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做示范”·微故事“新农人”玩转“新农活”!

前言:为更好展示泰州全域一笔一画书写崭新答卷的生动实践,新华日报社泰州分社联合泰州市委网信办特别推出“走在前做示范·微故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聚焦泰州大地上各行各业“走在前、做示范”的生动实践,以微故事的讲述予以精彩呈现。

今天推出【“走在前做示范”·微故事】拿起“新农具”,他们更“红”了

【微故事·概要】

一部手机、一次宣讲、一场直播、一笔订单……在乡村振兴新赛道上,他们拿起“新农具”、干好“新农活”,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微故事·角色】

从红色主播“双有”培育计划,到打造“兴有红云”党建品牌,在农业大市兴化,400余名红色主播活跃在田间地头,展示乡村、描绘乡村,努力把乡村变成人们的向往之地。

“不燃一把火、不冒一处烟、不留一片黑……”正是“三夏”时节,兴化市大垛镇陈卞村,“小刘支书”一有空闲就钻进办公室,捣鼓短视频创作,宣传秸秆“双禁”工作。

“小刘支书”叫刘涛,是陈卞村党总支书记。此外,他还有另一个身份——红色主播。“小刘支书”,就是他在抖音平台的名字。

拿起“新农具”,干好“新农活”。去年,兴化启动红色主播“双有”培育计划,即每个镇街至少培育1名书记主播,每个村居至少培育1名党员主播,刘涛入选了首批红色主播培育库。

拍摄时,因手机握持不稳,导致画面模糊、抖动;剪辑时,配音高过自己声音……起初,刘涛处处“碰壁”,一个半分钟的短视频能折腾两小时。

兴化市委组织部等部门顺势搭建培训平台,请来行业大咖,定期开展实操演练。去年,省委网信办、省互联网协会还在兴化开展直播新农人培育行动,设立了直播实训基地。

一系列的培训,让刘涛渐渐入了门。“拍摄前,第一步是擦拭镜头。”刘涛侃侃而谈,“还有运镜手法、转场技巧、构图角度等等,里面门道多着呢。”

很快,刘涛的所学派上了用场。去年6月,得知镇里一家果园种植的蓝莓滞销后,刘涛主动请缨,每晚两小时,连着直播近20天,帮忙销售蓝莓近6000斤。去年以来,他帮助农户销售大闸蟹、大米、草鸡蛋等农产品超百万元。

红色主播示范效应明显,大垛镇双石村党总支书记石鹏按捺不住,报名加入红色主播队伍。宣讲党的好政策、普法调解矛盾纠纷、展示乡村美景、推介特色农产品……石鹏尝到了甜头。

去年,村里想修建一条机耕路,需要征收部分村民土地,遇到阻力。为此,石鹏拍摄短视频宣传,村里年轻人看到后纷纷做起长辈工作,修路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新修建的机耕路长1.8公里,惠及700亩耕地,土地流转费从过去400元一下增加到千元。

作为鱼米之乡,兴化农业基数大、门类多、产品丰富。“一群红色主播活跃在水乡,能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把特色农产品卖出好价钱。”兴化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许兵介绍,兴化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投入到红色主播培训,建立红色主播星级评定制度,目前400余名红色主播遍布在全市26个镇街。

去年,兴化累计开展“青耘中国秋收硕果”“兴好有你供销惠农”“林湖葡萄采摘节”等助农直播带货活动20余场次,红色主播助力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达800多万元。今年,兴化围绕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还打造“兴有红云”党建品牌,引导红色主播开展直播带课、直播带货、直播带景、直播带岗、直播带技“五带”活动,培育红色主播成长为“多面手”。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晚年辞官回乡,葬于大垛镇管阮村。近年来,当地建成板桥文化园,打造板桥书院、百竹园、板桥道情馆等场馆,成功申报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微故事.述评】

在广袤的乡村,与田野贴得最近、和群众心连心的他们,有情怀、有担当,也有责任让脚下的这片土地变得更好。

在互联网浪潮中,村干部借助手机化身“红色主播”,带动了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推动了农村环境整治,弘扬了乡风文明,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于红色主播而言,展示着发展中的乡村,助力着乡村的明天,是他们光荣和梦想的远征。

THE END
1.新华时评·春耕新变“新农人”要干好“兴农事”“90后”农机手、有博士学位的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回乡创业的土特产销售主播……春耕时节,田间地头活跃着这样一批“新农人”。 新时代农业发展渴求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新农人”。科技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从新中国初期的“二牛抬杠”,到收割机大规模作业;从亩产几百斤的常规稻,到亩产超千斤的杂http://www.81.cn/pl_208541/16300293.html
2.新农人新农活新农具,直播带货成新潮近期,直播带货快速发展,手机正成为农民手里的“新农具”。应对疫情催生出了不少新业态,数字成为新农资,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给不少下沉市场的商户找到销路,转危为机。目前,苏宁拼购也在大力推广“直播助农+电商带货”新模式。 28日的这场运用“新农具”的直播活动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个小时内累计http://news.hnr.cn/xwhz/article/1/1335788156062142464
3.新农人新农具新农活,盐城生态农场“出圈”!新农人、新农具、新农活,盐城生态农场“出圈”! 近年来,盐城市培育了一批规模适度、生产集约、技术先进、质量安全、绿色生态、效益良好的特色农场,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注入新活力。 近日,走进盐都区国胜家庭农场的葡萄大棚,茂密的枝叶间,一串串套袋的阳光玫瑰挂满枝头,果香四溢。“这是最后一批阳光玫瑰了,计划https://www.ourjiangsu.com/wap/a/20230904/169379750046.shtml
4.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 苹果园里的“新农人” 陇南市礼县曾是甘肃省深度贫困县,总人口54.2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8.41万人。 这里的人祖祖辈辈种苹果,家家户户卖苹果。礼县的苹果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却因交通等条件限制,名气远比不上山东烟台和新疆阿克苏的苹果,当地人的生活也一直富不起来。 https://m.gmw.cn/2021-05/26/content_1302319864.htm
5.“新农人”曾庆欢:拿起手机干起“新农活”新闻动态“把手机当作‘新农具’,直播当作‘新农活’。”因为一个偶然的契机,“湘妹子”曾庆欢成为了一名在田间地头为家乡农副产品“带货”的“三农博主”。除了自己做主播,曾庆欢还发起了“一村一品一主播”的乡村振兴计划,手把手教父老乡亲们拍视频,探索致富新路径http://edu.yunnan.cn/system/2024/07/29/03316378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