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4个夏季养生之道

暑及热的意思,小暑及小热大多数人都不太喜欢夏天,因为夏季太热,还有一部分的人则喜欢夏天,因为夏天里有好多好吃的。比如说,西瓜、桃子、黄瓜等好多好吃的。那么,如果你对小暑的了解还不是很多,你对夏季养生还不是很了解,下面就跟我一起来学习吧。

小暑节气

小暑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排行十一。差不多在每年的7月7日为小暑,在小暑时,太阳到达黄经105。

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是反映夏天暑热程度的节气,表示天气已经很热,但不到热的时候,故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古籍《群芳谱》中也说:暑气至此尚未极也。这时,暑气上升气候炎热,但还没热到极点。

在小暑节气中,全国各地流传着不少的习俗,尤其是在阳历7月7日这天。

农历六月初六有很多节名,如姑姑节,此时正值农闲季节,农村妇女得闲要回娘家看父母;如翻经节。

据说始于唐朝,寺院藏经在这一天要翻检曝晒;如晒衣节,人们在这天要把衣服(书籍)拿出来晾晒,谓之晒龙袍,据说此日晾晒后,可以避免被虫蛀。还有天贶节,贶的意思是赐赠,即天赐之节。

传说故事:这一天,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属赐冰和炒面之因,故称天贶节。此日群众有吃炒面之俗,即把新麦炒熟磨成面粉,用水和红糖调食,俗称吃炒面,传说吃了一夏天可以不拉肚子,去暑气。

在农村,还有吃辛这么一个习俗。就是将新收割的米,先做成饭供给五谷大神和祖先吃,然后全家人再坐一起,共同吃尝新酒。

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的说法。但是,由于辛日的日期不固定,所以,这个节气逐渐被淡化了。

夏季养生之道

一、要点

夏季染病,大都当即发作,故有六月债,还得快之说。但有一种病是有所潜伏,到秋季才发作,如延至冬季就很严重夏季养生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冬至重病。

但必须说明的是这里说的心病,并非是指现代医学上的心血管病,而是指精神方面的有关神志、情志的病(古书上所提及的心。

实际上是相当于今天人们常说的精神)按中医的五行说,夏季是火旺(夏主心,夏天心火很旺)、土相(脾胃处于盛的地位)、木休(肝处于相对的休养状态)、水囚(肾易亏)、金死(肺易虚)。

心火一旺,火克金,所以容易造成肺(金)虚;本是肾水克心火,而心火很旺时,就容易出现心火对肾水的反侮现象,故肾水易亏。

二、原则

健脾除湿。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藿香、莲子、佩兰等。

清热消暑。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酸角、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来祛暑。

补养肺肾。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气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冬病夏治。所谓冬病夏治,即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如用鲜芝麻花常搓易冻伤处,可预防冬季冻疮;用药膏贴在穴位上,可治疗冬季哮喘和鼻炎。

三、心理

夏季养心情就特别烦躁;现代人到了夏天,虽有条件使用空调,但在骄阳似火的日子里,也容易心神不安。更何况,空调并非万能用品,只有学会自我调节才是上策。

那么应怎样进行自我调节呢《内经》说得好,应夜卧早起(稍晚一点睡觉,是为了顺应自然阴气的不足;早些起床,是为了顺应阳气的充盛。

睡眠不足可适当午睡),无厌于日,使志无怒(切勿因厌恶长日而心情烦躁,滥发脾气),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要精神饱满,成就夏季应有的秀美,并充分宣泄),若所爱在外(就像你面对所爱的对象。

情志应充分外露而不需内藏)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这才是适应夏天的气候,保护长养之气的方法)。妙就妙在:通篇讲的是气。夏季养生的关键是使人无怒,气旺可充分地、正常地宣泄,但不能乱。

心情烦躁就是乱,就是逆,就会使神志受伤,如秋天生疟疾即由此而来。

现代人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了。到了夏天,一方面可在客观上利用饮食起居的调摄而保健(这在杂志上已有许多宣传),另一方面则不可忽视主观上的调息静心。

到了夏天,不妨有意作一些可以使人心旷神怡的活动:适当地晨练,适当地娱乐,适当地避暑休养,适当地男欢女爱总之,入夏之时,养心为上,养心为先。谨记马克思所说:一份愉快的心情胜过十剂良药。

四、饮食

饮食注意收发,对应节气而食用。平时挑食需要注意。饮食对于养生来说,就是顺应天时地利人和。

比如蔬菜瓜果存在着南北差异,吃异地的瓜果容易引起身体不适。

养生更偏向于中医,但是百度的词条更教条一些,误让人理解为必须这么做才能养生。大的变数在于自己的身体因素决定了,什么时候吃哪产的什么食物。

而不是像西医打这针就能怎样。如同吃菜一样。大家这段时期狂热的追求养生,视为心动。容易受损。

以下这些是一些小项,根据个人的需要自行选择。

1、多吃瓜类:夏季气温高,人体丢失的水分多,须及时补充。蔬菜中的水分,是经过多层生物膜过滤的天然、洁净、营养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水。

瓜类蔬菜含水量都在90%以上。所有瓜类蔬菜都具有降低血压、保护血管的作用。

2、多吃凉性蔬菜:吃些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瓜类蔬菜除南瓜属温性外,其余如苦瓜、丝瓜、黄瓜、菜瓜、西瓜、甜瓜都属于凉性。

夏季养生食谱蔬菜。番茄、芹菜、生菜等都属于凉性蔬菜。

3、多吃杀菌蔬菜:夏季是人类疾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多发季节。多吃些杀菌蔬菜,可预防疾病。这类蔬菜包括:大蒜、洋葱、韭菜、大葱等。

这些葱蒜类蔬菜中,含有丰富的植物广谱杀菌素,对各种球菌、杆菌、真菌、病毒有杀灭和抑制作用。其中,作用突出的是大蒜,好生食。

4、民间俗称: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天应多吃些姜,姜是暖的食物,夏天人身体毛孔张开多食用姜有利于湿寒气排出。

5、夏日多喝红豆薏米汤可排除身体湿寒气、利尿。

夏日的膳食调养,应以低脂、低盐、多维生素且清淡为主。

人们出汗多,食欲不好,可用各种营养保健粥来开胃,并调理身体。

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在煮粥时加些荷叶(称荷叶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

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干扁豆浸透与大米同煮成粥,能清暑化湿、健脾止泻。此外,红小豆粥、薄荷粥、银耳粥、葛根粥、苦瓜粥都是夏季的好食品。

同时,还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物质。

1、补充充足维生素,如多吃些如西红柿、青椒、冬瓜、西瓜、杨梅、甜瓜、桃、梨等新鲜果蔬;

3、适量地补充蛋白质,如鱼、瘦肉、蛋、奶和豆类等都是佳的优质蛋白。

夏季养生小常识

1、夏季应坚持晚睡早起中午休。早上空气新鲜,起床后到室外活动有利于健身;中午气温高,适当午睡可补充夜眠不足。居室要经常通风、洒水,亦可辅以台扇、吊扇及空调器以调节温度,使室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高不超过30℃,湿度在60%上下。

窗户宜悬挂淡绿色或浅蓝色窗帘,以增添阴凉幽静的感觉。据有关研究发现,树木遮阳的墙壁表面,温度可低8℃左右,有藤蔓植物的阳台温度可保持在5℃左右,因此,适当的在室内种植一点绿化植物,可以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和温度的适宜。

2、夏季暑热外蒸,毛孔开放,人体易受风寒湿邪侵袭,故夏季不宜露宿,不能以地面、阳台为床,不能正对扇、当窗而眠,避免面神经炎等疾病的发生。

3、夏季饮食应以清淡、新鲜、易消化为主。

多吃如蔬果、蛋类、豆制品等,少食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要多喝白开水或含微量元素的矿泉水。

也可自己制作一些清凉食品,如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凉粉、龟苓膏、赤豆糕、酸梅汤、菊花茶等,既能解暑祛湿、健脾益肾,又能抑菌杀菌、预防肠道病。

一注意保持睡眠充足。良好的睡眠能增强人体抗老防病能力,夏季天气炎热,容易令人睡眠不足或睡得不香。保证足够的睡眠是夏季保健的重要环节。

三是木上不宜久坐。古云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夏季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头(如椅、凳等)含水分较多,经太阳一晒,散发的潮气,易诱发痔疮、关节炎等疾病。

总结:小暑将至,大家一定想问小暑是什么意识自上文中,大家可以找到答案,现在如果你知道了小暑的含义,和一些夏季养生的方法,那你的夏季生活将变得很是美好,再也不用为那些不愉快而发愁了,愉快的度过炎热的夏天,你还在等什么。

THE END
1.饮食宜清淡忌生冷五味搭配适度——我市名中医陈云谈中医养生之道陈云:实际上,这是夏季养生方面的问题,在上期“健康雅安大讲坛”中,我们医院王明全老师讲的中医养生之道中有所涉及。我今天主要讲一下夏季饮食调理方面的问题,另外根据中医理论讲一下运动和脾脏的关系。我从以下两点来说明: 第一点是夏季饮食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夏季宜养心健脾、解暑化湿,而且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https://www.yaan.gov.cn/xinwen/show/81b98fc3-c849-455d-bf57-e43acd409289.html
2.夏季体质养生三伏天的食疗保健之道一年之中夏季的三伏天是最热的时候,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随着气温的升高,各类健康问题也会接踵而至。在三伏天,我们应该有怎样的饮食养生之道呢? 平和质 此类人胖瘦匀称、健壮有力、目光有神、精力充沛。其养生原则是协调阴阳,畅通气血,促进代谢。在饮食上没有品种上的禁忌。 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21570444.html
3.夏季中医养生知识(精选12篇)篇4:中医谈夏季饮食养生 夏季节气特点 1.夏季主“长”中医认为,春主“升”,夏主“长”。《黄帝内经》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夏三月,即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包括立夏、小满、芒种、https://www.360wenmi.com/f/filelba5q8hg.html
4.今日夏至《黄帝内经》教您如何夏至养生?四、饮食养生 再往下,就是饮食养生。因为到了夏季,是心火当令,火克金。传统的中医学讲究五行生克。火克金,金对应肺,肺之气是辛味,所以在心火当令的时候,不要吃辛辣温燥的食物。吃了之后容易上火,而且容易诱发咽喉疼痛。 那么夏季应该吃什么?夏季因为出汗多,盐分损失多。所以有的人容易心慌,心气不足这些问题就会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915038875156732
5.养生之家网—中医养生降养生食疗养生保健养生之家网是中国权威养生保健门户网站,分享中医养生、食疗健康养生知识,分享养生保健、美容养生之道,春夏秋冬四季养生小常识大全就在养生之家网。https://www.ys991.com/
6.夏季养生重养心常按6穴位除烦消积新闻频道饮食养生牢记“三宜三不宜” 宜多吃果蔬 夏季炎热,人体水分流失快,饮食必须注重补水,除了多喝水以外,要多吃水分充足的食物,多吃瓜果蔬菜。如西瓜、西兰花、菜花、包菜、黄瓜、西红柿等。尤其一些深色的果蔬,如胡萝卜、红黄番茄、西柚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及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学物,天天食用,可增强免疫力、有https://news.cctv.com/2019/06/10/ARTIR4Vet5GUfOLrk6AO0tm719061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