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会最后一个环节是主题为“AI时代的智胜之道VS龙华人才孵化新机遇”的圆桌对话。在创头条联合创始人李茂达的主持下,中国科技开发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张世明、中美创投副总裁叶浸染、深圳市博铭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代毅、阿里云创业孵化事业部华南区战略总监王芳参与了讨论和对话。
张世明:谢谢,这是一个好问题,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现在日趋炙热的情况下,广东省能够把龙华区定位为特别是大湾区一个核心发展的重要产业基地,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情,特别是在资金、在人才聚集各个方面的资源方面做了很不错的工作,特别是也有大湾区在深圳珠三角以及香港澳地区人工智能的发展促进有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在中国这种人工智能发展的热度非常高涨的情况下,我觉得在金融业特别发达的香港,因为我也是香港人工智能协会的成员之一,也经常参加一些会议,做这些方面演讲的嘉宾。针对香港来说,我觉得人工智能发展远远不及深圳人工智能发展的力度。广东省定位为龙华区为人工智能发展基地对大湾区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叶浸染:刚才在参会的时候龙华区政府也介绍了龙华区的优势,我也印象挺深刻的。我之前也看到一个数据,就是在2018年全国八百多个百强区的评选中,龙华区是位列第七名的,是非常优秀的一个地方。那么龙华的,我是觉得它的战略地位、区域优势特别明显,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中轴线上以梅观高速这条路的经济带每年能产生差不多三千亿的产值,所以我觉得龙华区以它的区位优势将来一定能够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版图里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高海明:龙华区是很多企业在这里罗湖,今天本身开这个会就是对龙华区最好的阐释,未来通过阿里巴巴、通过钉钉能够带这里为更多不同的智能化产业、智能化的企业以及各行各业服务业带来更多其他的赋能。好,我先说这些,谢谢!
张世明: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是在投资方面的回答会比较好一些。从技术角度来讲,我觉得各个方面的机会都是比较均等的,因为人工智能技术方面涉及到方方面面,我们需要一个健康合理的人工智能应用的发展,我们在各个方面的技术都需要均衡发展。因为现在的技术发展只是从某一个角度和某一个领域发展出来,相对来说可行的、相对来说能够有一点帮助的智能算法,但是针对人工智能来说还有长远的路要走,所以我觉得要均衡发展。目前来说投资比较大,在视觉方面产生了四大巨头,投资金额也比较大,每个都是百亿级的,像商汤科技,这些方面都是投资力度比较大的。针对应用来说,还是有很大的距离。在另一方面在A/LP方面也是我们针对如何来理解知识方面,理解人类知识情况下,技术方面还远远不足,还需要很大资金来投入,进行相应的落地尝试,需要创业公司和大型公司自己进行试错,这方面都需要资本、基金、人才方面的协同合力,包括龙华,大湾区聚集了很多人才天然优势,包括吸引很多海外人才,也有孔雀人才,我也是孔雀人才计划之内的,也是龙华龙舞华章之内的,所以我很感谢政府方面做的发展。
王芳:我接着咱们高总的话介绍一下我们阿里的五新战略,新制造、新技术、新金融、新零售,还有一个新能源,这里面的新能源主要是指云计算、数据,因为我们认为数据将来是能源一个很大的点。通过这个点,我结合一些短期、中期、长期来讨论,短期技术这块作为创新型企业来说会重点去投,技术这块有自然语音识别包括图像识别的技术性增强,这两个板块肯定是风投会投得比较多。因为现有的阿里云创业中心平台上目前有五十多加主要投FA轮和首轮的融资对接,那么在全国27个城市所落地的人工智能项目或者创新型的企业,我们会对它进行融资对接,这是一个方向。中期和长期这块混合一个点来说,我觉得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方向。因为我们阿里有说过,AI是我们的大脑,我们的云计算、数据是我们的血液,我们的IOT是我们的衔接网络。在整个人工智能,这三个板块是有联合点的,所以在这三个点的上下游或者垂直领域、细分领域去做一些布局投资,我觉得还是机会很大的。谢谢!
王芳:从技术、人才、资金三个角度来排序,是吧?我觉得肯定是人才和技术排在比较靠前的位置,但是到底是人才还是技术,我觉得这是一个概念,没有办法把它分开去谈。我们整个阿里云的创业孵化事业的平台,我们除了落地基地做创业中心,给创新创业的企业响马赋能,我们还有一个板块是进高校合作,后面我们会重点布局在华南区域跟高校合作,与各地政府落地联动这样一个阿里云创新中心的实验室,旨在是从技术领域培养人才,从资金领域做项目对接。那么在我们的孵化平台上对它进行产业孵化,我觉得这是比较关联在一起的。然后阿里,我们一直在说我们是一家以技术推动商业边界的公司,人工智能也是我们整个阿里云创业中心的主题、一个比较大的板块,我们也希望在后期在整个创业中心在华南区落地的时候,我们有更多从人才口、从资金口,然后从技术口跟各个区域有更多赋能的机会,谢谢!
代毅:我觉得2018年这个时点对中国经济来说还是变化趋势非常明显,像周总说的整个投资也好,还是创业也好,下行趋势在今年6月份之后非常明显,所以整个目前的情况,就是说央企和国企这种垄断性的就不说了,然后像互联网巨头占据的垄断行业,基于前期的巨大优势资金优势还是具备非常垄断性的资源,这方面可能是需要创业公司谨慎考虑的。第三个方面就是一个创业型企业目前在这种经济比较紧张包括对内对外环境都有一定影响的情况下,我们最主要的是如何保持活力活下去。这个活下去的基础,我觉得是要照准一个企业的刚性需求,这个行业,你做的这个行业或者你做的这个技术,不管你的人或者技术再厉害,如果是一个非刚性的需求或者简单直白来说就是短期你客户是否对这响技术是否有利益性的需求、有利益性的驱动,如果没有这个可能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
高海明:我简单说一下,钉钉走到现在也有七百万的组织了,这里面其实有一个最主要的力量是说能够让每个组织一线最好的头脑,解放他们的生产创新活力。底层的人能够真正创新和发挥他们的劳动产能,这才是真正整个产业人才最终得到发展。如果只是每个领导在上面说我要做什么,下面人get不到其实是很难真正把一个团队练就出来,今天关键词是产业+人才,这亮点在组织里面怎么发挥底层的创新创造力一起往前作,在这个组织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钉钉在这方面能够赋能更多的企业,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张世明:其实这个话题很丰富,像王总说的一样,现在资金、人才各方面都不缺,我们缺的是什么?缺少的是一种创新精神,就是人才。资金想找一种有效的技术能够嫁接在我们相应的应用中来,这是资本的目的,资本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而针对人才来说,人才肯定是需要一种创新精神,需要实现理想,想要一个有效的想法能够落到实处。有一个电视剧也挺好的,就是《创业时代》,讲的是资本和创新之间的关系,我觉得这是没有一个主旨之分,就是说你有人才,你没有资金,这个事情也很难实现。你有了人才、有了技术,你没有资本来大力的支持,你也是举步维艰。你有了资本,但是找不到合适的应用场景、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和合适的技术嫁接在我们实际应用中来、嫁接在我们真正企业所需的刚需中来,我们也很难有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