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MT板块出现了基本面与估值共振的投资机会,在今年存量资金博弈的市场中,它的表现就变得尤为突出。
2、信创对我们而言是需要主动未雨绸缪的事业,这些最基础的软件和硬件不可能完全依赖国外供应商,存量替代需求就已经非常大,还有不少增量需求,因此我们认为整个信创市场空间非常广阔。
3、现在往明年看,我们认为初期可能是周期反转的大β,但是当反转结束后,可能就进入成长阶段,到那时谁最有细分驱动力可能谁就会表现更好。
4、随着国内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各行业各环节已经集聚了大量信息安全风险,守住网络数据安全的有效路径在于基础软件的国产化。
5、我认为信创的投资逻辑与2019年的半导体非常相似,即自主可控的关键软件和硬件是建设数字中国的底座。
我2020年5月加入鹏华基金,当时也经历了市场对疫情的担忧,之后又迎来全球大放水带来的权益牛市。这期间我不断扩展自己的覆盖范围,从硬件到软件,从科技到消费和周期。2021年8月,我开始接管组合,一接手就经历了科技板块大幅调整又反弹。去年,在美联储加息的担忧下,市场剧烈波动,接管组合一年感觉经历了好几轮牛熊切换。虽然,我加入鹏华前后一直在经历行业的巨大变化和市场的巨大波动,但这个过程也帮助我形成了自下而上的深度研究,深耕产业,把握产业发展脉搏进行投资,因为我们投资到最后还是赚业绩成长的钱。
这5年也是电子行业发生巨大变迁的5年,我作为一名电子行业研究出身的分析师,见证了智能手机行业发生巨大的格局变化,包括它的创新变化期。我刚入行时,国内比较优秀的品牌还是中华酷联,这些国产机主要定位低端市场,高端机基本上还是海外产品的天下,例如苹果和三星。随着4G时代到来,华米OV这些国产品牌通过产品力提升、线上营销创新、线下市场下沉发力,将三星挤出了国内市场,国产机慢慢走向世界。跟随国产终端品牌的崛起,国内电子产业链上的优秀公司层出不穷。另一个行业变化,就是中美贸易战摩擦背景下华为被制裁,加速了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崛起。几年前,大家可能把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投资机会定义成更偏主题性的机会,因为这个行业的市场空间很大,但国产替代过程很艰难也很漫长,有逻辑但是没业绩。华为事件后,产品终端对国产芯片的态度发生了大转弯,倒逼国产芯片厂商从供给端加速产品和技术迭代去满足市场需求。从品类上看,从存储到模拟芯片;从应用端看,手机产业链、家电产业链芯片以及上游设备材料都涌现出巨大的投资机会。除此之外,中间也穿插了像智能音箱、airpods这些小的产品周期出现。
经历过产业中多个领域的巨大变化,我更深入地理解了行业,同时也拓展了自身覆盖面。同时,半导体产业作为很多行业的上游,包括家电、汽车、计算机硬件等,通过对上游的跟踪也帮助我把握下游,传媒中很多软件都是硬件发展成熟后期产生的领域,例如智能手机带来手机行业的蓬勃发展,也带来手游行业的发展,基本都是一条基本面线上的投资。
Q:您认为鹏华基金在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有什么独到之处,这种特点对基本面投资专家理念的形成有什么意义?
王璐:鹏华基金的投资和研究团队非常庞大,投资环境也是多元化的,从投资风格上看,像深度价值、价值成长,从擅长领域来看,像消费、成长、医药等都有非常出色的基金经理。
目前,研究团队在不断充实,划分了周期组、制造组、TMT组、消费组、医药组等组别,基金经理也参与其中,大家进行投研互助,实现了对产业和公司的紧密跟踪。一方面,紧密跟踪行业和公司基本面的研究团队及时传达产业和公司的变化。另一方面,投资经理也从投资角度去牵引研究方向,形成良好互动。在鹏华基本面投资的理念和氛围下,也帮助我形成自己的投资框架。
在每周深度学习中,大家的不同观点得以碰撞。我可能对科技领域相对更熟悉,对消费、周期以及自上而下的宏观理解则比较浅薄。但我们部门及公司有久经沙场的资深基金经理,和大家学习和讨论能够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这些领域的投资机会。所有人都在学习中不断进化,一方面不仅仅局限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所有人都在拓展能力圈。另一方面,投资策略也在不断进化,我们开始希望能够在一个合理位置去买入优质的行业和公司,不断赚取业绩成长的钱,同时逐步转向一些左侧投资的探索,比如2021年底很多优质行业的公司估值较高,交易也比较拥挤,但是我们当时布局了养殖板块,取得了良好的投资效果,这可能就是一个典型的左侧投资案例。
Q:能否请您对整个TMT板块的基本面和资金面特点进行分析?以及对于行业未来,您又是如何展望的?
王璐:我认为今年随着国内疫情转向、美国加息预期见顶以及去年市场的下跌已经充分释放风险等多方面影响下,大家对今年市场本身是有信心的。
在投资方向上,TMT几个行业年初至今获得了市场青睐,我认为一方面是由于TMT行业业绩的悲观预期已经pricein,同时估值也到了历史较低区域;另一方面,从基本面上看,在信息安全大方向上,信创从党政军向行业扩大、半导体设备国产化也都在积极进行中,此前叫停的游戏版号也开始重新发放,TMT几个行业的基本面已经明显逐步向好,而ChatGPT4.0的出现也从技术端带来了行业新变化,推动算力端及应用端发生巨大变化。因此,我认为TMT板块出现了基本面与估值共振的投资机会,在今年存量资金博弈的市场中,它的表现就变得尤为突出。
Q:从您的了解和观察来看,您如何看待这一轮火爆全球,同时又引人深思的AI超预期发展以及AIGC产业趋势逐步确立?
王璐:ChatGPT是人工智能研究机构OpenAI在2022年11月30日发布的聊天机器人程序,它是一个能够进行连续对话、结合上下文内容进行交流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同时能够进行信息检索、写作辅助、问题解答、代码生成等多项工作,可以理解为ChatGPT是一个用于聊天的预训练语言大模型。谷歌、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发布了产品进行跟进,更令人震撼的是ChatGPT还在不断迭代。
近日,OpenAI宣布推出全新的ChatGPT4,OpenAI称它为“最先进的系统,能够生产更安全和更有用的回复”。现在全行业都在跟进ChatGPT的发展,我们可以参考李开复博士最近关于ChatGPT的观点,他认为ChatGPT会在六大领域产生不小的产业加速度:
第二是影视娱乐领域。ChatGPT可以根据大众喜好定制电视和短视频内容,让创作内容更容易吸引大众眼球,获得更好的收视率和口碑。
第三是搜索引擎领域。未来搜索引擎也将从传统的检索模式,变成“提问一回答”模式。下一代对话式搜索引擎可能将成为全球科技巨头角逐的“AI2.0圣杯”。
第四是元宇宙领域。ChatGPT会大大降低游戏、元宇宙等虚拟世界的内容生成成本,而AI多模态的想象力内容生成,也将成为元宇宙的中流砥柱。
第五是金融领域。更快、更准确、更智能的生产方式会大幅提高财经新闻和市场研究分析的及时性与产出量。
第六是医疗领域。AI能够快速精准地分析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吸纳所有的数据、生物特征、体检、病史和个人模型预测,成为医生们的得力助手,推动“个性化医学”的到来。
这些都将带来大量的智能应用、平台公司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的投资机会。现在ChatGPT作为一种新兴超智能对话AI产品,除模型本身带来的红利外,还有模型需求增加导致的算力提升。无论从技术原理角度还是运行条件角度,ChatGPT都需要强大的算力进行支撑,从而带动场景流量大幅提升。此外,ChatGPT对高端芯片的需求也会拉动芯片均价,量价齐升会加速芯片需求暴涨。面对指数级增长的算力和数据传输需求,可以进行提供的GPU或CPU+FPGA芯片厂商、光模块厂商这些硬件公司也将迎来蓝海市场。
Q:这两年“信创”非常火,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发展信创是为了把它变成我们可以掌控、研究、发展及生产的东西。这背后引申了一条产业链投资机会,能否请您和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它背后的投资机会?
Q:在AI模型开发量和应用量持续旺盛的背景下,大规模AI算力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各行各业AI赋能的需求日趋旺盛,能否请您和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在AI超预期发展下,半导体产业有哪些投资机会?
王璐:现在的ChatGPT其实经历了三次迭代,GPT、GPT-2、GPT-3包括现在GPT-3.5、GPT-4.0已经出现。在前3代迭代过程中,参数量从1.17亿增加到1750亿,预训练数据量从5GB增加到45TB,其中GPT-3训练单次的成本就已经高达460万美金。大模型为代表的AI新时代,算力就是核心竞争力。而AI芯片是针对人工智能算法进行特殊加速设计的芯片,经常被称为AI加速器或计算卡,它是AI的算力基础。要知道ChatGPT有着大量复杂计算需求的AI模型,像GPU、FPGA、ASIC等AI芯片专门用于处理这些计算任务,是不可或缺的底层硬件。
对ChatGPT而言,支撑其算力的基础设施至少需要上万颗英伟达的GPUA100,一次模型训练成本可能就超过1200万美元。在名为“AI芯片”的大篮子里,细分品类非常众多,目前英伟达主导的GPU凭借高算力成为主流选择,其他一些AI芯片像ASIC、DPU、FPGA也蕴含了很大潜力。像ASIC/DPU这些专用芯片在特定使用场景下,它的高算力/低功耗/小面积的优势也吸引到国内外厂商积极布局,比如TPU、类脑芯片等。FPGA也是由于可编程而更具灵活性,相比于CPU/GPU/ASIC具有更高的速度和极低的计算能耗,常年来被用作专用芯片小批量生产的替代品,此外AI也带来了边缘计算需求。
除了算力芯片,AI同时也拉动了存力芯片的需求。AI高性能计算会对存储带来高性能、低时延的产品需求;云计算、边缘计算、AI大模型对数据分析的需求,会要求网络端配置大容量的DRAM资源去训练。
由于数据中心占据整个半导体市场35%左右的下游需求,AI数据计算需求提升也有望加速推动整个半导体领域供需反转,带来全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Q:去年10月,美方出台史上最严出口管制新规,将芯片限制目标提到14nm及以下制程,对我国芯片发展实施了一次很关键的卡脖子。此后,又和日本、荷兰达成协议,计划共同实施限制。面对这样严峻的外部环境,您认为我们的芯片制造设备是否会加速进行国产化替代?背后又蕴藏着什么样的机会?
王璐:一季报在陆续发布中,我们也观察到半导体设备板块业绩非常亮眼,这其实已经证明设备国产化确实在加速过程中。
2019年,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列入到出口管制的实体名单中,当时美国技术的限制比例还是25%,随后2020年5月又将25%的限制比例调整成凡是含有美国技术均需要向美国申请行政许可,也意味着将限制比例从25%变为0%。
除此外,软件国产化也是国家发展的必要要求。随着国内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各行业各环节已经集聚了大量信息安全风险,守住网络数据安全的有效路径在于基础软件的国产化。一方面,受益于政策扶持;另一方面,国产软件经过这几年发展,也从早期的“拿来主义”过渡到自主研发,从单一领域发展到全方位发力,投资端也从技术概念进阶到落地应用。
Q:站在当前时点,您认为半导体行业中存在哪些风险点?在管理组合过程中,您会如何规避这些风险以及控制组合回撤?
王璐:产业长期发展方向是确定的,但兑现节奏确实存在波动,因为科技板块的估值波动非常大,在整个股票表现中容易形成双击和双杀。因此,我们一方面紧密跟踪产业链兑现节奏,争取及时发现低预期以减少亏损,同时判断行业长期空间,如果估值已经pricein悲观预期,那么左侧布局,买的位置会非常低,而不是右侧高位去布局,因为科技股波动很高,拿的位置低也能避免高位股价波动带来回撤。
Q:您有一只芯片产业主题型基金——鹏华芯片产业混合发起式基金正在发行中,能否请您详细介绍一下这只产品的特色,以及对比市场上的ETF产品,我们在哪些方面能够做得更好?
王璐:发行主题基金的目的在于希望对芯片领域进行更深入、更精细的研究。
第二,从基本面角度来看,行业发展方向已经出现比较好的信号,虽然目前周期反转的斜率可能是未知的,但是反转方向是非常确定的。同时,算力和电子化率的提升以及行业长期成长是非常确定的。另外,目前国产化率依然很低,各个环节国产化率提升有很大成长空间。
Q:相比于ETF产品,这只主题产品有什么样的优势?
王璐:第一,回撤控制:通过一些子行业的切换、个股集中度的调整有机会带来一定超额,平滑波动。
第三,该产品合同规定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以上投资于芯片方向,剩下20%的仓位和现在市场上的多行业基金一样,可以进行自主选择。当行业好的时候,我们也希望能够全部聚焦在芯片产业,目前很明显能看到行业有两年上行期。但是,这个行业有一个周期性规律,两年上行之后又可能会再面临两年微幅下行。当两年下行时,我们希望能够用剩下的仓位去控制回撤或者去平滑行业的周期性。
Q:最近市场表现有所复苏,但整体仍不尽如人意。请问一下,站在当下时点,您能否给我们的投资者朋友一些投资建议?
王璐:在上涨过程中,市场越涨风险越大,而下跌过程是风险释放的过程。过去两年,基金持有人和市场投资人应该都过得非常艰难,但在这个过程中,风险也得到了全面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