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强调,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资源丰富,交通发达,产业基础较好,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潜力很大,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全局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区域协调发展极为重视,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江西南昌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此前,2018年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陆续考察并提出东北振兴、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区域协调发展原本是要求在新时代不能继续简单地要求各地区“齐步走”,也不能过度同质化重复建设和发展,而是要发挥各地比较优势,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构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
目前,中国内外部环境又发生了一些变化,对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更高,《意见》就是这样的背景下制定的。会议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中部地区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首先,中部地区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居于重要地位。就如会议所说,中部地区作为全国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空间枢纽,要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现代流通体系。也就是说,在国内大循环中,中部地区处于物流枢纽地位,中部地区既有打破形成全国统一市场中物流阻碍的责任,也是中部地区发展的战略机遇,应该加强和巩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
其次,中国正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性,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这些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与东部外向型经济不同,中部地区在一些战略产业方面拥有深厚基础,是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等。因此,在强化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补齐产业短板,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等过程中,中部地区承担了重要的责任,也为未来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要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强化创新驱动,承担更大的科技自立自强的担子。
其三,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六省,人口众多,靠近京津冀、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四方协同发展的有利地位。会议要求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发展,可以形成南北呼应、共同支撑中部崛起的核心增长地带。除了武汉、郑州之外,目前长沙、合肥等城市科技与制造业发展迅速,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巩固中部地区作为全国空间枢纽的地位之外,还要加强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两个城市群之间、两个城市群内部的循环和流通。
其四,会议要求中部地区要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加强能源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加强生态建设和治理,建设绿色发展的美丽中部,实现中部绿色崛起。中部地区一直强调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发展理念要求绿色发展,中部地区积极落实。目前,我国制定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要求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也必须走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实现绿色崛起。
区域协调发展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承担重要的任务,这也是当下必须下大力气推动和落实该战略的重要原因。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也就是说,东部地区有率先实现现代化的任务,而西部、东北和中部的发展必须有突破,能崛起。显然,要扩大内需,实现国内大循环,关键是中部、西部和东北等地区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才能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如果不能快速发展,则可能会拖远景目标的后腿。
从当前国际环境看,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依然持续,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要求中国必须统筹发展与安全,依靠雄厚的物质基础、丰富的人力资源、广阔的市场空间,以及强劲的发展韧性,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因此,要继续推动改革与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强化挖掘内部的发展潜力,实现全国资源配置的统一大市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等,因此,区域协调发展成为重要的抓手之一。
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在3月末召开会议审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外,3月16日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座谈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部署落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有关工作时,就重点强调了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与此同时,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到辽宁调研时强调,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东北振兴的战略部署,从实际出发,精准施策,大力推动辽宁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辽宁经济振兴。此前,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以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为依托,推进东北振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和交流合作,通过南北互动支持东北振兴。
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关键是落实,就是要求着力推动内陆高水平开放,着力改革完善体制机制,着力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要实现自上而下的战略布局与自下而上的精准实施,与高水平的区域协同发展结合起来,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