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10大经济要点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其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究其原因,第一,5%的目标增速与近年目标保持了连续性。第二,5%的目标增速和当前的潜在增长水平相符,具备实现的可能性。据研究机构测算,“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的潜在经济增速在5.5%左右。人民银行2021年发表的一篇工作论文测算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潜在产出增速在5%—5.7%,总体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第三,目标增速的设置还需要考虑中长期规划。按照此前规划的中长期目标,2035年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据一些研究机构测算,这意味着2020年-2035年年均增速为4.73%,“十四五”期间增速要力争实现5%左右的增速。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表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并与“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也考虑了经济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体现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要求。实现今年预期目标并非易事,需要政策聚焦发力、工作加倍努力、各方面齐心协力。

2.今后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

今年先发行1万亿

今年财政政策的一大亮点是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表示,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超长期国债发行优化了债务结构,降低了债务风险。中央发债相对地方而言成本更低、周期更长,超长期特别国债形成了优质资产,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地方加杠杆导致的风险,为地方财政腾出了空间。

3.赤字率按3%安排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综合考虑发展需要和财政可持续,用好财政政策空间,优化政策工具组合。赤字率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4.06万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

相比去年,赤字率回落0.8个百分点,赤字规模下降0.82万亿。但考虑到去年增发的万亿国债大部分在今年使用以及今年将发行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措施,今年政府债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要强于去年。

值得注意的是,4.06万亿的赤字规模及3%的赤字率隐含2024年名义GDP增速要达到7.3%左右。

4.专项债额度增加1000亿至3.9万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

一方面实现5%的经济增速仍需专项债发力,前期开工的专项债项目后续仍需资金支持,这就要求专项债维持一定规模;另一方面,当前地方政府债务率已落入警戒区间,这要求地方债尤其专项债放慢扩张步伐。

5.社融、M2的锚出现重大变化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社融、货币供应量的定调为“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出现重大变化。这一新定调意味着货币政策要同时支持物价回升以及经济增速向潜在增速回归,尤其是支持物价回升。

这个表述有两方面新意,一是把社会融资规模指标排在货币供应量前面,因为这一指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更紧密;二是把以往的“名义经济增速”改为“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这样可以更好统筹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的目标要求,并强调价格水平是货币政策的重要调控目标。

6.进一步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进一步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妥善化解存量债务风险、严防新增债务风险。

2023年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地方在去年已制定“1+N”化债方案,其中1指化债总方案,N指化债子方案,但不同地方的子方案不同,数量也不同,今年重在落实。

中长期改革上,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表示,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完善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分类推进地方融资平台转型。

7.优化房地产政策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优化房地产政策,对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要一视同仁给予支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市场预计今年仍将有支持房地产的政策出台,比如今年初,监管部门已推动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向符合条件的房地产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住建部部长倪虹此前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房地产市场已经从主要解决“有没有”转向主要解决“好不好”的阶段,过去追求速度和数量的发展模式,已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亟须构建新的发展模式。

具体而言,在理念上,要始终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以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为重点,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好房子。在体制机制上,要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的新机制,从要素资源科学配置入手,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防止市场大起大落。

8.信贷盘活存量、提升效能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

之所以要盘活存量,是因为不仅增量信贷能支持实体经济,盘活低效存量贷款也有助于经济增长。目前,信贷资金存量远大于每年的增量,并且存量贷款形成的企业资产、派生的货币资金,仍持续在经济循环中发挥作用。盘活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虽然不会体现为贷款增量,但同样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我国货币信贷存量已经很大,存量资金循环对经济增长也有作用,如果把闲置、低效运用的存量资金充分发挥作用,即使新增贷款、货币增速慢一些,也能够有力支持实体经济”,接近央行人士表示。

9.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

突出就业优先导向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表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要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加强财税、金融等政策对稳就业的支持,加大促就业专项政策力度。落实和完善稳岗返还、专项贷款、就业和社保补贴等政策,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企业支持。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表示,预计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对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帮扶。

自2004年首次提出要“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后,城镇新增就业指标从未缺席。2017-2019年新增城镇就业目标是1100万人以上,2020年为900万人以上,2021年-2022年恢复至1100万人以上,2023年上调至1200万人左右,今年新增就业目标为1200万人以上,目标略有上调。

10.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第一项任务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报告称,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区别于传统生产力的主要方面,新质生产力在于通过不断创新科学技术、资源配置方式、生产组织形式等,创造出更高效率的生产力水平,创新驱动体现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全过程。

THE END
1.第四讲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形势与政策.pdf第四讲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形势与政策 .pdf 38页内容提供方:能源管理业务,解决方案,系统开发实施 大小:4.01 MB 字数:约1.21万字 发布时间:2024-11-15发布于江苏 浏览人气:3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113/6204001153010243.shtm
2.在全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上的汇报发言在全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上的汇报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近年来,市财政局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产业立市不动摇,推动全面提升产业层级,助力加快构建富有**特色和。 参考关键词: 工业化 全市 汇报 构建 现代化 加快 推进 新型 发言 体系 大会 产业 在全市http://gaodingwenzhang.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205445.html
3.中国产业发展战略范文6篇(全文)中国产业发展战略范文第1篇 创意产业是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经济活力、城市功能和消费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现代城市经济增长和竞争力的重要动力之一。创意产业所具有的渗透性、带动性和辐射性对于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激发劳动者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集聚创新要素https://www.99xueshu.com/a/wo491j6cayu1.html
4.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研究探讨第2页经济论文范文依靠农业进行工业化积累的老路;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工业化道路,不能再走区域发展差距扩大,广大人民群众难分享工业化成果的老路;走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工业化道路,促进三大产业结构及其就业结构合理化,使工业包括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成为农业现代化和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而不是走孤立片面地发展工业https://www.91wenmi.com/wenmi/lunwen/jingjilunwen/2007-03-19/2007031954978_2.html
5.迈向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2021论文范文(精选3篇)迈向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20_论文篇1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实体经济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支撑。为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变化,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就要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重点工作任务。尤其是在疫情在常态化后,我国还是应该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https://www.xueke.org/fanwen/310030.html
6.中国石油多项成果获2019年度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优秀成果本报讯(记者 张舒雅)10月17日,中国石油企业协会在广西南宁发布2019年度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优秀成果、优秀论文、优秀著作。中国石油《油气长输管道全生命周期完整性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等18项成果荣获2019年度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优秀成果一等奖,《石油钻探企业法律风险网络化防控体系构建》等35项成果荣获https://www.zgsyqx.com/list.asp?id=5256&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