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推行党员分类管理凝聚乡村振兴红色动能

近日,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出台《关于深化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凝聚乡村振兴红色动能的指导意见》,对农村党员进行分类管理,通过党员能人引领、承包带动示范等模式,引导中青年党员领办新型经营主体,带头发展产业,培育党员致富示范户,有效带动群众增收。

培养致富带头人,荒山变“金山”,“颜值”变产值

新春伊始,罗田县白庙河镇付家庙村驻村第一书记骆群曙已进入“农忙”状态。在村后山的150亩茶苗种植基地里,骆群曙正忙着指导村民栽种茶苗。2023年一开年,骆群曙就和村两委商量,发展鄂茶一号,让老百姓有更多增收的渠道。

“骆书记到我们村来以后,给我们村带来了很多活力。这两年村里的经济收入已经超过了30万。”白庙河镇付家庙村村委会副主任李德显介绍道。

罗田县白庙河镇以履职尽责为重点,对在职党员实施“目标式”管理,带动青年党员、无职党员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凝聚乡村振兴红色动能。

为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罗田县实施党员分类管理助力乡村振兴“星火”计划,培育直播带货主播、农技推广骨干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农业职业经理人300余人次,累计培训青年农民、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负责人等群体2000余人次。

王阁是罗田县大河岸镇返乡创业大学生、青年党员,他将乐园建在田野上,让山村变为当地少年儿童的乐园。在县委组织部、团县委的支持下,他流转土地300余亩,投资8000万元建设“玖月农谷”亲子农场旅游项目,建成鄂东一流亲子自然教育旅游农园,开园10个月,接待游客超8万人次。农业+旅游+教育,将山水田园打造成自然大课堂,“玖月农谷”获评黄冈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振兴样板”。

扶持直播新农人,把手机变成“新农具”,让直播变成“新农活”

走进罗田县骆驼坳镇燕窝湾村,屋舍俨然,阡陌纵横,房前花坛,门前晒场,景区和产业交相辉映。村里的直播基地内,燕窝湾村支部书记黄晶步履匆匆。

一年多的村支书工作经历让燕窝湾村这个90后女青年迅速成长。2021年,黄晶辞去企业高薪工作,回村参加支部书记竞选。担任书记后,她带领村“两委”与燕儿谷公司联合发展电商,村里建成占地600平方米的燕儿谷电商助农直播基地,第一书记徐志新化身助农主播在线推介农副产品。一年多来,超1.5亿元的优质农产品通过这个“长在泥土里的直播间”走向全国各地,村里人均收入从十年前的不足1000元提高到现在的年人均20000多元。

“何婷,帮我把腊肉卖了”“我有点腊肠也帮忙卖一下”何婷是罗田县大河岸镇凉亭村的入党积极分子,自从在村里当上了助农主播,找她帮忙的人便“络绎不绝”。

选好发展领路人,风景变“前”景,农产品变商品

春节假期,罗田县圣人堂村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游客们看文艺演出,赏民俗表演,体验着鸠兹古邑“老米酒、蔸子火,除了神仙就是我”的乐趣。

看着络绎不绝的游人,圣人堂村青年党员、后备干部陈飞笑得合不拢嘴。

在组织部门的指导下,该地成立僧塔寺片区联合党委等12个农村联合党委,探索村党支部领导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趟出一条“产业兴村、村企互惠、共同发展”的致富路。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在陈飞的带动下,圣人堂村3名返乡创业大学生,注册成立了鸠兹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以股东身份进驻公司,下设土地流转合作社、资产资源合作社和农家乐管理合作社等三个合作社。“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壮大了该地观光休闲、电商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公司成立以来接待游客7200多人次,实现销售收入120余万元。

THE END
1.新华时评·春耕新变“新农人”要干好“兴农事”“90后”农机手、有博士学位的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回乡创业的土特产销售主播……春耕时节,田间地头活跃着这样一批“新农人”。 新时代农业发展渴求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新农人”。科技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从新中国初期的“二牛抬杠”,到收割机大规模作业;从亩产几百斤的常规稻,到亩产超千斤的杂http://www.81.cn/pl_208541/16300293.html
2.新农人新农活新农具,直播带货成新潮近期,直播带货快速发展,手机正成为农民手里的“新农具”。应对疫情催生出了不少新业态,数字成为新农资,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给不少下沉市场的商户找到销路,转危为机。目前,苏宁拼购也在大力推广“直播助农+电商带货”新模式。 28日的这场运用“新农具”的直播活动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个小时内累计http://news.hnr.cn/xwhz/article/1/1335788156062142464
3.新农人新农具新农活,盐城生态农场“出圈”!新农人、新农具、新农活,盐城生态农场“出圈”! 近年来,盐城市培育了一批规模适度、生产集约、技术先进、质量安全、绿色生态、效益良好的特色农场,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注入新活力。 近日,走进盐都区国胜家庭农场的葡萄大棚,茂密的枝叶间,一串串套袋的阳光玫瑰挂满枝头,果香四溢。“这是最后一批阳光玫瑰了,计划https://www.ourjiangsu.com/wap/a/20230904/169379750046.shtml
4.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 苹果园里的“新农人” 陇南市礼县曾是甘肃省深度贫困县,总人口54.2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8.41万人。 这里的人祖祖辈辈种苹果,家家户户卖苹果。礼县的苹果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却因交通等条件限制,名气远比不上山东烟台和新疆阿克苏的苹果,当地人的生活也一直富不起来。 https://m.gmw.cn/2021-05/26/content_1302319864.htm
5.“新农人”曾庆欢:拿起手机干起“新农活”新闻动态“把手机当作‘新农具’,直播当作‘新农活’。”因为一个偶然的契机,“湘妹子”曾庆欢成为了一名在田间地头为家乡农副产品“带货”的“三农博主”。除了自己做主播,曾庆欢还发起了“一村一品一主播”的乡村振兴计划,手把手教父老乡亲们拍视频,探索致富新路径http://edu.yunnan.cn/system/2024/07/29/03316378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