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智能新发展新机遇——第一届情感智能大会在浙顺利开幕

会议包含4场主旨报告、6场专题论坛及研讨会、2场讲习班,并开展了情感智能研究领域的优秀Poster评选,深入探索情感智能技术的多维视角和未来方向。情感智能领域著名学者王耀南院士、郭毅可院士、任福继院士、刘洪海院士、徐迎庆教授等30余位专家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报告、专题报告等,来自多个院校和企业的专家学者到场交流,围绕“情感+智能+X”的丰富可能性碰撞思维,激扬创意!

11月25日上午,第一届CSIG情感智能大会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正式开幕,大会名誉主席、湖南大学王耀南院士代表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致辞,大会主席、CSIG情感计算与理解专委会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学部姚鸿勋教授及浙江大学国际设计研究院院长孙凌云教授代表承办单位致辞,感谢各界专家学者对情感智能领域研究的支持。开幕式由本次大会主席、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张克俊教授主持。

图1大会主席姚鸿勋教授致辞

图2大会承办单位孙凌云院长致辞

图3大会主席张克俊教授主持开幕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器人技术与智能控制专家、湖南大学王耀南教授作了题为《智能机器人感知与应用》的主旨报告。他指出智能机器人应具备情感交互、人机协作等能力,发展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是关键,包括感知技术、认知技术、行为控制技术等三大核心技术。为此,我们应当利用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等技术,赋予机器情感智能,促进机器人研发制造的进一步发展。

图4大会名誉主席王耀南院士致辞并作主旨报告

日本工程院院士、欧盟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CAAI、IEICE、ASIA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电子科技大学任福继教授作题为《大模型技术在情感计算中的应用与挑战》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在人机交互领域,机器人能够模拟人类的情感反应,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与此同时,为了实现更为自然和逼真的人机情感交互,当前技术还存在着诸多挑战,包括如何实现多模态信息的高效融合和情感推理,以及涉及语言、表情和动作的复杂人机交互等。

图5任福继院士作主旨报告

11月26日上午,大会主席、CSIG情感计算与理解专委会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学部姚鸿勋教授为呼应大会“情感智能,人机共情”的旋律,以一支舞蹈开场,舒缓悠扬的音乐及歌词与人工智能AIGC技术解读而生成的动态背景画面交相辉映(AIGC应景画面生成由:CSIG情感计算与理解专委会委员、京东探索研究院刘武博士完成),这展现了技术应用的一种新体验,为各位来宾带来了美好的视觉享受,同时也活跃了学术会议的气氛。

图6姚鸿勋教授表演舞蹈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IEEE会士,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讲座教授,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郭毅可院士带来了题为《当艺术遇上AI》的主旨报告。他指出,透过深度学习和生成对抗网络(GAN)等技术,AI能够学习和模彷大量的艺术作品,并生成全新的创作。这种创作过程不仅提供了新的视觉和听觉体验,还改变了我们对艺术创作的传统观念。基础大模型的出现更为机器创造力提供了强大的新技术支持。

图7郭毅可教授作主旨报告

清华大学长聘教授、未来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市杰出设计人才徐迎庆教授基于情感智能的学科交叉创新带来题为《学科交叉与创新设计》的报告。他指出,学科交叉研究在自然人机交互、工业设计、信息艺术设计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交叉学科领域研究与创新的飞速发展,设计思维、计算思维、工程思维不断得到深度融合。

图8徐迎庆教授作主旨报告

专题论坛一“心理学中的情感计算”,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李婧婷副研究员主持,探讨了心理学在情感计算中的应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曾亦萌老师,带来题为《人类情绪的认知神经机制及其在情感计算中的作用》的报告,从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视角,重点探讨情绪情感在人类大脑中究竟是如何表征的认知结构、神经与计算机制。

华南师范大学孟明教授,在《面孔认知:人脸身份和表情概念的涌现》报告中,阐述了通过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建模和心理物理及脑成像实验来解析人脸概念的涌现及人脸信息处理方式。

浙江大学王英英研究员,其报告《人类情绪知觉的表征和机制》揭示了社会文化对情绪识别的影响及情绪信息的快速处理方式。

杭州师范大学赛李阳副教授,在《基于反应冲突理论的脑电测谎:来自元分析与初步试验的证据》的报告中,详述了反应冲突理论在测谎中的应用,并进一步讨论了脑电在新型隐藏信息范式中的应用。

图9“心理学中的情感计算”专题论坛嘉宾合影

哈尔滨工业大学洪晓鹏教授在报告《智能微表情分析的现状、挑战与趋势》中,总结了微表情视频预处理、微表情检测、识别等方面的工作,并概述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微表情分析的进展。

天津大学刘世光教授在《情感颜色迁移》报告中,介绍了基于颜色主题和深度学习的情感迁移方法,并对未来的情感图像编辑工作进行了预测。

北京工业大学石戈老师在报告《语言监督下的视觉情感识别》中,阐述了如何从大规模图文数据中挖掘情感监督信号来优化模型的情感识别性能。

图10“视觉情感计算理论与方法”专题论坛嘉宾合影

专题论坛三“多模态情感计算”聚焦多模态的行为信号和生理信号的情绪识别,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金琴教授主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上飞教授在《内容描述辅助的视觉情感内容分析》的报告中,探讨了如何基于内容描述进行多媒体平台上的视觉情感分析。

清华大学张丹副教授在《基于对比学习的跨个体脑电情绪识别方法》的报告中,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数据集的跨个体对齐对比学习算法,为脑电情绪识别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启示。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刘斌副研究员的报告《自然交互场景下的多模态情感识别技术与应用》中,对情感数据采集、表征、理解和调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总结了多模态情感识别在各领域的应用。

图11“多模态情感计算”专题论坛嘉宾在进行圆桌讨论

专题论坛四以“情感计算与设计学”为主题,由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张克俊教授主持。本论坛聚焦情感计算在设计学领域的创新,探索人脑识别与人机交互在设计学的独特应用。

北京师范大学南云教授,在《节奏加工与脑节律:发展的视角》的报告中,通过追踪9到11岁儿童的神经振荡和节律,探讨了静息神经振荡与音乐节拍神经追踪,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之间的关系。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彭勇教授,在《基于脑机协同的面部情绪识别研究》的报告中,详述了如何从多模态和迁移学习角度提升机器模型的面部情绪识别能力,并提出了四种创新学习方法。

图12专题论坛“情感计算与设计学”合影

专题论坛五以“情感计算与艺术创作”为主题,讨论人工智能与绘画、音乐等艺术创作深度融合的可能性。本场论坛由北京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牟伦田副教授主持。

清华大学贾珈长聘教授在《多模态数字人合成技术中的个性化与交互式建模》的报告中,探讨了如何从多个维度以及不同互动角度进行多模态数字人的个性化和交互式建模。

中央音乐学院刘家丰副教授在《音乐大模型的未来:现状、挑战与前景》的报告中,介绍了音乐大模型的进展,反思了当前模型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改进方向。

上海音乐学院秦毅副教授在《数字音乐正念冥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的报告中,探讨了如何利用数字音乐正念冥想技术进行情绪调节和疗愈性数字音乐的创作。

图13专题论坛“情感计算与艺术创作”圆桌讨论

专题论坛六以“情感计算与医疗健康”为主题,由东南大学郑文明教授主持,讨论交流了情感计算在医学评估与治疗中的创新应用。

北京大学陈杰副教授在《生命科学大模型》的报告中,阐述了如何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训练生命科学领域的大模型,以提升对未来新冠病毒变异株的预测能力。

兰州大学李小伟教授在《基于脑电数据的情感识别应用研究》的报告中,介绍了基于脑电数据的功能连接网络在情感障碍识别以及脑电个体差异消除方面的应用研究,并对该领域作了总结和展望。

昆山杜克大学李明副教授在《行为信号处理技术在孤独症诊疗中的应用》的报告中,介绍了他们开发的“荧惑”孤独症辅助诊断系统和多模态行为信号处理技术在自动评分任务上的应用。

图14专题论坛“情感智能与医疗健康”圆桌讨论

大会还组织了学术海报展示与交流环节,34位作者为专家及与会者通过海报的形式展示了其团队在情感智能领域的高水平学术成果。

图15刘洪海教授开授讲习班《情感计算与孤独症》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甦菁研究员为大家带来了《微表情研究》讲习班,微表情是非常重要的非语言交流线索,它可以揭示真实的情绪和个人心理状态,微表情的研究被广泛应用于司法实践、临床诊断、学生教育、卫生防疫等领域。王甦菁研究员团队基于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学科交叉介绍了微表情分析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问题。

图16王甦菁研究员开授讲习班《微表情研究》

此外,本次会议还有来自华为、AutoDL、OPPO、津发科技、智琮科技、京东科技、恒挚科技、中科心研、飞思十等企业的专家学者在现场展示最新研发应用成果,促进了情感智能研究领域的产学研交流。

感谢所有出席大会的专家学者和听众,通过此次大会,与会者不仅获得了最新的情感智能的前沿研究,也发现了更多合作和交流的机会。

THE END
1.有一种感情叫做姑嫂情,一份值得永远珍藏的情感有一种感情叫做姑嫂情,一份值得永远珍藏的情感 ?。 昨天躺在床上一天,嫂子在家里大扫除,把家里打扫干净利落,我看不下去,过了一会我起来帮忙洗洗,她立马推开我,别动。快吃药去睡觉。 这时我手上的拖把被侄子抢去拖地了,地上的拖鞋也被侄女收来一起洗了。我没工具了,就继续躺着。 https://www.jianshu.com/p/4ef83d564793
2.关于情感的文案(精选195句)情感的文案1 1、谁都不需要解释什么,情话太多会让人更难过。 2、真爱萦绕银屏上,一片痴情用心赏,几分温柔看衷肠,明月风清爱吟唱,牵挂之情刻心房,祝福片片请珍藏;祝你笑容时刻飞扬,爱情紧握在手掌! 3、开始就是错的,何必要让它一错再错下去。 4、最后我们变成爱了很久的朋友,可笑在爱到血肉模糊时候,泪水能https://www.ruiwen.com/wenan/5897265.html
3.情一情感树立行业标杆率先引进国际最新情感挽回理论据悉,情一情感在创立初期便树立行业标杆,率先引进国际上最新的婚姻家庭治疗理论,结合中国特有的文化,如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等进行本土化升级,形成了独创的“情一”情感挽回体系,通过魅力提升、两性沟通、化解危机、维系感情等四个阶段去帮助客户走出情感婚姻的沼泽地。这一体系的成功创立,体现了邓家玉女士耕耘婚恋行业20多年https://news.sina.cn/2020-10-29/detail-iiznctkc8304288.d.html
4.情感情爱网易女人情感频道探讨男女情爱、性爱、情感问题,倡导性别平等与女性主义,王牌栏目女人帮、连岳信箱,解决您的情感烦恼。https://lady.163.com/sense
5.《梧桐树》歌曲演唱中的情感表达尾句结束在9拍的do上,在保持好时值的同时,还需要表现出渐慢的力度,凸显出一种久久难以忘怀之情,因此要想达到以上情感表达的效果,需要依赖于气息的支持,对于这个长时值音的表现要有预见性,提前做好气息上的准备,尤其是在演唱力度上,要体现出由强到弱的“微变化”,不能造成明显的强弱变化棱角感,通过慢慢地收腹和https://www.fx361.com/page/2022/1124/11570773.shtml
6.地方性文本现代性与“情”:近五年海外现代中国都市文学与文化本部分将两本关于情绪与情感的都市研究著作放置在同一框架下。迄今为止,海外学界在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领域尚没有一部将情感研究(emotional studies)、情动研究(affect studies)或者情感史(History of Emotions)作为主要框架的著作。但是,这并不代表现代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领域没有出现过此类讨论。相反,历来许多著作都讨论https://www.douban.com/note/803511413/
7.离歌情深纸短情长——毕业离歌亦深情(一)言浅意深,纸短情长。只言片语自然无法描述毕业生们的各种精彩。来自母校的深情观望也无法一一倾诉。惟愿这字里行间的青春身影,在毕业季里的离歌留下深情的回望。青春不散场,梦想在路上。祝愿即将毕业,各奔锦绣前程的莘莘学子,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http://www.qlshx.sdnu.edu.cn/info/10445/109212.htm
8.详细解释多情又滥情什么意思泛情的女人特性泛情,它指在情感上非常容易给一个人,没什么真心实意,另外也会有别的的贬义词实际意义。滥”也者,消耗滥用也。专一也罢,痴情也好,实际上,大家心里追求完美的是“真心”。下边我给大家表述痴情又泛情啥意思。 一、多情又泛情是什么意思 1、会随便的把情感给一个人(贬词)。 https://mingjun2008.com/article/12071.html
9.情商的研究自励意味“求实坚毅”, 对一个情商高的人来说,面对困难能够一点一滴地从事自己的工作,坚强自己的信念,而不是抱着“干得了就干,干不了就算了”的心态。 通情达理 通情达理(Empathy)就是能设身处地考虑他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原因,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和习惯,理解和认可情绪差别,能与自己的观念不一致的人和平相https://blog.csdn.net/qq877507054/article/details/88659895
10.管理情绪情感,先从认识它开始同一种情感在不同情况下会有不同的情绪表现。如爱的情感,在处理亲情、友情和爱情时,会有不同的情绪表达;在爱情关系中,也会有愉快、痛苦、悲伤等多种情感交织的情绪表现形式。因此,情感离开了情绪就难以存在,而情绪的变化也往往反映了情感的深度,饱含着情感。http://www.jy318.com/news/1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