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志第四编(2008—2018)编纂工作方案》的通知(马师秘〔2018〕9号)

现将学校《校志第四编(2008—2018)编纂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志第四编(2008—2018)总目录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18年4月9日

(此件主动公开)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志第四编(2008—2018)编纂工作方案

2018年是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校60周年。为了客观记述学校发展历程,发掘历史资源,展现办学成就,彰显办学特色,弘扬和传承新时代地方高校文化,激发全体师生员工的爱校情怀,根据学校60周年校庆重点工作安排,高质量完成校志第四编(2008—2018)编纂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编撰目标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按照依法修志、尊重历史、求实存真、众手成志的原则,以“存史、资治、教化、育人”为工作目标,以观点正确、资料翔实、体例严谨、内容全面、记述准确、特色鲜明为编撰要求,记述学校2008年11月1日至今近10年的历史与现状、改革与发展。坚持修志为用、服务发展、总结揭示学校办学规律,发挥资政育人作用。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凝练继承学校文化精神。为学校内涵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提供有力借鉴,为全校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构建共同的精神家园。

二、组织机构

为了确保校志编纂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决定成立校志编纂委员会和校志编写组。

1.校志编纂委员会

主任:喻长志、孙良

副主任:甄炯、张勇军、李秀华、吴志华

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马幼梅、王方、王结贵、王莉娟、甘志华、刘武、杨俊波、吴德琴、谷燕、汪志彬、张红梅、张国平、张程刚、陈平、周志亮、单守金、胡风明、秦东方、栗亮、徐基宏、韩芳勤、鲁正扣、潘可国

编委会的主要职责:负责校志编纂的总体领导、协调、指导、督促及最终审定,研究解决编纂和出版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2.校志编写组

组长:栗亮、单守金

副组长:王靖霆

成员:程艳、马南楠、各单位具体责任人

编写组的主要职责:负责总体设计、业务指导、外调联络,承担资料收集、实物(影音图片资料)征集、章节撰稿,初稿审阅、统稿总撰及资料补充等。

(一)启动与资料收集阶段(2018年3月—4月)

主要工作:

1.成立组织机构,广泛动员发动。

2.制订编制校志编纂实施方案,确定校志编纂工作基本框架,明确目录、进度安排、任务分解、编纂规范等内容。

3.培训参编人员。组织参编人员学习校志编纂规范。

4.收集资料。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走访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广泛搜集学校的历史资料(此项工作期限可根据需要适当延长)。

(二)类稿(含样稿、一稿、二稿)编写与初审阶段(2018年4月—2018年7月)

1.2018年4月中旬左右,各单位在目录、大纲和样稿的基础上,根据校志编写组编撰意见,完成第一稿。

2.2018年5月中旬左右,校志编写组对各单位第一稿进行审核,并将审核结果向编委会作专题汇报,听取指导意见后,向各单位反馈审核意见。

3.2018年6月底前,根据审核意见完成第二稿,校志编写组将电子版和纸质稿汇总提交编委会待审。

(三)通稿征求意见与修改阶段(2018年7月—2018年8月)

1.2018年7月,编写组对第二稿进行审核、修改并统稿,向编委会作专题汇报后,形成通稿。

2.2018年8月,对通稿征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

(四)定稿、出版(2018年9月)

1.2018年9月,将通稿送交编委会审核、修改并清样、定稿。

2.联系印刷厂或出版社,2018年9月争取出版。

四、工作要求

(一)各责任单位须严把校志稿件的政治关、保密关、史实关。稿件在报送前,须经本单位主要领导审核同意。校志编写组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稿件,及时指出问题并将稿件退回修改、限时完成。

附件: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志第四编(2008—2018)总目录(2008年11月—2018年3月)

序(办公室、宣传部供稿)

大事记(2008—2018)(办公室、宣传部供稿)

第一编历史沿革(责任编辑:王靖霆)

第一章概述(办公室、宣传部供稿)

第二章提质增效期(2008—2011年)(办公室、宣传部供稿)

第一节“达标创优”步入高职高专发展建设正轨

第二节以优秀等次通过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第三章强化内涵期(2012—2015年)(办公室、宣传部供稿)

第一节系部重组盘活办学资源

第一节第一次党员大会勾画发展新脉络

第三节获批立项建设“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

第四章转型提升期(2016—今)(办公室、宣传部供稿)

第一节“一体两翼、同城错位”发展相得益彰

第二节获批立项建设“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

第三节筹建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

第二编办学治校体系(责任编辑:程艳)

第一章党委领导(办公室、宣传部、组织人事处供稿)

第一节党委机构设置(组织人事处供稿)

第二节党委工作概述(办公室、宣传部供稿)

第二章校长负责(办公室、宣传部、组织人事处供稿)

第一节行政机构设置(组织人事处供稿)

第二节行政工作概述(办公室、宣传部供稿)

第三章教授治学(教务处供稿)

第一节学术委员会工作概述

第四章民主管理与依法治校(办公室、宣传部、工会、团委供稿)

第一节工会工作概述(工会供稿)

第二节教职工、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工会供稿)

第三节法律顾问与依法治校工作概述(办公室、宣传部供稿)

第四节共青团工作概述(团委供稿)

第五节学生会工作概述(团委供稿)

第五章社会(行业)参与与开放办学(教务处供稿)

第一节校企合作工作概述

第二节产教联盟(委员会、研究室)建设

第三节产学研合作交流

第四节协同创新平台建设

第五节订单式培养

第六章纪律检查与反腐败工作(监察审计处供稿)

第一节纪律检查机构设置

第二节接受巡视、整改落实工作概述

第三节纪律检查与反腐败工作概述

第七章监察审计工作(监察审计处供稿)

第一节监察审计工作概述

第二节监察审计制度建设

第八章计划财务工作(总务财务处供稿)

第一节计划财务工作概述(含2008—2017年财政预决算)

第二节计划财务制度建设

第三编办学定位(责任编辑:王靖霆)

第一章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办公室、宣传部供稿)

第一节《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

第二节《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

第三节《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

第二章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章程(办公室、宣传部供稿)

第四编人才培养(责任编辑:程艳)

第一章教育教学改革概述(教务处供稿)

第二章专业设置(教务处供稿)

第三章培养方案(教务处供稿)

第四章教材建设(教务处供稿)

第五章课程建设(教务处供稿)

第六章实验室、实训室建设(教务处供稿)

第七章实践教学(教务处供稿)

第八章素质教育(教务处、学生处供稿)

第一节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教育(学生处供稿)

第二节艺术教育(教务处供稿)

第三节体育教育(教务处供稿)

第四节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处供稿)

第九章教学改革(教务处供稿)

第一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与成果

第二节教学工作奖励

第十章教学管理(教务处供稿)

第十一章教学质量保障工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心供稿)

第一节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工作概述

第二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第三节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

第五编科学研究(责任编辑:程艳)

第一章科学研究工作概述(教务处供稿)

第二节自然科学研究项目与成果概述

第三节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与成果概述

第四节科学研究管理制度

第五节科学研究工作奖励

第二章学术交流(教务处供稿)

第一节校内学术交流

第二节国内、外学术交流

第三章学报建设(教务处供稿)

第六编社会服务(责任编辑:王靖霆)

第一章地方合作(教务处供稿)

第二章成人教育、非学历教育(教务处供稿)

第三章国培计划(教务处供稿)

第四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教务处供稿)

第五章志愿者服务(团委供稿)

第七编文化传承创新(责任编辑:单守金)

第一章文化建设概述(办公室、宣传部、学生处、团委供稿)

第二章校园文化(办公室、宣传部、学生处、团委供稿)

第一节校徽、校训、校风建设(办公室、宣传部、学生处、团委供稿)

第二节校舍、校园道路命名(办公室、宣传部供稿)

第三节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办公室、宣传部、总务财务处供稿)

第四节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处、团委供稿)

第五节国学馆、地方文化应用研究工作概述(教务处供稿)

第八编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责任编辑:单守金)

第一章教师队伍建设(组织人事处供稿)

第一节教师聘用

第二节教师培训与发展

第三节教师考核

第四节师德师风建设

第二章人事管理(组织人事处供稿)

第一节高层次人才引进

第二节高层次人才培养

第三节专业技术职务评聘

第四节人事管理制度建设概述

第九编学生工作(责任编辑:程艳)

第一章学生工作概述(学生处供稿)

第二章常规管理(学生处供稿)

第三章学籍管理(学生处供稿)

第四章学风建设(学生处供稿)

第五章学生资助(学生处供稿)

第六章国防教育(学生处供稿)

第七章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处供稿)

第八章学生社团建设(团委供稿)

第九章寒、暑假社会实践与“三下乡”活动(学生处、团委供稿)

第十编招生与就业创业指导(责任编辑:马南楠)

第一章招生与就业创业工作概述(学生处供稿)

第一节招生制度建设与宣传

第二节历年(2008—2017)招生数据统计

第二章就业创业指导(学生处供稿)

第一节就业办理流程

第二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第三节就业洽谈机制建设

第四节就业跟踪服务

第三章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学生处供稿)

第一节历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统计

第二节历年毕业生专升本统计

第三节历届毕业生考取公务员、特岗、三支一扶等情况

第四章优秀毕业生(杰出校友)事迹摘登(学生处供稿)

第十一编国际交流与合作(责任编辑:程艳)

第一章国际(港澳台)交流与合作工作概述(办公室、宣传部供稿)

第二章历年(2008—2018)外国文教专家(外籍教师)名录(办公室、宣传部供稿)

第十二编图书馆、校园信息化建设(责任编辑:马南楠)

第一章图书馆工作概述(图书馆信息中心供稿)

第一节图书馆舍建设与馆藏资源概述

第二节图书情报流通借阅服务

第三节图书情报电子资源建设

第二章校园信息化建设(教务处供稿)

第一节校园信息化资源建设概述

第二节校园信息化服务

第十三编校园建设与校园安全保卫、后勤保障与国有资产管理(责任编辑:马南楠)

第一章校园建设(总务财务处供稿)

第一节校园建设概述

第二节校园建设规划

第二章校园安全保卫工作(保卫处供稿)

第一节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概述

第二节平安校园建设

第三节减灾防灾与综合治理

第三章后勤保障(总务财务处供稿)

第一节后勤管理工作概述

第二节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

第三节后勤保障概述(教室实验实训馆室管理、食堂公寓管理、保洁绿化服务、卫生防疫、水电暖供给等)

第四章国有资产管理(总务财务处供稿)

第一节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概述

第二节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与服务

第十四编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责任编辑:单守金)

第一章党内学习教育活动(组织人事处供稿)

第二章宣传思想工作(办公室、宣传部供稿)

第一节宣传思想工作概述

第二节校园媒体建设

第三节文明单位建设

第三章组织建设(组织人事处供稿)

第一节组织工作概述(组织人事处供稿)

第二节青年党校建设(组织人事处、团委供稿)

第四章统一战线工作(办公室、宣传部供稿)

第五章制度建设(办公室、宣传部供稿)

第六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处、团委供稿)

第一节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学生处、团委供稿)

第二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概述(学生处、团委供稿)

第七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供稿)

第八章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工会供稿)

第十五编教学单位建设(责任编辑:程艳)

第一章教师教育系(基础部)办学特色概述(教师教育系供稿)

第二章旅游与外语系办学特色概述(旅游与外语系供稿)

第三章艺术设计系办学特色概述(艺术设计系供稿)

第四章经济与社会管理系(思想与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办学特色概述(经济与社会管理系供稿)

第五章软件工程系办学特色概述(软件工程系供稿)

第六章食品工程系办学特色概述(食品工程系供稿)

附录:

综合考虑与上述各编内容间的联系、关系处理模式以及史料征集建设等情况,附录内容逐步确定。

THE END
1.良法善治丨鉴古知今循法而行良法善治,民之所向,人们对于公平和规则的向往自古有之。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法治下推进改革,积极发挥法治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就能够不断夯实“中国之治”的法治根基。http://ww.w.hbgrb.net/gn/202412/t20241204_268371.html
2.良法善治丨鉴古知今循法而行良法善治,民之所向,人们对于公平和规则的向往自古有之。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法治下推进改革,积极发挥法治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就能够不断夯实“中国之治”的法治根基。 主审|马兰兰 编审|张贺新 编辑|张 丽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MDE1MTA5MA==&mid=2650616585&idx=1&sn=cc05a09e355427f82c3979f0a0be6cd5&chksm=8e880a54b9ff83422d2a7d27be9f056d3de4e6ed21ea63dde9a466f9606fb61db736c981d0f6&scene=27
3.良法善治丨鉴古知今循法而行良法善治,民之所向,人们对于公平和规则的向往自古有之。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法治下推进改革,积极发挥法治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就能够不断夯实“中国之治”的法治根基。 [责任编辑:刘海] 专题报道 阿勒泰日报 20241213 20241213 20241213 http://mztj.altxw.com/sy/qttt/202412/t20241204_25357884.html
4.良法善治丨鉴古知今循法而行良法善治,民之所向,人们对于公平和规则的向往自古有之。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法治下推进改革,积极发挥法治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就能够不断夯实“中国之治”的法治根基。 (编辑:吕媛媛)友情链接: 中国网信网 群众新闻网 西部网 陕西网 西安网 公益记者网 西安新闻网https://www.sanqin.com/2024-12/04/content_10969551.html
5.新征程号角丨法度者,正之至也法律知识大全从出生起,每个人都被宪法赋予了人权;长大后,宪法赋予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成年后,宪法赋予公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大学毕业后,宪法赋予公民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休息的权利、依法纳税的义务等;结婚生子后,宪法规定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公民http://fw.mwfw.cn/fw/238976.html
6.浅析“依法治志”修志体会方志园地依法治志是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逐步形成的,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必然要求,是依法修志发展的奋斗目标、必然路径。2015年8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正式提出“依法治志”新概念,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由编修志鉴一项工作向“多业并举”一项事业https://www.scdfz.org.cn/fzyd/xzth/content_5785
7.论依法治志【摘要】:依法治志作为方志学理论一个新的增长点,是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伴随着新方志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形成的。依法治志不是对依法修志的否定与"抛弃",而是对依法修志的发展与"扬弃",依法治志是依法修志的升级目标和创新发展。依法治志有其独特而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从体系结构到主体话语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DFZ201605004.htm
8.论地方志“依法治志”的三个境界论依法治志的三个境界 易介南 【摘要】:依法治志是伟大时代对地方志工作的总体要求。这一总体要求以修https://bbs.red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6587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