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论庄子“虚拟性”改造神话、历史的改造与庄子文化史观论文导读::本文将庄周的思想及作品与上古神话、历史故事进行对比研究,试图从社会发展史、政治发展史和思想发展史这三方面去探寻庄子对上古神话、历史故事的继承和超越,揭示庄子哲学观念与原始神话的内在联系,从而深刻理解庄子的文化史观,这为我们认识庄子哲学思想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视角。神话和历史对于人类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它引导人们领悟生活的真谛,陶冶人的性情、塑造人的品格,也是民族文学的源泉。庄子中含有极丰富的神话材料和历史故事。庄子对神话、历史的虚拟性改造,突出表现在庄子式寓言这一形式中。神话是思想的产物,是非理性的,历史是客观性的,而哲学则是以抽象
3、帝王中著名的浑沌之死的故事就是根据创世神话创造出来的。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应帝王)老子第二十五章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论文下载。按照老子的描述,此时的混沌是一种完整的、朴素的、无人为痕迹的自然状态,一切事物生命都在这种混沌状态下孕育,是宇宙间根本规律,天然的存在。三五历记中记载: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人类的始祖盘古直接生于鸡蛋似的混沌状态。可见,我国上古神话中的混沌意象在先人们心目中
4、是一种理想化的和谐完美状态。庄子在此前所有关于浑沌故事的基础上,采用山海经中浑沌无面目这一外在特征,改造为混沌因日凿一窍七日而死的故事。表面上看这象征着社会因不断的发展最终导致文明的倒退,看似庄子是反文明的,认为社会因不断创造物质财富,人们纷纷追求享乐,最终导致人们的精神世界匮乏,文明的衰退。实际上故事表现的是庄子所追求的深层心灵的发展,融合了庄子自己的信仰及理想,由具象的神灵演变为抽象的蒙昧无序的初始状态,创造出浑沌之死的新神话,抒发了对最初的完整状态的怀念。二、政治发展史为了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作者的观点,庄子用其形象叙述来证明其观点。表现在庄子一书中,就是材料与观点的水乳交融,即神
5、话传说在庄子中的寓言化。寓言脱胎于神话人文历史论文,其构思都需要想象,在这一点上,寓言和神话传说是相通的。庄子寓言的创作方式深受神话思维的影响,庄子中借用了大量的具体意象来表达其政治思想。例如庄子则阳中记载: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两国征战,在一般的想象中总是硝烟弥漫,波澜壮阔的。而庄子却把这样一种壮阔的场面置于蜗牛的角上,造成强烈的反差,从而带来一种奇特荒诞的想象空间。然而这个故事也是在神话小人国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山海经大荒东经云:有小人国,名靖人。山海经海外南经云:周饶国在其东,其为人短小冠带。由此可见,有关小
7、物一马也,目的就在于说明万物都是一样的。人、动物、植物,自然界中的一切在本质上都是同一的。庄子的最高理想就是达到齐物论中所说天地与我为一的境界。庄周梦蝶的寓言告诉我们,庄子的信仰和理想是和原始人物我不分的精神状态相通的。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齐物论)寓言庄周梦蝶告诉我们物我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是同一的论文下载。在上古神话中存在着许多活物论神话。异物化人是原始社会活物化人神话的遗留人文历史论文,原始人最初的宗教观念,大约认为大自然的一切,包括自然现象,生物和无生物,都是
8、像自己一样,是有生命有意志的活物。山海经中记载的人兽同体是异物化人的原始形式,例如山海经大荒东经中的犁灵之尸、天吴、禺号、奢比尸等等。这里,庄周化为蝴蝶,蝴蝶化为庄周,人物之间相互转化。这一虚拟性改造与庄子的思想是分不开的。首先,庄子认为天地之间的万物变化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必然现象,是无时无刻不在运动、不在变化着的,因而这种变化又必然是普遍存在的,多种多样的。这里的变化可以作多样的理解,万物形成本身是变化的结果,同一事物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中的,物与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人与物之间也可以自由的转化。其次,庄子认为万物的变化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是无穷的。人宗师云万化而未始有极也,万物的变化是没有尽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