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法治人才”。面对新时代法学教育新要求,高校教师应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全面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高质量法治人才。
用好课程思政,帮助学生增强法治自信。只有将法学理论和法治实践的思考扎根中国大地,才能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其运行体制背后的价值理念和精神文化。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法治人才,就要讲好课程思政,让学生既熟悉中国国情又具备世界眼光,能够在中外法治体系、法律文化的比较中,继承我国法治建设经验,借鉴别国优秀法治成果,既能对中国法治实践需求作出回应,也通晓国际规则、维护国家利益、推动全球治理。
用好课程思政,帮助学生夯实法学根基。培养具有扎实社会主义法学根基的法治人才,要以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为依托,将法学知识体系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对中国法治有更深刻的理解。作为一线教师,应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科学制定评价体系,探索解决课程思政“价值引领效果评估难”的问题,不断提升法学教育水平。
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高校教师应重视课程思政作用,为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贡献力量。
(作者为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本报记者丁雅诵整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