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医用耗材SPD供应链管理模式引入前后对比分析
借助结构-过程-结果模型,从结构、过程和结果3个维度对比引入耗材SPD管理模式前后的状况。结合专家对耗材管理引入SPD模式前后的访谈,构建了耗材管理的结构-过程-结果模型(图1)。
图1耗材管理“结构-过程-结果”模型对比分析
2.3调研专家对SPD供应链模式态度分析
2.3.1SPD模式对医院耗材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分析发现,绝大部分访谈专家(13/14)认为SPD供应链模式对医院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升医院精细化水平和降低医院成本方面。专家F2:SPD管理模式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的直接感受是便利、科学、高效。专家F4:引入SPD后实现了由SPD主动监测耗材库存、主动定量补货和配送,使用后再扫码确认消耗;相较于传统的买断模式,SPD模式能够实现优质服务的同时降低科室和医院库存成本。专家F12:我院引入SPD后成本管控效果显著,每月节约库存成本约450万元,科室二级库库存面积由平均每科室3m2下降至0.17m2。
2.4调研专家对SPD模式下耗材管理现况与问题的认知分析
2.4.1多主体状况下存在权责不清、责任不明情况。引入SPD模式后,医院耗材管理涉及到医院、SPD配送商和耗材供应商等多个主体,医院内部也需要耗材管理部门、使用部门等多部门共同协作。同时,耗材管理的职能部门从日常采购、验收等繁琐的工作中脱离出来,容易产生懈怠情绪,对SPD配送商产生过度依赖,进而导致与配送商边界不清、责任不明。3名专家认为多主体状况下,耗材管理容易出现权责不清、责任不明的问题。专家F1:最近感觉配送来的部分针筒质量有所下降,我们应该联系SPD配送商、厂家还是耗材部门来处理专家14:医用耗材日常监管监督主体、方式和监督措施需要明确,否则会出现监管漏洞。专家9:近效期耗材成本如何处理
2.4.3对SPD模式下医用耗材供应商评价的认知分析。分析发现,参与调研的所有专家(14/14)均认为应当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有助于督促SPD配送商不断优化服务,提升服务效能。在评价主体方面,大部分专家(10/14)认为应当由临床部门、护理人员与职能部门共同评价;在评价对象方面,专家F10认为,应当建立多层次的SPD模式下医用耗材供应商评价体系,不仅包括对耗材供应商的评价,还应该包括对SPD配送商的评价,还可以包括对耗材产品本身的卫生技术评估;在评价维度方面,专家认为应当综合考虑供应的产品质量(10/14)、服务及时性(7/14)、服务水平(6/14)、不良事件(6/14)。尤其是服务水平,不仅需要考虑到日常服务还需要考虑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应急状态下物资的存储与配送(2/14),以及在院内新技术中的应用介绍(2/14)。在评价结果方面,专家F8认为,需要同步明确评价结果的奖惩措施,同时评价结果还应作为后续是否继续开展合作的依据。
3讨论
3.1明晰了医院专家对医用耗材SPD管理模式的态度
SPD模式通过引入专业的团队进行院内耗材物流工作,减轻了医院耗材管理者、临床医护对耗材日常管理的负担。医院专家对医用耗材SPD模式和SPD服务团队整体持积极的态度。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对于耗材管理者而言,采购、下单、验收等常规工作已交由专业的物流团队进行,其工作负担减轻和人员压力均有所缓解。对临床医护而言,其不再需要管理科室库存,而是由SPD物流团队主动监测库存、主动配送,能够在满足临床需求的同时减少临床医护的工作量。医院专家对管理模式和团队服务认可度都较高。
3.2持续优化SPD模式下耗材管理机制
3.3建立SPD模式下医用耗材供应商评价体系,强化监管机制
4结语
SPD模式的引入是降低医院运行成本、提高精细化运行效率、促进医院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其作为新兴的管理模式,在管理应用中会存在需要不断优化完善的方面。本研究通过访谈和调研的形式,实地了解引入SPD模式前后的管理状况和医院专家的认知态度,厘清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明确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重点内容,有助于SPD模式的持续改进。
作者:杨越、王欣国、顾伟、汤磊、吴丝瑀、李亚年、刘随意
单位:上海市胸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