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系统正式上线

数字正义,因智而彰。近年来,人工智能高速迭代发展,给诸多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发展人工智能提升到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将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影响。在2019年1月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规范和加强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较为完备的司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体系,为公正与效率提供全方位智能辅助支持。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鲜明提出举全市之力打造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努力创建全球人工智能先锋城市。

身处科技变革的洪流之中,如何准确把握技术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司法审判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围绕公正与效率,紧扣时代脉搏,主动拥抱现代科技,以智能化建设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加快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6月28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数字法院建设中再次迈出坚实步伐,上线运行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系统。这是深圳在“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融合应用领域的一个标志性示范,标志着全国首个司法审判垂直领域大模型正式启用,“人工智能+审判”的深度融合进入实践阶段,为深圳法治先行示范城市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全流程“加速度”

司法科技革新

提升公正效率双引擎

全要素“透视镜”

精确诊断案情

助力社会治理智能升级

该系统通过对案件中212项关键数据进行智能化提取,深入剖析案件要素,包括当事人特性、纠纷特点、各方利益诉求等,为诉源治理提供了精准画像,让预防和解决纠纷的举措更加有的放矢。系统针对合同、侵权、婚姻家庭等208类典型纠纷,预判调解难点,智能推送法律知识和典型案例,为调解员配备“智慧锦囊”,推动纠纷非诉化解。此外,系统还能从民生、经济金融、企业等维度进行标识,通过与工商信息、网格数据及关联案件的即时对比,识别类案特征,精准分析特定区域、领域、企业矛盾纠纷发案特点、成因,探索辅助生成司法建议,助力党委、政府科学决策。

全智能“工具箱”

锚定辅助角色

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

值得注意的是,该系统在设计之初便锚定辅助工具的功能定位,充分尊重裁判者的自主决策权,确保技术进步不越俎代庖,让司法裁判始终由审判人员作出。系统在各环节节点均设置审核、确认、决定选项和提示,并作为AI辅助生成的前置条件,AI根据智能比对排查情况提示法官对疑问之处作出判断,根据法官决定的判决结果辅助生成裁判文书,过程可及时纠偏、全程可留痕回溯。在此框架下,系统与最高人民法院权威知识资源库无缝对接,并创新性地引入“提示词工程”,实现实时监控审判流程、预警潜在问题与高效督办的功能,促进裁判规则的统一和法律适用的一致,为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增设了一道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此举在增强法官裁判的规范性与准确性的同时,也再次强调了人工智能辅助系统的真正价值在于辅助提升司法质效,而非替代人的判断。

该系统目前应用范围已覆盖所有常见的民商事案件。今年1月系统试运行以来,辅助立案29.1万件;辅助生成文书初稿1.16万份,质效显著增强。

为何在深圳?“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与法治建设,为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的运用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深圳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始终站在科技的最前沿,汇聚了大量AI领域的高科技企业与顶尖研究机构,为司法审判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深圳法院作为司法改革的先锋,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前期积极推进全流程无纸化办案与类案裁判指南编撰工作,积累了海量的电子卷宗和涉及100多类案由的裁判指南,成为AI模型训练的宝贵财富。”深圳法院人工智能辅助审判应用工程推进办主任唐国林给出了答案。

本次上线运行的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系统是1.0版本。下一步,深圳法院将继续深化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探索拓展司法人工智能在法院全类型案件的应用,持续提升数字法院建设成果的应用实效,更好地运用科技手段为法院审判工作赋能增效,努力为司法智能化转型提供“深圳样本”。

延伸阅读

八大亮点

全流程AI赋能:系统首次实现从立案到结案,包括排期、阅卷、开庭、合议、文书、上诉等28个重要节点和57个辅助节点的全流程智能辅助,确保司法工作公正高效,提升审判质效。

材料入口要素化:基于智能文档结构化技术,研发要素提取验证平台,诉讼材料标准文字提取准确率99.9%,48类常见诉讼材料识别提取准确率超过95%,辅以法官审核确认,堵住错漏风险。

提示词工程:首创树状提示词工程,确保裁判规则统一,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避免“类案不同判”。此工程可灵活调整,便于快速适应新的法律变化,实现裁判规则上下贯通。

权威知识服务体系:系统嵌入最高人民法院权威知识体系,确保法律数据的最新、最全、最准,为法官提供精准的裁判指引。

裁判思维链路标准化:将裁判过程细化为85个环节,标准化每个步骤,既提升法官业务能力,又限制自由裁量空间,确保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

诉源治理数据精准化:系统深度解析案件要素,为社会治理提供精准数据,有助于源头化解矛盾,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技术先进性:聚合了符号智能、专用智能、通用智能技术,解决AI在司法领域的应用难题,打造全球首个司法审判垂直领域大模型,技术指标行业领先。

兼容与拓展功能:系统设计兼容现有业务系统,易于集成与升级,支持跨部门数据交换,增强信息透明度和协同效应。

五个首创

首创:所有中台数据均能精准溯源、同屏比对

首创:赋能庭审全过程,实现庭审规范化实质化

智能庭审模块让庭审更加规范高效,庭前智能梳理审理要点,庭中实时辅助证据核验和逻辑审查,确保庭审每个环节紧密衔接,提升庭审质量与效率。系统不仅为法官提供实时的辅助决策,还通过智能生成的庭审提纲,使得庭审过程更加有序、高效,让司法公正更加直观可感。

首创:智能匹配类案、法条和观点综述

首创:用大模型树状提示词工程构建裁判标准管理体系

系统创新性地应用了大模型技术,建立了树状提示词工程,将司法裁判规则标准化、显性化,提供了一套统一、明确的裁判指导框架。这一机制能有效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确保裁判过程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同时,该提示词工程的灵活性允许随时更新,确保了法律适用的与时俱进。

首创:具备捕获学习和反馈改进的自我成长特性

系统具备了前所未有的自我学习和反馈机制,能够根据法官的使用习惯与实际裁判结果进行动态优化,这种“活系统”特性确保了系统的不断进化与完善,使其更能贴合司法实践的复杂需求,为法官提供日益精准的决策辅助。

THE END
1.认罪认罚从宽制度101问26.人民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建议人民检察院调整量刑建议,人民检察院应如何处理? 《人民检察院开展量刑建议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2010]高检诉发21号)第17条规定:“在庭审过程中,公诉人发现拟定的量刑建议不当需要调整的,可以根据授权作出调整;需要报检察长决定调整的,应当依法建议法庭休庭后报检察长决定。出现新http://www.hgrd.gov.cn/changweihuihuiyi/di38/2021-06-22/2589.html
2.司法公正的实现(精选十篇)实现司法公正, 要求应当对当前时机进行实时把握, 在急速发展的当前社会中迅速找出不足, 分析问题, 探寻解决途径。在立法实践环节, 立法人员应当对部门本位观念予以更改, 将国家利益作为首要出发点, 强化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的观念, 拓宽人民参与的途径, 提升立法透明程度, 为达到司法目的、民主正义伸张提供科学的良法[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s259t74.html
3.刘静坤:论刑事程序中的虚假印证及其制度防范在庭审过程中,辩护方通常会质疑控诉方证据体系存在的问题,努力揭示案件事实存在的合理怀疑。具体言之,在证据质证环节,辩护方可以提出新的证据反驳控诉方的指控证据,也可以对证据体系和证据链条的完整性、有效性提出质疑。对于控诉方证据体系的不足和缺陷,辩护方提出的证据异议,作为一种潜在的似真假设,能够用于生成调查http://qmyfzgyjy.cupl.edu.cn/info/1011/1080.htm
4.在法庭上,质证环节究竟有多重要?同时,法官也可以通过质证环节了解案件全貌,作出更加公正、合理的裁决,实现司法公正和社会正义。 综上所述,法庭上的质证环节对于案件的胜诉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助于查明案件事实、评估证据价值,还有助于保障程序公正和实现司法公正。因此,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应当重视质证环节,积极行使质证权利,提高自身的诉讼能力和水平。https://cj.sina.cn/articles/view/7295968303/1b2dfa42f001017yia
5.头条文章不认罪案件的刑事诉讼是在追诉方与被追诉方对抗中进行的,这种对抗贯穿诉讼的全过程,最终以法院强行裁判终结诉讼程序。为了实现司法公正,刑事诉讼中的许多理念、机制都是根据不认罪案件来构建的,如为抵御国家任意追诉而设计的无罪推定机制,为实现控辩“平等武装”而建立的一系列程序正义标准,为制衡国家追诉权而确立的一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634599918726611115
6.司法公正不仅体现在基于案件审理结果的实体性公正,更司法公正不仅体现在基于案件审理结果的实体性公正,更要求严格审理程序的程序性公正,后者是前者的必要前提和有力保证。对于老年人来说,生理机能衰退和理解表达能力下降,导致他们在出席庭审、举证表达等程序环节存在障碍,审判人员难以准确理解其诉讼请求,影响案件判决的公正性。建立适老型诉讼服务机制将有助于提升老年人https://www.gaotu.cn/topic/13@426729885539246081@1/212/57
7.司法公正制度范文6篇(全文)司法公正是指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和正义的原则。在一个国家中,司法公正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最后的因而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关口,培根说过:“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判断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判断则把水源败坏了。”(注:培根:《论司法》,载《培根论说文集https://www.99xueshu.com/w/filec2nvex66.html
8.“中国的司法公正”网络访谈直播新闻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没有一个尊重人权、保护人权的观念,没有以人为本、司法为民的观念,没有提供司法服务和提供司法保障的观念,要做到司法公正是很难的。 2012-11-13 17:05:00 沈德咏:我个人理解,如果要在司法这个环节确保公正,首先是要树立正确的司法理念,这是最重要的。我们要坚持党的以人为本、执政http://news.cntv.cn/18da/fabuhui5/index.shtml
9.以庭审为中心是公平高效审判的坚实路径作为对民事诉讼制度的一种理论阐述,“以庭审为中心”是指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法官前期组织当事人、司法辅助人员以完成庭审的准备工作为要务,开庭审理时法官对案件的调查实现“诉讼证据认定在法庭、案件事实查明在法庭、诉辩意见发表在法庭、裁判理由形成在法庭”【1】 ,裁判结果确立与宣告完成在法庭的民事诉讼原则。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5/11/id/174751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