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为孩子买房后,出资款能不能要回?

在现实生活中,随着房价的不断攀升,许多年轻人难以依靠自身经济力量购房,父母为子女出资购房已成常态。

当子女婚姻破裂时,父母往往会主张返还购房出资款,通常以“借贷纠纷”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

那么问题来了,父母出的这笔钱,到底是借贷还是赠与。

一、购房出资款性质的理论争议

父母为子女购房出资的性质认定,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借贷说,一种是赠与说。

1.借贷说

借贷说认为,父母为子女出资购房,在没有明确表示赠与的情况下,应当视为一种临时性的资金出借,目的是帮助子女缓解临时资金压力,而非无偿赠与。

在父母主张出资为借贷的情况下,应当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六条规定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

即父母仅依据金融机构的转账凭证提起诉讼的,应当对借贷合意进行合理说明。子女抗辩是赠与的,应当对赠与事实提供证据证明,子女不能举证证明确是赠与的,则由子女承担相应不利后果,即认定为民间借贷,子女应偿还资金。

2.赠与说

赠与说认为,父母出资为子女购房,特别是在子女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通常应视为赠与,并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处理,除非父母有证据证明系借贷关系。

赠与说认为,此类纠纷属于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不适用普通民间借贷案件的举证规则,原告主张借贷关系的,除了提供金融机构的转账凭证,还须提供其他证明借贷合意的证据,且不发生举证责任的转移。

二、法律对父母为子女出资购房的规定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一)》第二十九条,当事人结婚前,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自己子女个人的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双方的除外。

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依照约定处理;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原则处理。

三、实务中法院的观点与举证责任

1.法院支持借贷的情形

在借贷说的观点下,法院认为,首先,父母主张出资系借贷时,应提供初步的证据如银行转账记录等,且对借贷过程进行合理的说明,完成初步的举证证明责任。子女抗辩是赠与的,应对款项系赠与的主张提供证据证明。

其次,对口头赠与的认定,应适用高于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子女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父母有赠与的意思表示,结合父母对赠与意思表示的否认等情况,认定存在赠与事实不能排除合理怀疑。

再次,从常理上看,父母为子女购房提供资金,帮助子女缓解购房时所面临的临时资金压力是因为存在血亲和姻亲关系,可以视为维系家庭亲情关系的一种方式。现如果因为短暂的婚姻关系而让另一方分走父母的积蓄并背负大额负债,显然与父母出资的预期不符,故在一方父母没有明确表示赠与的情况下,有关出资应视为以帮助为目的的临时性资金出借,子女负有偿还义务。

另外,法院认为,《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一)》第二十九条第二款,是对于父母为子女及其配偶出资购置房屋的所有权归属而非出资性质及归属的规定。[(2023)京02民终472号]

2.法院支持赠与的情形

在赠与说的观点下,法院认为,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房屋行为的法律性质,应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应尊重双方意思自治。如果父母与子女之间约定为赠与或者父母明确表示为赠与,就是赠与关系。为了防止当子女婚姻有变或父母子女间关系恶化,父母违反诚信原则以所谓借贷关系为由要求返还出资。

第二,对借贷关系是否成立应严格遵循“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则。应严格执行“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如果父母有关借贷的举证不充分,则应认定该出资为赠与行为。父母子女间的亲缘关系决定了父母出资为赠与的可能性高于借贷。由主张借贷关系这一低概率事件存在的父母来承担证明责任也与一般人日常生活经验感知保持一致。

综上,在父母一方不能就出资借贷提供充分证据的情形下,一般都应认定该出资为对子女的赠与。[(2022)京03民终263号]

结尾

父母为子女购房出资的性质认定,原则上应以父母的明确意思表示为标准,没有明确意思表示的,购房出资款的认定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争议。建议父母在为子女购房出资时,明确出资的性质,尽量通过书面协议予以确认,避免日后产生争议。

THE END
1.父母给儿子买房现在后悔能怎么办法律问题大全父母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收回曾经出资所购的房屋。当子女严重侵害父母或者父母近亲属的合法权益;对父母有赡养义务而不履行;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时,父母就可以法院起诉,主张收回自己所出资购买的房屋。 全部4个答案 > 父母付钱买房写儿子的名字,现在想收回怎么办? 父母出资买房写孩子名一般不能要回来。我国实行不动产https://china.findlaw.cn/ask/jz/zt_83300/
2.法院工作到“家”,父母替子还账法院工作到“家”,父母替子还账 11月25日,某房地产公司向湖北省建始县人民法院提交申请,邓某已清偿债务为由撤回起诉,建始县人民法院当即裁定准许撤诉,一件追偿权纠纷结案。 2018年8月30日,邓某与某房地产公司签订合同,购买某房地产公司开发的商品房一套,房价款60余万元,除了首付款,余款40余万元通过在某银行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1/id/8220929.shtml
3.儿子儿媳离婚分房产,父母主张房产是自己借名买房可行吗?本案争议焦点是姚父、马母与姚儿就涉案801房是否存在借名购房合同关系? 首先,涉案801房登记在姚儿名下,姚父、马母与姚儿之间未签订书面的借名购房合同,现三人均确认存在口头的借名购房协议,鉴于三人之间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本案纠纷涉及陈儿媳的权益,而姚儿与陈儿媳之间又存在离婚纠纷,故本案不能单纯依据姚父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981472.html
4.父亲要求儿子返还赠与的买房款?闹上法庭如何解决?综上,法院判决,被告应向原告返还赠与的买房款等合计47万余元。该案判决已生效。 图源自网络与本文无关 普法君有话说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本案中,父亲出售名下唯一住房,所得款项用于为子女在异地购房,隐含未来与子女共同居住的前提条件,是附义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zU2MDkwMw==&mid=2650540291&idx=1&sn=1d96d57c488937807972b9f2d6075a78&chksm=883f2eabbf48a7bd1a41090632bb76cae8d1ae9742313730af930899d9acae042450aeb08f7c&scene=27
5.独生子2年多未尽孝,母亲要求返还370万购房款胜诉!得知儿子小杨的微信内容,杨母彻底心寒了。她担心如果小杨以排除妨害为由起诉自己,会落得个无家可归,便向东城区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小杨返还购房款370万元,以备将来养老之用。 庭审现场 父母资助子女不是理所当然 庭审中,杨母和儿子小杨对于钱款的性质各执一词。杨母认为自己从未表明370万元是赠与小杨的,应认定为借https://www.hntv.tv/50rd/article/1/1711713302991544322?v=1.0
6.母亲起诉儿子返还370万购房款,法院支持房产资讯于是,母亲决定起诉儿子,要求返还购房款作为养老基金。庭审中,双方对款项的性质存在分歧。母亲认为这是借款,而儿子认为是赠与。法院最终认定儿子应返还370万元购房款。法官表示,虽然父母为子女购房是常态,但并非法定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义务。如果父母资助子女购房,而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将出资行为视为赠与,显然不公平。在https://news.fang.com/open/47996993.html
7.父母为子女婚后购房,离婚时出资款还能要回吗?法院这样审理当前,为了分担子女的经济压力,父母为婚后子女出资购房的情形比较常见。在没有明确约定出资性质时,这类出资款是借贷还是赠与?如果是赠与,是赠给自己孩子的还是赠给夫妻俩的?一旦子女离婚了,可否要求子女的配偶返还? 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法院近日审结了老齐夫妇诉儿子儿媳返还购房款案,解答了这些问题。 https://m.gmw.cn/2023-02/07/content_1303276075.htm
8.举案说法—父亲过世,继母起诉我,想要回父亲给我买房的房款1,购买涉案房产的财产在父亲总资产中仅占一小部分,且是父亲在与原告婚前取得的,原告要求被告返还房屋首付款和按揭供款的一半,相关款项不属于父亲与原告的夫妻共同财产,2父亲总资产过亿,涉案两套房的300多万元购房款,相对于总资产而言比例太小,不应如原告陈述的认定为无权处分,3,在行为性质上应定性为父亲对子女的https://www.jianshu.com/p/540fecf1e8e8
9.父母出资为子女买房,事后能以该出资是借款主张返还吗?答案是答案是:必须要有该出资是借款的证据才能主张返还,否则视为赠与。案例:父母出资为子女购房,父母一方不能就出资为借贷提供充分证据的情形下,一般都应认定该出资为对子女的赠与。最高院对“父母为子女购置不动产出资性质的举证责任应当如何分配”的问题,明确:父母为子女购置不动产出资,事后以借贷为由主张返还,子女主张https://www.douyin.com/note/7379082737581378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