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修志问道,以启未来”是地方志在新时期的工作定位,“直笔著信史、彰善引风气,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是新时期地方志工作者的定位。新时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新时代依法治国对地方史志工作提出了法治要求。新时代地方志的法治,要以新时代社会文明为基础,确立地方志的历史文化地位,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志文化的繁荣发展。
一、依法治志首在立法
“立法”,一般又称法律制定。立法通常是指特定国家机关依照一定程序,制定或者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活动。地方志作为地方行政区域的地情书,是国家治理地方的工具,各地的方志如何体现国家的整体意志,这就需要国家立法对地方志工作进行统一规范。从宪法的视角探析地方志立法的意义。宪法序言开篇道:“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编史修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文化事业。地方志是社会主流文化,官修官书的地方志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地方志作为公共文化资源,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以法律的条文来规范地方志工作,确保地方志文化繁荣发展。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地方志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文化事业,是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从依法治国大局出发,提高对新时代地方史志工作法制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把依法治志纳入依法治国的高度去认识和实施。
二、依法治志严在执法
三、依法治志重在守法
依法治志,担当起传承弘扬地方志文化的历史责任。地方志“横排百科,纵贯古今”,一部(综合)年鉴也涵盖了一地方方面面全年的情况。地方志不仅是对事物历史与现状的概述,更是在资料基础上研究揭示当地自然社会历史与现状的发展规律。习近平指出:“一县之志,就是一县之史。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学县志,就是学当地的人文历史;尊重县志,就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历史记载,有正面,也有反面,可以供后人借鉴。”汶上县史志办在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的同时,整理出版《汶上县旧志集成》,内含明万历《汶上县志》、清康熙《续修汶上县志》、清宣统《再续汶上县志》(手抄本)各一部,前两部为标点校勘,后一部为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