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与行业展望德勤中国

全国两会已胜利闭幕。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中央对经济工作“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总体要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了更加清晰的体现。德勤基于对中国经济的中长期观察,从宏观和科技、传媒及电信行业,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金融服务行业,能源、资源及工业行业,制造业,消费行业,汽车行业,物流服务行业八个行业角度展望未来中国的政策重点,以及给行业、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

表:2024年政府工作目标一览

指标名称

2023年政府目标

2023年实际值

2024年政府目标

GDP增速

5%左右

5.2%

CPI增幅

3%左右

0.2%

单位GDP能耗

继续下降

-

降低2.5%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人口

1200万人左右

1244万人

1200万人以上

城镇调查失业率

5.5%左右

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M2增速

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9.7%

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赤字率

3%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简洁务实,整体上呈现出“稳增长”与“高质量发展”并重的政策方向。

政府将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设置在“5%左右”,持平2023年目标,考虑到今年低基数效应消退,因此这一目标整体较为积极,体现了“以进促稳”的总体要求。政府对就业和民生问题也相当重视,将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的目标设定在“1200万人以上”,是历年来的最高值,并强调“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企业支持”,这也意味着要更好发挥服务业和平台经济吸纳就业的作用。

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逻辑显现出一些愈发明显的变化,原先主要以投资和出口驱动增长的模式已难以为续。一方面,要注意基建投资面临回报率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出口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如欧盟启动了针对从中国进口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或将导致惩罚性关税;还有部分国家抵制去工业化,部分新兴市场对竞争的排斥。以上因素其实也意味着对于出台2008年那样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要相当谨慎,因为由此引发的产能过剩问题在当前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会更加棘手。

在宏观政策方面,今年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并且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在去年发行1万亿元国债的基础上,政府进一步加大财政扩张力度,体现出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心和目标。货币政策方面,考虑到目前国内通胀水平持续较低,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将由紧缩转向宽松,中国仍有较大的政策发力空间。央行行长潘功胜在今年全国人大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后续仍然有降准空间,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在重点任务方面,继续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主要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扩大内需、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共五大方面推动高质量发展。

报告把“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对于今后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报告从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方面给出了高屋建瓴的方向,包括“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坚持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实施”。同时,习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在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是“稳增长”的关键抓手。一方面,要通过优化供给激发消费潜能,如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促进养老、文旅等服务扩容提质,从而加快释放居民改善消费和品质消费的活力。另一方面,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锚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目标,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等领域的投资,促进更多投资转化为产业新动力。

两会期间财政部发布了《2023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其中对2024年的财政工作部署呼应了《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出扩大内需的积极信号。财政部将通过优化税收、补贴等方式,壮大绿色、智能、健康等新兴消费增长点,并通过完善县域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消费进一步下沉。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并且再次明确“适当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将城中村改造、5G融合设施等纳入投向领域,体现出通过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增长的政策意图。

报告重申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截至2023年底我国各类经营主体数量已达到1.84亿户,无论从“高质量发展”还是从“稳增长”的角度出发,都需要引导和激励其进一步增强活力、提高竞争力。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把国企、民企、外企并列冠以“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的定位,提出要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国企方面,今年将持续深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见效,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在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三大方面发挥作用。民企方面,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报告提出要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及配套举措,意味着今年要打好政策“组合拳”,以政策合力点燃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动力。外企方面,报告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去年以来国家密集部署外资工作,发布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今年进一步推动举措落实。此外报告还提出加快统一大市场建设,治理地方保护,为有效激活市场活力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

不确定的外部环境更凸显出巩固好外贸外资基本盘的重要性。从最新外贸数据来看,今年前2个月外贸表现超出预期,以美元计价的出口金额实现7.1%的同比增速,为全年的外贸工作奠定了良好开局,但仍需注意未来贸易保护主义风险可能加大。在吸引外资方面,中国将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并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从而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今年报告明确提出“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未对单位GDP能耗下降设置定量目标,单位GDP能耗下降的定量目标重回政府工作报告,体现出绿色低碳仍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

在降低能耗强度的目标下,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助力中国经济和产业持续进行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并对全行业产生深远影响。碳交易方面,年初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CCER)交易市场重启,一方面完善了全国统一碳市场交易体系,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碳定价机制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另一方面新能源项目从碳市场中获益,可促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发展。ESG报告方面,上海、深圳和北京三家证券交易所同时发布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指引,进一步提升国内ESG报告的规范性,同时外部施压推动企业思考其能源使用效率并促进其管理水平的提升,驱动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和战略层面的变革。绿色金融和循环经济方面,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的背景下,政府大力支持绿色债券发展,引导更多资金投向绿色产业和项目,两会报告强调“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资源利用水平的需求迫切,且发展潜力大。另外,国际碳关税等绿色壁垒实施增加了中国企业向海外出口高碳产品的成本,出口贸易型企业、供应链企业和高耗能企业对国内国际可持续发展标准统一的需求日益迫切,因此加快推动国内外标准互认和接轨也会成为绿色经济领域的政府重点工作之一。

政府工作报告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列为重点,将数字经济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为数字经济的加速发展奠定了基调。具体提出要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此外,报告强调了要发挥全国体制优势,提升自主创新力,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应用层面:

技术层面: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的重要性进一步得到提升,尤其是创新药产业,首次被纳入“新质生产力”队列,发展前景向好。对比既往的政府工作报告,今年重点强调了需要发展具备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以及加速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地方层级。整体来说,今年报告中对行业发展的定调以“创新”和“改革”为主基调,重点聚焦在三个维度:1)对创新属性的要求提升;2)医疗价格的管控深化;以及3)医疗改革的推动落地。

货币宽松预期加大,年内仍有降准和降息空间。当前中国银行业存款准备金率平均为7%,在国际上处于较高水平,后续仍有降准空间;2月5年期LPR降低25bp,债券市场收益率将延续下行趋势,社会综合融资成本将继续下降。随着年内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也有利于进一步扩大降息空间。

强调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和韧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监管将从资金结构、基础制度、市场调节机制、专业服务、监管执法五方面建设资本市场内生稳定机制,着重提高市场韧性。强调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是市场基石,坚持入口端IPO强监管;对规范减持、推动分红、强制退市等监管更严格,也对专业服务机构执业提出更高要求。相应地,中资券商竞争力需加快建立,包括提升国际业务收入、完善衍生品种类等。

支付服务便利性提升,正面支持消费和高水平开放。3月7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主要面向使用移动支付不方便的老年人和来华外籍人员。结合中国扩大免签国家范围,支付领域交易更为活跃,利好银行和各类支付机构,带来一定业务增量空间,提振消费和支持高水平开放。

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延续了能源与资源行业安全供给与清洁转型并行的基调,油气与关键矿产供应链、风电光伏基地及外送通道、新型储能等基础设施仍是投资重点。

与此同时,清洁能源及资源行业的经济活力将进一步释放。报告中回顾了2023年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的亮眼表现,并强调加快发展氢能等新兴产业,清洁能源及资源行业将继续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绿色引擎。油气、电力领域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将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清洁能源产业新商业模式、新业态的全面爆发做好铺垫。

绿氢产业迈入商业化新阶段: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氢能定位为前沿新兴产业,伴随绿氢开发提速,规模化效应和技术迭代将驱动制氢成本下降。绿氢制绿氨/绿色甲醇作为当前绿氢应用形式,下游远洋航运、航空等领域的去碳化趋势催生需求,绿氢综合性开发利用项目商业化落地前景日渐清晰。

绿电消费潜力进一步激活:“绿电”“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分布式能源”“新型储能”等关键词今年首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未来继续扩大绿电开发规模的同时,输配电网、充电桩、新型储能等基础设施将得到进一步补强,为绿电消费打通“最后一公里”。电力市场化改革提速,为虚拟电厂等支撑绿电消费的新商业模式和新业态提供巨大机遇。继绿电交易“证电合一”模式明确后,报告提出“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将进一步激发绿电采购需求。

油气和关键矿产资源供应链仍是投资重点。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依然是油气及矿产资源领域的主题,围绕勘探开采、运输、储备等环节的投资有望延续近年来的高增长态势。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赋能资源勘探、优化开采方案、支持资产管理等方面潜力巨大,应用前景广阔。此外,循环经济模式在缓解资源供应压力的同时助力价值链减排,作为关键原材料供应链的起点,油气与矿产行业有机会引领向循环经济模式的变革。

升级传统行业:制造业将加速技术升级改造,形成新质生产力。报告中提出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助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一方面,这将带动先进计算技术、数智化机械设备、数智化劳动力等生产技术和生产要素进行创新融合,从而带来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变革。另一方面,制造业扩大投资,有助于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培育新兴产业:工作报告中提到了未来将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未来新赛道,新兴产业的兴起将拓宽制造业边界,丰富制造业生态,完善制造业体系。此外,强调了将会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目前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覆盖了信息通信、物联网、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纳米材料等重点领域。未来将进一步促进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形成新型工业示范区,这将帮助制造业形成协同创新、人才集聚、降本增效等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从而实现产业深度的提升。

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加大吸引外资力度,营造开放的市场氛围:外资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稳外资成为今年经济的重点工作。本次报告明确未来将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政策的放松使外资企业在华投资更加便捷,同时帮助促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这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推动我国制造业向更高水平跃升;另一方面,高质量外资将为我国制造业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助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已经连续第三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今年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了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未来将加大专精特新培育支持力度,发挥专精特新企业在制造业强链、补链、延链的重要作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可以进一步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此外,中小企业数字化也将成为发展重点之一,推动中小企业成为数字技术应用创新的主体,将为数字经济发展壮大提供有力支撑;在此背景下,平台企业的作用将得到进一步深化,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增加就业、提升国际竞争力。

今年报告中也着重强调了数智赋能制造业,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主要包括以“人工智能+”行动促进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升级;积极落实工业互联网规模应用,进一步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支持平台型企业发展,促进构建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圈;也着重强调数字化转型,进一步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以上行动助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对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扩大国内需求,激发有潜能的消费”进行了具体的部署。本次报告在时隔四年后再次将消费关键词聚焦促进“消费稳定增长”。一方面,培育扩大新型消费,实施数字、绿色、健康领域促消费政策,积极培育智能家居、国货“潮品”为代表的实物消费,以及文娱旅游、体育赛事类服务消费的新增长点。另一方面,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鼓励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同时,强调推动养老、育幼、家政等民生类服务消费扩容提质,支持社会力量提供社区服务,进一步实现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此外,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标准体系,减少限制性措施;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截至目前政府已接连出台多项关于新型消费、大宗消费和生活服务类消费以及消费环境优化的政策举措,持续向消费市场释放积极信号。

2024政府工作报告消费工作要点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实施数字、绿色、健康消费政策

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

推动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扩容提质

优化消费环境

未来发展机遇主要落已下几个方面: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五次提到了汽车行业。首先,在回顾去年工作时,总理肯定了汽车产业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2023年汽车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3%,继续作为稳定消费的重要支柱;汽车制造业固定投资总额同比增长19%,高于全国固定投资16个百分点;电动载人汽车连同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一起作为“新三样”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8个百分点。

在今年重点工作中,汽车分别出现在“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和“促进消费稳定增长”下,包括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及提振智能网联汽车等大宗消费。此外,总理还提到了将在2024年加强农村地区充电桩的建设。我们预计,在行业增速放缓,竞争激化且盈利承压的2024年,汽车产业将呈现以下几大机遇和挑战。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针对物流行业提到三个主要关键词,分别是要实施降低物流成本行动,加快国际物流体系建设,以及加强充电桩、冷链物流、寄递配送设施建设三点。在中国整体经济稳定发展的背景下,预计2024年物流行业将整体持续稳健增长,并把降本增效作为主要发展目标,同时在深化物流改革、拓展国际物流、推进农村物流以及绿色物流方面等四方面存在更多发展机遇。

FullwidthSCC.Donotdelete!Thisbox/componentcontainsJavaScriptthatisneededonthispage.Thismessagewillnotbevisiblewhenpageisactivated.

THE END
1.冲刺老板年度KPI,盘点车企末月要卖几辆车交差岚图年目标销量10万辆,截至今年11月30日,累计销售7.4万辆,完成率仅74%,还差2.6万辆。 其中岚图汽车公布2024年11月交付数据。11月,岚图汽车交付量攀升至10,856辆,同比增长55%,连续三个月跻身“万辆俱乐部”。1-11月,岚图汽车累计交付73,561辆,同比增长81%。 https://aikahao.xcar.com.cn/item/2298684.html
2.一周「出海参考」(2023.12.25Just Auto消息,印尼2023年11月份汽车销量为84,390台,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7%,同比连续5个月销量下滑。下滑因素主要是由于高利率带来的消费需求减弱,消费者购买高价值商品变得更加谨慎。整体来看,今年前11个月,印尼汽车总销量同比小幅下滑2%,降至920,518台。 https://www.tmtpost.com/6862782.html
3.汽车销量:乘用车:累计值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行业经济数据行业经济.汽车.产品产量和销量.汽车全行业统计:中汽协,汽车销量:乘用车:累计值,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https://d.qianzhan.com/xdata/details/be0c331061fa2655.html
4.2023年12月大运汽车详细销量查询,大运汽车各车型销量明细2023.12总销量:2426辆 车型销量所属级别占该厂商销量份额在级别中排名车型相关 悦虎1856SUV76.5%126 历史销量上牌数据全国报价汽车团购 远志M1570MPV23.5%37 历史销量上牌数据全国报价汽车团购 共2条数据 车主之家汽车销量排行榜数据来自网络,销量数据全部不包含进口车型,数据仅供参考,请以汽车厂商公布的销量数据为准。https://xl.16888.com/f/128196/history-202312-202312-1.html
5.华东区新开盘谍报:整体推盘节奏放缓,推盘数量减少,刚改为主去化根据中指监测,2023.12.18-2024.1.14华东大区重点城市杭州、南京、苏州、上海累计开盘79个,推出房源14306套。其中,刚改项目占比69.75%。房企推盘节奏放缓,整体去化效果较好。其中,杭州推盘规模大幅缩减;南京市场热度持续走低,供销量均有所下降;苏州房企平稳推盘,纯新开盘项目居多;上海开盘项目较上月减少,整体去化效果一般https://news.fang.com/open/49236528.html
6.江西安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7.4万辆和10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9.2%和30%,市场占有率达到34.5%。 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92.9万辆,环比增长11.7%,同比增长33.9%;新能源汽车出口9.7万辆,环比下降21.8%,同比增长1.6%。 3.11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达到98.9万辆,同比增长37.3%,环比增长7.2% http://www.anchitech.com/news/show-37201.html
7.比亚迪已达成300万年销量目标!理想汽车提前一个月完成30万台销售目标,而比亚迪则以惊人速度,提前12天达成了全年销售300万台的壮举!0条Like Like一下 全部回复 31条 看楼主 从头看 看最新 peibch 2023.12-27 21:24 31楼 起亚一个月25万,5万国内,20万国外 【在 victd 的大作中提到: 】 : 人家出口还没发力了。比亚迪日后海外销量https://wap.newsmth.net/article/f35776b5e31c4c031a9d80426cec6f7d?page=1
8.新能源汽车竞逐智驾,梯次发展雏形或现.docx释放城市场景后各车企平均月度汽车销量(单位:辆)-截至2024年9月 实现L2级量产阶段各车企平均月度汽车销量(单位:辆) 实现L2级量产阶段各车企最高 实现L2级量产阶段各车企最高月度汽车销量(单位:辆) 释放城市场景后各车企最高月度汽车销量(单位:辆)-截至2024年9月 释放高速场景阶段各车企最高月度汽车销量(单位https://m.book118.com/html/2024/1204/8047011100007004.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