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废旧电池也一直面临着涨价的情况,价格不断新高。”南都电源(300068.SZ)总经理朱保义告诉财联社记者。据他介绍,公司10万吨锂电回收项目中一期2.5万吨产能将从今年3月起陆续释放,最先出来的是锂盐。回收的废料电池从电池变成资源生产周期20天左右,在原材料价格稳定时,公司预计产品毛利能在20%-30%左右。
抢夺优质货源
当前,锂电池回收业主要利好是随着退役潮来临,行业规模有望大幅提升。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将达78万吨。
但需注意的是,现阶段消费市场退役电池仍处于供给有限且分散状态,为保障电池供应,行业规模公司一般选择直接与整车厂合作。
朱保义指出:“目前,我们主要采购的是生产电池过程中的废旧电池,或者一些是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废料、没卖出去形成的库存。对规模回收厂商来说目前的货源主要来自于整车厂,所以整体原材料的供应会偏紧,但未来3-5年随着废旧电池大规模退役,废旧电池的货源预计会更充足。”
据朱保义介绍,公司已建立多种的回收渠道,包括:依靠南都电源铅酸电池回收网络以及动力电池产业链下游客户关系,整合中间商,建立回收网络;与锂电头部企业、材料厂建立了铁锂电池回收再利用三方捆绑式战略合作,各自发挥优势做大做强;依托南都电源参股子公司快点动力APP回收平台进行回收。
争夺货源的压力也促使中小公司向外寻求支持。
今年1月,浙江立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浙江立鑫)在电池回收产线即将投产之际引入旺能环境(002034.SZ)就是出于这一考量。财联社记者获得的一份调研纪要显示,浙江立鑫自有渠道以电池贸易商为主,规模小且分散,而旺能环境大股东美欣达集团汽车拆解领域有优势,未来这将是废旧电池重要回收渠道之一。
延伸产业链
在保障货源充足之外,行业公司更多将延伸产业链作为发展重心。
“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做大做强肯定是行业共同目标,但怎么布局很难讲,还是要看各家公司战略规划。”王明表示。
据悉,锂电池的回收利用基本分为两个方向,一是梯次利用,二是再生利用。其中,梯次利用本质为废旧电池翻新。达不到梯次利用价值的电池,则进一步提取电池中钴、镍等金属材料,后续还可制成碳酸锂等产品。
围绕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产业链公司在加工环节布局上会有所差异。
“梯次利用是将单体电芯进行余能检测、分容、配组并最终做成Pack包后卖出,类似于翻新,这种利润比较高,剩下不能翻新的,进一步去提取锂盐,公司目前做到碳酸锂这一步,后续环节暂时不涉及。”朱保义介绍称。浙江立鑫则是基于现有再生利用业务逐步向梯次利用领域拓展,也反映出部分中小厂商模式特点。
财信证券指出,预计2030年全球电池梯次利用市场空间将超千亿。而若以供需稳态的情形衡量回收品金属盐(碳酸锂、硫酸镍/钴/锰)价格,考虑90%的回收率,2030年全球电池回收再生的市场空间亦将达到千亿元。
面对这一确定性机遇,产业链内外企业已纷纷涌入。上游材料商如格林美、华友钴业(603799.SH)产能规模领先。中游电池环节,宁德时代(300750.SZ)、国轩高科、南都电源都已介入。此外,金圆股份(000546.SZ)、光华科技(002741.SZ)、旺能环境、超越科技(301049.SZ)、迪生力(603335.SH)等公司均进行了战略卡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