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3年6月选考科目命题思路—浙江站—中国教育在线

本次思想政治选考试卷紧扣“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命题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本,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既为新时代思想政治学科评价改革做了探索,又引导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

一、命题意图

1.彰显“立德树人”学科价值。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试卷通过选材内容的优化、设问方向的调整、参考答案及分值设置的引导,使得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立德树人”的价值功能进一步得到彰显。

2.聚焦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凝练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最大特色。试卷通过高考内容改革,进而突出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通过结构化情境的创设、富有创意的学科任务设置、科学合理的试题参考答案及多样化评分标准的研制,为基于核心素养的纸笔考试评价提供了有效路径。既为高校选拔人才提供了保障,也为各高中学校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支撑。

3.依据课程标准,引导高中教学。试卷紧紧围绕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以课程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以课程内容为命题内容框架,以学业质量水平为测试评价标准,充分吸收了课程标准中“教学与评价建议”“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等内容。同时,紧密对接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努力契合高中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和评价目标,从而达到理顺教考关系、实现“教-学-考”相互促进的目的。

二、试卷特点

1.平稳为主,稳中求进。作为新课标的第二次选考,试卷坚持以稳为主,延续以前风格,题型结构、知识分布、能力立意和试卷难度等方面均保持稳定。试题文字精炼、表述清晰、设问明确,力求减少学生阅读障碍。本次试卷仍采用判断题、选择题I、选择题II、综合题四类题型,优化主客观试题分值比例为42:58的比例。

2.知识为基,素养为要。在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立意的背景下,试题突出对所学主干知识的考查。试卷通过情境组织和考查任务的创新设计实现了知识与素养的和谐统一。一方面,试卷选取了一些“生活实践情境”,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如8、25、26、28、29等题;试卷还将简单的情境活动和复杂的情境活动相结合,如31、32、33等题的情境均较为复杂,此类情境活动涉及的是复杂的认知活动,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能力应对复杂问题的水平。另一方面,试卷又设计了富有创新意义的考查任务,如8、28、29(2)、32(2)等,特别是第29(2)题,要求学生写一个社区范围内的宣讲提纲。试题立意高且开放,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深入生活实际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既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又强调了在新情境中的有效迁移,题中“写提纲”的任务,就需要学生高阶思维的具体运用。

历史

历史学科组

本次历史试卷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秉持依标命题、素养为重的理念,在确保平稳的前提下,守正创新,以考促学,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充分体现科学性、原创性与公平性。

一、以育人为根本,体现使命意识与学科意识统一

坚持价值导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挥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化育功能,引导学生心怀“国之大者”,思考家国命运、民族复兴和人类发展,体现使命意识与学科意识的统一。

第1题展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多姿多彩;第4题展示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伟大成就;第7题强调了抗日民主制度的成功实践;第9题突显我党以人民健康为上的优良传统;14题理解技术进步带来的社会生活变迁。22题从中国丝绸在世界经济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提升到“丝绸之路”所蕴含的象征意义,领会“一带一路”倡议在构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价值与意义。23题以近代中国救亡图存为主线,揭示仁人志士与时俱进,最终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使学生在历史的脉动与思索中,更加坚定“四个自信”。24题素材选择意蕴深远,要求史论结合,足够的开放空间使学生得以充分发挥学科素养,表达正确的历史观,实现育人的目的。

二、以选才为旨归,注重主干知识与问题解决融通

本卷立足于通过高考要求的“四翼”来实现对学生有效考查,服务于国家和高校人才选拔。15题2分选择题均来自教材核心主干知识,并以渐次上升的原则立体测评学生的能力,学生学有所获,感受到人文关怀。6道3分选择题综合性强,考查学生宏观理解、价值判断能力,区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层次。

22题从中国丝绸到丝绸之路再到“一带一路”,融汇古今中外。23题从“群”“社会”“社会主义”词汇的演进,梳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思想脉动。24题关联漫画“德国橡子”与日本广岛上空的蘑菇云照片,以全球视野俯瞰历史变迁。非选择题考查具有综合性、探究性、开放性特征,体现了广度、高度与深度。

三、以素养为导向,强调稳步创新与引导教学并举

本卷继续直面依纲命题到“依标命题”转变带来的新挑战,稳中求进,在题型、分值、情境、设问和参考答案等方面进行合理调整。以核心素养考查为中心,五本教材融通,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并重,增加材料概括、综合归纳等素养考查题,进一步提升试题区分度。历史小论文以信息解读为基,单独成题,增加试题开放性。在新课标依纲命题机制下,持续打造浙江卷命题特色,避免死记硬背、命题模式僵化等弊病。

整卷唯物史观汇通,家国情怀蕴含其间,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各有侧重。核心素养“五位一体”,引导教学回归学科本质,夯实学科能力,提升学科素养。1、2、3、4、8、12、14题侧重夯实学科基本能力;5、7、9、10、11、17题侧重明晰时空观念与史料实证;6、13、15、16、18、19、20、21题侧重历史解释;22、23、24题融会贯通五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历史探究过程中深化家国认同。

地理

地理学科组

本次地理选考试卷遵循“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评价理念,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考查内容涵盖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在试题命制过程中,精心选取典型的真实情境,创设问题,设计视角独特的问题链,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本卷在知识分布、能力要求、题型结构、难度把握等方面保持相对稳定,并稳中求进,较好地彰显出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高考核心功能。

一、立足学科特色,立意深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着眼课程改革,目标明确,引导核心素养培养方向

高考具有教学导向作用。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始终努力践行的方向。本次试题是新课程高考的第二次考试,引导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落实,是本次命题的重要着眼点。试题选取指定区域各具代表性的素材,设置有层次、有深度的问题:例如利用锋面雨雾的形成过程及天气变化、黄河河口区的陆地变化、黄河中游流域径流深度变化等问题的分析,考查学生探究地理事象发生、发展过程,分析和解释各要素之间、时空相互关系的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试题选取地貌和植被景观的判读、旅游线路的设计、地质工具的选用、太阳周日运动、锋面雨雾等主题命题,旨在引导师生将生活中的各种事象融入在日常教学中,真正推进地理实践力落实。试题多从学科的角度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和提炼,让其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形成正确人地协调观。

三、聚焦问题设计,突出创新,指导学科思维训练思路

五、秉承学科特点,突出主线,注重地理原理和过程考查

物理

物理学科组

一、考点全面,必备知识覆盖广

二、稳中有新,物理素养涵盖多

全卷试题涵盖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各个维度,素养考查内容的全面性和丰富性有所提高,体现了稳中求新的风格。例如第4、5两题针对玉兔二号月球车设置了相互独立的问题,在相互作用与运动定律、原子与原子核两主题上重点考查学生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的素养情况,第7题通过我国1100KV超高压直流输电问题考查学生科学推理、科学论证和质疑创新能力,第10题通过电路变化研究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运动与能量变化情况,考查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素养情况。第14题相对论基本假设、热力学第二定律、多普勒效应等,第15题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和光的干涉,两题都考查了对物质观和科学本性的认识,加强对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的考查与渗透,体现立德树人的理念。第16题首次设置了三个小题,以大量学生实验为背景,从实验思想、操作规范、数据处理、论证解释等方面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三、强调应用,创设情境重能力

四、设置梯度,试题设计利选才

化学

化学学科组

本次化学试卷严格遵循《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要求,坚持素养立意、育人导向,坚守科学、原创、公平和规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在试卷结构、形式、难度、知识点的覆盖面等方面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试题的呈现方式有所变化,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既满足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又能对高中化学教学有正面导向作用。

一、稳中有变,引导教学

在保持试卷结构、题型形式、难度、知识点覆盖面等稳定的基础上,试题在呈现方式上有所变化,减少机械刷题收益,科学有效测评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例如,18题无机题从传统的无机推断变为具有真实学科价值的问题解决,同时,重视模块间融合,测评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此外,选择题第1、6题从裸考知识变为从教材中挖掘素材的三大材料、化学烫发原理等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基础考查。第10题从给定的陌生有机物结构与性质考查变为教材基础物质转化与性质考查等等。这样的转变有利于引导一线教学更加重视教材,减少机械刷题,扎实开展复习,“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促进教考衔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紧扣教材,重视基础

三、注重情境,价值引领

四、聚焦能力,素养导向

五、注重迁移,适度创新

试题注重在真实的题给信息中考查学生知识获取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迁移创新能力,考查学生适应未来学习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例如,第14题学生需运用题给反应及产物占比图像等信息获取1-苯基丙炔与HCl的催化加成反应信息,从能量、速率和平衡等多个视角理解如何调控化学反应,获得目标产物。第18题中将元素化合物、有机、结构等模块知识进行整合,学生运用题给信息迁移运用到对陌生化合物A的物质类别、性质进行判断,并学会运用物质结构知识解释与硫酸沸点差异的原因,以及如何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等,模块深度融合。体现试题的综合性及适度的创新性要求。

生物学

生物学学科组

一、落实依标命题,考查学科必备知识

二、创新综合应用,测评学科关键能力

试题重点考查信息获取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科学探究与创新思维等关键能力,尝试考查形式的适度创新,进一步强化试题的开放性与探究性,以增强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引导高中教学从解题转向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例如,第17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图、20题突触结构示意图、第21题有害物质富集示意图等,渗透了获取信息与加工信息等能力的考查。又如,第18题根据杂交结果推测基因定位情况、第22题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原因、第24题根据遗传系谱图推测遗传方式等,渗透逻辑推理与论证能力的考查。又如,第15题探究不同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23题高产赖氨酸转基因植物和动物的培育、第25题长跑过程血压的调节等,渗透了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再如,第7题创新探究酶催化效率实验仪器;第22题以植物工厂为背景,分析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因素,渗透了创新思维的考查。

三、丰富真实情境,聚集学科核心素养

四、展现科技成果,发挥学科育人价值

试题展现中华民族悠久传统文化和科学家研究成果,旨在引导考生体会我国科学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意识,彰显试题的育人价值。例如,第9题上山稻作遗址的发现,证明了我国是三大主食之一水稻的发源地和我国悠久绵长的农耕历史、第12题小曲白酒的传统酿造,展现了我国历史悠久的发酵技术。第1题我国科学家率先合成的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第9题袁隆平院士团队培育出的超级杂交稻品种、第23题我国科学家首次利用转基因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培育了高产赖氨酸转基因克隆奶牛等,弘扬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

技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学科组

一、坚持立德树人,彰显学科价值

试卷坚持将立德树人融入全卷知识、能力、素养的考查,将科学思维、情怀品质、责任担当贯穿到试题中,彰显信息技术学科价值。第2至4题,在智慧课堂信息系统的问题情境中,要求学生辨证地分析信息系统,增强学生信息社会的适应力和责任感。第6题以鸿蒙操作系统为背景,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第14题通过搭建书房环境监控系统,增强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学习、生活品质的意识和能力。第13、15题选取生产生活实践情境,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利用算法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思考所学内容的应用价值。

二、立足知识能力,落实学科素养

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是学科素养的基础支撑。试卷从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四个维度对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等进行考查。第1、5、6、7题分别考查数据与信息、网络系统、智能终端、声音数字化等学科基础知识。第8至11题分别考查二叉树遍历、栈与队列的基本操作、递归算法等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基础性主干内容。第2至4题考查学生认识、理解和应用信息社会生活实践中常见信息系统的关键能力和数字化学习能力。第12题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分析形式相似的代码段,考查学生逻辑推理及计算思维能力。第13题基于生活中的问题设计情境,按照分析问题、抽象建模、设计算法、编写程序的过程,考查学生利用算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第14题从系统化的视角,考查学生运用信息系统知识、技术和思维进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实践,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多元情境,聚焦问题解决

试卷坚持以情境融合知识、能力、素养、价值开展综合考查。试题设计上突出核心价值和学科思想引领,通过问题链层层递进地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3题创设仓库货位管理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利用基本的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4题基于书房环境监控系统搭建情境,从信息系统的功能出发设计问题,涵盖传感与控制的机制、网络应用软件开发的基本架构、数据采集与处理等,考查学生搭建信息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5题以工程进度分析为情境,从问题的数据抽象、数据结构分析到相应算法的综合应用,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计算思维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技术(通用技术)

通用技术学科组

一、落实立德树人的核心功能

二、依据课程标准,坚持素养导向

整卷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内涵,平衡学科内容、学业质量水平等级,依据学业水平质量的要求确定考查的技术素养、学科知识和能力。从技术意识、创新设计、工程思维、图样表达、物化能力五种技术素养出发设计考点。在筛选素材时,先明确待考查的学生核心素养和水平等级,再考虑课程内容分布。试题的立意、情境、任务、设问等都围绕达成核心素养的考查目标进行设计。例如第4题主要考查木工、钳工等工艺的操作规范,根据课标要求学生了解金属、木材等材料的加工工艺和电子元器件连接,定位物化能力。第8题、第9题考查工程思维,对卷染机进行系统分析时,除了需要懂得基本控制原理外,还需要分析各个输入量、输出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简单的关系模型,体现了系统分析的科学性原则。

三、兼顾传承与创新

四、注重表述简洁准确

试题题干和设问的表述力求简洁、清晰,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如第8、9题,试题对卷染机系统进行了精炼处理,在保证科学性的同时更加贴合考生的认知水平。第13题、第14题、第15题分别涉及系统设计、结构设计、电路设计,为了考生理解考题内容和要求,采用了层层递进的设问方式,使考生答题时思维具有一定的连贯性,方便理解题意、方便答题。

五、注重创新设计和动手实践

通用技术是一门基础的技术与设计课程,设计是课程的核心内容,试卷注重对创新设计的考查。比如第13题第(4)小题设计方案比较,第14题第(1)小题在创新设计后并用草图表达设计方案。第15题第(4)小题考查电子控制领域中简单电路的创新设计,并用连线的方式简化了呈现方式,也降低了难度。

通用技术同时也是一门注重实践的课程,试卷在考查物化能力的方面进行了探索。第4题、第10题、第14题第(3)小题专门考查物化能力。第4题主要考查物化能力,侧重于工具选择与使用。第10题定位物化能力,考查控制电路模型的搭建。第14题第(3)小题定位物化能力,考查对常见材料属性的认知,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THE END
1.[转]深度学习视域下英语单元教学中的目标设计因此,要发挥单元教学的作用,构建教学的整体意识,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对单元教学目标进行优化,而深度学习理念的提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行之径。 二、深度学习与英语单元教学的关联1976年,Ference Marton、Roger S?lj?首次提出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概念。https://yun.zjer.cn/index.php?r=space/person/blog/view&sid=115422&id=39540048
2.20241206如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数感、量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创新意识、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等。 以核心素养目标导向推动课堂教学创新,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构建高效素养课堂。https://www.jianshu.com/p/f30c9439f06b
3.大概念无法直接呈现给学生探索核心素养落地的路径,大单元教学是一种重要方式。但大单元教学到底怎么实施?通过实践我们总结了12个字:概念引领、问题导向、任务驱动。最终我们将这12个字归纳成3个核心词——我们把它称为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三要素,那就是“大概念、核心问题和核心任务”。其中,又以大概念最为重要。 http://www.jyb.cn/rmtzgjsb/202412/t20241203_2111278403.html
4.浙江省2021年1月鸭科目命题思路及试题评析另外,21题的命题视角聚焦在同学们身边正如火如荼开展的城市雨水与污水分流改造系统上,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了解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学习用地理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匠心独运的将地理实践力的考察落到实处。 三、学科导向前沿,关注焦点,体现核心素养要求https://news.hangzhou.com.cn/zjnews/content/2021-01/10/content_7889784_0.html
5.杨道宇什么是学科实践?——基于本体论视角——基于本体论视角 杨道宇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摘要 学科实践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活动走向专业化的结果。作为核心素养时代育人新范式的学科实践,在其本义上具有行为、思想与反思三个维度的内涵:在行为维度上,学科实践指向了亲身践履的经验调查,这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TcxNTQ3MA==&mid=2651808961&idx=1&sn=656ee13b0aa62fb5746213187bb4486a&chksm=bc90a481617ac5ce4116f81faf649c01341d59eacafa80b7b5d29ce334016f4c969015a7abec&scene=27
6.开题报告课题简介1.3初中体育学科育人的价值 1.4初中体育学科德育的维度 2.“立德树人”视角下初中体育学科育人的现状分析 2.1调查现状 2.2问题分析 3.“立德树人”视角下初中体育学科育人的途径构建 3.1教学目标层面 3.2教学内容层面 3.3教学方式层面 3.4教学评价层面 4.“立德树人”视角下初中体育学科育人的教学策略 http://www.hyzx.czedu.cn/html/article3813280.html
7.教研频道20212022学年第九期2022053.首次明确课程目标。义务教育化学课程首次提出了包括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和科学态度与责任共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需要培养。在目标解读上,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创新意识和增强实践能力等对核心素养的落地落实提出明晰要求。 4.路径化课程内容。五个学习主题均以素养发展为导向,从基本思路与方法、重要态度http://m.fz18z.cn/nd.jsp?id=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