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多数出口导向型产业一样,早期的中国家电,凭借人工成本的优势,以代工身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尽管代工自始至终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行业真正的成长机遇,在于随之而来的国内家电消费市场规模扩张,在这一过程中,家电企业也从传统的制造厂逐步转变为消费品公司。如今,经历约30年快速发展后,无论是从市场规模、产业配套、产品技术、消费普及,还是企业能力来看,我国家电行业都已步入成熟阶段,同时也成为我国少数几个具有较强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之一。
(一)家电行业规模有多大
根据奥维云网推总数据,2020年家电行业国内累计销售7056亿元(涉及彩电、白电、厨卫、小家电产品等品类)。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数据,家电次于汽车、粮油食品类、服装类和石油及制品类,位居第五。从销量看,2020年空调、冰箱、洗衣机及彩电内销量分别为8028万台、4270万台、4293万台及4817万台。考虑到2020年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大、终端市场极为分散等情形,统计数据不可避免被低估,正常情况下国内家电行业实际销售额超过万亿或可确定,属于市场规模较大的消费品行业,而且还保持稳定增长趋势。
(二)龙头主导且市场集中度较高
家电行业一般分为白电、黑电、厨电、小家电4个子行业。其中,白电包括空调、冰箱及洗衣机,销售额约3269亿元,仅空调终端零售规模就超过1500亿元;黑电主要指彩电,销售规模约1209亿元;厨电主要指油烟机、燃气灶及热水器等,规模约1257亿元;除上述单列产品,其余产品基本归集为小家电,规模约1321亿元。从规模上不难看出,白电是家电产业的支柱,而空调又是白电的核心。当然,白电的支柱地位不仅仅体现在规模上,其盈利能力同样为行业翘楚。2019年三大白电龙头企业格力、美的和海尔合计实现扣非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27亿元,约占整个家电板块的86%,这也说明家电行业是一个龙头主导、市场集中度较高的行业。
(三)行业步入成熟期,发展态势日趋稳健
中国家电虽已步入成熟期,但并不意味着缺失增长空间,反而可能代表着更加稳健也更加确定的发展态势。2019年末,我国城镇空调、冰箱、洗衣机及彩电的百户保有量分别为148.3台、102.5台、99.2台及122.8台,农村相应品类的百户保有量分别为71.3台、98.6台、91.6台及117.6台,考虑到冰箱、洗衣机及彩电多数情况下为“一户一机”,这三类产品基本已经实现普及;而空调有“一户多机”属性,可对标的日本及中国台湾地区当前空调百户保有量分别约为280台及240台,空调及厨电仍有一定普及空间。家电可选品类如厨房品质小家电、环境清洁电器、智能微投等,目前渗透率仍低于10%,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
(四)从投资角度审视家电行业
从投资的角度看,家电板块的ROE(扣非摊薄)略超14%,在一级行业中排名靠前;主要公司现金流表现均较为优异,分红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基本在30%以上),现金分红规模较大;此外,龙头公司的股份回购也逐渐常态化。整体来看,家电可以说是一个较好地兼顾了价值和成长的板块。
二、盈利模式与特征
(一)兼具工业制成品属性和消费品属性
概括地说,家电行业的商业模式与大多数以实物商品为载体的行业并无二致,均是通过提供消费者购买的产品,赚取供销差价,即利润。不过,我国家电产业链一体化程度较高,整机厂商不仅仅是产品制造者,同时还是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也是主要渠道掌控方。因此,我国家电产业也呈现出颇为独特的一面:同时具有工业制成品属性和消费品属性,且消费品属性更甚。
(二)龙头集中度持续提升
考虑到大众化家电产品具有一定的制造门槛,不高的技术壁垒,以及较慢的核心技术迭代速度,供给端很少成为持续左右行业经营的因素,工业制成品属性主要体现为规模经济和较高的集中度,且一旦竞争格局成型,马太效应将会持续显现。目前,空调、冰箱、洗衣机、彩电、厨电及主要小家电的CR5(前五大公司市场份额合计)分别高达约89%、70%、79%、58%、57%及80%,龙头公司表现好于行业平均水平,且龙头集中度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