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融合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如东县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乡村治理的全领域、各环节融合,通过组织融汇、队伍融合、服务融入、民心融通,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凝聚基层党员群众,汇聚治理资源,推动构建党建引领、条块结合、上下协同、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体系。

江苏省如东县地处黄海之滨、长江入海口北翼,下辖12个镇、3个街道,共245个村(社区)。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271亿元。近年来,如东县聚焦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创新“融合党建”模式,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优势,初步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一、“组织融汇”凝聚乡村治理“强合力”

探索开展跨行业、跨地域、跨产业的党组织联建共建,推动各类党组织深度互动,汇聚共建、共治、共享合力。

一是推行区域化共建融合。组织全县25个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社会组织、新兴领域党组织成立“联合大党委”,通过签订共建协议、健全日常联系、召开联席会议、吸纳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等形式,推动区域内大事难事要事共商共建、共享共治,形成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工作制。

掘港街道村民代表就人居环境提升进行民主协商。

二是推行互融式双网融合。构建“双网融合”管理体系,以村居合并前的自然村为基础,一般1个自然村为1个网格,坚持“网格建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完善“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链条,推动党建网格与治理网格在组织架构和区域布局上无缝对接、全面融合。

三是推行联促式抱团融合。聚焦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整合辖区内党建优势资源,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和党建工作嵌入形式,采取“企业+村居”“机关+村居”“社区+农村”“园区+企业+村居”等形式建立党建联合体,通过组织共建、活动共办、资源共享、难题共解等多种形式,实现优势互补、抱团发展。近年来,全县共组建联促式党建联合体220余个,衍生治理链、服务链、产业链近千条。

如东县村党组织书记成长“青蓝工程”结对共建签约。

二、以“队伍融合”为支撑,锻造乡村治理“主力军”

把队伍建设作为乡村治理的关键支撑,抓实村干部队伍、在职党员队伍、网格员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多员合一”的乡村治理骨干队伍。

一是突出“三化协同”。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引领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双强书记”,围绕“选、育、管、用”全链条,统筹推进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专业化,全面提升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素质,培养造就一支质量优良、引领乡村治理的“头雁”队伍。

二是深化“双向培养”。将网格员队伍建设与村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创新“1+1+N”模式,每个综合网格由1名村“两委”干部担任网格长(其中党员干部同时兼任网格党支部书记),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根据微网格数量配备N个微网格员,并推动驻区单位有关人员、党员志愿者和热心村民等“进”网格,增强网格力量,有效激发网格员内生动力。将优秀网格员作为村干部后备力量,如东县近年来累计将25名网格员吸纳到村干部队伍中。

三是实施“双亮行动”。推行“双向介入、交叉任职”和在职党员、流动党员报到机制,全县520多名驻区单位、共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兼职大党委委员,2万余名在职党员、流动党员到村居“亮身份”,充实治理力量。开展“双承诺双报到”行动,引导党员主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环境整治、矛盾协调、文明创建等工作中“亮承诺”。

三、以“服务融入”为抓手,提升乡村治理“满意度”

注重从服务入手抓治理,创新“四式四定”便民服务模式,以细“治”入微服务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满意指数。

一是“一站式”定点服务。围绕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全县规范化建设245个村居党群服务中心和四大园区党群服务中心,统一设置“一站式”服务窗口,建立健全首问责任、接待登记、限时办结、信息公开、坐班值班等制度,常态化为党员群众提供党建、产业、综治、便民等各项服务,做到一站式受理、定点式服务。近年来,全县村居党群服务中心满意率持续保持在98.42%以上。

三是“菜单式”定题服务。瞄准群众需求端,以供给侧思维为群众提供“订单化”服务,系统梳理出5大类48项群众基本服务需求,精准设计“服务清单”,多形式公示“菜单”内容。开通“点单热线”,建立“群众点单、村居交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依托村居党群服务中心,以“派单”方式,及时为群众提供高效服务。服务开展以来,累计“派单”4600多件,服务群众5万多人次。

四是“主题式”定时服务。紧扣村居工作周期性特点和基层群众季节性需求,依据镇(区、街道)、村居月度重点工作安排,围绕“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假期留守儿童关爱、伏季休渔转产培训、重阳佳节敬老爱老”等内容,按月确定服务专题,统筹考虑村居干部、党员志愿者与服务主题的关联程度,合理调配、科学分组,适时、定时、准时为群众提供相应服务。

四、以“民心融通”为根本,夯实乡村治理“基本盘”

突出发挥基层党组织功能,探索教育引领群众机制,坚持在教育引领中聚民心、育民心、暖民心,畅通党心连民心渠道。

一是以“四大平台”聚民心。打造“理论课堂”“草根讲堂”“文艺礼堂”“网络课堂”四大平台,开展“送党课到基层”理论宣讲活动1200多场次,组织“百姓宣讲团”宣讲近300场次,“文艺惠民百村行”活动演出1500多场次,用党的创新理论和价值体系教育引导群众,引导广大群众与党同心同向、同心同行。

双甸镇高前村把流动党课开到庭院。

二是以“三类典型”育民心。及时发现、大力宣传身边群众、党员、基层干部三类群体中的典型事迹,活动开展以来,已有24位个人(群体)荣登“中国好人榜”、1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人获评江苏省道德模范、3人获评江苏省百名示范村书记,举办“榜样如东”事迹报告会450场次,举办“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围垦精神主题报告会1500场次,用先进人、先进事例积极引导群众。

原标题:《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融合党建”引领乡村治理》

THE END
1.融合发展,需要以融和促融活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以单一要素粗放发展的模式已显然呈现发展疲软态势。在万物互联的时代背景,不仅是物与物之间需要把握融合的机遇,各种要素各种领域都要答好融合发展这一时代命题。而把握好融合发展,就需…https://zhuanlan.zhihu.com/p/510770999
2.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聊城:打造职教高地升级版下一步,聊城市教育体育局将继续按照聊城市委“三提三敢”要求,以打造职教高地升级版为主线,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抓政策落实、抓项目落地、抓质量提升、抓成果总结,让职业教育有收入、有地位、有价值,为现代化强市建设贡献职教力量!(大众报业记者 薛良诚 闫丽慧 报道) https://dzrb.dzng.com/articleContent/44_1153708.html
3.加强融合融通融汇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融合融通融汇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职业教育适应性增强,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创新,支持中西部地区高校发展,深化体教融合。”近年来,海南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类型发展与质量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304/t20230418_2111029381.html
4.高水平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改革创新打造职业教育现代化近日,市长赵建军带队深入我市部分职业院校调研并召开专题座谈会,就进一步推动无锡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听取意见建议。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部署要求,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着力深化改革创新,高水平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突出市场化、专业化、前沿化https://wxrb.com/doc/2022/12/13/229152.shtml
5.教育部副部长吴岩:要打通新路径,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二是要打通新路径,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进职普融通,做好职普融通大文章;推进产教融合,在重要领域布局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服务国家打赢人才强国主动仗;推进科教融汇,最大程度释放集成攻关大平台、高水平平台能量,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有组织培养提供强大支持;要统筹区域教育、科技、人才力量,赋能https://jxzlglzx.scy.cn/info/1152/3195.htm
6.周洪宇李宇阳:建设教育强国:内涵特征本质要求与实践路径(五)加快构建融通融合融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推动职普融通为关键、促进科教融汇为新方向,加快构建融通融合融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是围绕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二是积极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广搭人才供需信息平台,http://www.shmbjy.org/infoweb/detail18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