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要出台有关“校园暴力”新规定!加大处罚力度!在韩留学生如何面对“校园暴力”?
下一页
2023-03-0318:00
推荐访问
【liuxue86.com-社会聚焦】
韩国计划加强对校园暴力肇事者的审查,包括确认有校园暴力史可取消大学入学资格等。另有建议将校园暴力备案从2年延长至10年,防止肇事者以转学、换班脱罪。
让政府计划实施新规定则是因为警察厅国家侦查本部新任本部长郑淳信
57岁的郑淳信怎么也没想到,他在6年前埋下的一枚有关儿子校园暴力的“炸弹”,会在他通往权力高位的路上被引爆。
与此同时,被拉扯出水面的,还有韩国特权阶层的原形和政府人事系统的巨大漏洞。
2月24日,韩国总统尹锡悦任命律师郑淳信为警察厅国家侦查本部新任本部长,任期两年。
然而,就是这样一道看似简单的任命,在韩国引发了一场“人事灾难”。
首先,还要从郑淳信其人说起。
韩国KBS报道截图
郑淳信毕业于釜山大东高中和首尔大学法学系,与法务部长官韩东勋是司法研修院同窗,还曾与现任韩国总统尹锡悦在检察厅共事。
尹锡悦担任大检察厅中央调查课长的2011年,郑淳信担任大检察厅副发言人;尹锡悦2018年担任首尔中央地方检察厅厅长期间,郑淳信则在首尔中央地方检察厅担任人权监督官。
2016年,郑淳信还参与了朴槿惠“亲信干政”案嫌疑调查。2020年,他以法务研修院龙仁分院院长的身份从检察机关离职,转任法务法人平山的代表律师。
令人意外的是,就在被任命为韩国警察厅国家侦查本部新任本部长的第二天,郑淳信撤回了担任该职位的申请——因为他“坑爹”的儿子6年前涉及的校园暴力事件被再次提起,而他在当时还动用了法律手段。
郑淳信说,他儿子的问题让国民产生了担忧,因此无法带着这样的不足担当重任。“在此再次请求受害人和父母予以宽恕,我们全家人都将认真反省。”
2月24日任命,25日表明辞意,而26日任期才正式开始……韩国警察厅也很无语,任命仅一天就撤销这种事儿,尚属首次。
当年,郑淳信的儿子到底做了什么?
济州岛来的猪。
你是猪,所以有味道。
脏死了,给我滚!
韩国KBS视频截图
此外,郑某还通过投票将A某赶出了其所在的社团。和后辈们在一起时,如果A某想说话,郑某就制止说:“猪不要动。”
不仅如此,郑某的同学还表示:“他平时一直炫耀父亲。”
检察官这个职业都是受贿的职业。
我爸爸认识的人很多,认识的人多了都会有好事发生。
如果和法官关系好,在审判中就无条件胜诉……
以“处分过度”为由,提出取消转学处分的行政诉讼;
采取“儿子的校园暴力是语言暴力”的防御逻辑;
为帮儿子逃避责任,亲自修改儿子陈述书的证词。
郑某虽然最终于2019年2月被迫转学,但第二年就进入了韩国名校首尔大学。
校园暴力,一直是韩国的一个痛点。从源于生活的韩国电影和电视剧就可见一斑。
韩国教育部学校暴力实态调查结果显示,语言暴力等情绪上的欺凌,比身体暴力占更大的比重,属于严重的校园暴力类型。
根据2021年关于受害类型的实态调查结果,语言暴力(41.7%)占比最高。其次是集体排斥(14.5%)和身体暴力(12.4%)。到2022年,语言暴力仍占41.8%,比身体暴力(14.6%)和集体排斥(13.3%)所占比重更大。
虽然郑淳信的任命被取消,但舆论仍在持续发酵。事件背后的“父母机会”争议,让韩国青年们感到愤怒而又无力。
“校暴、酒后驾驶、入学舞弊、赌博都能被掩盖,高层公务员的子女们难道是能得到数十亿韩元退职金的‘天龙人’(动漫中的贵族阶级)吗?”
韩国《sjrb》报道截图
就读于首尔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一名学生称,“有钱有势的人即使犯罪未来还是会顺风顺水,而没权没势的人虽然是受害者,未来却是一片荆棘,这难道不是不公平的社会吗?”
有子女在首尔某大学就读的金某表示,现在孩子越来越觉得“遇到好父母也是一种福气”、所做的一切都是“以卵击石”,觉得“父母机会”是理所当然的,所以站在父母的立场上感到无力和空虚。
韩媒指出,对校园暴力加害者采取的处分,被有权势的父母彻底搅乱。所谓的“父母机会”争议虽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更加残酷的是,这种情况不仅是对公正性的损害,更是对校暴受害学生的二次加害。特别是在恶意利用法律制度漏洞这一点上,急需对此采取补救措施。
韩国中央大学社会学教授李秉勋也表示,此次事件再次暴露出公职人员为保护子女而滥用权力的现实,“父母力量”压制校暴问题,暴露出韩国社会的阶级结构秩序。
郑淳信被取消任命后,警察厅国家侦查本部长的人选,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更加复杂的考验。警方经过内部法律审查后认为,重新公开招募和内部选拔继任者都是可行的。在敲定继任者人选之前,警察厅调查企划调整官金炳宇(音)将暂时代理这一职务。
韩国《zyrb》指出,此次事件不可能若无其事地就此掀过。当务之急是制定出补救对策,否则人事问题很可能会继续成为本届政府的“阿喀琉斯之踵”。
首先要明确的是,在韩国,精神暴力也是校园暴力的一种。
所谓“校园暴力”,不单单指那些物理上的暴力,我们在韩剧里最常见的集体无视和歧视(),是一种持续性的施加心理上的攻击,进而让受害人感到痛苦的行为,这些也是校园暴力。因此,那些在聚堆在背后一直说某个特定学生坏话、组织活动就不带这个学生、在班级和群聊室不带上某个特定学生等,这些都是校园暴力。
所以如果定义校园暴力的话,就是2名以上的多名学生,针对特定的一名学生持续性施加物理上或心理上的攻击,让受害人持续感到痛苦的行为。再次强调一下,心理上的攻击也是暴力。
在韩国遇到校园暴力,可以直接报警,也可以求助于以下热线:
①警察厅校园暴力应对专线:117
②青少年咨询中心:1388
③学生危机咨询综合中心():1588-7199
其次,应对校园暴力先由学校启动审议委员会,对审议会决定不满的可诉诸法院。
特定行为是否构成校园暴力,由学校的校园暴力审议委员会进行审议,并根据具体情况,审议委员会可向被害学生处以下处分,具体有:①进行书面致歉,②参加社会志愿者服务,③暂停来校上课,④更换学年,⑤转学,⑥退学。
其中,如果加害学生尚处于接受义务教育阶段(即,中学三年级为止),是不得处以退学处分的。
被害人、侵害人以及他们的法定监护人等,在对审议委员会的处分决定不满时,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最后,也可以进行民事赔偿诉讼
那么,在异国他乡,我们作为一个外国人,一名留学生,在遇到这些带有歧视色彩的挑衅和攻击时该如何应对呢?
说一千道一万,始终不能忘的是安全第一!我们应该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毕竟身在异国他乡,我们作为外来客,还是应当尊重他人,尊重他国文化。在此基础上可以用语言适当还击。
美国当地的华人律师说:美国的刑法,有一条规定,如果小孩子共同进行一个犯罪行为的话,所犯的罪全部人都要承担最重的惩罚。这个案件里凸显了留学生对美国法律的无知。”在美国不是小事,很多中国孩子认为:不就是打了同学吗?其实,不一样,在中国很随便处理的事情,在美国很有可能要把牢底坐穿!
各国怎么应对
中国:加强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
中国国务院于今年4月28日印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全国中小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行为进行专项治理。
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多项措施,要求积极有效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依法依规处置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
美国:反欺凌法严惩施暴行为
美国从2000年以来开始立法严厉惩处校园欺凌行为,目前,全美约有45个州颁布了《反欺凌法》。这些法律要求学校职员见到欺凌行为时必须立即报告和干预,调查并惩罚加害者,通知家长,并需要提供心理咨询援助,预防欺凌升级到枪击。
美国还设有专门的反校园欺凌网站和各类预防欺凌、研究欺凌的机构,很多公益组织和专家也参与其中。除此之外,美国近年来也向部分州的学校派驻警察,警察除了维护学校秩序外,还负责督学工作。
澳大利亚:政府+学校+社会的合作模式
韩国:开通举报热线开展人性教育
2014年12月29日,韩国国会通过了《人性教育振兴法》,正式以法律形式规定人性教育成为韩国幼儿园及中小学的必修课,韩国也成为世界上首个推行义务人性教育的国家。
英国:加强教师培训注重社会宣传
英国对校园欺凌的治理是从法律、社会、教育三方面入手。在国家政策上,英国制定了专门针对校园欺凌的政策法规。在社会层面,英国则创造出有助于有效治理校园欺凌的社会环境。从2005年起,英国在每年的11月都会举行“反欺凌周”活动,集中开展各种宣传活动。
德国:在幼小阶段开展“善良教育”
德国特别重视从根源上寻找问题的解决之道,幼儿园和小学一开始就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善良教育”是德国儿童接受人生启蒙的第一课。从爱护小动物开始,通常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这种以亲自动手喂养小动物为载体的“善良教育”,已经成为德国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同情和帮助弱小者。对于身边需要帮助的人,都要尽力帮助,培养他们做人的基本公德。
挪威:政府支持,学校干预,全民行动
在挪威,政府鼓励学校对包括网络欺凌在内的校园欺凌问题采取全校范围的干预措施,学校建立了全校范围的反欺凌政策,例如对学生行为进行限制,组建教师职业发展小组,与学生开展有关同辈关系与行为的班会活动,为欺凌者、受害者及其家长提供心理咨询等。
日本:设立第三方机构对霸凌行为进行调查
日本不少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都设立了“校园欺凌问题对策委员会”等第三方机构。当学校中发生因校园霸凌问题而出现自杀等严重事态时,该机构具有自行调查的权力,对校园霸凌事件进行调查,防止学校或教育部门牺牲学生的利益。
芬兰的反“校园霸凌”的启发
如何反校园霸凌?芬兰的教育措施值得借鉴。KiVa是芬兰政府资助的一个防校园欺凌及暴力项目。它针对不同年龄层,分别根据6-9岁、10-12岁、13-16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的身体和心理状态,研发了三套游戏。
在游戏中,每个孩子都需要分别扮演受害者、霸凌者以及旁观者,并试图用会谈的形式来解决问题,每个人都可以充分探讨为什么会发生霸凌,发生霸凌之后该如何应对,由此来预防霸凌现象的产生。数据显示,防校园欺凌及暴力项目KiVa广泛实施后,芬兰的霸凌受害者减少了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