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宣布,现在开庭!”法槌敲响,“庭审”开启一场肖像权、姓名权侵权纠纷案拉开序幕
近日,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师生走进模拟法庭,开展沉浸式学法活动。“模法”少年化身法官、律师,法庭辩论唇枪舌战,双方“当事人”声情并茂、据理力争,坐在庭审席上的学生们感受到了法律的威严和神圣,更好地理解了法律知识和法律程序,提高了法制观念和法律素养。
模拟法庭活动是十九中在中国政法大学助力下推出的创新课程。在共同打造“大中小思政一体化”背景下,中国政法大学以高校的“大手”,牵起十九中的“小手”,将大学、中学、小学思政课程有机融合,建立起一条全面育人、有序衔接、逐级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路。
01
“模法”少年与法同行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法律背景知识,切身感受审判程序,十九中与中国政法大学历时一个多月,经过多次打磨,呈现出一堂精彩纷呈的法庭审判。
课程设计初期,十九中与中国政法大学团队沟通写作,确定庭审案件范围为民事案件。
课程实施中,两校团队悉心指导:从介绍民事诉讼审判程序,到引导学生查找典型性、针对性、可辩性案件,从指导学生编写剧本、查找相应法律条文,到组织学生布置庭审现场,按照诉讼程序法的流程规定组织庭审。
在庭审过程中,指导老师重点观察学生的举证、质证、辩论等能力,注意学生的法律文书观点的明确度、用词的准确度、说理的充分度等,同时要求学生的衣着、姿态规范妥当。
模拟法庭实践活动,引发了学生对人文社科的深入思考,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品质。模拟法庭活动在十九中学生们的心中种下一颗自觉学法、知法、守法、护法的种子,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模拟法庭增强了我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法官不仅是严肃冷酷的,而且是有温度、讲人情的。我不仅了解了法官的职责,还提升了法律思维和法治思维。
我提高了口头表达和演讲能力,整个人变得更加自信了。
对案件进行分析、思考、判断和决策,这个过程锻炼了我的思辨力和判断力。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认识到中国法律是法律与社会现状的有机结合。
02
打造“长翅膀的思政课”
思政教育,不能说教,而要体验。模拟法庭以创新模式,打开了思政课堂的边界。过去,思政课在教室里上;现在,学生们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大课堂,上好“行走的思政课”。
经过多年探索,十九中高中部的思政课程“长出翅膀”,在“一核双翼四基”的课程结构框架内,以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创新性课程合力落实课程目标。
“一核双翼四基”课程结构:
一核:核心素养
双翼:拓展性课程和创新型课程
四基: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技能、基础知识
建设基础性课程,十九中以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为路径,借助高校优质资源平台,提高精品课程的水平;通过大中小思政教育有机衔接,廓清高中课程责任,确保课程设置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集约大中小优质资源,提升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拓展性课程,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实际案例,帮助学生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例如,在《法官的职责》一课里,学生了解到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分离的过程,以及司法独立的必要性。
创新性课程,综合了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的知识,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比如,通过模拟法庭等创新形式,学生亲身参与审判程序,巩固学习效果,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2021年初,在海淀区委和区教工委的引领下,十九中与中国政法大学合作共建“中国政法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签约以来,两校互融互通,多层级开展深度合作,助力学生发展。
依托中国政法大学资源优势,尤其是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这一独特资源,十九中与中国政法大学合作建设法治课程,积极打造精品校园法治系列课程,力求将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落到实处,实现活动型课程体系化和规范化。
中国政法大学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李红勃教授作为课程指导专家,带领政法大学宪政法专业研究生组成法治课程辅导团队,融入十九中法治教育特色课程建设。两校人力、资源和教育深度合作共享,致力于提高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同时,探索大中小一体化思政教育中法治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和活动课程的建设模式。
“在十九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的法治意识和能力,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法治活动。我们相信,只有深刻理解和贯彻法治精神,学生们才能在未来的政治和公共生活中有序参与并创造更美好的社会。”十九中思政课老师说道。
03
“法律小达人”进校普法
当前思政教育存在学段间内容重复、衔接性不高等问题。为了推进“思政一体化”建设,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的统一性和进阶性,十九中从课程设置、实践活动等方面做好衔接,在高中阶段注重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在初中阶段则偏重打牢思想基础。
为了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法律知识、学习宪法精神,海淀区少年法庭的“法律达人”秦硕法官多次来到十九中,为初中生们进行关于未成年人保护主题的法制宣传,引导学生建立更加安全、健康的社交行为。
我们怎么才能建立健康的社交关系?
我经常上网,怎么保护自己的网络安全呢?
秦硕法官重点讲解了如何避免危险的冲动行为、防范隐蔽的校园欺凌、建立必要的网络安全等内容,初一5中队的王溪雯和初二12中队的张嘉媛都对这次课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溪雯表示,她在这次法制课中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学生,有义务维护校园的和谐与安全。
“遇到困难时,应该毫不犹豫地寻求帮助。”张嘉媛在提醒大家之外,还呼吁十九中学子努力学习法律知识,成为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青少年法律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十九中与海淀法院少年法庭携手合作,让校园普法教育深入人心,为初中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为了使思政教育形成由浅入深、衔接贯通的有机整体,让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获得适当的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十九中精心打造思政一体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成长为兼具道德情操、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2022年,十九中高中政治教师郭洁瑶与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第二中学分校、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的另外三位教师一起参加了北京市教委教育工委组织开展的“永远跟党走”大中小思政课优秀教学课例征集展示活动,并喜获一等奖。
“接下来,我校将在融通社会、学校和教师资源的基础上,利用好校本课程资源,从资源开发到课程读本编写,逐步丰富课程内容和形式,打造一体化特色法治课程,并力争将之推广到初中、小学和幼儿教育中。”十九中获奖教师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