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工智能行业有哪些投融资机会?智慧城市、AI芯片等产业最为火爆|WAIC观察
中金公司认为,在中国经济较快增长的背景下,实现碳中和的关键在于降低单位GDP能耗,这对能源、交通、制造业和城市建设规划等领域带来了较大的减排压力。而AI有望从多维度、多场景推动提效降耗,助力碳中和宏伟目标的实现。
碳中和是今年的时事热点,而人工智能和碳中和结合的概念令许多参会的专家也直呼“新鲜”——过去,AI的概念更多和人脸识别、机器识别等应用结合起来,而在今年的人工智能大会上,界面新闻记者发现,AI带给许多传统行业新的生机,也为新兴产业持续添砖加瓦。可以说,
中金公司科技硬件首席分析师彭虎认为,宏观上来看,AI将从预测、监测、优化三个方面助力碳中和。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研究,至2030年,AI的应用有望减少全球26亿-53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减排总量5%-10%,同时为企业创造1.3万亿-2.6万亿美元的价值。
资深的投资人也看好AI和生活领域的结合。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认为,生活场景下的数据挖掘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AI与居家生活结合得越紧密,生活场景挖掘得越多,AI的产业价值就越大。AI赋能生活是他非常看好的领域。
以城市为基点的发展是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另一特色。
根据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论坛的发布,共有十大示范场景进入人工智能的行业落地,分别为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能物流、无接触电梯、智慧庭审等民生服务场景,城市大脑数字驾驶舱、AI未来工厂创新应用、实时人口动态数盘等城市管理宏观场景,以及RPA机器人解决方案、大型人工智能云端计算平台等基础技术场景。
为了支持这些行业的发展,长三角地区布局了重点企业的招商引资及产业集群。例如,由国家工信部牵头成立的“中国声谷”项目,2020年已入驻1000家企业,带来了1000亿产值。
从更为微观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可以为全行业带去的机遇在于“数字化改造”。
从根本上来看,这是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具有算力上的优势。得益于各行各业的数字化需求,在对企业服务的数字化产业中提供更低成本、更具效率的创新方案将成为长期的掘金领域。
此次人工智能大会透露的信号是,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经济、生活和治理,加速城市数字化转型。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7月8日发布的《2020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人工智能创新指数跃居全球第二,表明中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已跻身世界前列。人工智能行业已不能简单地用“万亿”、“十万亿”等数字概念衡量,其蕴含的行业价值、投融资机会还能够进行更为纵深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