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3销量105108台,同比增长296%,环比Q2增长21.5%,超过了Q3财报指引上限的103000台。
Q3指引:
销量指引:12.5万-12.8万,同比增长170%-176%。
收入指引:384.6亿-393.8亿,同比增长118%-123%。
零售中心:
截止到10月底零售中心372家,最近4个月开店41家,平均今年完成400家开店目标问题不大。
充电桩:
截止到10月底,上线119座5C超充站,覆盖35个城市,充电桩预估在476个左右。今年目标300座,压力较大。
25年目标3000座,其中高速1000座,城市2000座。
Q3:
季度收入346.8亿,同比增长271.2%,环比增长21%,车辆销售收入继续保持在97%左右,单车均价31.98万,相对Q2有所下跌,跟降价补贴有关。Q3L8+L9的占比高于Q2,如果没有补贴,Q3均价会高于Q2。
前三季度:
收入821.2亿,同比增长197.1%,车辆销售收入占比97.3%,单车均价32.72万。
整体毛利76.44亿,整体毛利率22%;车辆毛利71.25亿,车辆毛利率21.2%,略高于Q2。其实很难得,因为Q3有降价补贴,说明规模效应的进一步扩大分摊了成本,使毛利率不跌反升,目前看Q3降价不跌对整体毛利率影响不大。
整体毛利177.1亿,整体毛利率21.6%;车辆毛利166.35亿,车辆毛利率20.8%。
总费用53.05亿,总费用率15.3%,随着收入规模的扩大,费用率持续降低。研发费用28.17亿,费用率8.1%;销售费用25.44亿,费用率7.3%;两费的绝对值持续提升,但由于收入的增长更快,导致费用率持续降低。
总费用133.4亿,总费用率16.2%,相对22年大幅下降10个点左右;研发费用71亿,费用率8.6%;销售费用65亿,费用率7.9%;同样随着规模的提升,两费绝对值大幅提升,总费用率大幅降低,可见汽车行业,规模极其的重要。
经营利润23.39亿,经营利润率6.7%,反应主营业务的经营利润率连续三个季度为正,且逐步提升。净利润28.23亿,主要由大量现金带来的利息收益,净利润率8.1%,跟上季度持平。
经营利润43.7亿,经营利润率5.3%;净利润60.63亿,净利润率7.4%。预计全年运营利润在60-70亿之间,全年净利润预计在90亿左右。
净资产持续提升,达到536亿;现金储备大幅提升熬885亿,扣除有息负债和可转债后的净现金增加到806亿。现金状况极其强劲,当然本季度的应付款也大幅提升到400亿,主要由于规模的增加,以及供应链强势地位导致。
本季度经营现金流145.1亿,资本支出12.9亿,自由现金流132.2亿。前三季度经营现金流334亿,资本支出38.6亿,自由现金流295.4亿。
关于业绩:
今年业绩其实比较明牌,基本在我的预期之内(群里预期收入350亿,经营利润20亿,净利润25亿,基本跟财报一致),没啥太多好评价的。
今年整体收入、毛利、利润肯定是非常优秀的,全年净利润大概率超过10亿美金,对应PE40倍左右,看起来很高,但如果未来两年能保持比较好的增速,40倍的PE很快就会被消化掉,所以我觉得估值不夸张。
关于MEGA:
目前KOC静态体验后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四个点:外观、空间、能耗、内饰。
空间和能耗:因为是客观的东西,所以市场一致的评价是非常棒,在MPV里面毫无争议的排第一,遥遥领先。
外观:看法不太一致,有很喜欢的,也有不习惯的,这个很正常,毕竟外观是个主观的东西。但整体上的评价还是正面居多,不管你喜不喜欢,至少MEGA的外观做出了差异性,在一众MPV里面,一定是最吸引人注意的那一个,所以我觉得从这个方面看外观已经算成功了。
内饰:目前没有曝光静态图,媒体评价也比较一致,跟L9差别不大,没有特别的新东西和惊喜给到大家。不过L9的内饰也是很优秀的,只是大家对MEGA内饰预期过高而已,实际内饰肯定不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