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电行业的“三巨头”,格力掉队了

格力、美的、海尔,这是中国家电行业的三驾马车。面对不确定性的新环境和转型升级的新周期双重考验,所有家电企业正在过去几年里随着产业打破“高举高打”的传统方式,转而寻求“稳中求变”的新思路。但聚焦到如今中国家电市场来看,既有以进击姿态持续引领行业的破局者,也有转型慢跨界未果的失意者。

今年京东618开门红28小时数据显示(截至6月1日24时),美的、海尔、格力、海信、小米、TCL、长虹美菱、奥克斯、老板、方太、创维、科沃斯等超30个家电家居品牌成交额破亿。全国超4000家家电专卖店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100%,定位下沉市场渠道的京东家电专卖店成交额同比增长50%,展示了线上线下融合的巨大驱动力。然而,亦有分析人士指出,竞争加剧、消费低迷,这组梦幻般的数据多少有些不真实感,竟出自于早已被划入“存量竞争”的家电行业。

近日,孟羽童从格力“离职”一事,引发热议。而孟羽童的出现,一度被外界视为格力年轻化的标志性事件。多位格力员工和前员工认为,孟羽童与格力“相互成就”。但遗憾的是,孟羽童最终没有坚持下来,未能真正成为格力年轻化的催化剂。

也引发了一场关于低薪的讨论,也牵扯出了格力年轻人员流失的问题,据棱镜文中所描述,格力某部门2022年招聘了十几位校招生,如今的离职率约35%。从财报上来看,格力核心的研发部门,年轻员工也在逐年减少。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30岁以下的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为9512人、8855人和7323人。不过,年轻员工流失,还只是表象。

营收早已“掉队”,格力与美的的差距可能已经达到了一个“海尔级”?

近几年,格力的日子不好过,不仅在营收、市值上先后被美的、海尔超越,甚至也丢掉了空调这个主战场。一直以来,美的、海尔、格力被看成是中国白电行业的“三巨头”。截至周五收盘,美的集团、格力电器、海尔智家总市值分别为4097亿元、2089亿元、2253亿元。2023年一季度家电市场复苏,美的营收962.6亿,同比增长6.5%;海尔营收650亿,同比增长7.9%;格力营收354.6亿,同比增长0.56%。更进一步来看,2023年Q1格力营收相当于美的的37%、海尔的55%,且增速最低。

这些年,美的空调销售连年增长,于2020年超过格力,2022年达到1506亿。业内人士分析,如今,空调是家电市场最大的品类,夺下空调销冠,美的才是当之无愧的“家电之王”。虽然在营收上,格力已经被海尔、美的超越,但格力“利润之王”的地位,两家公司眼下很难撼动。财报显示,2022年美的的营收是格力的1.8倍,但净利润仅是1.2倍,海尔的营收是格力的1.28倍,但净利润仅是格力的60%。过去两年,格力的净利率为12.18%和12.15%,而美的净利率则为8.67%和8.5%,海尔的更低,分别为6.05%和5.83%。

知情人士分析,凭借着更为低廉的人工成本,格力创造了更高的利润。财报显示,2022年,在家电行业中,格力的人工成本是44.88亿元,占总成本的4.43%,海尔的这两项数据95.05亿元和6.2%,美的的则是127.47亿元和6.26%。

随着家电市场高增长周期的过去,家电企业都在纷纷谋划在新的领域实现突破,多元化发展路线也成为家电行业的共识。在多元化的业务布局上,格力也已逐渐落后。美的在消费电器领域更是将格力远远甩开。美的“消费电器”板块涵盖的产品与格力“生活电器”相近。2022年,格力的空调营收占总营收的71.36%,而美的的空调营收仅占总营收的43.8%。这一年,美的的消费电器的营收达到了1253亿元,占总营收的36.43%,营收额甚至接近了格力的空调营收。

此外,格力的“其它业务”包括新能源车、锂电池、手机、储能、半导体、医疗健康等,2021年收入430亿、占营收的23%。业内人士表示,其中的任何一项业务,做得好都能撑起“千亿级”上市公司,但是“堆放”在一起,虽然营收数百亿,却只能共用一个“其它”。

白电三巨头卡位战:海尔高端发力,美的多元化成势,格力遭遇转型的多重博弈

格力电器近几年来一直希望撕掉“空调巨头”的强标签,向全品类家电乃至智能制造领域进行多元化转型。但在董明珠一心造手机、搞新能源车的那些年里,美的组建起了一个庞大的家电帝国——接连拿下东芝、小天鹅,横跨白电品类;而后又抓住小家电市场崛起,承包年轻人的出租屋。曾经掉队的海尔智家,也靠着出海的新故事在资本市场搏杀出与格力相当的市值。只有格力因为业务结构单一而深陷“失去成长性”的质疑——高难度的跨界动作无一成型,冰洗业务毫无起色。

事后来看,格力的败因其实不在自身,而在外部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变化。业内人士表示,格力曾稳坐数十年的行业第一,靠的就是“淡季返利”和出让股份牢牢捆绑经销商,变渠道为核心科技。这套模式一方面借经销商之手熨平了厂家的生产和资金周期。另一方面,经销商变成自家人,公事也就变成家事——投资银隆缺钱,经销商凑点份子钱义不容辞;格力要力压小米、冲高营收,经销商多拿点货也不在话下。

然而,随着地产红利逐渐消退,家电下乡等补贴政策相继收尾,空调市场早已开始大幅度降温。在价格战中,还有一个致命的变量将格力彻底置入险境:由于电商造节不止,空调销售的季节性周期逐渐消失了。“淡季返利”熨平周期的优势无处发挥,高库存、低周转的劣势反被放大。

此时,美的却在方洪波的带领下换上了一套更轻的产销模式:在生产端,美的推行高周转、低库存的“T+3”模式;在销售端,美的谨守“不让中间商赚差价”的原则,一边打入线上渠道,一边改造线下销售网络。“T+3”模式的核心在于“快”。2018年,铜、铝等原材料的价格先涨后跌,美的在上半年涨价时减产,下半年降价时加班,一年下来,就有705万部比格力成本更低的空调。而销售端的精简,则进一步为美的释放出了更高的加价率,加上原材料下行所带来的成本优势,仓库里塞满便宜空调的美的顺理成章地发动了价格战。

当然,格力也在“暗地里”进行渠道改革,业内人士分析,借助直播,格力绕开了中间的省级销司,由终端经销商直接卖货给消费者。与此同时,格力进一步压缩加价空间,结果就是省级销司的加价率近乎减半,代理商也从5%~8%降到最低只有3%左右。只是这种做法必然会招致省级销司的不满。2020年618大促,董明珠创下单场直播销售额破百亿的新纪录。仅仅过了两天,格力就公布了省级经销商京海互联(原京海担保)的减持公告。7月,京海再次减持格力股份。

知情人士指出,格力回收销售公司的定价权,把代理商砍掉,省级销售公司只提供服务,服务的价格由格力来支付,各个终端网点直接和格力总部对接。只是这种做法必然导致了曾经亲密的大代理商反目,原有的旧模式在董明珠的强势直播带货下,轰然倒塌。但是,新模式却没有像美的一样水到渠成。因为对于格力来说,它从一开始就面临着三重博弈:第一是内部组织架构的博弈,第二是渠道利益的博弈,三是市场变化的博弈。

海外广阔的市场空间吸引着无数厂商出海,在中国家电领域,海尔、美的、TCL国际化程度都很高。特别是海尔,海外业务近年来上升趋势明显,更加可贵的是,海尔海外业务毛利润也稳步上升。海尔海外业务毛利润于2021年首次超过美的,达324亿;毛利润率28.2%,比美的高6.5个百分点。然而,格力海外业务规模远小于海尔、美的,而且毛利润率不在一个档次。2021年格力海外业务毛利润22.2亿、毛利润率9.8%;毛利润金额不到海尔的7%,毛利润率比海尔低18个百分点。

海尔快速增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得力于海外市场。另外,在布局海外高端品牌市场的同时,也提升了全球各区域市场的供应链能力,最大程度地避免原材料价格上涨。此外,海尔从2016年前后就开始向高端家电、智慧家庭业务发力。与美的相比,海尔家电选择“少而精”路线,品类少营收却压美的一头。特别是海尔旗下卡萨帝,几乎成为国内高端家电的代名词。

事实上,格力也一直在试图突破业务单一的困境,只不过都没有掀起水花。在除空调外的家电业务中,美的、海尔已经牢牢占据了海内外市场,格力和两者相差太多;智能家居行业也有互联网大厂相继入局,如小米、阿里,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而关于其他领域的布局,格力也多次碰壁。早前,格力先后宣布进入手机、新能源汽车、智能穿戴、冰洗和厨电领域,甚至开始布局芯片、医疗设备等产业,进入直播行业,进军预制菜等等。但这种“跨界”的尝试并不容易,格力此前的手机、造车等事件已经是前车之鉴。

THE END
1.最新格力动态,揭秘格力电器的新发展与创新之路,揭秘格力电器的新格力电器作为一家享誉全球的家电品牌,以其高质量的产品和卓越的性能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从空调、空气净化器到智能家电,格力电器一直在不断创新,引领家电行业的发展潮流。 最新发展动态 1、技术创新 格力电器在技术创新方面一直走在行业前列,格力电器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包括智能空调、智能空气净化器等,这些产品采用了最https://www.yfxxw.cn/post/416.html
2.简析格力电器格力电器,这个在家电行业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企业,确实格力电器,这个在家电行业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企业,确实值得我们深入分析。以下是我从多个维度对格力电器的分析: 一、公司概况 基本信息: 成立时间:格力电器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85年,当时格力集团在珠海成立,并逐步建立了塑胶厂和空调厂。1991年,格力集团将旗下两个工厂合并为格力空调器厂,格力电器正式成立。 https://xueqiu.com/7103504788/300885819
3.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战略转型格力电器期待2015年成为转型年,但最近这段时间,董事长董明珠却因为转型所带来的诸多问题而压力巨大。在当前产业格局和市场消费环境,家电行业正面对着史无前例的困局。作为在空调行业占据领先地位的格力也陷入这一轮市场泥潭;2015年中报显示收入和利润也超出预期的下降;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美的更是显示了逆势增长的发展态势;https://sxy.jxnu.edu.cn/2016/1003/c2079a89632/page.htm
4.格力电器:白色家电双寡头之一,多元化发展任重道远但值得期待2019年,格力电器上榜《财富》世界500强,位列榜单414位,同时荣登《财富》杂志“2019年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榜单,位居全国第三,蝉联家电行业第一;在上海举行的“2019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暨中国品牌建设高峰论坛”,格力电器在轻工行业排名第二,家电行业位居第一。http://gree371.net/news/show-1632.html
5.珠海格力电器公司“格力”品牌顾客满意度居行业第一在经历了90年代初的艰难岁月,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经历了空调市场激烈的竞争之后,格力空调品牌脱颖而出,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地位也日益稳固。近一年,格力凭借核心科技和卓越品质,先后荣膺“2010年度全球消费者信赖的家用电器行业十佳品牌”、“2010·CCTV中国年度品牌”称号、“2010年度用户最http://www.chinatt315.org.cn/enterprise/2011-12/5/2814.html
6.我市全力加快格力电器(桂林)智能制造生产基地项目实施推动广西快速成为全球制冷产业链和电器产业链上举足轻重的一环,并带动国内、国际先进家电产业配套厂商的进驻,预计带动的家电产业原材料生产和设计、组装、包装、物流等次生产业,可构建起一个年产值超过200亿元的智能家电生态圈,对于提升桂林高端装备制造在全区地位、打造全区智能制造行业标杆、高水平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和https://www.guilin.gov.cn/ywdt/zwdt/202111/t20211111_2162986.shtml
7.格力电器: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珠海明骏的引入将使格力集团的股权结构更加优化,更好地激发企业的活力,也为格力电器在多元化、国际化、数字化方面的发展带来诸多助力,为格力电器未来稳定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坚持自主创新,树立中国自信 格力能够始终走在行业的前列,其重要的因素就是始终坚持“掌握核心技术”的自我创新意识。https://www.jingjidaokan.com/icms/null/null/ns:LHQ6LGY6LGM6MmM5ZTg1YTY3ZjU1NDA3OTAxN2ZhYmE1ZGE0ZDAwMDcscDosYTosbTo=/show.vsml
8.格力电器格力电器 格力电器是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成立于1991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际化家电企业,拥有格力、TOSOT、晶弘三大品牌,主营家用空调、中央空调、空气能热水器、手机、生活电器、冰箱等产品。 2016年格力电器实现营业总收入1101.13亿元,净利润154.21亿元,纳税130.75亿元,连续15年位http://qwbaike.cn/doc-view-4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