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最经典的八句养生名言,照着做就能健康长寿颐养天年!

原标题:《黄帝内经》中最经典的八句养生名言,照着做就能健康长寿、颐养天年!

如何做才能达到心身康健而长寿,这应该是大家感兴趣,也一直在追求的话题。

《黄帝内经·素问》开篇,上古天真论就详细讲了怎样做才能健康长寿、颐养天年。

一、什么是上古天真?

上古就是远古时代。而天真,大致有以下几种解释:

1、指人天然纯真、质朴无邪的天性。

2、指人该达到的自然寿命,又称为天年或天寿。那天年是多少年呢?《黄帝内经》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一百岁,一种是120岁。古文献中出现的,更多的是120岁。

3、天,指先天;真指真气。真气又叫元气,元气跟其他气的区别在哪里?在于它的纯度比较高,充满生机,所以又叫真元之气。天真,也就是先天真元之气。

从上面的内容可以看出,上古之人,天性多质朴,如果又懂得天地自然之道,生活与养生都循自然之道,就能保全真气,而活到天年。

所以,以上几种解法,联系起来看就比较通了。

首先,自然质朴的天性,换成另一种表达,就是元神清净。

什么是元神呢?教大家一个窍门,在中医学中,凡是牵涉到一个元字的,就是先天而来的,比如元精、元气。

所以简单地说,元神就是与生俱来的,对人体生命活动起着自调节作用的那个机制。

元气跟元神的关系,中医认为,物质的化生过程是从有形到无形,或者说,由低级到高级,比如元精化元气,元气化元神。而统御方式,则是反过来的,就是高级统御低级,也就是神驭气,气驭形体。

而气,在古代,大概就是构成物质世界最微观的物质单位的代称,气的存在,有两种形式——散则为气,聚则成形。所以,人的形体,无非就是气聚而成。

气越清纯,由气组成的人,也就越纯粹。

老子有句话叫:抟气致柔,能婴儿乎?就是说,婴儿的气是纯粹,所以他生气勃勃。

如果一个人能时时保持天性淳朴、元神清净,就能无病无灾,活到自然寿命,也就是我们说的天年。

生活中乐观而心胸开阔的人多半长寿,这很容易观察到。

二、健康养生长寿之道

第一句: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注意,这里的知道,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那个知道,而是懂得道。

什么叫道?可以先把它理解为天地自然的大规律。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的那个道。这里的法是效法。

通读《道德经》,发现老子并没有明确说清楚道是什么东东?反而孔子在注解《易经》的《易传》里有一句: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是法于阴阳这句话的由来,法于阴阳,就是法于道。

以阴阳为道,就是效法天地自然运作的规律。

古人站在地球人的角度,效法天,通过长期观察,找到一个能代表天地运行规律的空间坐标(注意,必须有规律),就是地球的春夏秋冬、昼夜晨昏这些规律性变化,与地球跟太阳的相对运动关联最大。

因此,就锁定了太阳跟地球的关系,从而形成了阴阳学说。现在科学也证明地球在太阳系,并且有规律运作。

所以,法于阴阳,很大程度就是遵守着地球跟太阳相对运动所产生的时空规律,以及由它带出的各种现象。

「和于术数」,术数有两种解,按照教材的通常解法,多半是说,是各种养生方式方法。其实,术数还有另外一种解,术是指方术,数,指气数、数理。

第二句: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节,包含了两个意思,一个是节制,一个是节奏。

节制的意思是不要过饥过饱;节奏的意思是,定时进食。

但相当大比例现代人违反了这个原则。身边不难发现,肥胖症的人越来越多,三高、脂肪肝、糖尿病、痛风等代谢性疾病也越来越多,这跟饮食过饱有相当大的关联。

反过来也有,无限制地节食,甚至不管自己体质如何,都随大流去辟谷。还有各行各业,各有各的忙,不定时进食,也太常见了,这些都是在违反养生之道。

现在不少人白天睡觉,晚上工作,都是典型的不法于阴阳的做法,可以玩笑的叫:不法分子。

提醒:有常的对立面是无常,当你生活起居无常的时候,无常的事情自然也容易发生。

「不妄作劳」就是不过度、不胡乱的劳力、劳神与房劳过度。以前的人该是劳力过度的多,而现在的人,该是劳神与房劳过度多。

劳力过度对人的损害是耗气,它的表现就容易疲惫;劳神过度耗的是血与神,表现就是经常健忘、恍惚跟失眠。

而房劳过度就是耗精,外在表现在中医就叫做肾亏。

第三句: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形与神俱,中国古代文化最讲究形神合一。比如我们看一个演员表演,演一个历史人物,通常赞扬他是用这么一句话:形神兼备。

形与神俱,就是心身处于一种和谐状况。尽终其天年,意思是不但长寿,而且还活得很有质量。

第四句: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

这是不遵守养生法则的反例。现在的人就不同了,把酒当着浆水一样习以为常的喝,经常沉迷于荒唐、糜烂生活,纵饮与纵欲无度。

第五句: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

这句是说具体表现,就是趁着酒劲儿纵意男女之事,因色欲过度而耗竭精气,造成真元败散,这是不懂得保持旺盛的精气。

第六句: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就是说,驾驭不住自己的心神,玩的就是心跳,贪图一时的快意,背弃了养生的规律,所以才五十岁左右,就衰老了。

第七句: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虚邪贼风,简单地说,就是四时不正之气。

第一种,是非其时而有其气,这个气指的是气候。比如,秋天应该干燥,人的身体做好了防干燥的准备,这时,却反而湿,人体就调节不过来,就容易得病。

第二种,是六气变化太过或不及,比如夏天应该热,但某一年特别热,冬天应该冷,但某一年特别冷,超出了人体对当地气候的调节与适应范围,也容易得病。

第三种,就是六气急剧变化,什么是六气呢?就是风寒暑湿燥火,比如,现在是盛夏,但我们进进出出的很多场所是有空调的,而且有些空调还开得特别低,这一进一出就是大热、大寒的变化,这就相当于古代的六气急剧变化,人体调节不过来,也容易得病。

这一段的意思是,人要主动地适应气候变化,调适自己的生活,或是衣着。

放到现在的环境下,我们还有一个说法,像流感这种病流行的时候,我们少到公共场所,或是出门戴口罩,做好各种防备,也可以说是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第八句: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这里的恬淡虚无四个字,最好不要当作一句话,而是当作四个字,代表四个不同层次,你看恬就是恬然,心态很放松,很舒服,我们有时躺在沙发,听听音乐也能做到;淡的意思就是,淡泊,看轻;虚,就是神马都是浮云;无,完全放下,放空。

开始讲过一个理念,叫做神驭气,气驭形,当你从恬、惔、虚、无,一层一层往里放空,实际上就是元神越来越清净,气的运行就是最自然、最合理、最有序、这就是真气从之。

所以现代人,真正身体健康的几乎没有。

三、健康之道,三个重心词

上古天真论,讲的几个延年的中心词,就是:天真、有节、少欲。

有节,是饮食,起居,性生活等方面。注意,《黄帝内经》并没有叫你禁欲,当然,更不主张你纵欲,所以找一个得中和之处,叫做节欲,就是对欲望有所节制。

所以说,志闲而少欲,这体现了孔子所讲的:中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保有童真的人,凡事自然而节制,这样的人往往长寿,愿你我都能常保童真,高质量地活过天年。

THE END
1.绘降秋养肺,冬养肾,五脏四季养生的问与答南方+3. 秋季养生吃什么食物好? 答曰: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秋燥消耗津液,最容易伤肺,易引起咽喉干燥、口舌少津等症状。因此,秋季养生应多“补充水分”,多吃些“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梨子、百合、银耳、山药、蜂蜜、核桃、芝麻等。 4. 秋季养生该如何运动锻炼?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10/11/c8186017.html
2.最详细的24小时养生之道一天之中,每个时辰都有一个脏器主持,那就是它最活跃的时段。随时间消逝,它会逐渐减弱到低谷,即薄弱期,如此循环往复。本文集众家之精华,根据这样一个规律,力求合理的安排我们一天的饮食起居,最大限度的把我们的生活细节规律化,合理化,健康化,完美度过一天24小时。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924/06/4194012_996851338.shtml
3.中医强调吃素吗?什么是养生运动?中医专家严世芸教你如何以“中和什么是养生运动?中医专家严世芸教你如何以“中和”养生 摘要:中医很讲究养生,养生就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人的生命进行养育和呵护。 不久前,在复旦大学通识课程讲座中,首届全国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原校长严世芸以《中国传统哲学视域下的中医学理——中和思想》为题,全面介绍了中医的学理、价值取向和对生命的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443706
4.权威降科普内容平台,分享专业降养生知识彩牛养生是知名的养生门户,为广大网民提供养生保健知识,包括中医养生,食疗养生,运动养生,健康养生方法,春夏秋冬四季养生小常识等内容,是您健康生活的好伴侣!https://www.cnys.com/
5.我苏早间速读丨2023年9月9日全省东到东南风3-4级。?详情>> 一年中最舒适的时节来了,我们该如何养生? 据我苏客户端 近日,气温逐渐下降,早晚温差增大。“春捂秋冻”有讲究,预防秋燥,滋阴润肺正当时,此时,我们穿衣服、吃东西,运动时需注意什么?快来了解。详情>>https://www.ourjiangsu.com/wap/a/20230909/1694216667694.shtml
6.7类人最需在三伏天养生!中医详解三伏天如何养生养生保健中医详解三伏天如何养生 三伏天养生要注意什么?三伏天里,既要忍受着暑热,还要看着预防与水果带来的湿气,暑温夹湿,让人不得不把养生给注意起来。 三伏天养生如何祛湿 湿作为人体水液代谢失常产生的病理产物,湿聚可生痰,痰阻则生瘀,痰瘀是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病理基础,所以可以说大部分疾病都是由湿https://m.bohe.cn/zxmip/363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