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日前发布2017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报告。
-从商品类投诉来看,与2016年同期相比投诉量整体下降,但家用电子电器类、服装鞋帽类、日用商品类、交通工具类、房屋及建材类投诉量仍居前五位。此外,受理远程购物投诉2.28万件,占销售服务类投诉的53.1%,七天无理由退货难落实等仍是主要问题。
-售后服务投诉
-较去年同期上升明显
-以投诉性质分类来看,售后服务、产品质量和合同问题仍然是引发投诉的主要原因,占投诉总量的近八成。
-据统计,售后服务问题占总投诉量的33.2%,质量问题占25.9%,合同问题占18.3%,虚假宣传问题占7.0%,价格问题占3.7%,安全问题占2.9%,假冒问题占2.8%,计量问题占1.2%,人格尊严占0.8%,其他问题占4.2%。
-与去年同期相比,涉及售后服务问题的投诉上升明显。中消协认为,一方面反映了消费者对消费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近两年来智能化电器有所普及,部分消费者在使用智能化功能方面存在盲区,企业应在使用说明、消费引导和服务等方面应加大力度。
-商品投诉量总体下降
-家电投诉占比仍居首
-相比之下,商品类投诉总量较去年同期有了明显好转,十大类商品的投诉量和占比均有所下滑。家用电子电器类、服装鞋帽类、日用商品类、交通工具类、房屋及建材类投诉量仍居前五位。
-微商交易维权难
-七天无理由退货难落实
-近年来,远程购物因快捷特性一直受到消费者青睐,随之而来的售后服务却不尽人意,由于经营者与消费者身处异地,造成消费维权困难。
-2017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远程购物投诉2.28万件,占销售服务类投诉的53.1%,主要投诉的对象涉及电商平台、以“微商”为代表的个人网络商家和电视购物等方面。
-针对远程购物涉及的主要问题,中消协认为包括七天无理由退货难落实;虚假宣传,商家不能及时发货或消费者收到的实物与商家宣传差异较大;商品质量不合格和假冒的现象较多;“微商”属于无实体店、无营业执照、无信用担保、无第三方交易平台的小店,进入门槛低,缺乏完善的交易系统,出现纠纷,直接删除好友或更换账号逃避法律责任,消费者找不到商家、维权困难;电视购物商品出现问题后,厂商与电视台互相推诿。
-生活、社会服务类投诉
-总量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个类别的投诉在逐步增长,生活、社会服务类投诉2.9万件,占投诉总量的10.2%,相比2016年同期的2.83件,绝对数仍在增加。
-中消协认为引发的纠纷主要集中在住宿条件差、不履行合同;健身和美容、美发预付卡式消费退卡困难;房屋中介退款困难;修理服务零件以次充好、收费不透明;拖运服务货物损坏、灭失,经营者逃避责任;餐饮环境不达标等方面。(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