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宏斌瞄准了不良资产赛道

近日,据市场消息,融创正在内部酝酿成立一个新平台:

而今资本。

该平台的运用正是在融创暴雷前从事的主要业务之一:

通过收购困境房企的土地从而获取额外的溢价!

1、作为暴雷房企,融创属于暴雷房企中最先走出困局的少数头部;

2、融创化债的奇迹正在出现超级正反馈溢价。

最有说服力的一点,就是近期(10月17日),融创率先完成了暴雷房企恢复股权融资的先河。

根据公告:

公司计划通过先旧后新的方式进行配股融资,合计配售4.89亿股股份,融资总额约为12.05亿港元,配售股份及认购股份分别占公司现有已发行股本的约5.60%,占经认购事项完成后扩大的已发行股本的约5.31%。

股权融资的恢复,往往意味着自身企业经营全面转向:

恢复正常!

而融创作为顶级头部房企之一,显然这也是资产市场对中国房地产行业信心整体回暖的标志性事件。从不良资产的视角切入土地市场,有显著的两大优势:

1、相比一级市场的垄断及高溢价,通过不良资产获取的资产价格更低,在当前资产价格普遍低迷的情况下,有着较高的安全垫;

2、在当前房地产行业普遍受困于流动性危机,当前介入的时机正逢其时;

在公司内部,融创自身较为一致的判断是,未来不一定有大规模的地产开发,但一定有大规模的存量市场。按照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原话说就是:

不良资产市场有很大的机会。

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一场始自21年9月恒大暴雷引发的流动性危机由点及面形成了行业性的困局,期间,曾经的地产三巨头:恒大、碧桂园、融创无一幸免,就连公认的地产三好生碧桂园也在2023年7月爆发流动性危机,至今是生是死没有一个明确的公告,属于:

秘不发丧!

对于包括恒大、碧桂园、融创三巨头在内的整个房地产企业而言,在经历了:

1、2022年11月的地产三支箭;

2、2024年1月的白名单;

3、2024年5.17房地产大礼包;

……

等一系列的政策纾困后,终于在9月24日等来了房地产政策底信号的终极确认:

止跌企稳!

政策信号配合史诗级的政策兜底,显然预示着:

房地产黎明前的黑暗即将过去!

对于即将到来的黎明,三巨头中谁最可能活下来,谁将活的最好?

在康哥看来,即不是老大恒大,也不是行业三好生碧桂园,而是在2022年5月暴雷的TOP3房企:

融创!

过去的两年对于孙宏斌来说应该是最难熬的一个时期:

安抚债权人+找钱

也许是老孙果断的作为+十足的诚意感动了债权人,融创境内外债务重组竟然奇迹般地成功了,而且创造了多个记录:

1、三巨头乃至TOP20中最先完成境内外债务重组的房企,;

2、TOP100暴雷房企中首家完成股权融资的房企;

精准!

复盘21年9月至2024年9月,本来大家以为2022年房地产行业调整已经很剧烈,处境很艰难,没想到2023年行业艰难程度和困境再上一层楼,而最令人意外的是,2024年房地产的情况已经不能用艰难来形容了,涉及房地产行业各项数据开始:

自由落体!

面对市场一个又一个“困境升级的”惊喜,天选之子的老孙才能完全撇开债务的问题,在外部环境异常艰难的情况下全力以赴地推进保交楼这一核心关键,而老孙的努力也换了一系列耀眼的成绩单:

1、融创2023年营业收入1542.3亿,比2022年暴涨超过50%;

2、销售业绩稳居TOP20之列;

3、即使没有新增土地购入,但是手中存货依然位居行业TOP5之列;

第1、2两点说明了融创当前化解流动性困境正步入佳境,这里康哥要特别解读一下第1点:

融创的营业收入核心就是商品房的销售收入,2023年融创通过正常销售的商品房销售收入是846亿,这就意味着另外700多亿的销售收入是通过以房抵债等形式实现,这对于当前库存高企的正常房企而言,显然融创又多了一个超级额外的销售渠道。

第3点,融创在天量库存的背景下,能够保持不暴雷就足以秒杀近三年在土地一级市场购地的停滞,毕竟2023年新增货值排名第一的保利,新增货值仅:

不到1000亿!

而近1亿平的土地储备显然为融创走出困境后重振龙头雄风打下基础。

融创与孙宏斌的故事还要从19年前说起。

2003年,一位叫孙宏斌的开发商在论坛上,放言要成为行业第一,超越行业老大万科。当时台下的王石脸色有点难看,不急不慢地说了句:“你不可能这么快超过万科,是不是要注意控制风险?”第二年的博鳌,王石更是不留情面点名孙宏斌:

“像媒体炒作的那家黑马,在宏观调控下会很难受,到时候大家问他,他要说不难受,那是吹牛!”

没想到,这一役,孙宏斌碰瓷成功:

2004年,顺驰营收达127亿元!

就在此时,老孙说出了经典的一句话:

我只有矛,不需要盾。

但是,狂飙突进的顺驰随后开始遭遇危机:

1、2005年地产调控政策出来,顺驰资金链崩了;

2、2007年,孙宏斌被迫将顺驰低价卖给路劲。

顺驰之后,不死心的孙宏斌携手全新的融创再次杀回了江湖,这一次:

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的三高模式彻底被老孙玩出了新高度!

与此同时,顺驰的前车之鉴也让孙宏斌时刻谨记在心,不管行动上是否吸取了之前的教训,但是其后嘴边的口头禅就是:

我们会控制好负债率、管理好现金流,保证融创的健康。

如果以上市视角回看检视的话,2021年之前,融创所强调的“控制好负债率、管理好现金流”的理念一直执行的很好,也将拿地、融资、政策的节奏一直把握地较为准确,一边用“三高”模式疯狂拿地、并购,一边用顺驰的前车之鉴牢记在心:

时不时地踩一下油门。

这期间,融创销售额从682亿飙涨至3620亿。10年间,融创销售额:

涨了77倍,营收涨了35倍!

而融创业务规模滚雪球做大的两个秘诀:

1、各地土拍市场“地王”的常客,在各地大肆跑马圈地;

2、在收并购市场收购同行的困难项目而大放异彩;

彼时的融创已经深谙不良资产的门道,并通过业务的不断扩展积累了口碑和大量经验,也因此有了和各地政府的关联和底气。

巅峰时期的融创,股价接近40港元,财大气粗的老孙一不小心就被贾老板忽悠亏了:

200多亿!

对风险的判断,早在2016年,其就表示:

“目前的房地产行业风险十分大,任何热点城市房价不可能降,但也并不具备暴涨的任何基础。”

但是在一边看空的同时,却全面做多:

17年7月,融创联合富力以现金对价632亿(总价近千亿)拿下了万达旗下13个文旅项目和76个酒店!

那时候,不仅是融创自己认为挣了,业界也一致认为孙宏斌捡了大便宜,回过头看:

融创显然接在了资产价格的山顶!

一边大肆拿货,一边却依然小心翼翼,刚拿下千亿资产的融创在2018年的中期业绩会上,孙宏斌依然坚称:

1、宏观调控政策不会短期内放松,随着政策持续,购买预期肯定会发生变化,接下来会很小心谨慎地把融创做安全;

2、2019年的市场并不乐观,融创接下来拿地一定会谨慎、小心。

在2020年,融创确实已经开始踩刹车,降杠杆:拿地金额同比骤降55%,新增土储大减74.2%,新增货值则大降47%。

那几年,“小心”成了挂在孙宏斌嘴边的词。

看到这里,感觉孙宏斌对行情的把握可谓精准,如果再坚持到2021年底,则融创成功上岸是大概率的问题。

但诡异的事情出现在2021年上半年,孙宏斌再次开启逆周期狂飙之路:900亿拿地,豪掷百亿并购彰泰,百亿进军白酒现在来看…

当时的口号:“抢别人的地,让别人无地可买”?

来看看当时的媒体怎么报道的:

显然是孙宏斌,昏头了。

在政策调控之下,友商纷纷踩刹车之时,融创却偏偏还要踩一脚油门。正是这脚油门,让融创此后险些步入:

万劫不复之境地!

对于昏头的原因,融创副总裁陈恒六曾经说:

“老孙这么多年的目标就是要当老大,做中国第一世界第一。”

这也许能够解释,为什么孙宏斌会在2021年的春天,选择逆势加仓。也许在那一刻,在那个瞬间,十九年前要成为行业“老大”的梦,突然又点着了。

9.24政策大礼包+9.26会议奠定了此轮近三年房地产行业流动性危机的:

政策底!

狠人孙宏斌曾经说过:

年轻的时候争强好胜,曾经嬴得畅快淋漓,也曾输得一塌糊涂,但是我不后悔。

谁能渡劫成功,挺过这黎明前的黑暗?

数次渡劫却依然顽强自救的融创或许就是成功上岸的幸运儿之一!

THE END
1.多地国企收购存量房“加速度”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后,部分地区已出台鼓励当地国企收购存量房用作保障房的相关政策。而对于如何消化存量房产,中指研究院认为,当下有三种经验和模式,分别为国企收储未售新房、“以旧换新”和“非居改租”。 https://www.vipcrgk.com/n/171651060951498.html
2.全部落地“降税”,二手房交易活跃度提升自财政部11月13日“购房降税”新政出台,以降税为主体的新一轮楼市政策不断落地。 过去一周,随着11月22日广州正式官宣,至此,四大一线城市全部落地取消普宅与非普宅标准,并调整相关配套税费政策。 从效果来看,“购房降税”新政以来,一二手房成交端虽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提振效果。不过,无论是新房项目http://wyxfdc.com/news/show-11200.html
3.5·17″楼市新政!部分城市成交数据好转,房价何时见底?房产3605.17新政落地后,市场情绪进一步修复,部分项目成交好转,根据中指监测,上周(5.20-5.26),南京新房共认购877套,认购量为今年以来周度第二高水平,环比增长37%。 武汉:在5月6日“新汉十条”落地后,叠加房交会举办及快速跟进下调首套、二套房贷利率等,市场情绪有所回升,新房成交规模也有所增长,政策落地后(5.7-5.26),https://www.house360.net/218256.html
4.史上最大力度!“5·17”楼市新政满月大考,成效如何?房地产政策的宽松基调将继续维持下去,6月楼市成交可期。 中金公司发布的研报称,当前房地产政策正以超过历次周期的强度进行发力,总需求相应地阶段性企稳,市场信心显著增强。在房地产行业的新形势下,市场结构正在加速演化,新房和二手房的总供给压力逐渐显现,房地产周期的惯性有所增强。https://www.zgswcn.com/news.html?aid=196549
5.2024上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总结与下半年趋势展望房产资讯在此背景下,4月30日政治局会议定调楼市政策方向,提出“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5.17房地产“一揽子”新政聚焦稳市场、去库存,6.7国常会再次明确“对于存量房产、土地的消化、盘活等工作既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又要稳妥把握、扎实推进”。多项政策落地后部分核心城市二手房成交率先好转,但新房https://news.fang.com/open/50597524.html
6.房地产周报:重磅政策频出销售仍待改善股票频道我们认为,政治局4 月30 日首次提出的“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为后续政策发力的重点指明了方向,“以旧换新”将成为消化存量房产的重要抓手,“改建或收购存量住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将成为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重要举措。央行此时出台多项金融支持政策,对于降低居民购房成本,改善市场预期https://stock.hexun.com/2024-05-21/212924124.html
7.房地产“5.17新政”2024年5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力,向房地产市场接连打出来一系列“组合拳”,目的在于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稳定房地产市场。 这一系列政策组合被市场称为“5.17新政”,主要包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央行决定降低个人房贷首付比例、取消房贷利率下限、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以https://www.jianshu.com/p/377b641da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