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阳,那夏三月养生该怎么做呢?请听听老中医饮食建议

夏天是万物成秀的季节,是天地气交的结果。人应该顺应自然,在夏天晚睡早起,无厌于日。

但现代人和自然已经完全隔离开了,到处都是空调,一个夏天根本不到户外,气怎么能升散,使气得泄,久而久之病也多了。

现在乱七八糟的病多了,但无外乎生、长、化、收、藏的异常。

1、强大者过分助阳

有些人夏天喜欢出汗,喜欢助阳,总认为内经就是这么说的。中医是讲究平衡的,过与不及都会出现问题。

有一句话“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只有弱小的才需要养,本来就强大的,再去养就犯了虚虚实实之祸。

2、消耗殆尽阴

还有一个阴阳互根的问题,阴为阳之根,春夏养阳就是提醒大家在阳气盛大的时候不要耗散太过,而使阴消耗殆尽。

养阳养的是阳根,所以春分后运动要减少。人的生存能力取决于你对抗坏境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顺应自然,千万不可过于机械。

3、拼命补阳

有些人春夏拼命助阳,艾灸、吃温热食物和药物、运动,真是曲解了古人的意思。

天地交合,万物生长,同样也适宜人的生活,西南之地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历来被称为天府之国,实为天地气交,地域使然。

夏三月有六个节气: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包括阴历四、五、六三个月。

阴历四月养生

立夏和小满在四月,在卦属乾,纯阳无阴,是一年中阳气最为盛大的一个月,这时最容易出现一些火热的症候,尤其是小孩。

小孩为纯阳之体,碰上阳气盛大,再加之现在家长不懂食物性质,常给孩子吃油腻燥热之物,名义上是加强营养,但几个火加在一起,没有不发病的道理:高烧、惊厥、疱疹、咽峡炎、鼻出血等。

1、阴历四月最适宜用寒凉

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白茅根常用。

平时也适合喝菊花,菊花盛开于九月,秉金的肃杀之气,用于折肝木之火最为适合。兼有食积的小孩可以用菊花配山楂。

2、阴历四月最不宜辛辣燥热之物

有些女孩抱怨,在四川常吃火锅也没事,在深圳就上火长痘。

所以在南方一定要少吃辛辣燥热之物,尤其在现在这个时候,小孩更要注意。家长总是要给孩子好吃的,却不知是好心办坏事。

3、不要过度忌讳凉性食物

现在还有一种倾向,认为人以阳气为本,一点寒凉的药都不能用,甚至连食物中凉性的都很忌讳。

自然界是一物降一物,仲景方中也有不少三黄、石膏等大寒的药物,学中医不要有门派之见,走入极端就不好了。

喜欢用生姜发汗治感冒的也要注意,弄不好就会咽喉发炎了。运动也要减少,也会伤阴助火。

阴历五月养生

五月有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夏至;一年中有两个阴阳重要的消长点:冬至和夏至。

夏至一阴生,在卦属姤。这时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地表虽然很炎热,但地下阴气发生。

比如夏季人们会去防空洞避暑,夏季旅游去山洞中感觉寒气逼人,每年夏季都有小孩在河里游泳溺亡的报道,就是因为表面水温很热,但下面很寒,很容易抽筋溺亡。

1、不能过度追求感官享受

天人相应,人和自然一样,从这时开始内脏很寒,所以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但很多人认识不到这些道理,总认为表面上夏季炎热要消暑,吹冷气、吃冰水,追求感官上的享受。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聘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古人早就认识到感官享受对人体的危害,而现代文明的发展无一不是在满足人们感官的需求,这也造成现在疾病越来越多的原因。

2、饮食上切忌肥甘厚腻

内脏寒也代表着功能的下降,所以在饮食上也要吃些容易消化的,切忌肥甘厚腻。夏季腹泻多的原因就是因为内脏虚寒而饮食又不注意造成的。

古代在端午节还有喝雄黄酒、熏艾草的习惯,是为了阴气发生,预防湿浊秽气伤人。我们当地有喝凉茶的习惯,千万要注意。

阴历六月养生

六月有小暑、大暑两个节气,由于阴阳的斗争加剧,天气越来越炎热,而且暑热逼人,湿气增加。

这时人总是汗粘粘的,很不爽快,人也变得很懒散,是由于湿困的缘故。

1、中医去湿的方法

苦温燥湿、健脾利湿、芳香化湿、行气化湿等等。

2、辨别南方和西南之湿

但南方之湿和西南之湿是不一样的,用温燥的东西在南方只能助火而加重湿热。四大南药(槟榔、益智仁、砂仁、巴戟天)都有去湿作用,可选择应用。

生活中要注意

1、不要熬夜

熬夜虚火上升,会助湿。

2、饮食要清淡

因为滋腻会恋湿。南方有煲汤的习惯,大多会用滋腻补品之类;这时要注意多煲些蔬菜粮食:如薏米、红小豆、海带、冬瓜、丝瓜都有去湿作用。

3、一些药食同源的东西也可选择应用

如陈皮、杏仁能行气化湿,藿香、佩兰、砂仁能芳香化湿,还能缓解疲劳,有助睡眠,舒缓情绪。

4、熏艾草、挂香囊

可熏艾草、挂香囊于房间内,但芳香类都有坠胎作用,孕妇要慎用。

夏季气候炎热,人不免心烦气燥,容易着急发火。夏季属火,是养心的季节,要使志无怒。

特别是老年人和有心脑血管病的,一定要情志平和,否则很容易在夏季发生意外。

医生

刘翔主任中医师

中医科/妇科/儿科

简介

主任医师,枣庄市十大名中医,经方专家。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酷爱中医经典,坚持用纯中医理论辨证治病取得较好效果。处方用药简、便、效、廉而为广大患者喜爱,善用经方对许多病症从细微处抓主要矛盾而收到奇特的效果。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结合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纠正其太过与不及而达到调整阴阳平衡的目的。注重后天脾胃,对小儿、老人及体质虚弱者,反对滥用补药和过度治疗,培补后天是健康之本,以儿科著称。对现代疾病的治疗从“相火理论”入手,相火上逆引起肝、胆、胃、肾、肺等系列症状,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导致相火病的主要原因,用平逆相火的方法取得较好效果。在妇科治疗中,认为坤土湿寒是主要病因,治疗中主要用温下清上、疏肝达郁的方法。由于效好、价廉,每天接诊百余人次,在当地享有较高威望,以最年轻的中医当选枣庄市十大名中医,枣庄市中医学科带头人,百名道德之星等称号。曾在市报开设“刘翔谈保健”栏目。

擅长

1、儿科:感冒、发热、咳喘、腹泻、厌食症、过敏性鼻炎及体质调理等。

2、妇科:月经不调、带下病、不孕症、子宫肌瘤及乳腺增生病等。

THE END
1.饮食宜清淡忌生冷五味搭配适度——我市名中医陈云谈中医养生之道陈云:实际上,这是夏季养生方面的问题,在上期“健康雅安大讲坛”中,我们医院王明全老师讲的中医养生之道中有所涉及。我今天主要讲一下夏季饮食调理方面的问题,另外根据中医理论讲一下运动和脾脏的关系。我从以下两点来说明: 第一点是夏季饮食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夏季宜养心健脾、解暑化湿,而且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https://www.yaan.gov.cn/xinwen/show/81b98fc3-c849-455d-bf57-e43acd409289.html
2.夏季体质养生三伏天的食疗保健之道一年之中夏季的三伏天是最热的时候,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随着气温的升高,各类健康问题也会接踵而至。在三伏天,我们应该有怎样的饮食养生之道呢? 平和质 此类人胖瘦匀称、健壮有力、目光有神、精力充沛。其养生原则是协调阴阳,畅通气血,促进代谢。在饮食上没有品种上的禁忌。 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21570444.html
3.夏季中医养生知识(精选12篇)篇4:中医谈夏季饮食养生 夏季节气特点 1.夏季主“长”中医认为,春主“升”,夏主“长”。《黄帝内经》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夏三月,即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包括立夏、小满、芒种、https://www.360wenmi.com/f/filelba5q8hg.html
4.今日夏至《黄帝内经》教您如何夏至养生?四、饮食养生 再往下,就是饮食养生。因为到了夏季,是心火当令,火克金。传统的中医学讲究五行生克。火克金,金对应肺,肺之气是辛味,所以在心火当令的时候,不要吃辛辣温燥的食物。吃了之后容易上火,而且容易诱发咽喉疼痛。 那么夏季应该吃什么?夏季因为出汗多,盐分损失多。所以有的人容易心慌,心气不足这些问题就会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915038875156732
5.养生之家网—中医养生降养生食疗养生保健养生之家网是中国权威养生保健门户网站,分享中医养生、食疗健康养生知识,分享养生保健、美容养生之道,春夏秋冬四季养生小常识大全就在养生之家网。https://www.ys991.com/
6.夏季养生重养心常按6穴位除烦消积新闻频道饮食养生牢记“三宜三不宜” 宜多吃果蔬 夏季炎热,人体水分流失快,饮食必须注重补水,除了多喝水以外,要多吃水分充足的食物,多吃瓜果蔬菜。如西瓜、西兰花、菜花、包菜、黄瓜、西红柿等。尤其一些深色的果蔬,如胡萝卜、红黄番茄、西柚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及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学物,天天食用,可增强免疫力、有https://news.cctv.com/2019/06/10/ARTIR4Vet5GUfOLrk6AO0tm719061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