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食品投诉一直位居消费者商品类投诉首位,是消费者商品类投诉的重灾区。2022年共受理一般食品投诉4243件,占商品类投诉的43.1%。该类投诉主要反映问题:一是食物腐败变质、霉变生虫、混有异物等感官性状异常问题;二是普通食品夸大宣传,甚至宣传具有保健功效或特殊用途,致使消费者盲目消费;三是疫情期间擅自涨价,不明码标价等问题;四是食品标签缺失、不规范问题;五是商家销售食品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二、家用电器
家用电器是老百姓生活中最经常使用的商品,随之而来的投诉问题也较多。全年共受理家用电器投诉748件,占商品类投诉的7.6%。家电类投诉反映主要问题为:一是消费者购买的家电存在外观受损、主机电路故障等性能问题;二是商家不完全履行“三包”义务,导致消费者维修、退换货遇到困难;三是商家涉嫌存在夸大商品功能问题;四是商家因疫情原因未按约定供货。
三、家居用品
四、服装鞋帽
全年共受理服装、鞋帽投诉449件,占商品类投诉的4.6%。消费者集中反映在服装品质、售后服务和营销宣传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服装质量存在问题;二是商家不履行网购商品“七天无理由退货”的义务;三是商家所宣传材质或功能与实际不符,服装实物的颜色或款式与宣传图片不符,虚假优惠折扣等。
五、交通工具
六、餐饮和住宿服务
全年共受理餐饮和住宿服务类投诉740件,占服务类投诉的17.9%。投诉主要反映的问题:一是疫情期间预定餐饮住宿服务退费纠纷,主要反映消费者预定酒店宴席、宾馆住宿后,受疫情影响,要求取消订单退定(订)金引发的纠纷,部分商家拒绝退定(订)金或要收取一定费用;二是食材不洁不新鲜、用餐环境卫生不达标;三是办理的预付款会员卡余额难退;四是优惠活动与商家宣传承诺不符。
七、文化娱乐体育服务
受疫情影响,一些健身场所、培训学校、娱乐场所等机构无法正常营业,随着疫情后经济全面复苏,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等居民生活服务行业逐步恢复营业,但出现了部分商家拒退预付款余额、关门跑路等现象。全年共受理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类投诉479件,占服务类投诉的11.6%。该类投诉反映问题集中在:一是违反合同约定擅自更改服务内容或拒绝履行合同约定;二是“免费学”或低首付等噱头诱使消费者消费;三是商家拒绝退还预付卡余额,甚至关门跑路。
八、教育培训服务
全年教育培训服务类投诉471件,占服务类投诉的11.4%。投诉反映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违反合同约定擅自更改服务内容或拒绝履行合同约定;二是向消费者承诺“不过包退”等虚假、夸大宣传诱导消费者消费;三是商家拒绝退还预付卡余额,甚至关门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