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追踪曾毓群强调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链上下游纷纷入局哪些企业将率先受益?(附概念股)

曾毓群在会上指出,上游原材料的资本炒作给动力电池产业链带来了短期的困扰,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石油焦等锂电池上游材料均出现价格暴涨。但实际上,矿产资源并不是产业发展的瓶颈。已探明的锂资源储量已可以生产160TWh的锂电池,完全足够生产全球需要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同时,随着锂资源探明量增加,潜在产能还会进一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曾毓群会上还指出,电池不同于石油,石油用了后就没有了,电池里面绝大部分材料都是可以循环利用的。以邦普为例,对镍钴锰的回收率已经达到了99.3%,锂的回收利用率也达到了90%以上,预计到2035年退役电池的回收材料能满足大部分市场需求。

据了解,宁德时代早在2015年就通过对邦普循环的收购,布局了电池回收业务。其花费320亿元投建的邦普一体化新能源产业项目,主要目的在于“掘金”废旧动力电池,已经在2021年12月初正式开工建设。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也在此次会议上强调,面对保供压力,既要加大对上游矿产资源的开发,还要加强对报废电池的回收利用,实现关键材料的循环利用,将产业链做全做强。

随着大规模动力电池退役潮即将到来,通过电池回收获取原材料日益成为主要路径之一。GGII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锂电池理论退役量达到51.2万吨,锂电池回收市场迎来第一个小高峰。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累计报废动力电池超过20万吨(约25GWh)。2025年我国需要回收的废旧动力电池容量预计将达到137.4GWh(110吨左右),超过2020年的5倍。此外,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供应紧张,这让电池回收行业前景光明。

面对潜在的蓝海市场,布局电池回收领域的企业近年来也越来越多,其中包括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作为电池回收领域龙头格林美,其现有回收网点已突破了200个,动力电池回收量由2019年的1000吨提升至2021年的8400吨,对应的梯级利用量由2019年的0.11GWh提升至2021年的1.06GWh,预计2022年回收利用实现翻番。另外,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电池供应商,以及蔚来等整车厂也纷纷布局。华友钴业、中伟股份、赣锋锂业以及厦门钨业控股的赣州豪鹏等锂电材料供应商正积极参与。

在政策端,工信部也高度重视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并出台《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等系列政策,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平台,推动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已在全国建设超过10000个回收服务网点。下一步,工信部进一步健全回收利用体系,支持高效拆解、再生利用等技术攻关,不断提升回收利用比例和利用效率。

对于目前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中存在的乱象,有关部门也开始加强监管。截至目前,工信部已累计公布了三批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俗称行业“白名单”,正规军已扩容至47家。

招商证券表示,由于动力电池回收责任机制,和电池回收利用的系统性复杂性,产业链上下游的战略联盟与合作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长江证券称,回收动力电池具备环保及经济价值,当前国内回收体系处于逐步规范完善的时期,回收技术成熟度正在提升。以电池再造为核心,构建多方合作生态将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需求未来逐步放量,规范、技术领先、和整车厂深度合作、多地布局的企业将率先受益。

格林美(002340.SZ):电池回收领域龙头,围绕打造“电池回收—原料再造—材料再造—电池包再造—新能源汽车服务”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先后与180多家车企、电池企业签订了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处理协议并展开合作。

厦门钨业(600549.SH):公司通过与汽车厂、电池厂等产业链上游企业签署协议建立废旧电池定向回收合作关系,构建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体系,回收规模目前处于行业前列。

天奇股份(002009.SZ):公司此前表示,其回收钴、锰、镍的工艺较为成熟,平均回收率可超过90%。

赣锋锂业(002460.SZ):拥有完整的电池制造及回收技术,拥有1处锂电池回收生产基地(赣锋循环),位于江西新余高新区,主要产品为锂回收溶液、三元前驱体,于2017年投产。

光华科技(002741.SZ):已与北汽集团、南京金龙、福建欧辉等客车厂商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并具备从磷酸铁锂废旧电池中回收再生正极材料的全链条技术。

THE END
1.废旧锂电池再生利用回收处理问题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链发展随着全球对减少碳排放的日益关注,锂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低碳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锂电池的需求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近年来,中国的锂消费量以年均24%的速度递增,2020年更是达到了22.9万吨。这一巨大的消费量使得中国在锂产业链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原材料生产到电池制造,再到下https://www.yoojia.com/ask/17-14399499914471641468.html
2.LICC第五届全球锂资源及锂电池回收产业链大会【旺材钴锂镍】【旺材锂电】作为长期关注锂产业链各种原料行情、市场动态的信息交融平台,将于6月13-14日在亚洲锂都江西·宜春举办“LICC第五届全球锂资源大会及第五届动力锂电池回收产业链大会”,汇聚业界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共同交流、分享经验和智慧,探讨锂电产业链供需适配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https://g.h5gdvip.com/p/w9jjxvph
3.我国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废旧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涌现了一大批行业领先企业,在资源回收率和环保水平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实践经验,同时正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产能布局,推进企业提质增效,规划覆盖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下游的布局,与企业自身优势有机结合,打造循环利用体系。 https://www.chinacace.org/news/view?id=14319
4.电池革新——驱动新时代的能量之源3. 电池安全技术的创新 针对电池安全问题,科研人员正在研发新的安全技术。例如,采用先进的热管理系统、改进电池结构、提高电池的稳定性等,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四、电池产业链的优化与整合 1. 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电池产业的发展需要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合作。从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产品销售到回收再利用,各个https://blog.csdn.net/JiYan_Strategic/article/details/141598039
5.动力电池回收的隐秘江湖:45家正规军PK上万家“黑拆”作坊汪财东从事新能源电池回收产业多年,他所在的公司系工信部认可的白名单企业,其在回收的资质、渠道、技术、规模等方面具备了较完善的体系和运营能力,项目投资额达到了30亿元之多。虽然被市场视为回收“正规军”,但他们收购的动力废旧电池却也并不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https://www.yicai.com/news/101492015.html
6.20232035年动力电池回收行业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美国联邦至地方层级政策完备,对废旧回收的类型、处置方法、押金等作出规定,鼓励产业链各方协同助力电池正确回收;美国环保署于1996年《资源保护和回收法》提出为固体废物的适当管理创建了回收框架,其中包括可充电电池、锂离子汽车电池等;美国能源部于2021年《美国国家锂电发展蓝图2021-2030》提出要实现锂电池报废再利用和 https://zhuanlan.zhihu.com/p/637502322
7.实地探访骆驼股份:践行绿色环保打造铅酸蓄电池循环产业链“在全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名优企业评选中,我们资源循环公司荣获2019-2020年度‘技术创新企业奖’、‘优秀新锐企业奖’两项大奖。”夏诗忠说,公司还开展了锂电回收业务,在新能源电池领域形成了产业闭环,目前中试生产线已建成,从而形成铅酸电池生产+废旧电池回收、锂电池生产+回收“双闭环”。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009231644569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