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为更好展示泰州全域一笔一画书写崭新答卷的生动实践,新华日报社泰州分社联合泰州市委网信办特别推出“走在前做示范·微故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聚焦泰州大地上各行各业“走在前、做示范”的生动实践,以微故事的讲述予以精彩呈现。
今天推出【“走在前做示范”·微故事】拿起“新农具”,他们更“红”了
【微故事·概要】
一部手机、一次宣讲、一场直播、一笔订单……在乡村振兴新赛道上,他们拿起“新农具”、干好“新农活”,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微故事·角色】
从红色主播“双有”培育计划,到打造“兴有红云”党建品牌,在农业大市兴化,400余名红色主播活跃在田间地头,展示乡村、描绘乡村,努力把乡村变成人们的向往之地。
“不燃一把火、不冒一处烟、不留一片黑……”正是“三夏”时节,兴化市大垛镇陈卞村,“小刘支书”一有空闲就钻进办公室,捣鼓短视频创作,宣传秸秆“双禁”工作。
“小刘支书”叫刘涛,是陈卞村党总支书记。此外,他还有另一个身份——红色主播。“小刘支书”,就是他在抖音平台的名字。
拿起“新农具”,干好“新农活”。去年,兴化启动红色主播“双有”培育计划,即每个镇街至少培育1名书记主播,每个村居至少培育1名党员主播,刘涛入选了首批红色主播培育库。
拍摄时,因手机握持不稳,导致画面模糊、抖动;剪辑时,配音高过自己声音……起初,刘涛处处“碰壁”,一个半分钟的短视频能折腾两小时。
兴化市委组织部等部门顺势搭建培训平台,请来行业大咖,定期开展实操演练。去年,省委网信办、省互联网协会还在兴化开展直播新农人培育行动,设立了直播实训基地。
一系列的培训,让刘涛渐渐入了门。“拍摄前,第一步是擦拭镜头。”刘涛侃侃而谈,“还有运镜手法、转场技巧、构图角度等等,里面门道多着呢。”
很快,刘涛的所学派上了用场。去年6月,得知镇里一家果园种植的蓝莓滞销后,刘涛主动请缨,每晚两小时,连着直播近20天,帮忙销售蓝莓近6000斤。去年以来,他帮助农户销售大闸蟹、大米、草鸡蛋等农产品超百万元。
红色主播示范效应明显,大垛镇双石村党总支书记石鹏按捺不住,报名加入红色主播队伍。宣讲党的好政策、普法调解矛盾纠纷、展示乡村美景、推介特色农产品……石鹏尝到了甜头。
去年,村里想修建一条机耕路,需要征收部分村民土地,遇到阻力。为此,石鹏拍摄短视频宣传,村里年轻人看到后纷纷做起长辈工作,修路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新修建的机耕路长1.8公里,惠及700亩耕地,土地流转费从过去400元一下增加到千元。
作为鱼米之乡,兴化农业基数大、门类多、产品丰富。“一群红色主播活跃在水乡,能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把特色农产品卖出好价钱。”兴化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许兵介绍,兴化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投入到红色主播培训,建立红色主播星级评定制度,目前400余名红色主播遍布在全市26个镇街。
去年,兴化累计开展“青耘中国秋收硕果”“兴好有你供销惠农”“林湖葡萄采摘节”等助农直播带货活动20余场次,红色主播助力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达800多万元。今年,兴化围绕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还打造“兴有红云”党建品牌,引导红色主播开展直播带课、直播带货、直播带景、直播带岗、直播带技“五带”活动,培育红色主播成长为“多面手”。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晚年辞官回乡,葬于大垛镇管阮村。近年来,当地建成板桥文化园,打造板桥书院、百竹园、板桥道情馆等场馆,成功申报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微故事.述评】
在广袤的乡村,与田野贴得最近、和群众心连心的他们,有情怀、有担当,也有责任让脚下的这片土地变得更好。
在互联网浪潮中,村干部借助手机化身“红色主播”,带动了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推动了农村环境整治,弘扬了乡风文明,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于红色主播而言,展示着发展中的乡村,助力着乡村的明天,是他们光荣和梦想的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