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学”再起:审判式看综艺,边界在哪有戏澎湃新闻

《花儿与少年·丝路季》(下文简称《花少5》)在豆瓣拿到惊人的9.2分高分,重塑了以往以“撕”为主特征的“花学”,也给参与《花少5》的嘉宾带来不小的加成,这不免“诱惑”了一些明星参与《花儿与少年6》(下文简称《花少6》)。

参与《花儿与少年6》的九位明星

《花少6》播出后,不知道当时很努力才争取到出演机会的明星,会不会悔青了肠子。《花少6》自播出后争议不断,互联网上“花学”再起——不是《花少5》重塑后的“花学”,而是“花学”鼻祖《花少2》所定调的“花学”。

《花少5》与《花少6》评分悬殊

这一季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是周雨彤、荣梓杉、侯明昊等明星。网上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花学课件”,为网友归纳总结他们在节目里的各种黑点。

“花学”或者“X学”的兴起,揭示网友观看综艺节目态度的深刻变化。过去,大家更多只是将综艺视为一种消遣娱乐,追求轻松一笑或短暂的情感释放;但如今,很多网友以一种分析性、甚至“学术化”的态度审视综艺节目,深入挖掘节目嘉宾的各种细节。当然不是真的把综艺当作一门学问来探讨和学习,而是捕捉明星在镜头下的微妙表情、言语中的潜台词,甚至是不经意间的小动作,并进行放大解读,从中获得窥探、吃瓜、解构等乐趣。

很多明星不适应这种解读,认为这太严苛,好像什么瑕疵都会被放大。但如此解读,其实也是观众的权利。就像名句说的,“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当一个明星决定参加真人秀,当他拿到他满意的价格,并期许节目给他带来预期收益时,就已经默认他做好了接受观众评判的准备。

在娱乐产业高度发达的今天,真人秀已成为明星展示自我、获取名利的重要舞台;对于许多明星而言,参与真人秀是事业发展的需要,是提升知名度和商业价值的有效途径。明星需要让渡自己的部分权利——将自己的一部分私生活和公众形象置于公众视野之下,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审视与评价。

这种曝光本就是真人秀固有的一部分,也是明星获取名利所必须承受的“代价”。明星不能既想要经由真人秀获得名利,又不允许网友评判,天底下没这等好事。

只不过,这一回《花少6》引发沸反盈天的“花学”,还是可以让我们很直观感受到,在信息爆炸、短视频蔚为主流的当下,网友评判真人秀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

最根本的体现是:从观看节目后的评价,变成网络狂欢式的审判。

粗略观察,有这几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片段式看节目。

比如《花少6》每期节目上下两段的时长两三个小时,截取出来的片段可能才一两分钟或几十秒,真的很片面。片段式看节目有可能导致对节目整体脉络、人物性格发展及背后故事的片面理解,让部分明星在未经全面了解的情况下遭受误解或过度批评。

周雨彤出去玩记着给生病的宋茜买电解质水

荣梓杉用英文问酒店前台能不能给病人煮面?没有得到肯定答复后,他决定去一公里外的商店购买面条

第二个特征,看乐子式参与。

在这种浅尝辄止的参与模式下,网友轻易被片面信息或刻意剪辑的片段所误导,从而形成对节目或明星的片面评价。就比如,很多网友从头到尾不曾点开《花少6》,但这不影响他们对《花少6》的各种冲突了如指掌,不影响他们对某个参与节目的明星的态度从无感转变为对ta强烈反感,并随手点赞该明星的负评。

所谓的大家“审判”陈好,也没那么夸张,就是大家把事说开

第三个特征,道德式审判。

当观众拿着放大镜审视真人秀,明星任何一个小动作、一句不经意的话都可能被放大解读,并上升到道德与人格的高度,进而引发大规模的网络审判。道德式审判是一种二元对立、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将事物划分为黑白分明的两极:好人与坏人、正确与错误,忽视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导致对个体道德上单一的负面评价。

侯明昊生日时,大家在他看不到的合影里偷偷给他送上祝福,有心意也有新意。为什么全网就只盯着“4人吃9人餐”?

第四个特征,情绪式宣泄。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人们需要找到一种途径来释放内心的紧张和不满。那些可以延伸出“X学”的真人秀,因贴近生活、富含阐释空间等特点,成为许多人宣泄情绪的出口。如今很多网友看综艺,很爱用“审判”一词,这有时就是“评价”的调侃性说法,但有时“审判”是戴上有色眼镜、先入为主、唯我独尊的道德审判,为情绪宣泄寻找合理性。

网上控诉宋茜的友人请客吃饭这一桥段,周雨彤“挂脸”,各种脑补她的“坏”

可是正常的镜头里,周雨彤明明吃得很开心

也许有人说:你这是在为谁“洗白”。事实上真没有。看了节目不得不承认,《花少6》的一些明星在真人秀中确实暴露了他们不讨喜的那一面——这是经纪团队与明星共同的抉择失误;他们的个性真不适合让ta来参加这种连续录制的真人秀节目,这就相当于是让明星亲手推翻他们经由一些成功角色塑造出来的比较有路人缘的人设。

但也要客观地说:罪不至此,真的罪不至此。

一方面,扪心自问,换位思考,并没有多少人经得起放大镜式地观看。在真人秀节目中,明星们的一举一动都被镜头捕捉并放大,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都被观众反复审视和解读,这种高度透明化的环境中有点瑕疵很正常。观众是没有理由替明星换位思考,但上纲上线地做出道德与人格上的审判,也相当武断,并导致社会氛围更不宽容。

另一方面,节目中的一些明星如今在舆论中已经黑成炭了,很多观众就是戴上黑色眼镜盯着ta在节目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表情,各种放大解读,要么“无中生有”要么把不那么严重的问题渲染放大,已经偏离了基本事实。

虽然说,真人秀就是拍出来给观众看的,明星参加真人秀就得做好被评判的心理准备,但审判式看综艺也需要恪守一定的边界和底线。如若是对一个人进行贬低性评价(这与ta是不是明星无关),在没有相对完整看过节目、或者了解片段的前因后果时,在看到KOL或营销号对ta的负面解读后,还是请克制住跟风批评的冲动。哪怕你看了节目真不喜欢ta某一件事的做法,也要谨防扩大化批评、情绪化批评、道德化批评,你以为自己是透过细节看人品——可你精挑细选的是那些“黑”的细节,结果你是以管窥豹。

不要以为这就是看个乐子嘛,细想想看,如此网络“游街示众”一个人是很可怕的。这种坏风气这次落到一个明星身上,你觉得“208万”活该,你觉得明星黑红也是红、搞不好黑着黑着成顶流了;问题是,这种“审判”一旦成风气就很有可能落到普通人身上——各种素人的聊天记录被全民公审已是如此,届时普通人承受的就是实打实的代价。

THE END
1.审判的哲学探索法律正义与道德判断之间的界限简介审判的哲学:探索法律正义与道德判断之间的界限 在一个充满争议和不确定性的社会中,法官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法律体系中的执行者,更是道德和伦理价值观的裁决者。然而,法官如何做出这些决定?这一过程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情感、逻辑分析以及对“正义”的深刻理解。 法律正义与道德判断 在讨论法官作为“judghttps://www.nm1h3ohm.com/liu-xue-yuan-xiao/446413.html
2.道德律动思想的法则探索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思想、道德和法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影响个体的行为,还塑造了社会的整体格局。在这一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观后感”,深入思考这些概念之间相互作用的奥秘,并试图找到它们共同构建一个文明社会所必需遵循的规则。 https://www.trlukighv.cn/dao-jia-gu-shi/102310.html
3.#专家认为麦琳被过度解读##再见爱人4越界了吗#和娱理对话时,周逵人格分析和道德审判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一种理解和探索,旨在发现行为背后的心理和社会动因,而后者则带有强烈的价值判断,试图对个人的道德和价值作出裁定。 人格的意义不在于完美,而在于如何在复杂性中寻找成长的空间。审判终结了理解,而理解才能让人更接近真实的人性。”https://weibo.com/5737990122/P1cv281OH
4.在有限的理性中,人如何找到自己的可能性?—新京报而这种把握又是以决定论或者说宿命论(fatalism)的方式进行的。总而言之,如果将笛卡尔式的理性贯彻到底,那么就既不需要宗教(因为自然科学就足以把握神),也不需要道德(因为反正人的行为都是被自然过程事先决定的)。人因此陷入了虚无主义。 面对着理性的这种危机,当时的人们提出了各种方案。除了雅各比本人那种在(笛卡尔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732681679168453.html
5.媒体审判下的舆论狂欢:庆阳女生跳楼事件为例因此,对于涉及司法的社会性事件报道,相关媒体有责任提高法律意识,在尽可能保证信息源的全面、真实的基础上保持冷静客观的叙述和发表克制自持的观点态度,避免以个人情感倾向错误引导社会舆论,导致道德审判先于司法审判,让大众被非理性的情绪裹挟滑向极端和失控的边缘。http://media-ethic.ccnu.edu.cn/info/1007/2856.htm
6.网络语言暴力(精选十篇)道德审判通常是指社会舆论往往以道德标准对新闻事件进行评判。如在“史上最毒后妈”事件中对后妈陈彩诗用“毫无人性”、“禽兽不如”等词进行恶性攻击。在几乎所有的网络热点事件中,对当事人进行口诛笔伐的大学生们都扮演着网络“包青天”的角色,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审判官的地位,以侮辱性、攻击性的暴力言辞批评责骂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zui9qga.html
7.审判之手法官的道德与责任审判之手:法官的道德与责任 在司法体系中,judge不仅仅是法律的执行者,更是一个维护社会正义、保障公平正义的重要角色。以下六点论述了judge这一职位所面临的挑战和要求,以及他们如何通过道德和责任来履行自己的职责。 法律知识与专业能力 一个好的judge必须具备深厚的法律知识和卓越的专业能力。他需要对法律条文有精准https://www.yzmywulm.cn/liu-xue-yuan-xiao/422149.html
8.无关法律,这是一次道德和良心的剖析(坠落的审判)影评在法律上桑德拉没有任何错误与问题,世俗法庭对她的审判完全是一场多数人的暴政和闹剧,影片中所有主要出场人物全都是立体丰满的,连镜头和台词较少的法官和丹尼尔的陪护都是立体的,唯独检察官这一角色无比刻板且单薄,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导演故意为之,为了凸显这场审判的可笑与讽刺,讽刺女性在如今社会环境下的困境。一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845362/
9.道德审判与法律追责2022年对外遇行为的严格打击道德审判与法律追责2022年对外遇行为的严格打击 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婚姻作为人际关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内涵和价值一直是学者、法律工作者和普通公众关注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于婚姻中的忠诚义务以及如何处理伴侣间的不忠行为持有不同的看法。在这背景下,2022年的婚内出轨新处罚措施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系列政https://www.qmso18vkw.cn/jun-lei-gong-xiao/414362.html
10.刻章救妻:也许法律可以审判他,但道德不可刻章救妻:也许法律可以审判他,但道德不可以谴责他#刻章救妻#好男人#真爱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300738435?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11.2017新闻传播学考研考点?之网络舆论(白皮书)在中国网络舆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个自我纠结的道德困境。 首先,这种道德困境表现为道德审判这样一种网络舆论的普遍模式所带来的矛盾,那就是目标的争议性与过程及手段的非理性之间的冲突:一方面,用集体的力量形成道德上的审判,成为网络舆论的一种普遍模式。在任何问题上,网民似乎都会习惯性地建立起一个道德框架,并https://www.kaoyan365.cn/xinwenchuanbo/81121.html