋齿和视力情况均不包括1岁组。
3讨论
本资料中营养不良患病率为10.6%,主要是因农村儿童的营养状况较市区儿童差,体质量低下和发育相对迟缓。儿童长期营养不良,不但影响体格发育,也影响智力发育,降低机体免疫力。因此,应加强膳食水平,改善营养状况,同时指导家长,共同促进营养不良儿童的生长发育。
龋病是儿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儿童患龋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3岁左右患龋率上升较快[3]。应积极开展儿童口腔保健工作,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及饮食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降低儿童龋齿患病率。
儿童视力不良检出率为6.6%,对学龄前儿童应早期进行视力筛查,对儿童每年进行1次视力普查,发现问题及时就诊,及时矫正和治疗。同时,加强用眼卫生宣教。
[参考文献]
[1]郑惠连.儿童保健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3-27.
[2]胡美亚,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52-556.
[3]胡惠珍,饶世萍,姜佩平,等.韶山市区1~6岁集体儿童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2):1660-1661.
【关键词】营养状况肥胖症学生
学生营养状况是评价学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了解和掌握学生营养状况,对制订中小学生营养政策和学校卫生工作规划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中小学生2010年秋季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整群抽取集宁区2所中学、2所小学7~18岁12个年龄组的男女学生为调查对象,每个年龄组各60人,共1440人,经筛选共获取有效卡片1162张。
1.2方法用“中国6~22岁汉族学生身高标准体重(根据1985年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对参加2010年秋季学生体检的集宁区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值进行评价:体重在标准体重的90%~110%为营养状况正常;80%~89%为轻度营养不良;70%~79%为中度营养不良;60%~69%为重度营养不良;111%~119%为超重;高于120%为肥胖。
2结果与分析
2.1学生营养状况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3.10%,超重率为16.52%,肥胖率为18.24%。营养不良以轻度为主,占83.23%,中、重度营养不良构成比分别为13.49%和2.60%。其中营养不良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6,P>0.05),超重、肥胖检出率则为男生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5.24,P<0.01)(见表1)。
表12010年集宁区不同性别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例,%)
2.2不同学段学生的营养状况比较营养不良检出率,中学生与小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0,P>0.05);超重、肥胖检出率以小学生为高,但中学生与小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1,P>0.05)。(见表2)。
表22010年集宁区不同学段学生营养状况(例,%)
3.1加强全民营养知识宣传教育近年来,由于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营养不良的检出率明显下降,但超重、肥胖率明显上升。防控学生肥胖已成为学校卫生工作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强全社会的营养知识宣教,指导居民合理膳食,否则就会导致肥胖。而肥胖对健康的危害是很明显的,它与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等均有密切的关系。有报道指出,50%的高血压儿童是肥胖儿,儿童期肥胖是成人期动脉硬化症的高危因素[1]。
3.2积极开展营养指导工作营养不良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提示该市市区中小学往营养不良防治工作的重点是女生,造成女生营养不良检出率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有挑食、偏食或不适当的节食。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以及学校对学生应该经常开展营养知识宣传教育,特别是对于健康检查中发现的营养不良的学生,要加强营养指导,使其及早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保证合理营养供给,保护其身心正常生长发育[1]。
3.3坚持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预防超重和肥胖超重、肥胖的防治工作应以男生和小这生为重点。小学生营养知识较缺乏,没有升学的压力感,有些学生既贪吃又不爱运动,以致营养摄入过剩,这些都是造成超重、肥胖检出率高的主要因素。预防超重和肥胖,除加强营养指导外,学校和家长还必须教育儿童少年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中图分类号】R589.25
【关键词】超重;肥胖症;人体质量指数;学生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居民收入的增加,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迅速上升,不但增加了成年期肥胖的可能性,而且将导致心血管疾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成为影响青少年及其成年期健康的主要问题。为此,笔者对重庆市九龙坡区1999-2008年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改善该区学生营养状况提供依据。
根据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肥胖组颁布“中国儿童超重和肥胖体重指数筛查分类标准”[1-2],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分析不同时期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及变化情况。
与1999年相比,2008年重庆市九龙坡区7~15岁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都有上升。总的看来,男生高于女生,增加幅度不大。肥胖增加幅度最大的是男7~9岁组,从1.4%增加至3.7%;其次为男10~12岁组,从3.0%增加至5.0%,女7~9岁组从1.0%增加至2.7%。超重和肥胖总检出率男女分别从1999年的10.1%和6.1%上升到2008年的11.6%和7.7%。见表2。
4参考文献
[1]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92-102.
[2]季成叶.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的应用.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125-128.
【关键词】肥胖症;态度;健康教育;学生
儿童少年超重肥胖不仅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而且已波及到发展中国家[1],我国儿童少年超重/肥胖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2]。肥胖的发生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社会环境尤其是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也不容忽视。18世纪以前,日本、马来半岛居民及一些非洲国家的人们把肥胖看作是“健康和富足”的象征[3]。在发展中国家,人们认为体形丰满是富裕、财富和健康的标志[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胖”意味着“福气”和“健康”,许多人都认为胖乎乎的孩子健康可爱[4]。近20a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有些人已经意识到正常体重的重要性,但大多数人由于营养知识缺乏,“胖有福”等一些错误的传统观念依然发挥着影响力。对超重肥胖的看法直接决定着儿童少年的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会伴随人的一生。为了解儿童少年对超重肥胖的看法,笔者于2005年在北京市东城区和崇文区小学生中开展了此项研究。
1.1对象从北京市8个城区中抽取2个城区(东城区和崇文区),在选中的2个城区中各抽取10所小学,以每所小学中所有的三、四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4645份,回收有效问卷4482份,占回收问卷的96.5%。其中男生2335名,占52.1%;女生2147名,占47.9%。三年级学生2106名,占47.0%;四年级学生2376名,占53.0%。
1.2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在自习课上发放问卷,调查员讲解后学生自己填写问卷并当场交回。
问卷中有28个关于对肥胖儿童看法的问题,涉及人缘、勤奋、自信心、饭量、学习成绩、身材、自尊心、运动能力、社交能力、外形、运动喜好、反应速度、健康状况和个性等14个方面,每个方面有正反方向2个问题。从一个侧面将14个问题一一列出,由调查对象填写对该观点认同的程度(从“不同意”、“不完全同意”到“不确定”、“有点同意”、“同意”5个程度中选取1项,依次赋值为0,1,2,3,4),为了减少调查对象对“认可”程度理解的不同或对不同概念理解的差异性,对14个问题打乱顺序后,分别从相对的角度再询问一次,如询问对“肥胖儿童学习好”的认可程度后,再间隔一些问题(间距不定)后询问对“肥胖儿童成绩差”的认可程度。在问卷设计中,相对两方面观点的顺序是完全打乱的,在数据分析时重新分组。
1.3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使用EpiData3.02录入数据,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对14种问题中的负面问题的认可程度均乘以“-1”,然后与其对应的正面问题的认可程度相加即得到对某种观点的总的认可程度得分。如果某人对某观点的认可程度得分为负,说明持负面评价的态度;得分为零,说明持中立态度;如果某人对某观点的认可程度得分为正,说明持正面评价的态度。不同性别对肥胖儿童看法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1小学生对肥胖儿童的看法小学生对肥胖儿童的人缘、自信心、饭量以及社交能力4个方面主要持正面态度,对学习成绩、自尊心、外形以及个性4个方面主要持中立态度,而对勤奋、身材、运动能力、运动喜好、反应速度以及健康状况6个方面主要持负面态度。见表1。
2.2男生和女生对肥胖儿童的看法见表2。对肥胖儿童的正面态度方面,有30%以上的人认为其饭量大(男70.6%,女70.1%)、喜欢交朋友(男52.2%,女54.1%)、自信心强(男43.6%,女42.5%)、人好(男39.9%,女42.2%)、学习好(男37.6%,女37.2%)、健康(男32.8%,女33.7%)、比较活跃(男31.3%,女32.5%)、反应快(男31.1%,女30.8%)、受人尊重(男30.7%,女31.5%)。
对肥胖儿童的负面态度方面,有30%以上的人认为其活动不灵活(男57.1%,女60.4%)、不爱运动(男52.3%,女57.7%)、身材差(男50.0%,女59.9%)、不勤快(男44.5%,女46.4%)、反应迟钝(男43.4%,女40.5%)、易生病(男39.1%,女38.1%)、不注意衣着打扮(男30.5%,女32.1%)。
男生和女生对肥胖儿童的看法在人缘、自信心、身材、运动喜好、反应速度5个方面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较男生更认为其人好(χ2=16.668,P
肥胖是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由于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而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达到危害健康程度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5]。2005年全世界有16亿成人超重,4亿成人肥胖。全球5~17岁的儿童少年每10人中有1个属于超重肥胖;而这些超重肥胖儿童少年中,每13个里就有1个是中国儿童少年[4]。超重和肥胖少年代谢综合征的患病危险性增加[6]。超重和肥胖已成为21世纪全球面临的最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7],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导致疾病负担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
研究发现,近40%以上的小学生认为肥胖儿童人好、自信心强、饭量大、喜欢交朋友,女生更认可其人好,男生更认可其自信心强。肥胖儿童憨态可掬,给人感觉老实、易于接近,尤其是女生好静,更注重心灵上的交流,所以认为肥胖儿童人好。肥胖儿童一般食欲较好,进食量较大。有研究认为肥胖儿童青少年经常表现为自尊心受损、情绪障碍和社交能力下降[8-9],不易交到朋友[10],与本研究结果不同。说明肥胖儿童在这几方面自我评价较低,但是其他学生对他们较为宽容,只是这种信息可能并没有传达给肥胖儿童。
调查结果显示,近40%以上的小学生认为肥胖儿童不勤快、身材差、活动不灵活、不爱运动、反应迟钝和易生病。有关研究认为,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易出现气喘、疲劳、乏力、关节痛和睡眠障碍等躯体症状;运动能力、躯体外表和整体自我价值感知的社会认同度低;肥胖儿童不好运动。日本的一项调查还发现有60%的中学生认为肥胖的人不健康[11]。超重肥胖儿童由于体形臃肿、动作笨拙,在集体活动中不像其他同伴动作灵活,害怕被别的同学嘲笑,索性就不运动了,而这样又加剧了他们的肥胖程度。
学生密切接触的人群除了学校的老师和同学,最多的就是家长,因此家长对于肥胖的看法和态度会直接影响着孩子。国内有研究发现,不少家长认为孩子胖才能表示家庭富有、孩子健康,往往鼓励孩子多吃[4]。还有研究表明,家长大多希望男孩长得壮,而希望女孩长得苗条。由于家长对体重的不同认识,在孩子膳食方面就会有所不同。
北京市城区小学生对肥胖儿童存在一定的偏见,但有些正性看法的信息没有传达给肥胖儿童。应该指导小学生及其家长正确看待肥胖,给予肥胖儿童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8.
[2]陈春明.对儿童肥胖问题的防治不可坐失良机.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95-97.
[3]马冠生,李艳平,韩秀明,等.北京市汇文中学高中学生对肥胖少年的看法和态度.中国健康教育,2004,20(11):975-978.
[5]葛可佑,主编.中国营养科学全书: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29.
[6]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18.
[7]GRUNDYSM.Multifactorialcausationofobesity:Implicationsforprevention.AmJClinNutr,1998,67(3Suppl):563-572.
[8]VILAG,ZIPPERE,DABBASM,etal.Mentaldisordersinobesitychildrenandadolescents.PsychosomMed,2004,66(3):387-394.
[9]JONIDESL,BUSCHBACHERV,BARLOWSE.Managementofchildadolescentobesity:Psychological,emotional,andbehavioralassessment.Pediatrics,2002,110(1):215-221.
[10]FONSECAH,GASPARDE,MATOSM.PerceptionofoverweightandobesityamongPortugueseadolescents:Anoverviewofassociatedfactors.EurJPublicHealth,2005,15(3):323-328.
[11]SANOA,LEDS,TRANMH,etal.StudyonfactorsofbodyimageinJapaneseandVietnameseadolescents.JNutrSciVitaminol,2008,54(2):169-175.
[12]ZABORSKISA,PETRONYTEG,SUMSKASL,etal.BodyimageandweightcontrolamongadolescentsinLithuania,Croatia,andtheUnitedStatesinthecontextofglobalobesity.CroatMedJ,2008,49(2):233-242.
[13]WILLIAMSKJ,TAYLORCA,WOLFKN,etal.Culturalperceptionsofhealthyweightinruralappalachianyouth.RuralRemoteHealth,2008,8(2):932.
[14]SAKAMAKIR,TOYAMAK,AMAMOTOR,etal.Nutritionalknowledge,foodhabitsandhealthattitudeofChineseuniversitystudents-acrosssectionalstudy.NutrJ,2005(4):4.
【关键词】膳食调查;营养状况;体格检查;对比研究;儿童
ComparisonofDietaryandNutritionStatusinPreschoolChildreninBeijingandXi'an/ZHANGHua-ming,LIUAi-ping,LIUBao-hua,etal.DepartmentofSocialMedicineandHealthEducation,HealthScienceCenter,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19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andevaluatethenutritionalstatusofpreschoolchildreninBeijingandXi'an,andtoprovidescientificevidenceforchildren'sadequatenutrition.MethodsChildren'sfoodandnutritionwerecollectedandsurveyedbytwo-mealmethodin24hours,comparedwiththecriterionofthecompositionoffoodinChina,andZscoreswerecalculatedtoevaluatethenutritionalstatusofpreschoolchildren.ResultsThestudyshowedthatallthenutrientsintakein24hoursweremorethan100%oftheRNIexceptenergy,calciumandzinc,andvitaminAintakeofthechildreninXi'anwerelessthan90%oftheRNI.Nostatisticalsignificantdifferencewasfoundintheprevalenceratesoflowerweight,retardatedevelopment,emaciation,overweightandobesitybetweenages,regionsandgenders,andtheprevalenceratewas0,4.2%,0,3.3%and10.0%respectively.ConclusionTherearesomedifferencesbetweenthepreschoolchildreninvestigatedinBeijingandXi'an.Althoughthereisfewerofmalnutrition,overnutritionofthechildrenarestillserious.Thenutritionaldietaryintakeshouldbedirectedrationallyforthechildren.
【Keywords】Dietsurveys;Nutritionalstatus;Physicalexamination;Comparativestudy;Child
【基金项目】日本宫城教育大学合作项目。
【作者简介】张华明(1974-),男,湖南邵阳人,在读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北京100191;2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日本宫城教育大学。
【责任作者】王培玉,男,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北京100191。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膳食营养充足与否不仅会影响其生长发育的速度,还会对其今后的健康状况产生影响。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是其今后诱发某些疾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1]。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是学龄前儿童预防疾病和促进其生长发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解北京和西安2地幼儿园儿童的膳食营养现状及存在的差异,为今后指导幼儿合理膳食提供依据,笔者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底对北京和西安2地部分幼儿园儿童进行了膳食调查,并对其进行了营养状况的评价。
1.1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在北京城区和西安城区分别抽取3所和2所一级幼儿园,在每所幼儿园随机抽取20名儿童,共抽取120名儿童,男、女各占50%,年龄为(5.71±0.46)岁。
1.2方法
1.2.1膳食调查方法采用双份饭菜法收集幼儿24h内所有膳食(早中晚三餐、加餐、零食)和饮用水,再采用称重法称其质量,依照食物成分表累计算出各种营养素的总摄入量,与中国营养学会2007版《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2]进行比较。
1.2.2体格检查及评价标准调查员经统一培训合格后,使用经过校正的标准的体重和身高计测量儿童午睡后(脱去鞋、帽子和外衣)垂直站立的身高和体重。身高的读数精确到0.1cm,体重的读数精确到0.1kg(考虑到冬天及已经吃过午餐等因素,将体重减去1kg后的修正值作为最终计算体重值)。根据《2002年中国居民体质与营养状况调查报告》[3]以及世界卫生组织0~18岁儿童身高、体重参考标准[4]作为评价标准,分别计算每个儿童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年龄别身高Z评分(HAZ)以及身高别体重Z评分(WHZ)。Z评分=(测量值-参考标准的中位数)/参考标准的标准差。根据Z评分值将儿童生长发育分为5个不同的水平:Z评分<-2为下等;-2≤Z评分<-1为中下;-1≤Z评分≤1为中等;1<Z评分≤2为中上;Z>2评分为上等。营养不良及营养过剩的判定标准为:低体重,WAZ<-2;生长迟缓,HAZ<-2;消瘦,WHZ<-2;超重,WAZ>2;肥胖,WHZ>2。
1.2.3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收集到的膳食调查、身高、体重等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核查其有效性后进行编码。采用EpiData3.0进行数据的录入及逻辑检错等,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比较北京和西安2地幼儿各种营养素之间充足率及早中晚加餐中能量和三大产能营养素摄入水平的差异。同时,分别比较男、女童的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以及身高别体重的Z评分在生长发育水平分布上的差异。
2.1儿童的身高和体重情况平均身高为(115.38±4.90)cm,平均体重为(21.51±3.63)kg,2地儿童身高和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童平均身高为(116.50±5.30)cm,女童平均身高为(114.27±4.23)cm;男童平均体重为(22.35±3.67)kg,女童平均体重为(20.68±3.42)kg,男、女童在身高和体重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童高于女童。
2.2北京和西安幼儿园儿童每天膳食营养素摄入量比较北京和西安幼儿园儿童摄入蛋白质和维生素B1基本上能满足每日参考摄入量标准,能量、钙和锌的摄入略显不足,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维生素E、磷、钾、钠、镁、铁、硒、铜等摄入量均超出每日参考摄入量标准的110%。北京幼儿园儿童摄入维生素A的量超出参考摄入量标准的110%,而西安幼儿园儿童摄入维生素A的量则没有达到参考摄入量标准的90%;此外,北京和西安幼儿园儿童在脂肪(P<0.05)、胆固醇(P<0.01)、维生素A(P<0.01)、维生素B2(P<0.01)、维生素E(P<0.05)、钠(P<0.01)、铁(P<0.05)、硒(P<0.05)等营养素摄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北京幼儿园儿童摄入了较多的脂肪、胆固醇、维生素A、维生素B2和微量元素硒,而西安幼儿园儿童则摄入了较多的维生素E、钠和铁。见表1。
2.3三大供能营养素供能比2地间比较由表2可见,北京和西安幼儿园儿童在蛋白质提供能量比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不同餐次能量及供能营养素摄入情况2地间比较由表3可见,北京幼儿园与西安幼儿园儿童的能量在早中晚三餐及零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三大供能营养素的早中晚三餐及零食的摄入量上存在差异,其中北京幼儿园儿童在早餐和中餐摄入了较多的蛋白质(P<0.01),且在早餐和晚餐上摄入了较多的脂肪(P<0.01);西安幼儿园儿童则在晚餐中摄入较多的碳水化合物(P<0.01),且在零食中摄入了较多的蛋白质(P<0.01)。
2.5幼儿营养状况评价2地间比较男、女儿童中等以上发育水平WAZ分别为81.7%和86.7%,HAZ分别为71.7%和80.0%,WHZ分别为100%和9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由表4,5可见,5岁男童与6岁男童在年龄别体重和年龄别身高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904和10.706,P值均<0.05),而在身高别体重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5,P>0.05)。5岁组女童和6岁组女童在WAZ、HAZ以及WHZ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566,1.516和1.634,P值均>0.05)。表5还显示,儿童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超重和肥胖在年龄、地区和性别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Z评分法是近年来综合评价儿童体格发育的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用于不同地区和不同样本之间的比较[10]。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和西安学龄前儿童的低体重、发育迟缓、消瘦、超重和肥胖在年龄、地区和性别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低体重、消瘦、生长迟缓和超重的检出率低于王晖等[11-12]对北京市及全国学龄前儿童的调查结果,而肥胖的检出率则明显高于王晖等[11]对北京市及全国学龄前儿童的调查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所调查的北京和西安2地学龄前儿童在饮食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虽然2地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状况有所好转,但营养过剩状况却有上升的趋势。提示应加强2地学龄前儿童合理营养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平衡膳食指导。同时,由于样本量偏小,故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1]侯婷秀,杨洪霞,孙凤芹.浅谈儿童饮食与健康.中外健康文摘,2007,4(8):88-89.
[2]中国营养学会,编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拉萨:人民出版社,2008:201-205.
[3]翟凤英,杨晓光,主编.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三:2002居民体质与营养状况.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74.
[4]王如文,编著.儿童体格发育指标的应用和营养状况评定及世界卫生组织(WHO)0~18岁儿童身高、体重参考值、评价标准.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32-94.
[5]何樱.谈平衡膳食与健康.实用全科医学,2006,4(6):695.
[6]陈静,杨乃平.两所铁路幼儿园儿童体格发育及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7,8(3):251-253.
[7]姚济浩,赵利军,王向标.呼和浩特市区日托学龄前儿童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3):265-266.
[8]朱明元,林茜,周光宇,等.学龄前儿童377名膳食调查及营养状况评价.中国学校卫生,2002,23(2):128-129.
[9]翟凤英,杨晓光,主编.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二:2002膳食与营养素摄入状况.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5-64.
[10]郑举鹏,刘筱娴.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与营养不良的评价方法.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3,20(2):65-69.
[11]王晖,荫士安,赵显峰,等.北京市郊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卫生研究,2004,33(1):101-102.
1.1对象: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东营地区城、农两个区域,按统计学方法确定样本总量,并按比例从城区抽取1780例,农区2003例,然后在各区域按照不同年龄组,以年级为单位进行抽样,共计抽取3783例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体格检查的测量方法按《中国学生体质调查指导手册》进行,由我科医护人员统一使用经校验的血压计、体重计、身高计。学生在充分休息及精神放松后,坐位测量右臂动脉血压,每人测量3次,取其中最接近的2次数值的平均值作为被测者的血压值。对血压较高者休息20min后重复测定。高血压评定标准依照美国心肺血液中心推荐的儿童高血压定义:血压值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儿童血压值P90为正常;位于P95为临界高血压;超过P95为血压高于正常。
1.3调查内容:采用问卷法进行回顾调查,由家长协助填写,主要内容包括:家庭一般情况:姓名、年龄、性别、家庭饮食习惯、父母及祖父母是否有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史;儿童一般情况:饮食嗜好、性格、运动情况、睡眠情况、居住条件。
1.4肥胖的判定标准为准确表达身高和体重对血压的影响,计算每位受测者体质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m)2。肥胖评价按《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2004年10月)中WHO推荐的儿童青少年男女各年龄BMI标准[4]将受测学生分为正常、超重、肥胖3组。
1.5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10.0软件包上机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X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
2.1一般情况: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指标,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之间的血压差异有显著性(P
东营市小学生SBP平均水平为(97.77-11.25)mmHg.DBP平均水平为(61.22±9.26)mmHg。其中男生SBP[(96.65±1119)mmHg],DBP[(60.77±10.59)mmHg],女生SBP[(9906±l1.54)mmHg],DBPE(62.55±9.64)mmHg]。男、女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
2.2不同居住区血压正常上限儿童及高血压儿童检出:城区儿童收缩压平均水平为(97.80±11.72)mmHg,舒张压平均水平为(60.59±9.57)mmHg,农村儿童收缩压平均水平为(99.11±11.52)mmHg,舒张压平均水平为(61.27±10.39)mmHg。城区、农村高血压儿童检出率分别为3.59%,2.50%。城区检出率高于农区(表1)。高血压儿童检出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3.90,P
2.3不同体重儿童高血压患病情况:超重组高血压检出率男2.18%,女7.21%;肥胖组高血压检出率男6.33%,女145%。肥胖组、超重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儿童。三组之间高血压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儿童高血压作的定义是:儿童经过3次或3次以上按标准方法测量血压[5],正常血压(normotensive)为收缩压和舒张压小于同性别、年龄和身高儿童血压的第9O百分位(
关键词:肥胖症;代谢综合征;行为干预
以下就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症的成因及对心血管、代谢等方面的影响做一简要综述。
1诊断
单纯性肥胖症是指除外由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外伤或其他疾病所引起继发性、病理性肥胖,而单纯由于营养过度所造成全身脂肪过度积累。实测体重超过身高标准体重20%以上可诊断为肥胖症[1]。目前肥胖儿诊断标准有数种,提倡使用体重指数(BMI),即体重/身高2,为儿童肥胖症诊断指标[2]。正常体重BMI为18.5~24.9;超重BMI25~29.9;肥胖BMI30~39.9。肥胖进一步分为Ⅰ级肥胖BMI30~34.9;Ⅱ级肥胖BMI35.0~39.9;Ⅲ级肥胖BMI>40[3]。
2单纯性肥胖的原因
2.1遗传:青少年儿童肥胖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肥胖儿童常有家族史。据有关资料报道[4],双亲均为肥胖者,子女中有70%~80%为肥胖者;双亲之一(尤其是母亲)为肥胖者,子女中有40%为肥胖者;双亲均为非肥胖者,子女中只有10%~14%为肥胖者。双生子研究表明,单卵双生子无论是在同一家庭长大,或分开抚养,他们在体重方面的差异很小;二卵双生子成年后体重差异很大,有1/3二卵双生子成年后其体重相差多达6kg。另有报道,张家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对5312名中小学生调查中发现:单纯肥胖率为8.1%,男女生肥胖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父母亲肥胖与青少年肥胖有显著关联(P=0.003),即父母亲肥胖是青少年肥胖的危险因素,而以母亲肥胖对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的影响最大。但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舅舅和姑妈肥胖与青少年肥胖均无显著关联[5]。
【中图分类号】R179R153.2
【关键词】营养状况;营养不良;肥胖症;学生
资料来自于2001-2005年九江市148240名中小学生的健康体检监测数据,均按卫生部《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填报说明及技术规范》的统一要求,对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采用《中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1]评价学生营养状况。以同等身高标准体重值为100%,受试学生体重在标准体重的90%~110%为营养状况良好;低于标准90%为轻度营养不良,低于80%为中度,低于70%为重度;超过标准体重110%为超重,超过标准120%为肥胖。数据处理采用χ2检验。
2.1总体情况148240名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26.91%,超重率为9.33%,肥胖率为7.25%,营养正常者仅占56.51%。
2.2不同学习阶段学生营养状况比较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分别为35.10%和12.33%,中学生高于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96.71,P<0.01)。中学生超重、肥胖率分别为7.81%
和6.72%,小学生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2.02%和8.18%
,小学生均高于中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15.74
,107.01,
P值均<0.01)。见表1。
2.3男女生营养状况比较男、女生营养不良率分别为23.89%
和30.31%,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3.09,P<0.01)。男生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0.59%和9.24%
,女生超重、肥胖率分别为7.90%和5.01%,男生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15.69,982.63,P值均<0.01)。
见表2。
2.4不同年份学生营养状况比较2001-2005年中小学生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71.89,81.03和15.77,P值均<0.01)。2005年与2001年比较,营养不良率增加了5.98个百分点,超重增加了1.65个百分点,肥胖增加了0.63个百分点。见表3。
2.5学生营养不良构成情况营养不良学生中,轻度占77.76%
,中度占20.41%,重度占1.83%。见表4。
中学生营养不良率高于小学生,超重率和肥胖率低于小学生,与青春期突增现象吻合。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新陈代谢旺盛时期,身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增加。此时若营养摄入不足,就不能满足身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加上中学生学习负担较重,睡眠不足,消耗增多,造成营养不良率高于小学生,而超重率和肥胖率则低于小学生。中国部分家庭膳食结构不够合理,早、中餐过于简单,晚餐较为丰富,加之学生晚间活动量较少,极易造成营养过剩,引起肥胖。女生营养不良率高于男生,与女性生理特点有关,加上女生爱吃零食,追求苗条,刻意节食、减肥,是造成女生营养不良高于男生的主要原因。
营养引导消费,消费引导生产
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张辉介绍说,当前我国居民食物消费和营养水平呈现出三个转变:一是食物消费的形态由“吃饱吃好”逐步向“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转变;二是食物生产的目标由单纯追求产量逐步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转变;三是食物发展的方式由“生产什么吃什么”逐步向“需要什么生产什么”转变。
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
当前我国居民的营养健康状况如何?农业部食物营养所副所长王东阳表示,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食物供需基本平衡,食品安全状况总体稳定向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但是,我国食物生产还不能适应营养需求,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
王东阳解释说,营养不足就是过去所说的“吃不饱”,温饱未能稳定解决的状况。按照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我国尚有1.28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最低营养需求为每人每日2100千卡热量,与《纲要》推荐的目标值相比,该基准值偏低。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群食物摄入量不足,热量、蛋白质等营养素难以满足人体需求,生长迟缓、低体重、贫血等营养不良发病率仍然较高。因此,贫困地区是我国居民营养不良的多发地区和营养改善的难点地区。
营养过剩则是“吃多了”,吃出毛病来了。据卫生部门监测统计,按照中国成人超重与肥胖判定标准,2010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为30.6%,肥胖率12.0%,城市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农村;全国有2.6亿人口被确诊为慢性病患者,约占总人口的19%。
专家表示,在营养过剩的人群中还有“营养不足”的问题,例如营养不平衡或者缺乏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同时又存在其他营养成分过度摄入,要警惕这种“隐性饥饿”。
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需营养干预
《纲要》的一大亮点是明确了到2020年食物与营养发展目标,从食物生产、食品加工业发展、食物消费、营养素摄入、营养性疾病控制等5个方面,细化了21个具体的、可考核的指标。如全国粮食产量稳定在5.5亿吨以上、人均每日摄入能量2200千卡~2300千卡、全人群贫血率控制在10%以下等,这些目标能顺利实现吗?
张辉表示,确保食物生产量目标的顺利实现,关键是落实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提升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其他食物供给有保障。
关键词:青春期女子;身体活动;社会认知;超重
1.前言
肥胖率在中国过去的10年间呈现不断攀升,并且这种势头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向。过度体重增加成为中国今天危害青少年健康最严重的问题。来自《2009年国家青少年儿童营养健康报告》的数据显示中国超重儿童达到120万,占全世界超重儿童的1/13。
近来的一项研究纪录了在澳大利亚体型苗条的孩子更喜爱耐力运动,而肥胖的儿童对柔韧和协调活动更感兴趣。泰勒发现诸如家庭支持,朋友鼓励和活动选择与正常体重的青年有着显著的关系,相反正在超重组别没有显示出这些因素与身体活动的关联[1]。但在前期的研究中没有考虑了体重与活动水平的相互作用。我们假设城乡超重少女,与正常体重少女相比,在个性态度,社会特征,和家庭结构有着显著差异,进一步设想少女的不同活动水平也改变了上述关系。本研究以期为设计更具目标指向的干预措施提供建议。
2.研究方法与过程
2.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来自江西省3所446名女生,并在初三学期采集数据。尽管家庭收入没有参与个体对象研究,这些受试者所在江西省的学校却具有典型性。总体而言,这些受试者平均年龄在15.8岁,54%为城市人口,42.65%归为活跃组,体重正常占82%,危险组占12%。
2.2测量工具
人体测量:体重测量用高精电子称,最小刻度为0.2公斤。身高用便携式测距仪,最小刻度为1.0厘米。BMI计算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测试者身着轻便衣物测试。
2.3研究过程与数据分析
在BMI小于18.5的女生被认为是正常体重,BMI在25-30之间属于危险超重组,大于30的为超重。如果在《前一周身体活动记录报告》中平均每天有一个或更多30分钟时段的达到活约标准(6METs或更大)归为活跃组。这种定义基于《青少年身体活动国际共识会议指南》。数据分析利用各组间的特征,体重和活跃水平采用二维混合模型的方差分析。在所有的方差分析中,学校包含随机效应。统计显著性以α水平0.05为标准。
3.结果
3.1社会认知变量
城市少女在任何社会认知变量中体重和体重与活跃水平的相互作用没有显著差异。城市活跃组少女,在自我效能、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享受身体活动以及享受体育比低活跃组的得分高(见表1)。相似的是,在农村少女不同体重水平对社会认知并未产生差异,当将活跃水平考虑进来,活跃组的少女得分在知觉行为控制上出现了唯一的显著性(p=0.01)高于低活跃组。体重与活跃水平显著交互作用在自我效能得以体现,体重正常和超重的活跃组少女比低活跃组具有更显著的高分。
表1.混合模型的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体重与活跃水平的少女社会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