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变为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

“我手里拿的是黎安村富硒大米,朋友们可以看到米粒形态饱满,色泽莹润……”日前,一场“土里土气”的直播,正在定远县桑涧镇黎安村进行着。

“主播”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大学生,他们热情洋溢地向直播间观众详细介绍黎安村富硒大米的各项参数、口感与产品背后的故事,还通过现场试吃、实时互动,为网友呈现更清晰、更真实的直播效果。

这群大学生来自淮南师范学院生物工程学院。为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该校围绕“助力乡村振兴践行科技为民”主题,组织青年学生们走进乡村深处,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鼓励他们用实际行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一进村,大学生们便找到了用武之地。他们决定带领村民做直播、制作短视频,想方设法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千方百计帮助乡邻拓宽致富增收渠道。

“这些年,我们一直与优秀校友陈光合作开展富硒水稻研究。”淮南师范学院汪承润教授说,今年暑期社会实践,他们除了为农民朋友们带来富硒水稻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知识科普讲座,还首次开展助农直播,从种植和销售两方面为农民朋友们提供帮助。

变埋头苦干为上网吆喝,让手机成为新农具,将直播变成新农活,用小屏幕打开大市场,使流量变成销售量,助传统农民化身新农人。青年们从莘莘学子到助农能手,探索电商销售新模式,在以实际行动帮助村民增收过程中,不断贡献青年大学生的聪明才智。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哇”声一片,高温挡不住青年们开展学习调研的决心。直播结束,他们轻装简行,深入田间地头和村民交谈,近距离观察富硒水稻的生长。在得知富硒水稻的经济效益时,队员们不禁感慨:“原来这就是我们所学知识在广袤大地上的累累硕果。”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期间,淮南师范学院生物工程学院还举行了“科技小院”授牌仪式,学院将与种植基地就农产品提质增效进一步开展深度合作。

青春力量走基层,乡村振兴正当时。

在这场学子与乡村的“双向奔赴”中,淮南师范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的青年学生们,实地了解乡村振兴大潮中的农村发展现状,在直播中赋予青春能量,在实践中攻克层层难关。他们在基层的广阔舞台上大显身手,在实际行动中感悟责任担当。

THE END
1.新华时评·春耕新变“新农人”要干好“兴农事”“90后”农机手、有博士学位的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回乡创业的土特产销售主播……春耕时节,田间地头活跃着这样一批“新农人”。 新时代农业发展渴求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新农人”。科技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从新中国初期的“二牛抬杠”,到收割机大规模作业;从亩产几百斤的常规稻,到亩产超千斤的杂http://www.81.cn/pl_208541/16300293.html
2.新农人新农活新农具,直播带货成新潮近期,直播带货快速发展,手机正成为农民手里的“新农具”。应对疫情催生出了不少新业态,数字成为新农资,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给不少下沉市场的商户找到销路,转危为机。目前,苏宁拼购也在大力推广“直播助农+电商带货”新模式。 28日的这场运用“新农具”的直播活动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个小时内累计http://news.hnr.cn/xwhz/article/1/1335788156062142464
3.新农人新农具新农活,盐城生态农场“出圈”!新农人、新农具、新农活,盐城生态农场“出圈”! 近年来,盐城市培育了一批规模适度、生产集约、技术先进、质量安全、绿色生态、效益良好的特色农场,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注入新活力。 近日,走进盐都区国胜家庭农场的葡萄大棚,茂密的枝叶间,一串串套袋的阳光玫瑰挂满枝头,果香四溢。“这是最后一批阳光玫瑰了,计划https://www.ourjiangsu.com/wap/a/20230904/169379750046.shtml
4.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 苹果园里的“新农人” 陇南市礼县曾是甘肃省深度贫困县,总人口54.2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8.41万人。 这里的人祖祖辈辈种苹果,家家户户卖苹果。礼县的苹果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却因交通等条件限制,名气远比不上山东烟台和新疆阿克苏的苹果,当地人的生活也一直富不起来。 https://m.gmw.cn/2021-05/26/content_1302319864.htm
5.“新农人”曾庆欢:拿起手机干起“新农活”新闻动态“把手机当作‘新农具’,直播当作‘新农活’。”因为一个偶然的契机,“湘妹子”曾庆欢成为了一名在田间地头为家乡农副产品“带货”的“三农博主”。除了自己做主播,曾庆欢还发起了“一村一品一主播”的乡村振兴计划,手把手教父老乡亲们拍视频,探索致富新路径http://edu.yunnan.cn/system/2024/07/29/03316378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