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消费萎缩:靠补贴政策不明朗销量骤减

上图为武汉一家二手车销售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检查惠玉成的纯电动车车况,拍照后将车辆挂在网上转卖。何正鑫摄

图为湖北省襄阳市南湖宾馆内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刘志月摄

编者按

最近四五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猛。但国内市场仍以政策驱动为主,亟需转向“政策+市场”双轮驱动。2016年是转型年,中央财政补贴已经出现收紧趋势,新能源车的产业政策正在从普惠制向促进技术创新转变。这个转轨过程,正让新能源汽车市场经历阵痛。

惠玉成最近忙着将买了4个多月的新能源车转手。原因是充电成本高,让他感觉“不实惠”。

张平所在的4S店生意一天比一天冷清。公司之前垫出的几百万元补贴,还不知道何时能从政府领回来。

惠玉成是新能源汽车的买方,张平则是一家新能源汽车4S店的销售总监。眼下,买卖双方都为新能源汽车伤透了脑筋。

《法制日报》记者近日在湖北武汉、襄阳两地调查发现,由产业政策“捧”起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由于补贴政策不明朗,正面临“消费者不敢买,销售企业不敢卖”的尴尬。

政策驱动市场

新能源汽车近年快速走上城市街头,主要源于政策利好。

在国家节能减排大环境下,2009年1月23日,财政部、科技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面向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示范应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随后,北京、杭州、武汉、深圳等13个城市成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并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对试点城市给与相应补贴和适当优惠政策。

一年后,新能源车开始进入私家车领域。2010年5月31日,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上海、吉林长春等几个城市成为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城市,主要推广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

至2013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开始在全国多地铺开。当年9月,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明确2013年至2015年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

根据各地上报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国家批复包括武汉、襄阳在内的28座城市进入新能源汽车进入推广应用城市名单。按照计划,2013年至2015年,推广应用城市中,特大型城市或重点区域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量不低于10000辆,其他城市或区域累计推广量不低于5000辆。

在密集出台的扶植政策下,国内各大汽车生产厂商纷纷投产新能源汽车。

今年1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装备司在官网公布消息,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统计,2015年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万辆,同比增长4倍。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销340471辆和331092辆,同比分别增长3.3倍和3.4倍。

来自公安部交管局的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58.32万辆,与2014年相比增长169.48%。

武汉市科技局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处有关负责人介绍,2013年至2015年,该市推广新能源汽车计划指标数为10500辆,至2015年底实际推广数10539辆,60%以上为私人购买;此外,10539辆推广数中,绝大多数集中于2015年尤其是下半年。

财政补贴藏“玄机”

政策推起来的市场,在落地过程中带来系列问题。

等了一年多,在襄阳购买比亚迪系列新能源汽车的十几名车主终于在今年10月拿到了3.15万元的地方财政补贴。

2015年12月,车主吴先生在襄阳一家汽车服务公司购买了比亚迪唐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原价28.9万元,扣除国家及地方补助后共计22.6万元。

“当时和店里签订了一个垫款协议,由于地方补贴没到位,车主需要先垫付,后期再返还给我们。没想到这个补贴一拖就拖到了今年。”吴先生说。

“一开始都是经销商自己垫,一辆车三四万,先后垫了60多万元,地方补贴迟迟下不来,我们也不敢再垫了。为保险起见只能和车主协商,他们想买车得自己先垫付这个款。”前述汽车服务公司销售经理徐先生也颇感无奈。

不仅襄阳,武汉大抵如此。此前,武汉多名经销商也曾反映地方补贴没能到位的问题。

武汉观远新能源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销售人员张平(化名)告诉记者,让消费者先行垫付地方补贴就没人愿意买车,而公司无法再将大量资金压在垫付款上;去年年底至今年2月,因武汉市地方补贴政策不明,该公司一度“有店没车”,不敢再继续销售。

今年5月,张平所在公司拿到了去年第三季度补贴。按照此前的补贴政策,张平公司去年第四季度至今已累计垫付800余万元。

地方政府补贴款缘何迟迟不能兑现?襄阳市汽车产业办公室副主任洪京武解释称,2015年底,国家发现新能源车推广过程中存在骗补行为后进行了大范围核查,但核查行动至今没有定论,所以襄阳去年年底批次的地方补贴也未能发放,而2016年的补贴政策尚未出台。

武汉市科技局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处有关负责人介绍,武汉市2015年地方补贴已经基本下发完毕,部分没拿到补贴的企业,可能是因在此前的核查行动中,被查出存在发票价格高于车辆实际售价等问题,涉及约四五家企业共计200辆车左右,目前仍在处理当中。

张平的说法与此有出入:“查了这么久,哪些公司哪些车存在骗补行为一直没公示,不管是存在骗补还是不存在骗补的公司都没拿到钱,有的企业甚至垫付了一两千万。”

配套设施落地难

4S店倒苦水,购车人也有苦难言。

11月18日,记者见着惠玉成时,他正领着二手车代理人员验车。他打算将这辆7月份买的东风风神E30卖掉。

惠玉成在汉阳工作,一家三口住在武昌。平日里,惠玉成开车上下班,其妻子上下班及到学校接送孩子十分不便。此外,每日开车从武昌到汉阳的过桥费也是笔不小开支。

今年7月份,听人说购买新能源车能享受国家和地方财政补贴,而且免购置税以及桥隧ETC通行费等,惠玉成和妻子商量决定买一辆东风风神E30纯电动车作为代步工具,买车加保险一共花了7万多元。

“商家承诺送充电桩而且找人给我们安装,当时是想装在小区或者单位,没想到单位和小区都说怕其他业主有意见不同意安装,停车又没车位,所以才决定卖了它。”惠玉成说。

如果幸运地以6万元的价格将车卖出,惠玉成相当于每个月花了近3000块钱在这辆代步车上。

“用来代步其实很合适,关键是配套的东西没跟上,尤其是老小区,车位和充电桩安装都不方便。”惠玉成说。

“在自己家充电只需要几毛钱一度电,到外面充电大多都是1.5或者1.8元每度电,按20度电来算一次得花30块钱。”电动出租车车主陈先生则吐槽说,电动车运行里程有限,充电价格太贵。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国家和地方均先后出台了有关新能源充电设施建设规划,但在实际落地过程中,车辆销售与保障设施建设脱节,仍面临着规划不够合理、覆盖面有限等问题。

政策不明各方观望

连日来,《法制日报》记者走访发现,由密集财政补贴政策推起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因政策不明朗逐渐陷入困境。

2015年12月31日,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降温的重要转折点。

作为推广试点城市,武汉、襄阳制定的《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若干政策的通知》《襄阳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实施细则》,有效期分别至2016年6月30日、2015年12月31日。

地方补贴政策到期后,由于新一轮补贴政策迟迟未出台,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走低。

武汉市科技局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处有关负责人表示,从今年1月1日起,武汉市不再是试点城市,新能源汽车推广主要由湖北省政府领导,“湖北目前还没有出政策,武汉只能在省里的工作指导下才能继续开展工作”。

统计数据显示,武汉今年来各类新能源汽车总推广量仅为4100辆。

“不管是推广城市政府部门还是经销、生产企业,全部都在观望。”洪京武说,目前,襄阳市2016年的地方补贴政策正在制定过程中,将于近期出台。

“去年年底高峰期时一个月可以卖50辆以上,现在厂家说这边政策不明确,已经拿不到车了。”比亚迪汽车武汉惠誉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一名销售人员直言,由于没有明确补贴政策,生产厂家也更为谨慎。

这名销售人员举例说,比亚迪唐原价28万左右,扣除国家及武汉地方补贴,车主去年购买这一车款花费只需22万,而今年由于地方政策尚未明确,购车花费约25万元;厂家提出给予VIP客户2.4万元的减免优惠,门槛限制十分严苛;不管是消费者还是厂家,均不愿为多出的几万元花费买单。

在湖北江淮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市场部副部长马华看来,由于政策原因,厂家不敢放开卖,消费者则由于此前出现的骗补、电池等问题对新能源汽车持怀疑态度。

如今,张平所在公司已经不再出售自己品牌的新能源车,而是成为另一品牌新能源汽车的二级代理商,“这样不需要自己垫付地方补贴款,但每个月也只能销售几辆车”。

“没有哪个政策的空档期会这么长,房租、水电都得花费,今年起码亏损500万左右。如果继续这样,我们也很难做下去,已经卖出去的车的售后保障问题也会是个很大问题。”张平坦言。(记者刘志月实习生何正鑫)

THE END
1.汽车配件行业太难干了汽车配件行业太难干了 随着新能源浪潮的逐渐退去,汽车行业必将经历一轮洗牌,优胜劣汰。在这一过程中,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唯有品质卓越,才能在行业退潮时站稳脚跟。同时,互联网汽车概念的兴起也吸引了众多大型公司的目光,它们纷纷涉足这一领域,因此,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与供应仍然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具备实力与远见https://www.yoojia.com/article/9215953820651605330.html
2.新能源货车难买交强险多家公司涉拒保据悉,遇到同样遭遇的不止黄先生这一位新能源货车车主。对于这些新能源车主来说,购保难已然变成某种常态。 新能源厢式货车难买交强险的原因,不外乎是保险公司从利润上考虑。但对于广大车主来说,买不到交强险,车不能上路,有车也只能干瞪眼。 对此,黄先生等一众新能源货车车主们希望监管部门能够及时出手,解决他们的http://www.360che.com/news/221228/177744.html
3.传统车企2020:憋屈转型与新能源汽车“军令状”新能源汽车大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汹涌而来。 尾大难掉 “如果所有汽车都使用电力,日本将在夏季无电可用。” 据媒体报道称,日本政府即将宣布从2035年开始禁止销售新的汽油动力汽车。12月18日,丰田章男对此消息表示,电动汽车被过分炒作,支持者没有考虑到发电产生的碳排放和电动汽车转型的成本。 https://36kr.com/p/1028323154670464
4.两万字长文!管清友团队:新能源汽车2022年度展望资本市场端警惕中、短期估值回调风险。中、短期内科技成长型赛道,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行业与赛道,已经积累了不小的涨幅。叠加前文分析到的如今赛道已经相对拥挤,多个龙头公司基本面虽然强劲,但历史估值水位逼近80%甚至90%以上,一旦内部流动性不太松,外部流动性微收紧,可能出现杀估值行情,风险十分值得关注。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51184
5.新能源汽车这本经,到底应该怎么念下去?最出人意料的现代汽车,Q3季度在全球范围内累计销售104.5510万辆,同比增长2%,前三季度累计销量超过300万辆。 而在国内市场,国际汽车巨头陷入了新能源转型慢、销量萎缩、品牌力下降的困境,但是,我们因此就判定巨头们败局已定,显然有些有失偏颇。这甚至有些坐井观天的嫌疑。 https://cheshihao.cheshi.com/news/1827524.html
6.重磅来袭丨2020(第十五届)青岛国际水大会二轮通知唐宇攀,南京惟新环保装备技术研究院,研发总监 化工化纤废水综合治理方案 王慧芳,华夏碧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低温蒸发污泥减量技术助力煤化工行业绿色发展 谭吉祥,广州晟启能源设备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聚瓷膜在废水及冷凝液回用方面的应用 申蕾,美国PolyCera公司,大中华区销售总监 http://goootech.com/topics/72010276/detail-10300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