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的烦恼新能源叫好容易叫座难

过去5年来,中国曾是全世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最大鼓吹者,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确也经历了长达数年的艰难爬坡。尽管其中穿插着以特斯拉和宝马i带来的电动潮流,但国际同行的灿烂并没有给国内的现实带来太多的惊喜。在环境问题的倒逼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乃至整个中国车市将迎来裂变。地方政府不得不顺势而为,放宽新能源汽车的准入制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从此畅通无阻。

在刚刚过去的2月份,北京公布首批新能源车示范目录,北汽E150EV纯电动轿车、比亚迪E6等入选。3月11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了《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第1批第2期),江淮汽车、北京汽车、比亚迪、华晨宝马、上汽等公司的产品入围。北京市首次新能源客车摇号通过审核的1428个申请人全部中标,相比而言,普通燃油车的中标率只有110:1(注:购买电动汽车,必须放弃汽油车摇号)。

除此之外,购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也要像普通燃油汽车般摇号上牌,这也让消费者更加望而却步。电动车车牌无需拍卖看似便利,实际上限制了具体的车型。以比亚迪E6电动车为例,车企需要与一个一个城市有关部门进行漫长的沟通,才能逐一拿到上牌许可。个中原因,政策性因素居多,例如担心外地品牌会冲击本地新能源车企等。

美国政府同样意识到政策主导性对于新能源车市场的影响,支持力度却远远比不了中国。对于混合动力还是纯电动的技术发展路线也有过一些争议,但有充分竞争的自由市场和包容创新的土壤,并由此孕育了风靡全球的特斯拉电动车。美国更多是希望通过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动高新技术的发展以促进国家的复兴,要确保美国在传统汽车领域苦心积攒的百年优势不丧失,同时还能促进节能减排以应对环境和能源危机。

时至今日,由中美两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来看,实现2015年目标都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从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看,尽管美国同样面临新能源汽车补贴和发展政策不稳定的因素,但美国电动车多档次各取所需,其市场接受程度、普通国民的购买热情及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发和体系化能力均优于中国。美国的新能源补贴政策是全面铺开、相对更加公开,无论是本土的沃蓝达还是日产的聆风均享受同样标准的补贴政策。

在政府的发展策略下,政府的补贴政策应运而生。凭空起步的新能源汽车由于缺少工业标准和明确的技术路线,生产企业只能选择政府看好的技术,在研发上裹足不前。在一些方兴未艾的市场,比如混合动力,虽然非常实用,节能减排效果明显,但由于支持力度不强,企业几乎不做考虑。甚至在电动汽车上,生产商只着眼于政府补贴而非市场需求,错过了重要的发展机会。

此外,新能源车依然被售价偏高、充电不便等诸多问题所困扰,销量惨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汽油车又一次冲上了销量的新高峰。有专家在调研后发现,即便是此前示范效果明显的商用电动车如电动公交车、出租车等,在后期维护之时仍需大量资金成本,由于电池容易损坏、维修维护费用高昂等因素影响,使得多地运营的电动公交车、出租车都处于长期亏损的状态。

美国政府对新能源车的支持力度远远比不了中国,但有充分竞争的自由市场和包容创新的土壤。反观中国,以新能源为幌子搞资本运作的多,愿意弯下腰来干实业的少,国家队不作为,地方队和民企没空间,加上不切实际的顶层设计和层层严防死守的地方保护。原本寄予厚望的新能源弯道超车,尚未起步就已经完全落伍。中国新能源车发展只有以真正开放的姿态鼓励竞争,才会形成良性有序的市场竞争。

THE END
1.汽车配件行业太难干了汽车配件行业太难干了 随着新能源浪潮的逐渐退去,汽车行业必将经历一轮洗牌,优胜劣汰。在这一过程中,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唯有品质卓越,才能在行业退潮时站稳脚跟。同时,互联网汽车概念的兴起也吸引了众多大型公司的目光,它们纷纷涉足这一领域,因此,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与供应仍然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具备实力与远见https://www.yoojia.com/article/9215953820651605330.html
2.新能源货车难买交强险多家公司涉拒保据悉,遇到同样遭遇的不止黄先生这一位新能源货车车主。对于这些新能源车主来说,购保难已然变成某种常态。 新能源厢式货车难买交强险的原因,不外乎是保险公司从利润上考虑。但对于广大车主来说,买不到交强险,车不能上路,有车也只能干瞪眼。 对此,黄先生等一众新能源货车车主们希望监管部门能够及时出手,解决他们的http://www.360che.com/news/221228/177744.html
3.传统车企2020:憋屈转型与新能源汽车“军令状”新能源汽车大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汹涌而来。 尾大难掉 “如果所有汽车都使用电力,日本将在夏季无电可用。” 据媒体报道称,日本政府即将宣布从2035年开始禁止销售新的汽油动力汽车。12月18日,丰田章男对此消息表示,电动汽车被过分炒作,支持者没有考虑到发电产生的碳排放和电动汽车转型的成本。 https://36kr.com/p/1028323154670464
4.两万字长文!管清友团队:新能源汽车2022年度展望资本市场端警惕中、短期估值回调风险。中、短期内科技成长型赛道,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行业与赛道,已经积累了不小的涨幅。叠加前文分析到的如今赛道已经相对拥挤,多个龙头公司基本面虽然强劲,但历史估值水位逼近80%甚至90%以上,一旦内部流动性不太松,外部流动性微收紧,可能出现杀估值行情,风险十分值得关注。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51184
5.新能源汽车这本经,到底应该怎么念下去?最出人意料的现代汽车,Q3季度在全球范围内累计销售104.5510万辆,同比增长2%,前三季度累计销量超过300万辆。 而在国内市场,国际汽车巨头陷入了新能源转型慢、销量萎缩、品牌力下降的困境,但是,我们因此就判定巨头们败局已定,显然有些有失偏颇。这甚至有些坐井观天的嫌疑。 https://cheshihao.cheshi.com/news/1827524.html
6.重磅来袭丨2020(第十五届)青岛国际水大会二轮通知唐宇攀,南京惟新环保装备技术研究院,研发总监 化工化纤废水综合治理方案 王慧芳,华夏碧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低温蒸发污泥减量技术助力煤化工行业绿色发展 谭吉祥,广州晟启能源设备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聚瓷膜在废水及冷凝液回用方面的应用 申蕾,美国PolyCera公司,大中华区销售总监 http://goootech.com/topics/72010276/detail-10300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