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回收千亿市场或将爆发,宁德赣锋等已入局,行业难逃一卷?能源

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链。格林美供图

本报记者胡雅文北京报道

随着新能源汽车回收进入规模化,电池回收成为了新的增长点。在2015年,中国新能源车出现了第一次销量爆发式增长。差不多9年过去,至少33.1万车辆超过了5-8年的使用年限。

在废弃电池中,最有价值的是重新提炼出的硫酸钴、硫酸镍和碳酸锂等产品。越来越多的研究报告和公司布局表明,中国已经搭建了一条电池回收供应链,市场活跃的回收企业超过360家。截至2023年底,中国的回收产能已经增至330万吨/年。这是一个远远超过现有退役动力电池的数额。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中国即将进入锂电池退役增长期的声音正在业内传递,当下企业对于电池回收有着高增长的预期。格林美和华友钴业方人士均对记者表达了公司电池回收业务的良好发展状态。从回收量来说,格林美期望实现50%的增长。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顾问陈训生曾公开表示,到2023年底,我国已建成100万吨动力电池实物量回收产能,可回收锂10万吨以上,居全球第一。彭博新能源财经称,截至2023年底,中国的回收产能已增至10倍,从2018年的32.5万吨/年增至330万吨/年。到2030年底,企业已宣布的每年额外增加产能为2020万吨,其中有一些已在建设过程中。就市场规模而言,天风证券数据显示,乐观预期下,预计2030年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再生利用市场总规模有望达到1048.9亿元。德勤咨询2022年报告显示,预计在未来5年,全球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将突破1200亿元规模。

这一产能规划几乎已经宣告了电池回收行业难逃一卷。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达到58万吨。天风证券预计,2030年我国动力电池总退役量有望达到380.3吉瓦时(约300多万吨),2021-2030年1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8.9%,未来有望呈现指数式增长。这意味着,在回收产能已经更多的情况下,若上述产能按计划落地,回收产能和废弃资源供应量之间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张金惠则表示,5-8年前的装机量大致对应着现在的回收量,市场的主要局限在于现在的供给量还不够大。其次,各家头部动力电池厂商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内循环。这意味着市面上的流通量更少。

而下一次大幅的起量或许还要等待3-4年。从新能源汽车装机来看,除了2015年,2021年亦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根据《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乘用车生产企业对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提供不低于8年或者12万公里(以先到者为准)的质保期限。以8年为期,未来供应量的大幅上升还需等到2028年。

不过产能的上升或许不会很快。格林美有关负责人透露,现在的工厂,包括整体设备、自动化和流水线都相对完备,是根据电池的供应量来培养相应数量的工人。由于锂电池的燃烧风险,为了确保安全,工人基本上要经过一年的培训才能上岗操作。

此外,资质较差的企业也可能会被出清。近年来,涉足电池回收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多。据统计,2018-2023年,工信部分别公布了五批共156家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也就是业内俗称的白名单,相当于“正规军”。其中,梯次利用企业数量仍居首位,多于再生利用资质,占比近六成。细分来看,资质既分为拆解回收、梯次利用,也有破碎成黑粉,冶炼资质。格林美有关负责人认为,虽然有回收综合利用和破碎成黑粉资质的企业比较多,但是能真正把黑粉变成可利用金属资源的企业是非常少的。为了回收行业更好发展,也建议政策监管上规范小型工厂并加强白名单筛选。

前驱体企业抢先一步

虽然当下可供畅想的市场空间有限,赚钱并非易事,但是从环保和全产业链的角度来讲,企业都有着布局电池回收产能的必要。将可以循环利用的电池材料进行回收利用是一个十分确定的需求。电池回收是电池企业完成商业闭环的必须一环,张金惠解释道,如今,镍、钴、锂等主要原料都依赖于进口,同时报废电池会造成污染。以宁德时代为例,镍钴锰的回收率在99%以上,锂回收率达90%以上。

在实际的锂电池回收中,一个圆心范围内的500公里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回收半径,可以比较安全地把这一区域内的电池送到回收站进行回收。电池回收利用包括对废旧电池进行梯次利用或再生利用两个方向。简单来讲,梯次利用就是将电池容量降低的电池进行筛选重组,比如动力电池转变为储能、低速车、通信基站等领域使用电池。再生利用则涉及到收集废旧电池、黑粉处理,如拆解电池、破碎电池、分离、提纯和冶炼多个流程,最终提取出金属材料进行再利用。格林美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的回收市场可能还是以3C电子端为主。

从业内玩家来看,主要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包括格林美、光华科技(002741.SZ)、天奇股份(002009.SZ)、广东邦普、华友钴业、豪鹏科技(001283.SZ)、时代中能、赣锋锂业、中伟股份(300919.SZ)等企业。记者发现,这其中不少是动力电池上游原料及材料端的企业。对此,格林美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满足政策要求的白名单企业来看,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前驱体(正极材料原料)制造商。这一环节所用技术与电池回收大多需要的湿法冶炼互通。对于想要进入白名单的企业来说,技术是一道硬门槛。根据有关规定,镍、钴、锰的综合回收率应不低于98%,锂的回收率不低于85%,稀土等其他主要有价金属综合回收率不低于97%。

渠道为王自动化是出路

除了湿法、火法或材料修复等工艺技术储备,回收企业的收获渠道是否强势也同样重要。在一条电池回收供应链上,可分为上游的废旧锂电池供应商、中游的锂电池回收企业和下游的回收材料需求方。商业模式则围绕着回收主体,也就是供应电池的渠道。天风证券观点指出,回收渠道的差异直接决定了商业模式的优劣。其中,整车厂渠道优势最强,处于产业链核心地位。电池生产商拥有产业闭环,最为稳定。对于第三方企业来说,与整车厂、电池厂的合作深度、广度将决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THE END
1.废旧锂电池再生利用回收处理问题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链发展随着全球对减少碳排放的日益关注,锂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低碳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锂电池的需求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近年来,中国的锂消费量以年均24%的速度递增,2020年更是达到了22.9万吨。这一巨大的消费量使得中国在锂产业链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原材料生产到电池制造,再到下https://www.yoojia.com/ask/17-14399499914471641468.html
2.LICC第五届全球锂资源及锂电池回收产业链大会【旺材钴锂镍】【旺材锂电】作为长期关注锂产业链各种原料行情、市场动态的信息交融平台,将于6月13-14日在亚洲锂都江西·宜春举办“LICC第五届全球锂资源大会及第五届动力锂电池回收产业链大会”,汇聚业界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共同交流、分享经验和智慧,探讨锂电产业链供需适配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https://g.h5gdvip.com/p/w9jjxvph
3.我国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废旧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涌现了一大批行业领先企业,在资源回收率和环保水平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实践经验,同时正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产能布局,推进企业提质增效,规划覆盖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下游的布局,与企业自身优势有机结合,打造循环利用体系。 https://www.chinacace.org/news/view?id=14319
4.电池革新——驱动新时代的能量之源3. 电池安全技术的创新 针对电池安全问题,科研人员正在研发新的安全技术。例如,采用先进的热管理系统、改进电池结构、提高电池的稳定性等,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四、电池产业链的优化与整合 1. 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电池产业的发展需要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合作。从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产品销售到回收再利用,各个https://blog.csdn.net/JiYan_Strategic/article/details/141598039
5.动力电池回收的隐秘江湖:45家正规军PK上万家“黑拆”作坊汪财东从事新能源电池回收产业多年,他所在的公司系工信部认可的白名单企业,其在回收的资质、渠道、技术、规模等方面具备了较完善的体系和运营能力,项目投资额达到了30亿元之多。虽然被市场视为回收“正规军”,但他们收购的动力废旧电池却也并不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https://www.yicai.com/news/101492015.html
6.20232035年动力电池回收行业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美国联邦至地方层级政策完备,对废旧回收的类型、处置方法、押金等作出规定,鼓励产业链各方协同助力电池正确回收;美国环保署于1996年《资源保护和回收法》提出为固体废物的适当管理创建了回收框架,其中包括可充电电池、锂离子汽车电池等;美国能源部于2021年《美国国家锂电发展蓝图2021-2030》提出要实现锂电池报废再利用和 https://zhuanlan.zhihu.com/p/637502322
7.实地探访骆驼股份:践行绿色环保打造铅酸蓄电池循环产业链“在全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名优企业评选中,我们资源循环公司荣获2019-2020年度‘技术创新企业奖’、‘优秀新锐企业奖’两项大奖。”夏诗忠说,公司还开展了锂电回收业务,在新能源电池领域形成了产业闭环,目前中试生产线已建成,从而形成铅酸电池生产+废旧电池回收、锂电池生产+回收“双闭环”。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009231644569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