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祥德:《新时代的地方志》之湖北经验年鉴史志方志办湖北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凝心聚力、开拓创新,不仅推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地方志历史上的第一个《规划纲要》,实施全国地方志“十大工程”,而且实现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省市县志书和综合年鉴全覆盖,使“新时代十年”成为地方志发展史上成就最辉煌、成果最丰硕、影响力最大的时期。

作者在本书中回顾了其在2013年至2021年,先后任方志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期间的方志情怀、顶层设计,以及调研中总结出的山东、黑龙江、吉林、新疆、河北、重庆、浙江、广东、甘肃、四川、广西、安徽、陕西、湖南、香港、黑河、东营、北辰、烟台、兵团、军队、煤炭系统等40余个省市及系统行业的地方志工作经验,对进一步推进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具有较大理论和实践价值。

《新时代的地方志》是当代中国出版社致敬新时代、迎接二十大的献礼书,已于2022年9月出版发行。

湖北:坚决完成“两全目标”

湖北是方志大省,历届省地方志机构领导班子都很有作为。2019年,湖北省地方志办公室在机构改革中并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地方志工作发展遇到新的挑战。但是,湖北方志人没有退却,而是迎难而上,想方设法,克服种种困难,顺利完成了“两全目标”,实践了“即使剩下一个人,也要干到底”的“湖北佬”精神。

——题记

2016年至2020年,湖北省以贯彻落实国办《规划纲要》和《湖北省贯彻落实〈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抓手,积极推进第二轮省市县三级地方志书、省市县三级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全覆盖工作和省情资料信息化工作,不断拓展地方志工作领域,进一步深化地方志在文化自信建设中的作用,全省地方志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强化顶层设计,积极推进依法治志

全省各级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参与”的地方志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一纳入、八到位”得到落实,部分市县还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为地方志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体制机制保障。

立足多措并举,圆满完成“两全目标”

截至2020年12月,省市县三级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全部实现公开出版,“两全目标”任务如期圆满完成。《湖北省志(1979—2000)》于2016年底正式进入出版阶段,2018年底全部完成编纂任务,并经总纂时任党组书记、省长王晓东审核签字;2020年12月,《湖北省志》共83部专志,约4000万字,实现一次性统一出版。2018年底,17部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志和97部县(市、区)志已全部公开出版。

《湖北年鉴》作为省政府主管的省情政刊,至今已编纂32卷。同时编印《简明湖北省情手册》并发送给省“两会”代表,进一步强化年鉴的社会服务功能。在编纂好《湖北年鉴》的同时,积极推动市县年鉴全覆盖。根据2016年市县年鉴公开出版率不足50%的情况,对年鉴公开出版问题进行重点攻关。2018年,向各市州转发中指办《关于启动民族地区与贫困地区年鉴资助工程的通知》,积极组织省内民族地区与贫困地区年鉴编纂单位申报年鉴资助工程,2018年至2020年,共向中指组报送年鉴21部并获得资助。2020年12月初,全省117部2020年卷三级地方综合年鉴全部取得书号或刊号。

在确保完成本省“两全目标”的同时,积极做好援疆援藏对口地区地方志援助工作。组织专家对西藏自治区《工会志稿》及山南市《乃东区志》等4部志稿进行审读,并到山南市开展面对面指导交流。援疆方面,组织专家对《博州志》《博乐市志》等5部志稿进行审读,宜昌、襄阳等对口援助市帮助《温泉县志》《精河县志》修改志稿,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组织的终审,同时与农五师及其所属团场开展对接。给予博州市县及农五师修志工作资金支持,仅2020年支持工作经费10万元,协助其如期完成“两全目标”任务。在2019年11月举办的全省地方志业务工作负责人和新进人员培训班上,特意给西藏、新疆的方志同仁参训名额各10个。

加强质量建设,着力打造精品志鉴

严格执行《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等有关要求,不断健全地方志编纂质量保障体系,完善志书、年鉴的质量评议、审查验收制度,严把质量关。

(一)规划程序

原省方志办先后印发三级地方志书编纂指南、行文规则、质量标准、评审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对志书编纂的技术规范和程序进行规定。并分别针对省志和市县志,适时出台若干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及时解决了各地各部门在志书编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组建《湖北省志》总纂委员会和市州志评审委员会,具体负责第二轮省志的总纂和市州志的评审工作,实行层层把关,分级负责。特别是《湖北省志》所有的志稿,在出版付印前,均经历4个三审程序和总纂委员会的审定。4个三审程序分别是承编单位的三审、出版社提前介入进行三审、省志总编室三审和出版三审。经过以上程序,确保《湖北省志》在总体质量基本做到观点正确、史实清晰、内容完整、资料丰富。《湖北省志》总纂工作基本完成后,2015年9月,省政府组织召开《湖北省志》总纂终审会,时任省长王国生亲自参加,提出要以严的标准、实的作风,将《湖北省志》编纂成一部精品佳志。按照总纂终审会的要求,《湖北省志》又经过3年的精心打磨,于2018年完成全部编纂。严格按照市州志书必须通过省级组织的终审会方可进入出版程序;市县志书在出版前必须将清样报原省方志办进行审核后方可出版的程序进行把关,保证市县志书质量。

《湖北年鉴》一直坚持“出精品,创名牌”的战略,不断创新年鉴编纂的形式和内容,坚持三审制度,严格把关,并在年鉴编审过程中邀请年鉴编纂专家对稿件进行审校,进一步提升年鉴编审质量。2017年,开始采用全彩页印刷,大量穿插随文图片,信息更丰富,可读性更强,进一步提升了《湖北年鉴》的品位。另一方面,对市县年鉴编纂工作不断规范。2013年,原省方志办制定印发《湖北省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工作规定(试行》,规范市县地方综合年鉴和专业年鉴的编纂出版工作。2017年,编印《湖北地方综合年鉴编辑工作手册》,为全省年鉴工作机构和年鉴工作者提供操作规范。

(二)组织评奖

为有效组织专家学者参与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省情地情丛书等编纂出版工作,切实落实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体制,制定下发《湖北省地方志专家库建设方案》,建立由137位省内外专家组成的省级专家库,并实行动态管理,为全省地方志事业提供人才支撑。2017年至2020年,在中指组组织的4次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评审中,湖北省共有32部年鉴获奖。其中,2017年共有10部获奖,2018年共有5部获奖,2019年共有6部获奖,2020年共有11部获奖。除积极向中指组推荐先进年鉴外,省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还于2017年和2020年组织全省编纂出版质量评审活动,全面展示全省年鉴编纂成果,进一步提高了全省年鉴的编纂质量。

(三)开展培训

组织不同层次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全省地方志工作人员业务水平。邀请方志界有关专家、学者在湖北省地方志系统新任主任和业务骨干培训班上授课。参训学员一致认为,通过学习培训,提振了信心,统一了思想,交流了经验,收获颇丰。

拓宽发展方向,不断丰富

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

2016年至2020年,全省地方志系统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通过编修乡镇村志、部门志鉴、专业志鉴、特色志鉴、旧志整理、地情书籍等多种方式不断丰富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拓宽地方志工作领域,激发发展活力。

(一)乡镇村志工作全面铺开

2014年,原省方志办下发《关于全面开展全省乡镇(街道)、村志编纂工作的通知》,乡镇(街道)、村志编纂工作在全省全面启动,推动地方志书编纂工作由省、市、县三级延伸到省、市、县、乡、村五级。2015年5月4日,原省方志办下发《湖北省乡镇(街道)、村(社区)志编纂工作试点工作方案》,明确将荆门市京山县作为全省乡镇(街道)、村(社区)志编纂工作的试点。各市县也积极动员,制定乡镇村志编纂工作规划和方案,采取试点推进的方法,掀起编纂乡镇村志的热潮。目前,全省17个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均已启动乡镇村志编纂工作。为了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他们不断探索和创新乡镇村志编纂工作思路,以突出特色来打造浓郁的乡土气息,先后到孝感、襄阳、恩施等地开展乡镇村志编纂工作调研,出版《洛阳镇志》《胜利村志》等9本湖北省乡镇村志系列丛书。同时加大文化扶贫力度,支持指导原驻点村曾都区洛阳镇编纂《胡家河村志》。截至目前,全省出版的乡镇村志已达400多部。

同时,积极组织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和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的申报和志书编纂工作,协助中国名镇论坛暨第三批中国名镇志出版座谈会在孝感市召开。《三阳镇志》《保安镇志》《烟店镇志》《马口镇志》《杨店镇志》《杨岭镇志》《汤池镇志》《伍洛镇志》《唐崖镇志》9部镇志入选中国名镇志,《青林寺村志》《尧治河村志》《城畈村(社区)志》3部村志入选中国名村志。

(二)以综合志鉴为主体,其他志鉴百花齐放的格局全面形成

省内各有关单位积极开展部门志、行业志和特色志的编纂工作,《湖北省人大志》《湖北省政协志》《湖北检察志》《湖北省审计志》《湖北省发展改革志》《湖北高校志》《湖北省体育志》《湖北机械设备成套局志》等50多部行业志、部门志以及《湖北省湖泊志》《黄鹤楼志》《荆江堤防志》等20多部特色志相继出版。其中,《湖北省湖泊志》由省政府直接督促协调,由省水利厅、原省方志办联合组织编纂,时任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亲自听取专题汇报并明确指示,是湖北地方志工作的重大成果,2015年9月,获第三届湖北出版政府奖。同时支持劲酒和黄鹤楼酒申报中国名酒志文化工程。

全省各级各类专业年鉴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有《湖北发展改革年鉴》《湖北卫生年鉴》《湖北建设年鉴》《湖北安全生产年鉴》《湖北教育年鉴》《长江年鉴》《武钢年鉴》《东风公司年鉴》等200多部行业、部门年鉴坚持按年编纂出版,质量不断提升,基本形成各级地方综合年鉴与各类专业年鉴协调发展、覆盖全省的年鉴工作格局。

(三)服务中心,做好地情书籍编纂

为进一步转化志鉴成果,全面宣传介绍湖北省情,用“口袋书”的形式简练地介绍各地的主要特色和精华内容。2016年,湖北启动了“湖北要览”系列地情丛书编纂工作,计划编纂出版117册(省级1册,每个市、县、区各1册)。目前,襄阳、咸宁等59部要览已出版,潜江、竹山等24部要览编纂任务已完成,正在进入出版程序。2015年起,开始编辑出版《湖北省情概览》(英文版),在“华创会”广泛发行,为对外宣传湖北、研究湖北,助力湖北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基本省情资料信息。2017年,又创新性编纂出版《湖北年鉴资料汇编》,对29年来《湖北年鉴》刊载的重要信息进行汇编,全书共计约410万字。编辑出版《湖北概览》(中英文版),为对外宣传湖北、研究湖北,助力湖北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基本省情资料信息。加强与台湾湖北文献社的交流,承办“2017年湖北武汉·台湾周”分活动“情系楚天——湖北文史两岸交流座谈会”,开展两岸文化交流,扩大了地方志的影响力。

(四)做好旧志整理及交流工作

持续做好旧志整理工作培训与交流,参与《荆楚文库》方志篇书目整理,并对全省旧志目录进行更新。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完成通志府志提要、旧志书院、湖北关隘等专题性资料汇编并整理出版。同时,对市县旧志整理工作开展指导,并按计划赴台湾开展了旧志整理文化交流。进一步开展对海外收藏的湖北旧志的调查和搜集工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组团赴美国、日本等国开展海外湖北历代旧志调查和交流活动。

全力补齐短板,方志馆

和信息化工作稳步发展

机构合并后,将2万册馆藏图书移交至省图书馆并完成整理。宜昌市史志馆作为全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重点项目,于2019年9月6日建成开放。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分为方志馆展厅、党史馆展厅、史志阅览室和专业功能区4个部分,集地情展示、文献收藏及开发利用、学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目前共接待中外参观者80多万人次,日均约5000人次,最高峰1.2万余人次。孝感市文化中心方志馆于2019年9月底开始试运行,为人民群众更全面地了解孝感提供了一个全新平台,获得群众广泛好评。

【本文载于冀祥德著:《新时代的地方志》,当代中国出版社2022年9月第1版,第322-330页】

THE END
1.良法善治丨鉴古知今循法而行良法善治,民之所向,人们对于公平和规则的向往自古有之。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法治下推进改革,积极发挥法治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就能够不断夯实“中国之治”的法治根基。http://ww.w.hbgrb.net/gn/202412/t20241204_268371.html
2.良法善治丨鉴古知今循法而行良法善治,民之所向,人们对于公平和规则的向往自古有之。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法治下推进改革,积极发挥法治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就能够不断夯实“中国之治”的法治根基。 主审|马兰兰 编审|张贺新 编辑|张 丽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MDE1MTA5MA==&mid=2650616585&idx=1&sn=cc05a09e355427f82c3979f0a0be6cd5&chksm=8e880a54b9ff83422d2a7d27be9f056d3de4e6ed21ea63dde9a466f9606fb61db736c981d0f6&scene=27
3.良法善治丨鉴古知今循法而行良法善治,民之所向,人们对于公平和规则的向往自古有之。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法治下推进改革,积极发挥法治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就能够不断夯实“中国之治”的法治根基。 [责任编辑:刘海] 专题报道 阿勒泰日报 20241213 20241213 20241213 http://mztj.altxw.com/sy/qttt/202412/t20241204_25357884.html
4.良法善治丨鉴古知今循法而行良法善治,民之所向,人们对于公平和规则的向往自古有之。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法治下推进改革,积极发挥法治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就能够不断夯实“中国之治”的法治根基。 (编辑:吕媛媛)友情链接: 中国网信网 群众新闻网 西部网 陕西网 西安网 公益记者网 西安新闻网https://www.sanqin.com/2024-12/04/content_10969551.html
5.新征程号角丨法度者,正之至也法律知识大全从出生起,每个人都被宪法赋予了人权;长大后,宪法赋予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成年后,宪法赋予公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大学毕业后,宪法赋予公民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休息的权利、依法纳税的义务等;结婚生子后,宪法规定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公民http://fw.mwfw.cn/fw/238976.html
6.浅析“依法治志”修志体会方志园地依法治志是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逐步形成的,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必然要求,是依法修志发展的奋斗目标、必然路径。2015年8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正式提出“依法治志”新概念,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由编修志鉴一项工作向“多业并举”一项事业https://www.scdfz.org.cn/fzyd/xzth/content_5785
7.论依法治志【摘要】:依法治志作为方志学理论一个新的增长点,是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伴随着新方志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形成的。依法治志不是对依法修志的否定与"抛弃",而是对依法修志的发展与"扬弃",依法治志是依法修志的升级目标和创新发展。依法治志有其独特而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从体系结构到主体话语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DFZ201605004.htm
8.论地方志“依法治志”的三个境界论依法治志的三个境界 易介南 【摘要】:依法治志是伟大时代对地方志工作的总体要求。这一总体要求以修https://bbs.red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6587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