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的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此影响下,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生活的向往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即从“有学上”到追求“上好学”,迫切需要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党的二十大对我国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其中重点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处于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当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在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创造性地提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三融”战略,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新发展格局下,要贯彻落实“三融”发展战略,就必须秉持大职业教育观,提高对于职业教育的总体把握和系统理解,掌握好教育内、外部各种关系的“融”与“分”,切实做好顶层设计,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
一、大职业教育观
二、职普融通,为学生提供全面多元的教育选择
三、产教融合,让高职教育和产业需求紧密贴合
产教融合这一教育理念比普职融通来得更早,对于高职专科学校来说,产教融合应该是更加贴合职业院校办学目标,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更多职业技能的教育发展理念。在当前的职业教育中,几乎每一所学校都在积极促进其产教融合的发展。在产教融合的发展历程中,我国的职业院校其实是经历过一个从合到分,再由分转为合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之初,职业院校是培养优秀劳动者的重要教育场所。为了能够促使职业教育贴合生产需求,让学生直接对接生产需求,一般而言,职业学校大多建立工厂旁边,甚至一些职业学校直接由工厂举办。当时的职业学校,其教学过程大多数是直接在工厂中进行,以工厂生产为依靠促进学校发展,以学校发展促进产业发展。这种职业教育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而逐渐衰退。20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的职业院校逐渐转为了独立办学,依靠政府财政支持办学,企业性能逐渐被剥离出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合”逐渐转为了“分”。随着产业升级转型加速,国家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职业教育逐渐出现了集团化办学、中国特色学徒制等多种职业教育形式,产教融合逐渐成了职业教育的重点发展方向。
四、科教融汇,促进职业教育的创新科学探索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需要不断吸收新的教育理念与优秀的教育经验,把握住利好政策,立足大职业教育观,以深化产教融合为突破口,以推进职普融通为关键点,以促进科教融汇为新方向,培育新时代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谱写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者:周艳,宜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