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历史毕业论文提纲范文跟试谈高中历史新课标的亮点和实施意义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试谈高中历史新课标的亮点和实施意义,本文是高中历史类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与高中历史和亮点和新课标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志码】B

一、高中历史新课标的五大亮点

(一)引入“核心素养”理念,确定高中历史课程的核心素养目标

高中历史课标修订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汉国用表1将上述新目标清晰地呈现出来.

(二)凸显正确历史观,让唯物史观更充分地发挥指导作用

(三)构建通史与专题史相结合的高中历史课程内容体系,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新

这应该是一个创新力度很大的可供试验的较佳方案.设计出这个结构体系已属不易,更何况与此同时,教学内容还有更新.这一点,从选择性必修课的内容安排上可见一斑.

从表面上看,选择性必修课也是按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设置“模块”,但此三模块非彼三模块.新课标的政治史模块称之为“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该模块不仅跳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藩篱,而且也跳出了单一的政治制度史的范围,适应国内外政治学和政治史发展的趋势,吸收其研究新成果,“政制”与“治道”并重,融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于一体,新增了介绍中外基层治理、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的内容.新课标的“社会经济与社会生活”模块突破传统的部门经济史和单一的物质产品生产史的狭窄范围,把生产与消费结合起来,吸收社会史研究新成果,安排了相当多的介绍从古代到现代人们吃、住、行、医的教学要点.“文化交流与传播”模块则将文化史的讲述重点从文化产品的创制转移到文化交流与传播上.正如朱汉国教授所说,新课标选择性必修课“基本是全新的内容”,此话是实事求是的.

(四)专家“下海”,设计并展现一大批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和评价案例

片断案例主题则有课程目标设计示例、史料选择和利用示例、课程内容整合示例等,都相当精彩.

(五)提出新的历史教学评价方案,以评促教、促学

二、实施高中历史新课标的意义

(一)高中历史新课标的实施标志我国高中历史教育开始进入新阶段

从表面上看,由第三阶段发展到第四阶段,似乎是平平稳稳、波澜不兴,而实际上却是一个深刻而艰难的“转型”过程.应该承认,几十年来,我国高中历史教育是典型的应试教育.在高中文理分科的教育生态环境中,“应试”,一是指理科班师生凑凑合合一致“应付”学业考试,二是指文科班师生辛辛苦苦、齐心协力“应对”历史高考(包括单科考试和“文综考试”).高中历史新课标的实施将结束这种状况,强有力地引导高中历史教学从应试教育转化为以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新型的历史教育.

从典型的“应试教育目的”到真正的“素质(素养)教育目的”转换,是高中历史教育一次深刻的变革,它不仅要触及教师和学生思想,而且要触动家长的灵魂和社会的神经,因为大家都必须重新回答“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或学历史有什么价值”这个历史教育的“元问题”上来.直率地说,从前高中开设历史课的目的实际上只有一个,那就是为文科考生总分的提高“添砖加瓦”.“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一语道破天机.而今后大家都要“回归初心”,把认识统一到为培养和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尽责使劲方面.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应该说,现在这还仅仅是美好的愿景.美好愿景要变为现实,尚需努力奋斗.

(二)高中历史新课标的实施为学生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了具有学科特点的平台

(三)高中历史新课标的实施倒逼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进行改革

(四)高中历史新课标的实施,拓宽了国内外历史教学交流的通道

(五)高中历史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也是检验、完善新课标的过程

THE END
1.学生历史论文(精选8篇)时代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对人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提高,高中的历史教育必须要与时俱进。我们应从历史知识的讲述当中,剖析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观,大世界史观。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同时中国更要融入到世界的发展中,而高中生的今天就是祖国的明天,作为高中教师的我们,到底https://www.360wenmi.com/f/fileosjh3hy3.html
2.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阐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相关理论概念,概括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内容,明确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重要意义,即它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抵御住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冲击,推动高校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更好发展;第二部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现状https://xuewen.cnki.net/CMFD-1019202198.nh.html
3.《史学概论》参考书及论文(转载)历史学《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近现代西方史学著作选》何兆武主编, (北京:商务,1999) 《解释过去了解现在——历史社会学》S·肯德里克等:,王辛慧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唯物史观与历史科学》庞卓恒:,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陈其泰:,学苑出版社1999年 《历史哲学》黑格尔:,王造时译,上海书店出版社http://bbs.kaoyan.com/t2738031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